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授课过程中生搬硬套、脱离生活,课堂气氛势必单调、乏味,不利于课堂的有效进行。所以,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教学方法,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增加了,课堂顺利开展了,课程目标实现了。
【关键词】地理 教学方法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83-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以往的“唯我独尊”的课堂地位受到“威胁”,以前的古板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所以,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教师要研究教材,采用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爱上地理、利用地理,实现地理教学的最优化。那么,转变教学方法有哪些明显的优点呢?地理教师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一、转变教学方法的诸多优点
随着课改的进行,以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发挥课堂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教师在课改影响下,转变教学方法,是顺应教学要求的,能推动课堂教学的积极有效进行。
1.转变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件事有了兴趣,才会尽力去完成。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给学生划重点,背概念,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用到具体生活中,久而久之会产生“地理无用”的想法。新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思考中升华学科知识,进而应用学科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大大改变了以前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
2.确保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思维固定在书本之上,学生很难形成自己的理解与见解。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平行的,没有交集的,课堂的有效性是很低的,课堂教学目标很难实现。转变教学方法能扭转当下的尴尬局面,学生学习兴趣大增,上课表现积极,既锻炼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又优化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进度。
二、教师该采取的有效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极地地区》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们对极地缺乏了解,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播放了眼下很火的《极地》纪录片片段,《极地》采用了诗意般的语音介绍,加上灵动的精彩画面,让学生们不仅了解到西藏等地的自然风光,还对当地的民俗民风有了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在这些画面里既有对古老文化的传承,又有新生文化的不断发展,既有现代生活的时代气息,又有牧羊牛的原始田园,在不断的画面交换中,学生们的眼睛一下子有神了!接着又给他们播放了南北两极的生物及气候特点视频,让他们通过画面描述南北两极的区别。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普遍表现积极,因为灵动的画面远比那些照本宣科的讲解更有感官冲击力和说服力。
2.充分发挥课堂互动效应
小组讨论是当下很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能增进课程的有效进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中学生爱争论的特点,将小组讨论应用到课堂中,让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高效课堂的发展。
例如,在《海陆变迁》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突破本节的重难点。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下面几个问题:
(1)“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是谁?这一理论具体内容是什么?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举一个相关的事例吗?
(3)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两个地带在什么地方?你能说说理由吗?
通过设问题及小组讨论,学生们纷纷知道“海洋、陆地是不断变化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最剧烈的两大地带”等知识点。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可以促进他们的积极思考,并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相关分析。在他们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推动课堂的有效进行,为高效地理课堂的实现做好保障。
3.利用故事激趣,刺激学生参与
大多数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如果在地理教学中穿插相应的故事情节,会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比如,在讲《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时,我给学生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战争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上,造成美国的西部森林发生大火,引发美国的慌乱。讲完这个故事,我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美国和日本的地理位置,然后试着分析为什么日本的氢气会飘到美国去。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积极翻阅书本,试图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从事例到课文内容的有效过渡。
4.关注社会生活,丰富地理常识
地理课本知识是研究地球与社会发展的知识总结,对于没有过多参与生活的初中生来说,难免觉得知识死板。如果让他们深入到生活中,多观察多了解,去发现生活中无时不在的经济、人文、天气等变化,他们会觉得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眼见为实,只有自己亲自见到的、经历的才有发言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关注离我们生活很近的环境卫生、人口流动、工作与收入、自然灾害等问题,然后鼓励他们结合地理常识分析某种现象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等。这样不仅加强了原有知识的巩固力度,还延伸出更新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用原有知识解决现有问题的能力。
总之,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已经不适应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研究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开发研究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事实证明,新的教学方法是顺应新课改要求的,能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在具体实施中,没有固定的教学法是一用到底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变换教学方式,比如幻灯片播放法、故事激励法、小組互动法、实践法等都可以利用到教学中。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拓宽了上课的路子,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为全面发展的建设型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金玲.实践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3(12).
[2]王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时代教育,2014(16).
【关键词】地理 教学方法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83-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以往的“唯我独尊”的课堂地位受到“威胁”,以前的古板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所以,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教师要研究教材,采用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爱上地理、利用地理,实现地理教学的最优化。那么,转变教学方法有哪些明显的优点呢?地理教师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一、转变教学方法的诸多优点
随着课改的进行,以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发挥课堂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教师在课改影响下,转变教学方法,是顺应教学要求的,能推动课堂教学的积极有效进行。
1.转变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件事有了兴趣,才会尽力去完成。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给学生划重点,背概念,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用到具体生活中,久而久之会产生“地理无用”的想法。新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思考中升华学科知识,进而应用学科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大大改变了以前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
2.确保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思维固定在书本之上,学生很难形成自己的理解与见解。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平行的,没有交集的,课堂的有效性是很低的,课堂教学目标很难实现。转变教学方法能扭转当下的尴尬局面,学生学习兴趣大增,上课表现积极,既锻炼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又优化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进度。
二、教师该采取的有效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极地地区》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们对极地缺乏了解,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播放了眼下很火的《极地》纪录片片段,《极地》采用了诗意般的语音介绍,加上灵动的精彩画面,让学生们不仅了解到西藏等地的自然风光,还对当地的民俗民风有了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在这些画面里既有对古老文化的传承,又有新生文化的不断发展,既有现代生活的时代气息,又有牧羊牛的原始田园,在不断的画面交换中,学生们的眼睛一下子有神了!接着又给他们播放了南北两极的生物及气候特点视频,让他们通过画面描述南北两极的区别。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普遍表现积极,因为灵动的画面远比那些照本宣科的讲解更有感官冲击力和说服力。
2.充分发挥课堂互动效应
小组讨论是当下很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能增进课程的有效进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中学生爱争论的特点,将小组讨论应用到课堂中,让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高效课堂的发展。
例如,在《海陆变迁》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突破本节的重难点。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下面几个问题:
(1)“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是谁?这一理论具体内容是什么?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举一个相关的事例吗?
(3)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两个地带在什么地方?你能说说理由吗?
通过设问题及小组讨论,学生们纷纷知道“海洋、陆地是不断变化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最剧烈的两大地带”等知识点。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可以促进他们的积极思考,并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相关分析。在他们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推动课堂的有效进行,为高效地理课堂的实现做好保障。
3.利用故事激趣,刺激学生参与
大多数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如果在地理教学中穿插相应的故事情节,会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比如,在讲《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时,我给学生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战争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上,造成美国的西部森林发生大火,引发美国的慌乱。讲完这个故事,我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美国和日本的地理位置,然后试着分析为什么日本的氢气会飘到美国去。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积极翻阅书本,试图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从事例到课文内容的有效过渡。
4.关注社会生活,丰富地理常识
地理课本知识是研究地球与社会发展的知识总结,对于没有过多参与生活的初中生来说,难免觉得知识死板。如果让他们深入到生活中,多观察多了解,去发现生活中无时不在的经济、人文、天气等变化,他们会觉得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眼见为实,只有自己亲自见到的、经历的才有发言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关注离我们生活很近的环境卫生、人口流动、工作与收入、自然灾害等问题,然后鼓励他们结合地理常识分析某种现象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等。这样不仅加强了原有知识的巩固力度,还延伸出更新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用原有知识解决现有问题的能力。
总之,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已经不适应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研究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开发研究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事实证明,新的教学方法是顺应新课改要求的,能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在具体实施中,没有固定的教学法是一用到底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变换教学方式,比如幻灯片播放法、故事激励法、小組互动法、实践法等都可以利用到教学中。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拓宽了上课的路子,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为全面发展的建设型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金玲.实践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3(12).
[2]王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时代教育,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