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样东西是你拿得出手的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zs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从一出生,就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手脚严重畸形,生活不能自理。她的父母为了给她治病,带她跑遍了本地的大小医院,在所有医生都无能为力的时候,她的父母依然怀着满满的希望将她带到省城,甚至京城的医院,希望大医院的医生能够妙手回春。然而,怀着满满的希望带着她去求医的父母,最终还是带着深深的绝望返回了家乡。
   回到家后,慈爱的父母望着怀中的她天真无邪的笑脸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中。在父母的叹息与泪水中,她渐渐长大,并逐渐意识到自己与别的孩子的不同。到了入学的年龄,同龄的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去了学校,而她,却只能躺在床上,看着院子里梨树上憩息的小鸟发呆。
   她向父母提出了去上学的要求,然而,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她,所以,她只能呆在家里,像囚鸟一样,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背着崭新的书包从家门口经过,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上不了学的她开始在自学的同时,帮家里做些家务。手严重畸形,做不了活,她就靠着小板凳的帮助,用畸形的脚练习写字、做家务。用残疾的脚拿菜刀很困难,每次切菜,她都会将自己的脚切得鲜血淋漓。而令她奇怪的是,当她捧着流血的脚伤心地哭泣的时候,一向疼爱自己的父母,却无动于衷。他们在一边看着她艰难地用脚做家务,从不过来帮她,有时候,因为她饭做得不好,字写得不好,还得挨父母的训斥。父母骂她笨,骂她傻,说她做什么都做不好,还不如家里养的那只羊。
   父母的态度,令她很伤心。她想,求人不如求自己,我虽然残疾了,但我还有健全的头脑,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令你们所有人都刮目相看的人。有了这个决心,她就开始刻苦地自学文化知识,努力地学习做家务。转眼间,几年的光阴匆匆而过,她在长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的同时,已经自学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还在报上发表了许多豆腐块文章,并且成了这座小城青年们学习的典范。而她做家务的水平,一点也不比健全人差,她不但能用那双残疾的脚切出细细的土豆丝,还能穿针引线在枕套上绣出漂亮的花卉。所有这些,她的父母都看到眼里,喜在心里,只是,他们从没有她面前表露过。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父亲将她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细心地剪贴下来,并在母亲闲暇的时候,读给不识字的母亲听。看着父母一脸的自豪,她知道,他们其实一直在偷偷地关注着她,爱着她,但为什么,要在她面前装出一副冷酷的样子呢?
   终于,她将心里的疑问向父母说了。父母听了她的话,两个人的眼眶里都盈满了泪水。母亲将她搂在了怀里,无比怜爱地摸着她的头说:“孩子,你这几年的艰辛我们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是,孩子,你回头看看,你所经过的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你自己走的,你并没有靠我们的搀扶。而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我们之所以要那样对你,是因为你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你是个残疾孩子,我们希望你能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靠着自己的能力生存下来。但人生在世,作为生存资本,总有一样东西是你拿得出手的,而你,孩子,你现在已经有了能拿得出手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是靠你自己的争取得来的,你难道不为你自己而骄傲吗?”
   那一刻,她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苦心。泪流满面的她上去紧紧地抱住了父母,他们一家三口,哭成了一团。
   她是我的一个采访对象,她告诉我这些的时候,还是个青涩少女,而现在,她已成了市残联的工作人员,成了一个孩子的母亲,有了家,有了爱情,过得很幸福。虽然现在还只能坐在轮椅上工作、生活,但她挺知足,也挺乐观。她说,永远忘不了那年母亲对她说的话“总有一样东西是你拿得出手的”,是这句话,让她在后来乃至将来的生活中树立起强大的信心,让她敢于面对一切困难。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坚毅的目光透着睿智与刚强。
   是的,人生在世,总有一样东西是你拿得出手的。当你遭遇到人生的不幸的时候,不要怨天忧人,更不要自暴自弃。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父母只能陪伴我们走过一小段的时光,更多的艰难险阻等待着我们自己去克服。而一个人所拥有的信念和决心是支撑你的人生、清除你前进路上障碍的最强有力的法宝。
其他文献
版主温馨推荐:博主雅慧,北京人,神采飞扬的感性美女,嗜书如命,爱字如己,喜欢在旅行中发掘给心灵震撼的点点滴滴,现在知名公共关系机构做PR。曾经为爱驻扎上海,生活轨迹记录在她的青春纪念册中。对于她而言,和人打交道,可以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和文字打交道,可以留一份不变的温柔藏在回忆中。    Wish you live well——  To one of my best friends in Sha
期刊
忽然间成了夹心饼    容貌清秀娇柔的乔蕊,在学生时代常被男孩视作“白雪公主”。可她温软外表下,一直都潜伏着好强之心。毕业才四年,她已经换了三份工作,前两份都是她自己为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志得意满炒掉了老板。  而目前这份工作,虽然同样经历笔试、面试漫长艰辛的过程,但还有一个看起来相对广阔的发展前景,除了代理品牌全是提起来响当当的名牌,连办公地点,也位于黄金地段的甲A级写字楼,加上送去国外免费培训的
期刊
众所周知,郑渊洁是一个童话大王。可是他却自称是著作等身的“文盲”,因为他只上过四年小学。他写的童话并不比国外的什么《哈利·波特》差,只是缺少《哈利·波特》那样的推销手段,据说这项工作他正在做。他的脱口秀《郑氏胡说》和《郑在播出》非常火爆,屡屡创下不俗的收视率,他却说他有些自闭。  郑渊洁的博客上有这样一句非常自豪的话:“给我一个话题,还你一百个惊喜。”这句话一点也不是吹。郑渊洁之所以现在这么火,是
期刊
詹姆斯·瑟伯有句名言:“一个国家最古老、最宝贵的财富是幽默。”据说在国外,“一个男子情愿承认犯了叛国罪、谋杀罪、纵火罪、装了假牙、戴了假发,也不愿承认自己缺乏幽默感。”幽默是吸引人愿意和他接近,共处的气质特征。它能给人情感上的愉悦、理性上的启示,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气氛和关系。  但是,如果不是带着善意的目的表达“幽默”,而把“幽默”当作一种纵意发泄的语言外露,那就是幽默的异化了。这种所谓的“幽默”
期刊
我是大三的人了,说这话的时候,离开大三的结束只剩一个多月了。说起时间,我不会再像大一时“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地故作伤感。也不会像大二时在缺角的稿纸上写下自诩为新新人类的诗句:“时间是夹在手指间的香烟/诱惑着我们的嘴唇/漠视着我们的青春。”大三的人本分起来了,变得老成多了,说到时间,会用两个字来表达内心的感想,那就是“快了”。  我不经常逃课了,我知道,大三一过,到大四上课的时间少之又少了。大四要
期刊
【案例】    牛照宇受同事中伤,被老板叫去训话。他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他一直是公司的技术骨干,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是他搞定的。有这种工作实绩打底,别人又能搞出什么大花样呢?  老板对牛照宇也颇有好感,只是例行公事,告诫一下了事:“小牛,听说你经常上班时间回家看球赛?”但牛照宇可不是省油的灯:“什么叫经常?一共就回家看了两次,欧洲杯期间多少同事回家看球?干吗要揪住我不放?”  老板有点不悦:“人家
期刊
在他们的绯闻传遍全公司、包括五个分公司之前,他突然辞职南下。  1994年,她大学刚毕业,遇到的第一个上司就是他,这是福分还是劫数。他给过她太多,思路、朗朗的笑声、许多许多的口头禅,比如“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她给过他什么?说不清。她只觉得自己年轻的生命像气球,饱胀,轻盈,随时欲飞。她上班时,会突然站起,在他办公桌前走一遭,小小的细高跟鞋踏出无限欣悦;她加班加得很快乐,下班都像生离死别,难舍难分。晨
期刊
众议    ●公路还是“公”路吗?  ——据报道, 2006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名单上,高速公路业已与房地产等行业比肩而邻,多如牛毛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已使人们出行备受困扰。  ●经济事件间的蝴蝶效应如此微妙,美国房奴的痛很快变成全球股民的痛。  ——因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极高,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不仅令房市降温,也令次级贷公司的苦恼很快成了美国股市甚至全球股市的苦恼。  ●打下698张欠条的乡政府应
期刊
常识告诉我们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劳动生产中,历来都有一个由俗至雅的过程。今日的流行可能就是明日的高雅,作为人们精神与情感表征,从吴歌西曲到唐诗宋词,从民族救亡歌到革命样板戏,从气声唱法到只有节奏没有旋律的R&B,流行歌曲记录下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精神内核与时代风向。    >>采访手记链接:    1)最喜欢哪个流行歌手?  2)人生的第一盘磁带或一张唱片是什么?  3)K歌中最常唱哪些歌曲?你会经常
期刊
油子是他的外号,他是云南迪庆自治州香格里拉的普通农民,后来深受经济大潮鼓舞外出打过工。大概因为他在城里生活过,比较圆滑,天不怕地不怕,什么地方都敢去,一起干活的同村人,就给他起了这个外号。油子叔今年有五十多岁的样子,为人很热情,看到陌生人都是“自来熟”,说话的嗓门特别大。  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如果不是他黝黑的皮肤和一身很破旧的中山装,单纯看言谈举止,还真看不出来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身上有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