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问题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x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巧设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更能使学生在“动中生疑”“疑中生趣”,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心理状态。笔者认为,设计数学问题情境应从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利用简单的数学实验,利用数学故事及典故出发;同时应把握好创设问题情境的几个原则,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同时进步,达到德育、智育双重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发现问题;创设情境;创设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07
  数学问题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纽带。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的技能,体验学数学的价值。在“问题情境”中,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活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所以产生学习的原因是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是问题,培养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动力是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把问题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那么,怎样巧设好数学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一、如何设计好的数学问题情境
  1. 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实践证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入手展开教学,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研究表明,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发现的数学知识与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会被学生牢牢地掌握。
  例如: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在墙上固定一个报纸夹,至少需要钉多少颗钉子?接着再问:这符合什么数学原理呢?通过这两个问题,非常自然地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像上面这样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巧妙设疑,让数学课贴近生活,把数学知识放在生动、活泼、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 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来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已经具有了某种认知结构,他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挖掘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探讨“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时,首先回忆旧知识: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提出问题:参照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否讲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并请学生举例说明。通过新旧知识对比,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到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难,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巩固了旧知识的同时又掌握了新知识,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3. 利用简单的数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数学实验的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即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然后总结得出数学结论。因为学生是在“做中学”掌握到的知识,会记忆犹新。
  例如:研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首先布置学生上课之前准备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木棒,课堂上再让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小木棒摆出各种形状的三角形。一段时间后,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是不是任何三根小木棒都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呢?
  问题2:能找出多少组围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木棒?
  问题3:怎样的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共同探索、互相交流,最后总结得出较短两根小木棒的和大于最长小木棒时,可以围成三角形。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设置这些动手操作、共同探讨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疑问,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直接经验,既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又让学生在高昂的学习兴趣中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创造了展示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4. 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用 “棋盘上的学问”这个故事来引入。古时候,有一位聪明的大臣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第3格放4粒,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国库没有这么多米。”按照这样的步骤国王开始发米,哪里知道到45格时国库里的粮食全部发完了。然后提出问题:
  问题1:你能写出每个格子的米粒数吗?
  问题2:你能想象放满64个格子需要多少米粒吗?
  课后发现,这个故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情境设计的几个原则
  1. 阶段性原则
  在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学生更容易走进直观、生动、形象的数学,中年级的学生更容易走进和接纳身边生活中的数学,高年级的学生容易被富有挑战性,实用性的数学情境所打动,因而创设情境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   2. 个性化的原则
  (上接第7页)我们经常碰到,某地区的情境到另一地域创设学生的认知不能被激发。去年创设的情境,今年创设同样的情境,学生的认知冲突同样不能激发等问题。充分说明创设情境,应关注不同班级,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段学生所表现的来的个性。例如:农村特色,城市特色(地域个性),年龄特色,时间特色等个性特征。总之,合理的情境创设必须适合该班学生的实际和个性特征。
  3. 问题性的原则
  数学情境的创设是将数学问题与儿童的生活有机整合,使数学事实与儿童的经验发挥整体效应。因而,合理科学的情境创设必须有利于学生在“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运用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冲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和态度。
  4. 活动化的原则
  活动是完成有意义的建構的前提。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学生通过运用“观察、操作、猜测、推断、推理、合作、研讨、探究发现”等方式参与学习。从本质上改变“讲数学”“练数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做中,玩中”学数学,让学生在仿真的数学活动中,完成有意义的建构,及得到很好的数感教育。
  5. 阶梯性、有序性的原则
  设置数学问题情境时要具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即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新的高度。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反映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知活动过程,使知识的探索过程和获取过程有机统一。其次,必须具有有序性和阶梯性,即针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有序性。教师设置问题要坡度适中、排列有序、循序渐进、形成有层次结构的开放性系统,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有阶可上,步步登高”的愉悦感,也才能兴味盎然地接受知识、训练能力、体验成功。
  6. 开放性的原则
  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可以促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思维的训练,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的机会,使学生对待需要解决的问题能有不同的切入点,能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分析、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提出新的见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但是千万不能因为情境而丢了数学。所以,我们在关注数学问题情境趣味性、生活性的同时,更要关注数学性。
  “数学问题情境”,首先情境中要有“问题”,即数学问题,如果情境中没有数学问题,那这样的情境即使再有趣,再现实,也称不上是好的问题情境;其次,问题情境要凸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要能够从情境中有效地引出数学知识,如果一味追求为创设而创设,那么对于课堂教学是无益甚至是有害的。
  数学教学既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营造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契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使学生爱学、乐学,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中学 037000)
其他文献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产力。一个学校教师队伍的战斗力强不强,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人际关系氛围的营造,校长是核心,凝聚人心是关键。如果校长缺乏组织能力
制度执行力是学校管理生态平衡的关键要素,是实现目标任务过程中速度、质量和效能的综合体现。然而,学校管理中的人为因素过多,会使执行力大打折扣,加大制度的执行成本,从而制约学
抗战年月,我曾在浙江大学任地图学讲师,在西南喀斯特山区,作过地貌和土地利用考察,深感地学野外工作的艰辛。当时萌发一个梦想:如果能在地球之外找到一个观察点,从遥远的太空来观察
“绿色发展”不仅是指“绿化”“环保”,它泛指一切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生态协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事物的品质、特征或状态。实现学校的“绿色发展”,必须创薪学校的发展思路,落
学校安全工作是办学的底线,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通过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拓宽安全管理渠道,有效开展创建平安校园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多年的阅卷工作经验提出了教师和学生应该如何更加高效地备考政治.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1++g(d,p)水平上,对噻吩与羟基自由基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计算.优化得到了各个驻点的几何构型等,在此基础上采用QCISD (T)/6-311++G(d,p)//B3
摘要:本文简要探究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希望能有效地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效率,真正帮助学生高效、轻松地学习英语词汇。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英语词汇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04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如果没有语法,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但是如果没有词汇,就无法表达任何事物。”  可见,词汇的积累
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目前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民权益受到种种侵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进程,坚持农民自愿流转的原则,坚持有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英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注重学生口译技能的训练。口译技能的训练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大方面,教师可以以此着手训练学生的口译技能,这对高中英语教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笔者者重点讲述了口译技能训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广大师生朋友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口译,训练,高中英语,英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