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0例

来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yle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1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3例为同时性癌,7例为异时性癌.12侧为单纯性癌,4例患者的双侧(8侧)癌类型相同.所有癌均行手术切除.随访9例,随访时间9年.3例死亡,存活6例.生存期为半年至8年,平均存活57个月. 本组资料提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发生与发病年龄、部位、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有关,但未发现与家族遗传有关.
其他文献
为探讨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胰腺肿块的诊断价值.笔者对48例胰腺肿块术中直视下行细针穿刺涂片观察,通过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进一步确诊.结果示术中细胞学检查总准确率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胆管癌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5例胆管癌及8例正常肝外胆管
患者女,44岁.2002年8月15日入院.1年来进油腻食物后反复发作上腹部感胀痛不适,伴腰背部疼痛,近3个月来患者出现上腹部胀痛、黄疸,全身皮肤瘙痒、大便陶土样改变,无寒战、高
作者首先以拟合在CCSD(T)/aug-cc-pVQZ理论水平下计算的He-HCI相互作用能数据,获得了He-HCI体系相互作用的各向异性势,并与其它势模型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拟合势的可靠性;然后采用密耦
患者女,64岁.因左下腹疼痛3 d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温36.7℃,血压130/80mmHg.痛苦面容,心肺正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下腹正中央及左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患儿男,1岁7个月.入院前20余天曾出现发热,最高时达43℃,随后发现左腹部可扪及一拳头大小包块.在当地经抗炎治疗后热退,包块有所缩小.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体查:体温正常.左腹
从高羊茅(Fescue arundinacea)植株中分离纯化得到6株内生真菌,通过抑菌谱的研究发现J24对油菜菌核病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有抑制作用.体外对峙实验观察两菌落之间有明显
作者根据惯性约束聚变(ICF)靶材料研究的需要,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了金属间化合物CuAl2-A1纳米复合微粉.经TEM和XRD检测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基本呈球形,粒径分布在30-50nm之间
通过对Zn上圆锥曲线Cn(a,b)定义加法运算,证明了Zn上的圆锥曲线Cn(a,b)在所定义的加法运算下构成一个有限交换群.特别地,给出了点之间运算的直接公式,并进一步对zn上圆锥曲线
患者女,27岁.患者于入院前20d曾行人工流产术,术后感剑突下及右上腹部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重,难以忍受.在外院给抗炎、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减轻而来我院.体查:腹平坦,于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