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在2015年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在多种要素之中,关系到高职学生的就是对于创新技能的更高要求。如今,社会对经济的要求迫使社会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这其中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高职院校也受到了极为明显的影响,这就需要院校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新,与时俱进,培养新型人才。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职院校;教育效能
供给侧改革在扩大需求的同时,又在减少无效供给,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生产率。在这背景下,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无疑是就业的可靠保障。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职业技能提升的方案,无疑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时机。高职能否提高教育效能,成为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重中之重。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与时俱进,与时代相结合,培养出高技能,高素养的职业型人才。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所暴露的弊端开始展露,能力不足,技术不高。在如今的社会情况下,高科技不断发明出来,人工智能发展广泛,企业的用人需求量逐渐降低,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此外,企业要在如今全球化的局面中获得发展,这也要求他们能够不断创新,依靠高科技来产能。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如果获得了高水平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就能实现准确对口的就业。
供給侧的改革,最根本的来说就是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减少生产成本,大学生正是人才队伍中的高端技术型人才,在企业的发展竞争中,处于重要地位,所以这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学生能够具备掌握完整高端的技术技能,具有充分的准备去面对竞争,在不断创新中提高自我,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时代的狂澜下,高职院校通过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将学生的日常学习应用与实际相结合,培养社会所需求的,企业所渴求的对应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能力,从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转变为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使得学生的技术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就业竞争力增大。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素养现状与企业需求的对比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不同之处在于,高职院校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动手实践能力,而高等院校则更偏向于理论,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教育,这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上往往大于高等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一些职业技能指向型岗位,高职院校显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二者相比较而言,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一些实操性的岗位中更具有选择性。
但无法否认的一点,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社会生产率在供给侧改革下,被不断要求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技能。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得到不断的提升,要能够做到在学习新事物时快速掌握,遇到新环境时能迅速适应,在攻克问题时,能因地制宜地提出解决方案。
这时高职院校的教育效能改革就十分重要,只有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向,以及教育效率能够进行提升和创新,有倾向型的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培养出均衡发展并具有丰富实践技能的学生,让学生在竞争岗位时获得更大的竞争能力,让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创不同的事业,创新进取,返哺社会。
企业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想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不落后于他人,需要企业也不断创新,吸纳高端人才。面对这一特质,企业与高职院校形成合作,培养针对型人才,校企结合,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不足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对接就业。
三、在供给侧改革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效能提升方案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主要存在于实操性的岗位之中,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方法,培养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当下,还面向未来。满足现在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的同时,还满足在未来的趋势下所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教育的供给侧改革,需要在多方面齐驱并下。
第一,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必须明确,从以往的培养产业对应型的生产技能型人才,根据社会现状来输出对应技能型企业所需的实干性学生,疏忽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是需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具备创新性的人才,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能够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做到与时代的发展接轨,创新推动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其次,高校教育职能的改革,在教育目标的明确下,合理优化教师资源建设,具备一定的倾向型的教师队伍,是师资力量能够合理分配,使得供给侧改革下的学生能够从操作型人才逐渐转化为学习型,创新型人才。供给侧改革下的教育目标与往常不同,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走进企业,走进社会,研究和发现企业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类型的人才。在之后的教学模式中,有目的性的倾向于对应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中进行偏向型的教育培养。
最后,面对企业和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可积极寻求改变,开拓新模式,校企结合,由学校选出,学生单独成班,在通过针对性的专业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毕业即就业,直接进入校企合作的对应企业之中,使得学生与企业获得双赢。同时,高职院校在学校的专业基础之上,可以有侧重性的发展一些特色专业,形成品牌优势,吸引企业的招聘。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开设多方面的专业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同时激发他的创新学习能力。
四、总结
高职院校的教育效能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操作性人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向,是在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学生的基础上,同时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做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之后的就业上,从发现问题的被动解决,到能够思索如何解决的主动。
参考文献:
[1]张琳琳,王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供给侧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4):16-19.
[2]刘洋,郑瑾,刘宝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基于江苏省某民办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学生[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31(19):53-54.
[3]胡月媚,章国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J].文教资料,2020(15):120-121,90.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基于“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的职业人才供给侧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LYC1806005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沈阳 110122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职院校;教育效能
供给侧改革在扩大需求的同时,又在减少无效供给,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生产率。在这背景下,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无疑是就业的可靠保障。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职业技能提升的方案,无疑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时机。高职能否提高教育效能,成为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重中之重。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与时俱进,与时代相结合,培养出高技能,高素养的职业型人才。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所暴露的弊端开始展露,能力不足,技术不高。在如今的社会情况下,高科技不断发明出来,人工智能发展广泛,企业的用人需求量逐渐降低,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此外,企业要在如今全球化的局面中获得发展,这也要求他们能够不断创新,依靠高科技来产能。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如果获得了高水平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就能实现准确对口的就业。
供給侧的改革,最根本的来说就是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减少生产成本,大学生正是人才队伍中的高端技术型人才,在企业的发展竞争中,处于重要地位,所以这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学生能够具备掌握完整高端的技术技能,具有充分的准备去面对竞争,在不断创新中提高自我,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时代的狂澜下,高职院校通过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将学生的日常学习应用与实际相结合,培养社会所需求的,企业所渴求的对应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能力,从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转变为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使得学生的技术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就业竞争力增大。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素养现状与企业需求的对比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不同之处在于,高职院校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动手实践能力,而高等院校则更偏向于理论,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教育,这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上往往大于高等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一些职业技能指向型岗位,高职院校显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二者相比较而言,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一些实操性的岗位中更具有选择性。
但无法否认的一点,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社会生产率在供给侧改革下,被不断要求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技能。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得到不断的提升,要能够做到在学习新事物时快速掌握,遇到新环境时能迅速适应,在攻克问题时,能因地制宜地提出解决方案。
这时高职院校的教育效能改革就十分重要,只有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向,以及教育效率能够进行提升和创新,有倾向型的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培养出均衡发展并具有丰富实践技能的学生,让学生在竞争岗位时获得更大的竞争能力,让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创不同的事业,创新进取,返哺社会。
企业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想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不落后于他人,需要企业也不断创新,吸纳高端人才。面对这一特质,企业与高职院校形成合作,培养针对型人才,校企结合,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不足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对接就业。
三、在供给侧改革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效能提升方案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主要存在于实操性的岗位之中,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方法,培养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当下,还面向未来。满足现在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的同时,还满足在未来的趋势下所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教育的供给侧改革,需要在多方面齐驱并下。
第一,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必须明确,从以往的培养产业对应型的生产技能型人才,根据社会现状来输出对应技能型企业所需的实干性学生,疏忽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是需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具备创新性的人才,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能够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做到与时代的发展接轨,创新推动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其次,高校教育职能的改革,在教育目标的明确下,合理优化教师资源建设,具备一定的倾向型的教师队伍,是师资力量能够合理分配,使得供给侧改革下的学生能够从操作型人才逐渐转化为学习型,创新型人才。供给侧改革下的教育目标与往常不同,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走进企业,走进社会,研究和发现企业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类型的人才。在之后的教学模式中,有目的性的倾向于对应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中进行偏向型的教育培养。
最后,面对企业和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可积极寻求改变,开拓新模式,校企结合,由学校选出,学生单独成班,在通过针对性的专业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毕业即就业,直接进入校企合作的对应企业之中,使得学生与企业获得双赢。同时,高职院校在学校的专业基础之上,可以有侧重性的发展一些特色专业,形成品牌优势,吸引企业的招聘。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开设多方面的专业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同时激发他的创新学习能力。
四、总结
高职院校的教育效能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操作性人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向,是在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学生的基础上,同时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做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之后的就业上,从发现问题的被动解决,到能够思索如何解决的主动。
参考文献:
[1]张琳琳,王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供给侧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4):16-19.
[2]刘洋,郑瑾,刘宝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基于江苏省某民办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学生[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31(19):53-54.
[3]胡月媚,章国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J].文教资料,2020(15):120-121,90.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基于“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的职业人才供给侧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LYC1806005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沈阳 1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