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写作能力,不但能使学生在应试中获得更大的分数优势,更是个人与自己、他人、社会沟通的重要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非常直观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学生来说,比掌握积累写作素材方法更难的是坚持积累写作素材的行为,所以,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写作素材;素材积累;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接触到的学生大多数怕写作文,不少同学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没什么可写”,实际上,他们更多是“不知道写什么”。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各种见闻、想法和看法,关键是不要放过这些生活的启迪,并随时把他们积累记录下来,这是打开写作源泉的主要通道。所以,要想学生能写作文,写好作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形成平时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那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形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习惯记下思想的火花
我告诉学生,在他们现在的成长阶段里,他们会有许多突如其来的想法、启发、领悟,而这些都是独一无二并且异常珍贵的,所以我让他们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闪光、奇异联想、突然启发、偶尔领悟等。我让他们随身带着纸笔,随时记录,记下那些引起人思考的生活、自然现象,给人强烈印象的人或事等等,并让这成为一种行为习惯。班上有位同学的作文《生活》获得市作文竞赛一等奖,文章里面为了避免被女儿发现、凌晨三点起床偷偷收拾行李离家打工的父亲形象深入人心,里面那句“我也不想背井离乡孤独在外,我也想子女环绕常伴身旁,可是我更想你们生活得更好,所以对不起,我不能陪伴你!”感动了许多评委老师。而这篇文章的来源,就是这位同学亲眼看见邻居家的生活后为其震撼的记录。
二、习惯从课本中培养
现行课本中皆是名篇佳作,认真阅读这些材料丰富的文章,可以从中积累相当多且优秀的写作素材。我指导学生要习惯把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摘录下来,并且多去阅读,以备日后在写作中引用。如有关如何做人的名言警句有:“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等。学习方面的名言警句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忆读书》)等等。
三、习惯从课外、传媒阅读中培养
我要求学生习惯多看看课堂外的世界,平时适当看看电视,广泛地阅读报刊,在互联网发达的当下,也可以适度地浏览适合他们的网络内容,通过这些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人生。如有位同学的习作《榜样》一文写得很成功,在报上发表了。原来他就是受电视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启发:小男孩看到妈妈下班回家端水为奶奶洗脚并说“洗脚对您身体有好处”后,他也去端水为妈妈洗脚并说:“妈妈洗脚。”(广告画外音“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广告后深受触动,并把它记录下来,之后在写作中想念到此,故而灵感大发,一气呵成。
四、习惯从观察中培养
观察是直接获取写作素材的最重要手段,大作家茅盾说过:“我们开始写作的时候,身边要有一支铅笔和草稿簿,无论走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的所见所闻,随时地记录下来……”只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详看细听,随时思考、记录,天长日久,一定会有所收获。我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三点:
(一)认真细致
观察是有意识、有准备地看,而无意识、无目的地看,容易忽略很多重要细节,甚至造成种种错觉,因此必须培养自己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
例如要求写以“体育”为题材的文章,一位同学在习作《记运动会》中这样写道:
“比赛马上要开始了,杨远同学在起跑线附近热身。近距离地看着他,可以看出他还是很紧张,他的眼神游移不定,嘴唇紧闭,双拳总是无意识地握紧又松开,他不停地走动、压腿、跳跃,像是热身,又像是在驱散他的不安。随着裁判的示意,运动员们纷纷开始向起跑线走去,杨远同学夹在其中,背微微收着,眼神看着不远处的地面,渐渐走到了队伍的最后,显得气势微弱……”
这些与众不同的细微表情、动作的捕捉,如果这位同学没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是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逼真的。
(二)注意人物和事物的特征
由于身世、年龄、环境、教养等方面的原因,人的性格是不同的:有的果敢,有的懦弱;有的暴躁,有的温和;有的拘谨,有的冒失……男人和女人,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语言、行动等也各有特点。必须通过多看多听,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征来写,才能做到让笔下的每一个人物事物都与众不同、各自缤纷。
(三)從现象到本质
观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注意典型和积极意义。例如一位学生在一篇描写结婚场面的习作中,他先细致勾画了迎新娘时热闹、豪华的情景,接着通过旁观者的议论,点明了这桩婚事办了多少酒席,借了多少债,文章最后写道:“我望着那一对新人的背影,心想:‘今天你俩喝酒一同甘;明天你俩还债一共苦’。”这句话画龙点睛,道破了铺张浪费的恶果,这就由现象深入到了事物的本质。
此外,我还指导学生习惯把剪报、抄录的典型、重要数据和精彩格言警句张贴出来,互相交流,进行资源共享,做到共同的提高,还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使他们培养积累写作素材的行为习惯。
作者简介:郑少华,1965年生,广东省普宁市人,大专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普宁市优秀班主任,普宁市教育局课题组(课题号C201405)成员,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语文教学;写作素材;素材积累;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接触到的学生大多数怕写作文,不少同学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没什么可写”,实际上,他们更多是“不知道写什么”。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各种见闻、想法和看法,关键是不要放过这些生活的启迪,并随时把他们积累记录下来,这是打开写作源泉的主要通道。所以,要想学生能写作文,写好作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形成平时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那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形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习惯记下思想的火花
我告诉学生,在他们现在的成长阶段里,他们会有许多突如其来的想法、启发、领悟,而这些都是独一无二并且异常珍贵的,所以我让他们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闪光、奇异联想、突然启发、偶尔领悟等。我让他们随身带着纸笔,随时记录,记下那些引起人思考的生活、自然现象,给人强烈印象的人或事等等,并让这成为一种行为习惯。班上有位同学的作文《生活》获得市作文竞赛一等奖,文章里面为了避免被女儿发现、凌晨三点起床偷偷收拾行李离家打工的父亲形象深入人心,里面那句“我也不想背井离乡孤独在外,我也想子女环绕常伴身旁,可是我更想你们生活得更好,所以对不起,我不能陪伴你!”感动了许多评委老师。而这篇文章的来源,就是这位同学亲眼看见邻居家的生活后为其震撼的记录。
二、习惯从课本中培养
现行课本中皆是名篇佳作,认真阅读这些材料丰富的文章,可以从中积累相当多且优秀的写作素材。我指导学生要习惯把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摘录下来,并且多去阅读,以备日后在写作中引用。如有关如何做人的名言警句有:“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等。学习方面的名言警句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忆读书》)等等。
三、习惯从课外、传媒阅读中培养
我要求学生习惯多看看课堂外的世界,平时适当看看电视,广泛地阅读报刊,在互联网发达的当下,也可以适度地浏览适合他们的网络内容,通过这些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人生。如有位同学的习作《榜样》一文写得很成功,在报上发表了。原来他就是受电视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启发:小男孩看到妈妈下班回家端水为奶奶洗脚并说“洗脚对您身体有好处”后,他也去端水为妈妈洗脚并说:“妈妈洗脚。”(广告画外音“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广告后深受触动,并把它记录下来,之后在写作中想念到此,故而灵感大发,一气呵成。
四、习惯从观察中培养
观察是直接获取写作素材的最重要手段,大作家茅盾说过:“我们开始写作的时候,身边要有一支铅笔和草稿簿,无论走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的所见所闻,随时地记录下来……”只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详看细听,随时思考、记录,天长日久,一定会有所收获。我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三点:
(一)认真细致
观察是有意识、有准备地看,而无意识、无目的地看,容易忽略很多重要细节,甚至造成种种错觉,因此必须培养自己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
例如要求写以“体育”为题材的文章,一位同学在习作《记运动会》中这样写道:
“比赛马上要开始了,杨远同学在起跑线附近热身。近距离地看着他,可以看出他还是很紧张,他的眼神游移不定,嘴唇紧闭,双拳总是无意识地握紧又松开,他不停地走动、压腿、跳跃,像是热身,又像是在驱散他的不安。随着裁判的示意,运动员们纷纷开始向起跑线走去,杨远同学夹在其中,背微微收着,眼神看着不远处的地面,渐渐走到了队伍的最后,显得气势微弱……”
这些与众不同的细微表情、动作的捕捉,如果这位同学没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是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逼真的。
(二)注意人物和事物的特征
由于身世、年龄、环境、教养等方面的原因,人的性格是不同的:有的果敢,有的懦弱;有的暴躁,有的温和;有的拘谨,有的冒失……男人和女人,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语言、行动等也各有特点。必须通过多看多听,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征来写,才能做到让笔下的每一个人物事物都与众不同、各自缤纷。
(三)從现象到本质
观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注意典型和积极意义。例如一位学生在一篇描写结婚场面的习作中,他先细致勾画了迎新娘时热闹、豪华的情景,接着通过旁观者的议论,点明了这桩婚事办了多少酒席,借了多少债,文章最后写道:“我望着那一对新人的背影,心想:‘今天你俩喝酒一同甘;明天你俩还债一共苦’。”这句话画龙点睛,道破了铺张浪费的恶果,这就由现象深入到了事物的本质。
此外,我还指导学生习惯把剪报、抄录的典型、重要数据和精彩格言警句张贴出来,互相交流,进行资源共享,做到共同的提高,还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使他们培养积累写作素材的行为习惯。
作者简介:郑少华,1965年生,广东省普宁市人,大专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普宁市优秀班主任,普宁市教育局课题组(课题号C201405)成员,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