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適時調整,多方互動共享“話語權”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930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創意倡議,考驗“試錯成本”
  中國內政外交的任何動向,都會牽動全球局勢的發展,而“一帶一路”更是一個對於中國與世界而言的重要倡議。“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訪問中亞和印尼之時分別提出來的。“一帶”是指陸上絲綢之路,即從中國到中亞、中東再到歐洲的一條帶狀之路。“一路”則是指海上絲綢之路,沿著海上絲綢之路,發展中國和東南亞、南亞、中東、北非及歐洲各國的經濟合作。其實中國本身的海外貿易早已有之,宋朝時就非常發達,明朝更有鄭和下西洋。今天的“一帶一路”概念則是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提出來的。
  “一帶一路”倡議,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意,其影響不僅局限在經濟上,還包括更廣闊範圍的影響。從“一帶一路”倡議的運作來看,中國提出的方式是大國多提供一些,小國也要參與進來,體現出開放、包容、創意的精神。整體過程是互利的,可以說,“一帶一路”倡議改變了經濟全球化模式。過去的經濟全球化方式既創造了財富,但也導致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擴大,矛盾叢生。而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則是重點集中在關注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上,強力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擴大受益人群,盡可能地輻射到更多地區與底層民眾,這是一條完全區別於過去經濟全球化的新路徑。
  正因為有這樣開放、包容的發展理念,“一帶一路”倡議推行五年來得到了很多國家回應、參與,不少沒有納入“一帶一路”的國家就很著急,希望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對接。
  而今年以來“一帶一路”沿線的部分國家,例如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等國都出現了政治上的“變天”,外界有不少擔心會影響整體倡議在這些國家的實行,會有政策波動的出現。其實,這需要從兩方面的因素理解,首先,即使這些政府不變天,沒有政治變化,假定這些國家都政治穩定,“一帶一路”本身也需要調整。這個調整,是任何一個政策在執行過程中都可能需要擁有的一個調試時期,如同科學決策一定要考慮到試錯成本,同樣,“一帶一路”倡議在運作五年後也需要調試期,需要考量試錯成本。
  當然,沿線國家的政治體制本身就意味著政治上存在變化的可能,而無論是緬甸、馬來西亞等的政治局勢變化都是預期中的事情。當出現變化之時,就必然需要去調整,但變化中的事務,也不能像部分國際媒體那樣去過於誇大。這是很自然現象,西方社會的負面評論較為猛烈,但長久以來西方輿論一直在批評中國,我們本身要平常心看待,不能因為一些批評就不做或者停滯。再加之,在“一帶一路”沿途國家的一些本地NGO,反對黨長期以來或者因為環保、土地、勞工或者因為政治利益的考量而批評中國,這都是很自然的,一個國家面對如此龐大的項目,不可能只存在一種聲音,不同的聲音一定存在。此外,西方一直批評中國在“一帶一路”上的積極作為,但西方自己止步,資本不願意投入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以在面對到國內政治情勢變化的情形之下,無論是緬甸、馬來西亞等多國的領導人會發現經濟發展仍然是他們執政的重點方向,當西方只停留於口頭表達,卻無法實質參與進來之時,這些國家還是會積極與中國展開合作,畢竟中國在推動實實在在的項目與發展,而非一味的“紙上談兵”。
  因此,今天理性來看,部分沿線國家並非反對“一帶一路”,而是這個倡議的推行過程中他們對前任政府的做法有所不滿以及對中國部分國有企業的做法無法完全認同,不是反對“一帶一路”本身。事實上,沿線國家對中國這樣一個創意性的倡議的態度是非常正面與積極的。
  而這些疑慮、批評的聲浪,正好提醒了中國政府需要針對在海外運作“一帶一路”的做法進行調整。針對西方基於意識形態、政治立場出發進行的批評無需過於在意。而針對當地NGO組織從實際的環保、勞工權益等角度提出的抗議等,就應該積極結合本地力量,對在地的“一帶一路”方式進行重新評估,盡可能地符合在地的合理合法利益,比如對於在地國家基層就業的拉動、環保的評估與管理等,這樣一來,自然可以進一步減輕“一帶一路”在運作上的阻力。而這個調整權,其實也重新相對對等的回到雙方國家手中,更有利於溝通,化解矛盾。
  當然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主體國家,自身要主動積極調試,展現大國的責任與擔當。早期西方批評中國援助非洲是侵略非洲,他認為中國去到非洲開發建設都是帶著中國自己的工人前往,這並不符合當地利益。而中國在多年的對外援助或者合作中,學習成長的非常迅速,近些年海外投資項目的工人大部分都是當地人,無疑拉動當地就業,也化解了當地民眾對中國的誤解與敵意。再例如環保問題,早期中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並不注重環保,但是中國自己本身現在非常注重環保,尤其“十八大”之後環保成為重點考核指標,因此中國在海外推動“一帶一路”也同樣開始關注環保,注重環境的持續發展,所以客觀來看,在地國家提出的聲音,哪怕是有些反對聲音,對中國後續調整政策是有助益的。
  中美博弈,不如攜手合作
  談及“一帶一路”倡議受到的外部因素影響,不得不看到目前變化迅速的國際形勢,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戰的這樣一個激烈博弈的格局之中。
  實際上,中美貿易戰並非一般意義上的貿易戰,而是技術冷戰。目前幾個月來,中美貿易協定初步達成又被撕毀,各種復談的傳聞甚囂塵上,但其實對前景不要太樂觀,從目前的全球態勢來看,中國技術領域尤其高端科技交流與發展會遭受越來越多的全球性障礙。
  而要了解貿易衝突可能的影響,必須觀察到現在的美國政府角色分成兩種,一種是商人政府,一種是軍人政府。商人政府希望搞貿易戰,而軍人政府則是想打冷戰。從歷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布希到如今的特朗普政府,軍人既得利益集團長期存在,並未消失過,中國政府一度忽視了這些對華強硬派的影響力。從目前來看,按照中央政府的回應說法,強調中國會以更開放的政策來反對西方和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因為,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如今,如果中國也複製美式思維進行貿易保護,那原本的貿易摩擦就會從商人邏輯逐漸演化到美國軍人邏輯中去,冷戰甚至是部分的熱戰就有可能重新被醞釀出來。
  如果中美摩擦局限在貿易戰領域,即使交手,中國還是可以進行應對,而一旦處理不當,貿易戰演化為冷戰就很棘手。這次的貿易戰,美國現階段目標已經實現,那就是整體西方社會都對中國的高科技領域開始防備與驚覺。當然美國與西方國家的意見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加上美國內部各個利益集團的不一致,民主、共和兩黨中期選情的變化,貿易戰是否出現持續,仍然存在不少變數。   因此,中國以更加開放自信的態度走出去與突破的思維是值得嘗試的,尤其是在“一帶一路”的推行過程中。近來,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對於“一帶一路”多有指責,更臆測中國推動此倡議懷抱軍事企圖。其實要知道“一帶一路”不是零和遊戲,其本身就是一個開放概念,中國一直都歡迎美國、日本等國加入進來共同推動,當然美日等國是否加入自然是中國不能代替決定的。
  第二,如果美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美間的經濟競爭也不是零和,而是在理性的競爭中制定出更加好的政策,對與雙方乃至多方都有益處,雙方都強調經濟必然是良性發展趨勢,但如果中國強調經濟,美國強調軍事,那就比較麻煩。
  有個很好的案例可以佐證,早前中國尋求與東盟國家的合作,推動自由貿易區發展。後來,日本加入,而後韓國又跳出來,如今成為“10+3”模式,良性地推動區域的自由貿易,對於參與其中的多方都是有幫助的。
  因此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中國樂於開放合作,也歡迎西方來一道參與建設。而從軍事的角度來臆測中國的意圖,其實這是西方基於自身經驗的判斷。例如鴉片戰爭,西方用槍炮打開中國的大門,西方的思維與行為模式長期有規律可循:也就是“資本走到哪里,軍隊就跟到哪裏”,而這種模式在中國並不存在,中國改革開放40年,除了維和部隊,中國軍隊從沒有伴隨著侵略去打開一國的市場或者介入國際紛爭。因此西方用自己的歷史經驗與邏輯來“理解”中國。
  當然,另一方面中國自己也沒有解釋清楚,中國政府尤是宣傳部門要負責。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國政府進行過度宣傳,一個好的倡議在宣傳的角度變相被演繹成了“國際戰略”,確實有些高調,讓其他國家誤以為中國推出一個好像要統治全球的戰略,反而被西方抓住辮子,錯誤解讀。因此整體“一帶一路”不僅在實際行為上需要調整,話語也需調整,無需過度吹捧,立足經濟,正面理性宣導,尤其在宣傳與溝通的詞令與方式之上。
  港澳定位,敢於“破”“立”
  倡議推動五周年,不僅內地在熱議相關話題,港澳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研討活動或者紀念活動,但從這五年港澳實際的行動與成效來看,似乎有“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港澳自身定位也不是很清楚。過去我曾在澳門談及,如果“一帶一路”加上如今的大灣區規劃,實際上對於港澳而言是一個新的定位。
  港澳自身的定位為何?實際上,回歸以後,港澳基本上沒有了自己的工業、製造業等產業,工業、製造業等都轉移到珠江三角洲或其他地區。目前,港澳兩地的產業都非常單一,是否能藉此機會,真正與大灣區進行區域融合呢?而針對“一帶一路”,如果單單是香港澳門本身來推動“一帶一路”,畢竟經濟總量太小,無法持續支持。澳門設立的中國與葡語國家的論壇很有成效,但仍然主要是一個溝通平臺,因此,真正要做起來,還需要經濟實體的支持,一旦港澳將自身優勢結合大灣區,那整體經濟總量就很大,無論是航空、船運、人員往來就能夠順利被帶起。
  不可諱言,要理清港澳在“一帶一路”與大灣區中的定位,必須看到兩方面。對於既得利益而言,自然希望不變動,維持現有格局。而對於新的利益可能受益者而言,又希望盡快打破現有的固定格局或者悶局,找到新的契機。這是一個博弈的情勢,但更要從長遠與大的格局來看,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港澳與大灣區真正整合成功,就成為一個大的經濟平臺,一個堪比世界級的經濟平臺與一個超大型的南方共同市場,同時也會成為制度現代化的一個新平臺,這些在經濟發展、制度創新層面都深具意義。因此,對於港澳不同利益階層或者團體的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一個更大的格局,來尋求突破,不能固步自封或者停滯不前,畢竟機遇在眼前,如果不把握,自然不進則退。
  調整話語,打造新樣板
  回首來看,“一帶一路”的五年成果不能說不大。現在在中國的外交政策上、在國際關係領域“一帶一路”毫無疑問成為了關鍵字,無論是在拉丁美洲、美洲、歐洲、亞洲,“一帶一路”都成為一個外交辭彙,這是很大的突破。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實踐中改進空間更大,未來美國、西方社會會繼續批評,但是他們自身不會去做,還是要中國來推動,因此“一帶一路”的前途是很好的,只是經過五年的週期,我們進入了一個重點的“反思調整期”,不是為了否定從前,而是希望未來做得更好。不難發現,現今東南亞多國都在積極肯定“一帶一路”,尤其是當西方越來越負面,卻又不能實際行動幫助他們時,這些國家自身就會判斷誰是在行動,誰是在批評過度,最終對於“批評者”反而是不利的。
  因此,“一帶一路”的前景是好的,我們樂觀以待,同時更希望“一帶一路”在發展之中成為引領新型經濟全球化的樣板,以及區域合作乃至全球合作的重要平臺。
其他文献
澳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多元和諧的人文氣息,每年吸引不少國際旅客來訪,小城的傳統節慶、民間信俗、獨特方言、特色美食等人文風情均保留著多元共融、求同存異的中西風貌,傳承本土文化價值,立足國際。澳門基金會多年來配合特區政府施政方針,投入資源增進市民福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支持本地社團到不同國家或地區交流,多角度呈現澳門獨有的城市魅力形象。  澳門致力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
期刊
做好大廈管理,事關千家萬戶的安居樂業。過去由於法律制度長期不完善,本澳大廈管理問題叢生,“一廈兩管”、“一廈多管”時有發生,管理費糾紛、停水、停電等問題也不少見,嚴重滋擾民生,損害社區和諧。今天,社會期待已久的物管公司發牌制度及大廈管理法律制度終於完成修法並將生效實施,令大廈由“冇王管”的狀態邁向了有人管的新局面。  毫無疑問,“物管法”和“大廈管理法”對大廈管理有著深遠影響,不論是業主、業主會還
期刊
前 言  從今(2018)年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 川普、杜林普)簽署《美國有關301調查的行動總統備忘錄》,展開美國針對中國貿易戰的序幕,再到6月15日美國貿易代表署宣佈,將對中國1102項、合計約500億美元進口產品加徵25%關稅,雙方正式開打。跟著是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於7月10日宣佈,對中國另外價值2000億的進口商品,課
期刊
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發表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已經提出“一帶一路”注重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同時在第六部分也明確提出“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發揮海外僑胞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因此澳門作為國家特區,被鼓勵來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經過五年實踐,澳門又該
期刊
近年來,3D打印成為全球各地熱論的話題,它的出現代表著什麼?人們應如何正確看待及使用3D打印?  李宗津坦言,目前我們正處在計算機、工業裝備的發展比較迅速的一個年代,3D打印技術由於它的精確性,可以打印複雜型態的物件,被各個行業認為是一種可以對人類生活帶來很大變革的一項技術,所以就把3D打印技術作為他們製作方式的一種革命性變化來對待,因此航空航天、汽車、珠寶、藝術、時裝、食品、建築與土木工程等行業
期刊
近十幾年來,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當中也包括3D打印。人們可時常聽聞以3D打印來製造人體器官、珠寶等物體的新聞,對3D打印本身卻瞭解不多。近日,美國傳出有人利用3D打印來製造武器,令民眾憂心忡忡之餘,亦存有疑慮:到底3D打印是甚麼?為甚麼全球各地的人都在學習如何使用它?  有見及此,本期“時事辯論”有幸邀請來澳門大學應用物理與材料工程研究所講座教授李宗津、創行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烱南、澳門生產力暨
期刊
3D打印技術及其打印物料對傳統工業有何影響?兩者會否形成對立關係?  李宗津直言,首先要明白,3D打印技術是一種容易改變且製作精確的先進工藝,由繪製設計圖的軟件、打印的機器及用以打印的物料所組成,而不同的物料會配用不同的機器,所以這三方面往往是不可分割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因3D打印技術的特別製作方式及性能,所以它有很多傳統工藝無法比擬的優點,在各個主要的工業界,都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建築界、
期刊
從2014年起,好幾位動物界鼎鼎有名的明星,例如:大熊貓“心心”以及二龍喉老友記“BOBO”都相繼離世,牠們一走、實在令不少本地人為之心酸。而近年,在坊間卻流傳著另一頭明日之星,牠不單帶來了心酸、而且歷年所耗公帑更是叫人心寒,它就是“大白象”。   的確沒錯,亦沒有錯去了泰國遊埠。事關本澳流傳的“大白象”仍然未曾完工,未能以真實面目公開人前。不過,有關它的網頁、電視廣告、實體試行運作等功課,卻以不
期刊
3D打印在澳門有何發展空間?可否在澳門的學校引入相關常規課程?目前在澳門推行3D打印有何困難?  李宗津指出,澳門一直以發展博彩、旅遊業為主,但是長遠來說,澳門也需要發展一些技術性較強的行業。  3D打印技術目前應用在醫學醫療、特別是牙科方面較多,若病患需要進行大型或重要手術,可利用3D打印技術對該部位掃瞄後列印模具,醫生可在實際手術之前可先模擬一下,更方便、更精準地完成手術,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為
期刊
“一帶一路”政策從2013年至今已經推動五年,無論是中央還是澳門其實都在積極行動起來。而澳門本身商務、語言、部分專業人士的優勢,加上行之多年的中葡論壇的成果,澳門在“一帶一路”的發展之中仍然是具有部分明顯優勢的。  “一帶一路”,開啟多維度合作  從實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過去五年來,我們看到“一帶一路”政策提出以後,葡萄牙乃至葡語系國家對此都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公開表態願意積極參與中國“一帶一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