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新课程的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也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对我们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在新课程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怎样准确定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学生自主学习是否等同于完全放任学生学习等等。对此,本文将针对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新观点高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148-01
1 新课程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教师教学的立足点把握不到位
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学的设计应该以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为依据,同时还需要考虑教师实施教学计划的自身条件与可能。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所以,教学的立足点应该首先考虑三个问题,即教师想教什么,教师怎样教,教师实际教了什么。
1.2 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课分配问题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个方面组成的,即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课堂上不应只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当然也不应该是学生完全放任的学习。传统课程以教为主,往往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新课程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并不是让教师袖手旁观、放任学生自由。有些老师误以为自主学习就是老师少讲或不讲,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与发挥,结果课堂热闹了,气氛活跃了,但是收效甚微。学习要想有收获,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师的指导也非常重要。
1.3 语文教学与其它方面教学主次地位模糊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其它学科交叉性极强,课堂教学极易进行知识延伸,然而,有些老师在教学延伸过程中不懂得回扣主题,把语文教学变相成为其它学科的教学。其次,语文教学内容的主体为语文知识与能力,我们要恰当把握课堂上语文知识与能力和人文修养的主从地位,而忽视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2 针对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2.1 对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准确定位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更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素质教育的核心仍然是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不光是具有知识能力的人,更应该具有很高的道德素养,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就离不开语文的育人功能。但是现今的语文课堂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不仅枯燥乏味,令人生厌,而且缺乏创造性。究其原因无非是忽略了语文的教育功能及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高中语文,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注重教学过程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努力开展新的教学思路,把灌输式教育转变为自主式、合作式、引导式学习方式,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知识因静止而落后,观点因“绝对”而片面。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其一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教师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为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其二,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出些主观性试题,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学生才敢想敢做。
2.2 正确分配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比例
这一方面要求老师角色必须准确定位,既要努力把语文知识渗透到课堂里,又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作为教的主体,要紧紧抓住课程的基本内容,恰当把握教学进度,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努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到授课过程中来,注重过程与方法。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要培养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针对自己的水平与需要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转变角色起到指导与辅助作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做到真正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然而,正确分配“教”与“学”的比例,并不是把教育与学习相分离,相反教育与学习原本就是同一个过程,二者是统一的整体。
2.3 全面把握语文教学与其它教学的主次地位
虽说学生是语文学习过程的主体,但在语文教學中老师才是关键。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能够在课堂上自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能够在语文与其授课所涉及能容之间相互延伸并且游刃有余。所以作为教学关键的语文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语文教学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并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的把握语文教学重点内容与教学进度。其次是语文知识与人文素养的主从关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但不能用人文素养的培养来取代语文教学,要分清主次,不能忽视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中有“假、大、空”现象。语文课堂喜欢跟风,特别是对西方学习很盛,有些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在课堂中,出现“假对话”、“假探索”现象。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如同“空对空”。搞所谓的个性化阅读,则进入对文本的误读。如从《背影》中读出父亲违反变通规则;学习《祝福》,讨论谁该为祥林嫂的死负责时,认为阿毛也有责任,如果阿毛不死祥林嫂就不会被赶出贺家;学习《愚公移山》,有的学生以为“挖山”不如“搬家”,愚公缺乏经济头脑;还有人认为《武松打虎》褒扬了屠杀动物、《红楼梦》宣扬了近亲结婚等等。为了尊重学生,则一味地表扬学生,使课堂乱轰轰。
3 结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无论从内容还是方法上都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包含着全新的理念。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现阶段,我们必须准确定位语文教学内容,正确分配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参与的比例,全面把握语文教学与其它方面教学的作用地位。在以后漫长的语文教学探索道路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个个问题,这更是新时代的难得机遇与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眼前,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为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研究与探索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范小明.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当好新课改的践行者[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
[2] 瞿志坚.我选择我主宰秀我“课”风采—— 浅谈对科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新观点高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148-01
1 新课程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教师教学的立足点把握不到位
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学的设计应该以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为依据,同时还需要考虑教师实施教学计划的自身条件与可能。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所以,教学的立足点应该首先考虑三个问题,即教师想教什么,教师怎样教,教师实际教了什么。
1.2 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课分配问题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个方面组成的,即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课堂上不应只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当然也不应该是学生完全放任的学习。传统课程以教为主,往往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新课程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并不是让教师袖手旁观、放任学生自由。有些老师误以为自主学习就是老师少讲或不讲,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与发挥,结果课堂热闹了,气氛活跃了,但是收效甚微。学习要想有收获,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师的指导也非常重要。
1.3 语文教学与其它方面教学主次地位模糊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其它学科交叉性极强,课堂教学极易进行知识延伸,然而,有些老师在教学延伸过程中不懂得回扣主题,把语文教学变相成为其它学科的教学。其次,语文教学内容的主体为语文知识与能力,我们要恰当把握课堂上语文知识与能力和人文修养的主从地位,而忽视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2 针对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2.1 对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准确定位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更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素质教育的核心仍然是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不光是具有知识能力的人,更应该具有很高的道德素养,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就离不开语文的育人功能。但是现今的语文课堂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不仅枯燥乏味,令人生厌,而且缺乏创造性。究其原因无非是忽略了语文的教育功能及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高中语文,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注重教学过程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努力开展新的教学思路,把灌输式教育转变为自主式、合作式、引导式学习方式,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知识因静止而落后,观点因“绝对”而片面。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其一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教师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为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其二,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出些主观性试题,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学生才敢想敢做。
2.2 正确分配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比例
这一方面要求老师角色必须准确定位,既要努力把语文知识渗透到课堂里,又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作为教的主体,要紧紧抓住课程的基本内容,恰当把握教学进度,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努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到授课过程中来,注重过程与方法。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要培养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针对自己的水平与需要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转变角色起到指导与辅助作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做到真正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然而,正确分配“教”与“学”的比例,并不是把教育与学习相分离,相反教育与学习原本就是同一个过程,二者是统一的整体。
2.3 全面把握语文教学与其它教学的主次地位
虽说学生是语文学习过程的主体,但在语文教學中老师才是关键。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能够在课堂上自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能够在语文与其授课所涉及能容之间相互延伸并且游刃有余。所以作为教学关键的语文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语文教学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并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的把握语文教学重点内容与教学进度。其次是语文知识与人文素养的主从关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但不能用人文素养的培养来取代语文教学,要分清主次,不能忽视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中有“假、大、空”现象。语文课堂喜欢跟风,特别是对西方学习很盛,有些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在课堂中,出现“假对话”、“假探索”现象。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如同“空对空”。搞所谓的个性化阅读,则进入对文本的误读。如从《背影》中读出父亲违反变通规则;学习《祝福》,讨论谁该为祥林嫂的死负责时,认为阿毛也有责任,如果阿毛不死祥林嫂就不会被赶出贺家;学习《愚公移山》,有的学生以为“挖山”不如“搬家”,愚公缺乏经济头脑;还有人认为《武松打虎》褒扬了屠杀动物、《红楼梦》宣扬了近亲结婚等等。为了尊重学生,则一味地表扬学生,使课堂乱轰轰。
3 结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无论从内容还是方法上都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包含着全新的理念。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现阶段,我们必须准确定位语文教学内容,正确分配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参与的比例,全面把握语文教学与其它方面教学的作用地位。在以后漫长的语文教学探索道路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个个问题,这更是新时代的难得机遇与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眼前,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为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研究与探索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范小明.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当好新课改的践行者[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
[2] 瞿志坚.我选择我主宰秀我“课”风采—— 浅谈对科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