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0例患者中,因消化道出血止血无效发生死亡4例,呈良好恢复66例,占94.3%。均痊愈出院。结论: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中,对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行全面整体的心理、基础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治愈率,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内科;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以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胆道肿瘤等为常见病因[1]。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包括胆道或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大量上消化道出血可引发休克和失血,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早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护理干预是重要的环节。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對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22-76岁,平均55.7岁。出血时间2.5h-6d,出血原因:胃癌出血8例,胃溃疡出血2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4例,胃壁息肉出血4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1例,胆道出血10例,出血量24h达500-1000ml,并有程度不等的失血性休克发生。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患者中大部分对病情缺乏相应了解,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后易出现焦虑、恐惧心理,使出血受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加重发生,不利于病情治疗,临床护理人员需就疾病的相关知识和采取治疗方法的预后向患者作简单介绍,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明白病情的可防可控性,消除其紧张情绪,以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2.2 病情观测 临床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神智、血氧饱和度行严密观测,对患者是否有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进行观察,对出血量详细记录,并注意四肢末梢的血液循环状况,皮肤的色泽和温度。对患者的大便及呕吐物性状和色泽进行留意。患者在意识不清时给予导尿管放置,对尿色和尿量变化进行观察,患者一旦表现为血压血氧下降、心率加快,心悸、头晕,则提示可能有再出血发生,故需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1.2.3 静脉通道护理 患者入院后需常规及时建立至少2条静脉通道,通常选择正中静脉和头静脉较大的血管,以使血液输注和快速补液顺利完成,因患者血容量在一定程度均有不足现象,故在治疗时需补充足够的血容量,以配合治疗全程。
1.2.4 给药护理 常规对患者采取药物止血治疗,通常在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中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患者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混合生理盐水反复洗胃治疗。
1.2.5 三腔双囊管护理 患者在并发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时,除给予药物治疗外,对出血的患者放置三腔双囊管也有较好的效果。护理人员在行三腔双囊管放置治疗时需注意首先在放置前进行充气,对气囊的完整性进行检查,用给予石蜡油涂抹,在放置后对胃囊充气,再充气食道囊。可通过管道在放置期间进行洗胃或给药。在放置时间上三腔双囊管的要求相对严格并有一定限制,行24h压迫后需行30min的放气再次压迫,以对胃底糜烂甚至穿孔进行预防。对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在压迫期间进行仔细观察,以对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做出判断,若无活动性出血在24h内发生则可将管拔除。
1.2.6 胃镜止血护理 患者为胃底静脉破裂时通常行止血治疗会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患者未再发生活动性出血,可给予内镜静脉套扎或食管静脉结扎。患者在采用胃镜止血治疗时承受的刺激较大,需在治疗前对患者及家属行有效沟通,让之有充分心理准备,以在术中积极配合。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是否有血栓栓塞形成,若有心脑栓塞形成的如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措施处理。
2 结果
本组70例患者中,因消化道出血止血无效发生死亡4例,呈良好恢复66例,占94.3%。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有众多病因,需对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在短时间内对病情综合分析,探讨病因,并制定相关治疗措施,其中临床护理是关键环节[2]。患者在急性出血期间,需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主要包括血氧、血压、脉搏的观测。患者在消化道出血达500ml左右时,血容量会出现不足表现,以脉压差减少、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加快、四肢温度下降、脉搏细速为明显表现。临床护理人员还需对出血量进行估计,通过对便血和呕血量的记录观察来对出血量进行推测,若患者有黑便出现则提示每日至少有50ml的出血量,若有呕血症状出现则提示每日至少有250-300ml的出血量。若患者出血量达1000ml,则提示有周围循环衰竭发生。在临床上主要以患者反复呕血、由咖啡色陈旧出血向新鲜的鲜红色出血转变为再出血的观测依据[3]。行血常规检查提示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血红蛋白测定和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不断下降,尿量减少等。因患者病发急性上呼吸道出血时出血量较大,病情发展较为迅速,并极易反复,不良情绪的消除利于疾病的恢复。总之,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中,对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行全面整体的心理、基础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治愈率,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冬红.上消化道出血综合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4):85-86.
[2] 杜吉义,李家辉.胃肠大出血综合处理80例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5,30(3):254-255.
[3] 马雨慧,黄翠云.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4):313-315.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内科;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以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胆道肿瘤等为常见病因[1]。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包括胆道或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大量上消化道出血可引发休克和失血,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早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护理干预是重要的环节。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對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22-76岁,平均55.7岁。出血时间2.5h-6d,出血原因:胃癌出血8例,胃溃疡出血2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4例,胃壁息肉出血4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1例,胆道出血10例,出血量24h达500-1000ml,并有程度不等的失血性休克发生。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患者中大部分对病情缺乏相应了解,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后易出现焦虑、恐惧心理,使出血受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加重发生,不利于病情治疗,临床护理人员需就疾病的相关知识和采取治疗方法的预后向患者作简单介绍,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明白病情的可防可控性,消除其紧张情绪,以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2.2 病情观测 临床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神智、血氧饱和度行严密观测,对患者是否有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进行观察,对出血量详细记录,并注意四肢末梢的血液循环状况,皮肤的色泽和温度。对患者的大便及呕吐物性状和色泽进行留意。患者在意识不清时给予导尿管放置,对尿色和尿量变化进行观察,患者一旦表现为血压血氧下降、心率加快,心悸、头晕,则提示可能有再出血发生,故需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1.2.3 静脉通道护理 患者入院后需常规及时建立至少2条静脉通道,通常选择正中静脉和头静脉较大的血管,以使血液输注和快速补液顺利完成,因患者血容量在一定程度均有不足现象,故在治疗时需补充足够的血容量,以配合治疗全程。
1.2.4 给药护理 常规对患者采取药物止血治疗,通常在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中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患者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混合生理盐水反复洗胃治疗。
1.2.5 三腔双囊管护理 患者在并发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时,除给予药物治疗外,对出血的患者放置三腔双囊管也有较好的效果。护理人员在行三腔双囊管放置治疗时需注意首先在放置前进行充气,对气囊的完整性进行检查,用给予石蜡油涂抹,在放置后对胃囊充气,再充气食道囊。可通过管道在放置期间进行洗胃或给药。在放置时间上三腔双囊管的要求相对严格并有一定限制,行24h压迫后需行30min的放气再次压迫,以对胃底糜烂甚至穿孔进行预防。对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在压迫期间进行仔细观察,以对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做出判断,若无活动性出血在24h内发生则可将管拔除。
1.2.6 胃镜止血护理 患者为胃底静脉破裂时通常行止血治疗会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患者未再发生活动性出血,可给予内镜静脉套扎或食管静脉结扎。患者在采用胃镜止血治疗时承受的刺激较大,需在治疗前对患者及家属行有效沟通,让之有充分心理准备,以在术中积极配合。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是否有血栓栓塞形成,若有心脑栓塞形成的如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措施处理。
2 结果
本组70例患者中,因消化道出血止血无效发生死亡4例,呈良好恢复66例,占94.3%。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有众多病因,需对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在短时间内对病情综合分析,探讨病因,并制定相关治疗措施,其中临床护理是关键环节[2]。患者在急性出血期间,需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主要包括血氧、血压、脉搏的观测。患者在消化道出血达500ml左右时,血容量会出现不足表现,以脉压差减少、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加快、四肢温度下降、脉搏细速为明显表现。临床护理人员还需对出血量进行估计,通过对便血和呕血量的记录观察来对出血量进行推测,若患者有黑便出现则提示每日至少有50ml的出血量,若有呕血症状出现则提示每日至少有250-300ml的出血量。若患者出血量达1000ml,则提示有周围循环衰竭发生。在临床上主要以患者反复呕血、由咖啡色陈旧出血向新鲜的鲜红色出血转变为再出血的观测依据[3]。行血常规检查提示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血红蛋白测定和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不断下降,尿量减少等。因患者病发急性上呼吸道出血时出血量较大,病情发展较为迅速,并极易反复,不良情绪的消除利于疾病的恢复。总之,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中,对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行全面整体的心理、基础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治愈率,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冬红.上消化道出血综合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4):85-86.
[2] 杜吉义,李家辉.胃肠大出血综合处理80例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5,30(3):254-255.
[3] 马雨慧,黄翠云.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4):3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