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数学素质在专业素质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对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仅能让人形成严谨、踏实、勤奋的良好品质,且数学所体现的求真意识、审美意识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也都是综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素质教育
初中阶段数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属于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有着比较强的要求。所以还需要对数学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到最佳的课程教学模式,改善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素质教育在其中的渗透能够优化以往的课堂环境,为学生的数学提供最佳的方法,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呢?
一、做到教学与发展相结合
数学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具有促进人的发展,特别是发展逻辑与思维能力的功能。并且数学教学本身也需要重视人的发展,才能保证后继学习更好地进行。要做到教学与发展相结合,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科学的既成事实,还要注意科学的过程。中学数学教育的科学性体现在严谨性上,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就必须注意在教学中使学生经历从不严谨到严谨的辩证过程。在学习数学的公式、定理时,就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并在归纳中加深理解,在运用中加以巩固,这样学生对公式、定理的认识便会在经过几次反复螺旋上升中逐步提高,从而达到严谨的要求。
(二)在教學中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思维,而这只有在学生的积极思维中才能实现。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需要学生积极思考的地方。处理难点不能为了追求化难为易的效果而取消问题情境,从而取消思维过程,由于这种教法教起来“容易”,常被较多教师自觉采用,但它的弊端是明显的,就是教学内容密度大,思维活动少,用题海挤掉了基本知识的发展过程,又用题型套用法掩盖了题目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估计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顽强地攻克基本知识产生过程中的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进步。
(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面对全体学生,即要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爱好与专长,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并且习题的份量和难度都应对不同类型学生有所区别,并加以不同指导。其次为了使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统一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去,使优秀生成探索和发现的带头人,后进生也能进行自身水平的学习活动。
二、做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
教师应该正确、灵活、丰富多彩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打好基础的条件下自主地选择发展方向,充分张扬个性,我们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导的过程与效应。不要用“灌”来代替“导”,例如对一个新知识,开始是朦胧状态,就应有导的行动,使导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学生有无积极性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标志。我们应该明白,知识只有成为学生思维的结果,才算是学生自己的知识。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推导,我们可以让学生解几个一元二次方程,计算两根和与两根的积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有什么关系,然后再由求根公式导出两根的和等于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两根的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最后还可以让学生验证不同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两根之积是否满足上述关系。总之,多种渠道,使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思维结果,才能被纳入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根据学生的认识活动和他们的认知程序同步,才能引起教与学的“共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概念和命题课中学生的认识过程,大体程序是:意向--领会一建立判断--巩固--发展,但当前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削弱或取消了意向、领会的过程,使教学的程序与学生认知的程度不同步,一般采取的程度是:建立判断--巩固--发展--再发展。这样,学生在未领会有关知识的情况下,就被动地接受有关结论,带来了整个学习过程的被动状态。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蕴藏的巨大的知识潜能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具体地讲,要给学生以意向和领会较为充分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潜能有一个活动的舞台,这样做符合知识的迁移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绝大多数学生能跟得上、讲得出,经常七嘴八舌地争论或补充说明,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精神压力小,能显示出他们的天分和才智,且使一些平时害怕数学的学生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懂得探索。
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数学理论知识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使他们看到理论知识的用处,适用范围和用法,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题目,例如各种应用题,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个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联系学生和教材的特点,尽可能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去阐明概念和规律,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概括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上“垂线”这一课中,要学生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如何测量?通过一些类似的例子,学生就从实践中,体会到“垂线”的存在和作用。
(二)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去发现、探索数学命题,例如:有时需要把弯曲的河道改直,根据什么公理可以说明这样做能缩短航程?这种联系实际的习题,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灵活地思考问题。
总之,在数学教学渗透素质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把上述三点贯彻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是中学数学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素质教育
初中阶段数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属于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有着比较强的要求。所以还需要对数学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到最佳的课程教学模式,改善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素质教育在其中的渗透能够优化以往的课堂环境,为学生的数学提供最佳的方法,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呢?
一、做到教学与发展相结合
数学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具有促进人的发展,特别是发展逻辑与思维能力的功能。并且数学教学本身也需要重视人的发展,才能保证后继学习更好地进行。要做到教学与发展相结合,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科学的既成事实,还要注意科学的过程。中学数学教育的科学性体现在严谨性上,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就必须注意在教学中使学生经历从不严谨到严谨的辩证过程。在学习数学的公式、定理时,就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并在归纳中加深理解,在运用中加以巩固,这样学生对公式、定理的认识便会在经过几次反复螺旋上升中逐步提高,从而达到严谨的要求。
(二)在教學中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思维,而这只有在学生的积极思维中才能实现。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需要学生积极思考的地方。处理难点不能为了追求化难为易的效果而取消问题情境,从而取消思维过程,由于这种教法教起来“容易”,常被较多教师自觉采用,但它的弊端是明显的,就是教学内容密度大,思维活动少,用题海挤掉了基本知识的发展过程,又用题型套用法掩盖了题目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估计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顽强地攻克基本知识产生过程中的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进步。
(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面对全体学生,即要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爱好与专长,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并且习题的份量和难度都应对不同类型学生有所区别,并加以不同指导。其次为了使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统一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去,使优秀生成探索和发现的带头人,后进生也能进行自身水平的学习活动。
二、做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
教师应该正确、灵活、丰富多彩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打好基础的条件下自主地选择发展方向,充分张扬个性,我们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导的过程与效应。不要用“灌”来代替“导”,例如对一个新知识,开始是朦胧状态,就应有导的行动,使导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学生有无积极性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标志。我们应该明白,知识只有成为学生思维的结果,才算是学生自己的知识。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推导,我们可以让学生解几个一元二次方程,计算两根和与两根的积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有什么关系,然后再由求根公式导出两根的和等于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两根的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最后还可以让学生验证不同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两根之积是否满足上述关系。总之,多种渠道,使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思维结果,才能被纳入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根据学生的认识活动和他们的认知程序同步,才能引起教与学的“共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概念和命题课中学生的认识过程,大体程序是:意向--领会一建立判断--巩固--发展,但当前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削弱或取消了意向、领会的过程,使教学的程序与学生认知的程度不同步,一般采取的程度是:建立判断--巩固--发展--再发展。这样,学生在未领会有关知识的情况下,就被动地接受有关结论,带来了整个学习过程的被动状态。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蕴藏的巨大的知识潜能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具体地讲,要给学生以意向和领会较为充分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潜能有一个活动的舞台,这样做符合知识的迁移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绝大多数学生能跟得上、讲得出,经常七嘴八舌地争论或补充说明,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精神压力小,能显示出他们的天分和才智,且使一些平时害怕数学的学生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懂得探索。
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数学理论知识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使他们看到理论知识的用处,适用范围和用法,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题目,例如各种应用题,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个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联系学生和教材的特点,尽可能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去阐明概念和规律,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概括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上“垂线”这一课中,要学生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如何测量?通过一些类似的例子,学生就从实践中,体会到“垂线”的存在和作用。
(二)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去发现、探索数学命题,例如:有时需要把弯曲的河道改直,根据什么公理可以说明这样做能缩短航程?这种联系实际的习题,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灵活地思考问题。
总之,在数学教学渗透素质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把上述三点贯彻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是中学数学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