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劲松的相知似有一点戏剧性。1999年《散文诗》刊的“跨世纪散文诗大奖赛”,我是评委之一。在评选中,我将组诗《在冬日深处打开春天》推为金奖的候选作品,它的作者是谁,不知道,因为评奖稿件是隐去作者姓名的,以示公正。我在给主编邹岳汉、冯明德先生的信中,陈述了我对此作品的观点,其中有言:“我觉此章作品在语言和音乐性的把握上,深得散文诗文体的独特风韵,它的精炼和跳跃性节奏,不仅体现了音乐美,而且有多层次多指向的内容含蓄性包容与简洁推移的效果,这种技巧的掌握运用达到如此娴熟的程度,并非易事。尤其其中的《鸟》一章,‘叫声,剔去一切杂质的歌唱,凸出于所有颂词的主题之外,在这个冬天亮着唯一的光芒’,这类既美又深刻的诗语言,颇堪传诵。结构、构思的完整性,也几乎达到无懈可击的严密。”评奖结果揭晓,才知道作者的名字叫陈劲松,然而他只得一票,被列入铜奖。随着此事过去,陈劲松的名字,也便一掠而过了。
一晃三年过去,《散文诗》刊到青岛开笔会,他不远千里从青海格尔木赶来,乃有机会得以见面。陈劲松,瘦瘦的却很有精神的一个大男孩,站在面前了,也不过握握手而已。我下楼梯时,他两次过来扶我走下楼梯,我注意到他纤细而瘦长的手指,以及他的温和、宁静与谦逊的笑。这次见面,总共谈话也不过几十句吧,未及深谈,但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他回高原之后,我寄去一信,他竟在半夜起来,灯下命笔直书,用四小时的时间给我写了一封长信,这使我深受感动。信中介绍了他童年时的一些琐事,却使我真正认识了他那“男孩子”的气质,并且找到了他之所以成为一个诗人的内在原因。我在他的诗与人之间,找到了一道脉脉贯通的暗流,这便是我在一篇写他的散文中写到的:敏感而又无助,善良并且柔弱,孤独内向,讷于言。他说他像“一只悬在空中的瓷器”,随时有被撞击成碎片的危险。这便是某种程度的“脆弱性”,以及瓷器的那种干净与洁白。如果这还不足以显现他性格的特征,那么,还可以用我一章散文诗中描写他少年神态的几句诗:
穿过竹林,农家小男孩,瘦瘦身姿,怯弱步履,总怕冒犯了谁。
阳光拨动竹叶上的一滴水珠,落在你的眉尖上了,银子般闪闪。
阳光,竹叶,青草的香气息,染绿了你的手指。我把她们唤作:时间的嫩枝。
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从这简略的勾勒中,如果能依稀觉得他散文诗中那基本神韵的由来,便也足够了吧。还是来读他的诗吧。
劲松是具有诗的敏锐感觉和诗意表现力的诗人,这一点,也许是他最可贵的一笔创作财富。写水,雪,梨花,很柔;写山,高原,和鹰,很刚。刚柔并济,柔中有刚,恰如他的名字所示:劲松,松的挺拔与刚劲正是他诗的内在气质。他早期不少作品流畅、宏阔,富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色彩,如果将其视为青春期写作,大体不差。而近期,对于人的关注,现实忧患的介入,视角每向细部伸展,在写作技法上,现代主义的吸入多了起來,这都是可喜的变化。他在最近发表的作品前题写的“散文诗观”中说:“诗歌应该更注意‘引体向下’,让文字能够抵达时代的疼痛。”便传达出一种信息,这应该是由“青春期写作”向成熟诗人过渡的一个信号。眼睛向下,才能感知“时代的疼痛”吧。
劲松还很年轻,他的“诗龄”却已二十多年了。他的成就是他自己勤奋努力的结果,当然也与前辈及同辈诗人们的提携有关,尤其是《散文诗》刊,是他得以成长的摇篮,邹岳汉、冯明德两位主编给予他的鼓励和支持至关重要。在他的笔下,“雪山上亮起战栗的灯盏,青海湖盛满轰响的雷霆”,他的文字将会给我们以什么样的视觉与听觉的震撼呢?您读一下便知。
作者简介:耿林莽(1926—),笔名余思。江苏如皋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曾历任徐州《新徐日报》、青岛《青岛日报》编辑,青岛市文联《海鸥》文学月刊编辑,编审,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第一届理事,青岛市作协名誉主席。著有《耿林莽散文诗选》《五月丁香》《耿林莽散文诗精品选》等散文诗集,《人间有青鸟》《耿林莽随笔》等散文集及《散文诗评品录》等。获中国现代文学馆等授予“中国散文诗终身艺术成就奖”。
一晃三年过去,《散文诗》刊到青岛开笔会,他不远千里从青海格尔木赶来,乃有机会得以见面。陈劲松,瘦瘦的却很有精神的一个大男孩,站在面前了,也不过握握手而已。我下楼梯时,他两次过来扶我走下楼梯,我注意到他纤细而瘦长的手指,以及他的温和、宁静与谦逊的笑。这次见面,总共谈话也不过几十句吧,未及深谈,但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他回高原之后,我寄去一信,他竟在半夜起来,灯下命笔直书,用四小时的时间给我写了一封长信,这使我深受感动。信中介绍了他童年时的一些琐事,却使我真正认识了他那“男孩子”的气质,并且找到了他之所以成为一个诗人的内在原因。我在他的诗与人之间,找到了一道脉脉贯通的暗流,这便是我在一篇写他的散文中写到的:敏感而又无助,善良并且柔弱,孤独内向,讷于言。他说他像“一只悬在空中的瓷器”,随时有被撞击成碎片的危险。这便是某种程度的“脆弱性”,以及瓷器的那种干净与洁白。如果这还不足以显现他性格的特征,那么,还可以用我一章散文诗中描写他少年神态的几句诗:
穿过竹林,农家小男孩,瘦瘦身姿,怯弱步履,总怕冒犯了谁。
阳光拨动竹叶上的一滴水珠,落在你的眉尖上了,银子般闪闪。
阳光,竹叶,青草的香气息,染绿了你的手指。我把她们唤作:时间的嫩枝。
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从这简略的勾勒中,如果能依稀觉得他散文诗中那基本神韵的由来,便也足够了吧。还是来读他的诗吧。
劲松是具有诗的敏锐感觉和诗意表现力的诗人,这一点,也许是他最可贵的一笔创作财富。写水,雪,梨花,很柔;写山,高原,和鹰,很刚。刚柔并济,柔中有刚,恰如他的名字所示:劲松,松的挺拔与刚劲正是他诗的内在气质。他早期不少作品流畅、宏阔,富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色彩,如果将其视为青春期写作,大体不差。而近期,对于人的关注,现实忧患的介入,视角每向细部伸展,在写作技法上,现代主义的吸入多了起來,这都是可喜的变化。他在最近发表的作品前题写的“散文诗观”中说:“诗歌应该更注意‘引体向下’,让文字能够抵达时代的疼痛。”便传达出一种信息,这应该是由“青春期写作”向成熟诗人过渡的一个信号。眼睛向下,才能感知“时代的疼痛”吧。
劲松还很年轻,他的“诗龄”却已二十多年了。他的成就是他自己勤奋努力的结果,当然也与前辈及同辈诗人们的提携有关,尤其是《散文诗》刊,是他得以成长的摇篮,邹岳汉、冯明德两位主编给予他的鼓励和支持至关重要。在他的笔下,“雪山上亮起战栗的灯盏,青海湖盛满轰响的雷霆”,他的文字将会给我们以什么样的视觉与听觉的震撼呢?您读一下便知。
作者简介:耿林莽(1926—),笔名余思。江苏如皋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曾历任徐州《新徐日报》、青岛《青岛日报》编辑,青岛市文联《海鸥》文学月刊编辑,编审,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第一届理事,青岛市作协名誉主席。著有《耿林莽散文诗选》《五月丁香》《耿林莽散文诗精品选》等散文诗集,《人间有青鸟》《耿林莽随笔》等散文集及《散文诗评品录》等。获中国现代文学馆等授予“中国散文诗终身艺术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