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提高采空区稳定性评估工作的精准性,构建了基于G1法—属性识别的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首先,选取12个典型影响因素建立了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分级;其次,采用G1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指标分级情况,建立了单指标属性测度函数,通过计算单指标属性测度和综合指标测度,基于置信度准则判断稳定性等级;最后,以某地下铜矿的2个采空区为研究背景,进行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并与云物元、未确知测度模型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模型评价结果合理可靠、符合实际,进一步丰富了采空区稳定性评估理论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采空区稳定性评估工作的精准性,构建了基于G1法—属性识别的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首先,选取12个典型影响因素建立了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分级;其次,采用G1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指标分级情况,建立了单指标属性测度函数,通过计算单指标属性测度和综合指标测度,基于置信度准则判断稳定性等级;最后,以某地下铜矿的2个采空区为研究背景,进行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并与云物元、未确知测度模型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模型评价结果合理可靠、符合实际,进一步丰富了采空区稳定性评估理论成果。
其他文献
某铁矿采用阶段空场嗣后胶结充填采矿法,选用全尾砂作为充填骨料,以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为确定该矿全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参数,在分析全尾砂基本物化性质的基础上,研究了充填体强度、充填料浆流动性与灰砂比、充填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矿全尾砂可制备高浓度胶结充填料浆;放砂浓度为62%~66%、灰砂比为1:4~1:15时,充填体强度指标良好;该料浆具备自流输送的条件。
石碌铁矿2#主溜井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面积垮帮现象,造成-420 m水平放矿口频繁卡堵,严重影响矿山采矿生产。为了防止主溜井垮帮范围扩大进而影响卸载站的安全运行,通过三维扫描初步掌握了主溜井的垮帮情况,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先行清理加固主溜井垮帮的顶部,然后对主溜井进行清理、喷锚网临时支护。根据主溜井岩石状况,每隔10~15 m进行钢筋混凝土加固、加装耐磨衬板。经过近6个月的紧张施工,完成了主溜井垮帮修复工作。
内蒙古正蓝旗民乐北山地区位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Ⅱ)温都尔庙—翁牛特旗加里东地槽褶皱带(Ⅱ1)与华北地台(Ⅰ)内蒙台隆(Ⅰ2)接触带南侧内蒙台隆(Ⅰ2)地块上,处于区域铜铅锌多金属矿、萤石矿等热液矿床成矿有利地带。为扩大控制的萤石资源储量规模,提高矿床资源储量级别,延长矿山开采服务年限,从民乐北山萤石矿成矿地质特征入手,结合国内已有萤石矿资料,分析内蒙古正蓝旗民乐北山地区萤石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指出矿区内近南北向的断裂构造带是民乐北山萤石成矿的控矿构造和容矿空间,深部富含CaF2的热液沿断裂破碎带上
针对白马铁矿及及坪采场原设计矿石运输通道中矿石破碎站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物流的角度展开优化研究。首先结合采场排产情况分析了影响矿石破碎站布置原因及其优化的必要性;其次结合采场生产组织需求,采用移设费用补偿法,对及及坪采场现有矿石破碎站布局进行优化。通过移设步距优化,步距由40 m增加至60 m,矿石破碎站数量可由原设计10个减少至8个,经济合理,有利于后期矿石运输达到经济物流的目的。
地下矿采准设计是地下矿设计工作中既重要又复杂的一项工作,探索研究如何高效、优质地完成地下矿采准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基于AutoCAD平台的二次开发技术,使用布尔运算技术完成地下矿巷道双线图的自动生成绘制,采用扩展数据技术完成采切工程量自动统计,实现坐标表自动计算。并以此为基础,以苍山铁矿采准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地下矿采准设计的一般流程,给出了完整的采准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地下矿采准设计,具有高效、灵活、实用性强的特色,适合矿山技术人员掌握与实际应用。
太白金矿矿体围岩为钠质板岩,为了进一步提升井巷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首先探讨了影响板岩巷道的稳定性因素,阐述了锚网喷浆联合支护技术在板岩巷道中的施工工艺。并通过对比不同的支护方式,证明锚网喷浆联合支护技术具有较为理想的支护效果,可以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针对某矿山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方法充填接顶率不高的问题,开展了新型膨胀性高效胶结充填材料的性能研究实验。充填料浆在相同的浓度和灰砂比条件下,对不同的新型膨胀性胶结材料添加量的膨胀性、充填体强度进行了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辅料添加10%、充填尾砂浓度60%左右时,充填体的膨胀系数约为11.8%,28 d龄期强度可达1.68 MPa。新型膨胀性胶结材料的性能基本上能达到充填接顶的目的,满足该矿充填采矿要求。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和睦山铁矿-200 m中段后和睦山矿段主体的采矿方法,但存在采场结构参数(分段高度为12.5 m,进路间距为12 m,进路规格为3.2 m×2.8 m)不合理问题,2条相邻进路之间的脊部矿石在下一分段难以回收。为尽可能回收脊部残留矿石,通过对椭球体放矿理论的研究,确定适合后和睦山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采场结构参数。结果表明:①采场合理的分段高度取值范围是12.15~12.57 m,目前后和睦山矿段采用的12.5 m分段高度是合理的;②通过最优回采进路间距经验公式计算,回采进路间距以8~10
安徽某铜矿石为低品位斑岩铜矿,为确定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1粗3精2扫流程、二步法选铜流程、二步法选铜优化流程以及二步法选铜+中矿再磨优化流程4种不同工艺的连选试验,最终确定浮选工艺为1粗3精2扫原则流程。连选试验最终获得的铜精矿含铜17.11%,铜回收率87.43%;铜精矿中的金、银含量分别为10.48g/t和54.30g/t,金、银回收率分别为70.66%和23.35%;该工艺流程结构简单稳定,对矿石性质适应性强,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实现矿山效益最大化。
蒙古国某磁铁精矿含硫较高,为了提质降硫进行了脱硫试验研究。试验采用磨矿+反浮选+磁选工艺,主要考察了磨矿细度、活化剂种类及用量、捕收剂等对浮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磨矿+反浮选+磁选工艺可获得铁精矿产率86.91%、全铁品位69.14%、全铁回收率90.75%的铁精矿,铁精矿含硫0.35%,硫含量降低到0.5%以下,达到了提质降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