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上课、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几个方面,对搞好物理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物理 教学 反思
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導。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
一、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演示实验器材等,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课,不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进课堂。
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板书工整、规范、有序;合理适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
3、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遵循物理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重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6、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二、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一是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二是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对比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和模型法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初中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定义概念和总结规律时,可以直接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并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表达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要结合教材的讲述加以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是一清二楚,应该认真的阅读教材。可以选择合适的章节采用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实验坚持写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不能做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由于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容易遗忘。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物理 教学 反思
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導。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
一、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演示实验器材等,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课,不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进课堂。
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板书工整、规范、有序;合理适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
3、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遵循物理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重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6、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二、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一是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二是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对比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和模型法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初中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定义概念和总结规律时,可以直接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并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表达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要结合教材的讲述加以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是一清二楚,应该认真的阅读教材。可以选择合适的章节采用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实验坚持写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不能做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由于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容易遗忘。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