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是瓦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光从北京过来,要我陪他去乡下采风。我带着阿光去了一家寺院。这家寺院,古木参天,拍过几部电影。阿光一进来就遏制不住兴奋,东张西望,不一会儿就没影儿了。我钻进人缝,四处寻找,发现他正蹲在墙根下,同老和尚聊天。
  临别的时候,老和尚给了阿光几块灰色的瓦片。阿光如获至宝,托着瓦片,找报纸包了起来。
  “瞧你高兴的,就像捡到了几块大金子!”我不屑地说。几块旧瓦片,值得嘛?
  “这是汉瓦呀。秦砖汉瓦嘛!”阿光喜形于色。
  “汉瓦?我怎么没看出来?灰头土脸的,真能有什么文化含量或文化增量?”
  “你不懂,和你说你也不懂。”阿光仍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你不知道,有位建筑大师,终止了自己的事业,十多年了,坚持在穷乡僻壤间行走,就为了找到这些瓦。他整日和瓦厮守在一起,解读瓦。”


  “读出来历史的沧桑感了吗?或民族表情?”我讥讽地说,“瓦嘛,盖房子用的,两千多年了,一直是灰兮兮的色相。”
  “你的价值观是高庙堂而矮江湖。也许你不信,从这几块瓦的身上,我确实体悟到了历史的厚度!我们老祖先头顶上的这些瓦,虽然不言不语,却在天天眷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你看,街道两旁那些建筑,花瓦、彩瓦、翘檐瓦,是不是睁着眼睛,看着人间的各种秘密?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有多少人间喜剧、悲剧,在它的注视下发生。”
  “瓦也有眼睛?”
  “当然有了。如果你对它视而不见,它也会对你视而不见。直到有一天,瓦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我们才会梦醒,才会大叫:瓦的时代被我们错过了!”
  我哑然失笑。看来阿光瓦谜心窍了。我知道,大诗人屈原对瓦的印象并不怎么好,屈大夫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阿光侃侃而谈:“你不知道,一些有钱人,舍上大把大把的钱,舍上年华和事业,期待瓦的时代重新到来。有位儒商,把前半生挣的钱都投到了瓦库的建设上,在全国建成了四个瓦库。他挖空心思,收集瓦片,呕心沥血地建造各个年代的瓦室、瓦墙……”
  “也许,用瓦来搞建筑,是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经济?”我试图与阿光的思路接轨。
  阿光摇着头说:“也不尽然。关键是文化传承与发扬。你看,现在到处是钢筋水泥,到处是玻璃房子。只有在乡下,只有在寺院,我们才有可能觅到瓦的踪迹。但瓦躺在塵埃中,满身污垢,像被遗弃的前朝宫女,无人问津,身边荒草萋萋……”
  说到这里,阿光叹了口气。
  我承认,阿光说的有些道理。可我总感觉他在对月自怜,替古人担忧。大可不必嘛。瓦就是瓦,古人盖房子用的,仅此而已。难道说,我们真的要回到瓦的时代,砸烂电视机、电脑、手机、飞机、磁悬浮列车吗?如今是21世纪,阿光的这副状态,不可取嘛。
  我陪着阿光转了两天。他回北京的时候,我到火车站送他。我注意到,那个装有瓦片的提包,被他紧紧地抱在怀里,生怕摔到地上。真不知他回去后,怎样处置那几块瓦片。
  没多久,我因公到北京出差。
  阿光拉着我去了一家大众餐馆。当我问到那几块瓦的命运时,阿光神秘地笑笑,列出几种可能,让我猜:A.捐献给瓦库,B.砌入公共场所,C.镶嵌在镜框内,D.卖给收藏家。
  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说出了B。我对阿光说:“瓦,来之于民间,还之于民间。瓦,就是个平民化的东西。它朴实,不事声张,不巧言令色。”
  阿光笑道:“说得好,瓦本来就是大自然之子。”
  其实,一走进这家餐馆,我就看见了那几块瓦。就镶嵌在墙头,一般人不会注意到它。也许,让它上墙或上房,是最好的归宿了。
  选自《天池》
其他文献
接连几天的阴雨,让人觉得很抑郁。  徐恺铮望望门外,这样的天气,肯定无客户前来,也好,难得清静,可以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看书、绘画或者写字。  拿起茶壶吮了一口,舌尖上立即感觉到一股浓郁的滋味,既绵软又醇厚,还有些爽滑,“金骏眉”果然不错,揭开茶盖,缕缕茶香中,似乎包含着蜜香馥郁,沁人心脾。  盖上壶盖,徐恺铮把玩着手中的紫砂壶,这是一把菱花壶,是去年一位老客户以五百元的价格转让给他的。有一次,
期刊
虬江是条出山的航道,先窄后宽,先前山里大量的竹木石料都是顺着这条主航道顺流而下,漂流出山的。虬江又是大山的主要泄洪道,每年洪水季节,大量的洪水通过虬江,奔涌而下,一泻千里,一直到平原才收敛其奔腾汹涌之势。  虬江航道八公里处是急水湾,这向来就是一个人迹罕至的江湾。枯水季节,急水灣却是个浅水湾。砂石江滩被几块巨石分隔,湍急的水流,分成多条细流,折尺般蛇行,时分时合,一路蜿蜒下行。即使到了枯水季节,这
期刊
特林特把厚厚的积雪从挡风玻璃上推下来,车里播放着莱利·纳尔逊唱《在路上》的旋律。在过去的两个小时里,他已经听了四遍这首歌了。  到孟菲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一场暴风雪正在袭来,40号州际公路变得越来越危险,他只能停车。路边餐厅里闪烁着欢迎的灯光,特林特决定在这里吃点东西,等着看天气是否会好转,或者变得更坏。他伸手去拿夹克,他看到了副驾座上那只母亲让他带上的盒子。母亲担心他会独自一人在路上过圣诞节
期刊
我不知道三爷缘何一生未娶,那条腿怎么瘸的。  除爷爷以外,三爷是对我们最好的人了,他不仅经常给我们好吃的,还救过弟弟和我的命呢。  弟弟五岁那年夏天,一个人去河边玩耍,一不小心滑进河里。三爷从田里出来,去河边洗脚,刚巧看到弟弟在河里挣扎,就一猛子扎进水里,弟弟的小命才没交给河神。  那年,我跟着三爷上山采草药,突然从草丛中蹿出一只受伤的狼,绿盈盈的眼睛,吓得我浑身发抖。狼一步步地向我逼近,紧要关头
期刊
从前,一个国家里有个陶器匠。他家祖祖辈辈都做陶器,因此,作品盛名远传国外。每代陶器匠都首先选择山上好的陶土,找来高明的画家,雇用很多的手艺人。  他们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陶器,有花瓶、茶碗、碟子等等。游客们来到这个国家,都要到这家陶器店来买。在这里,大家都被精美的陶器吸引。  “啊,多么漂亮的碟子呀,还有茶碗……”游客们感叹万分。  “买一些当做礼物吧!”每个游客都要买个花瓶,或者碟子、茶碗。这个店的
期刊
秋日清晨,黄河。  沿着河堤,青龙县知县刘丰默默走着,这是他最后一次巡堤。四年来,这段河堤他不知走了多少遍,熟悉它就像熟悉自己日渐衰老的身体:某处岩石如牙齿松动,某处弧度如腰背佝偻,某处风声如哮喘起落……  眼前的黄河狭窄,温顺,完全没有了夏日的疯狂。刘丰忽然有点儿恍惚,这是那个不可一世、桀骜不驯的黄河吗?他清楚地记得刚赴任的那年夏天,黄河浊浪排空,如狂龙翻江倒海,灾民伸向天空的双手、七零八落的庄
期刊
放学刚进家,妈妈对儿子鲁一贤说:你去超市买两袋酱油;回来再写作业。换了笑脸对一起进家的鲁一敏说:一敏,先喝杯水,再去写作业。  鲁一贤看了看身边的姐姐,鼻子里哼了一声,忿忿不平地问道:你怎不让她去买酱油,她比我大,偏心眼。  你是男子汉,姐姐是女孩子,凡受累的活都应该你来干。没什么条件可讲,放下书包赶紧去。  鲁一贤接过妈妈递过来的零钱,向姐姐白了一眼,姐姐向他做了个鬼脸,他不情愿地出了门。  路
期刊
我就喜欢樱桃,小五子也喜欢樱桃。可是樱桃不正眼看他,也不正眼看我。  开春我家院子里那丛灌木开了零星的小白花。我冲去找樱桃,小五子正帮樱桃担水浇菜园子,我说樱桃,我家樱桃树开花了!  樱桃低着眼皮没看我,看把你闲的!  看着樱桃抢白我,瘦鸡一样的小五子担水更来劲了。这有啥,不就是担水吗?我夺过扁担,一边挂俩桶,小五子那点劲儿,比起我来差远了。一根扁担四桶水,挺沉,走到地头我一抬眼,櫻桃在用大眼睛看
期刊
第一次见到闺女,她才是刚刚满月的婴儿,她正躺在妈妈的怀抱里酣睡,我的到来也没有惊醒她。我真的看到了我的闺女,摆脱了长久思念的煎熬。虽然,她没有看到爸爸,没有看到爸爸幸福的表情,肯定感受到爸爸兴奋的心跳。  第二次见到闺女,还抱了闺女,看到了闺女哭的样子,笑的样子,喝奶的样子,躺在床上手舞足蹈的样子。我们父女交流了很多,我们拉手,我们顶头,我们亲吻,闺女的皮肤嫩嫩的、软软的,带着奶香味。  第三次见
期刊
“爹,又有一段时间没跟您唠嗑了。”  暑假后开学第一天,我被任命为镇中学副校长。上午放学后,我就屁颠屁颠地步出校园找父亲唠嗑。我笑着说:“爹,我当上副校长啦。”  父亲不语。  我想父亲应该自豪地说祝贺我儿。父亲的自豪是压抑不住的,就像吃馍掉馍渣一样往下掉。当然,馍渣父亲会习惯性地──接住,可这自豪他断然不会去接,而是让其尽情掉落,让村里人看个清清楚楚透透亮亮。  “爹,您的第一次自豪您还记得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