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为了三亿七千万少年儿童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0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0月25日至28日,“2008‘快乐阳光’中国少年儿童音乐创作论坛”在浙江丽水市举行。论坛由《音乐生活》杂志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艺委会等单位主办,《人民音乐》、《歌曲》、《儿童音乐》等12家单位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曲家、词作家、音乐理论家、音乐编辑家、音乐活动家及有关人士80余人出席了会议。
  怀着对我国儿童音乐事业的强烈责任感,代表们以饱满的热情,敏锐的观察,深沉的思考,围绕儿童音乐创作的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一、少年儿童音乐创作的历史与现实、成就与问题
  
  晨枫在对建国以来60年的历史回顾后,着重从队伍建设、传播途径、评奖方式等方面论述了改革开放后儿童歌曲创作生态环境的新变化。他说:改革开放之后,作者队伍呈现出了实力强劲的态势。其中既有老一辈作家,也有中年作家,创造了儿童歌曲的持续繁荣。但是,从90年代末至今,优秀作品相继涌现的局面却未能再次呈现。继盒式带、录像带及电视等传播载体之后,CD、VCD、DVD、网络、手机等大众化传媒全面普及,受众的自主性被强化。
  少年儿童歌曲评奖是鼓励佳作的重要手段。80年代中期之前的评奖活动,几乎都是对传播广泛的歌曲进行评奖。90年代,历届“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均采用报送录像方式评奖,并将部分作品纳入演唱比赛程序。近年,由国家七部委牵头、中国音协与中央电视台组织实施的全国少儿歌曲征集评奖,均采用了委约创作与新作评选相结合的方式,这是评奖方式的又一个大变化。这些都给少年儿童歌曲创作带来了空前严峻的挑战。
  龚耀年的历史回顾着眼于当前少年儿童歌曲创作取得的实绩。他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少儿歌曲创作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一大批年轻作者进入这一创作行列,带来了新鲜感;除政府主管部门外,一些民间文化公司主动挑起了繁荣少儿歌曲创作的重任,推出了一批风靡全国的好歌,有些还被选入全国中小学音乐教材;作品的题材更广泛了,兼顾了娱乐功能,有创新与突破;体裁样式更丰富了,多种媒体手段的不断升级拓-展,使体裁形式向多方位、多层次、声光画立体展示的方向发展。许多歌曲在创作上有意识地扩大了前奏、间奏的篇幅,使歌唱表演或舞蹈更加充分。
  王效恭的历史回顾着眼于当前少儿歌曲创作存在的问题。他说:我国少年儿童歌曲创作存在的问题是:创作队伍问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那么多经典作品,重要原因是一些著名专业词曲作家为孩子们创作;深入生活问题——有的少儿歌曲缺乏儿童特点,给人以“孩子穿了大人衣服”的感觉;创作思想问题。创作应与时代生活紧密结合,凡格调低下的东西都应远离孩子们;作曲技巧问题——创作少年儿童歌曲,很多作曲技巧受到限制,曲作者更应刻苦钻研作曲技巧,音乐院校应把少年儿童音乐创作作为重要内容讲授i媒体问题——创作需要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的介入,时下录制一首歌,播放一首歌,没有钱不行,钱少了也不行,这是不正常的。
  
  二、少年儿童音乐创作的理念与思辨、创新与坚守
  
  李幼容指出了当前少年儿童词作的某些负面因素。他说:儿童音乐文学确实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比如说,儿童歌词的创作一定要符合儿童自身的自然生理、心理规律。我曾经读过卢梭的《爱弥尔》这部关于儿童成长的名作,对我触动很大,他讲了0-18岁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值得我们仔细玩味。创作一定要回归儿童的天性。
  田歌谈了多元化对于繁荣少年儿童歌曲的重要性。他说:改革开放后,音乐生活也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儿童歌曲也是如此。从目前孩子们的接受实际看,他们既喜欢周杰伦的《七里香》等流行歌曲,也喜欢谷建芬的唐诗歌曲《春晓》等富有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气质的歌曲,包括少数民族歌曲,孩子们的需求是多样的。
  于庆新从理论层面剖析了少年儿童歌曲艺术品格追求的重要性。他说:少年儿童歌曲是歌曲门类的—个分支,既受歌曲创作的一般规律制约,又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但是,无论何种歌曲都要遵循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既要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又要有较强的艺术性。艺术创作必须遵循艺术规律的问题,似乎是“老生常谈”的基本常识,但从当前创作实践来看,却常常被忽视,例如前一时期关于“八荣八耻”语录歌的创作。艺术性是艺术作品的首要特征和基本的品格,即使用于思想教育的歌曲,也不能例外。在我国音乐史上,产生了数以百计的既富有教育意义又有艺术美感的少儿歌曲艺术精品。这时时提醒我们:在儿童歌曲创作中要警惕“概念化”、“公式化”、“成人化”等非艺术、反艺术的创作倾向。
  
  三、少年儿童音乐创作曲主体与客体、艺术与文化
  
  秦咏诚说:十几年来,“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已经举办了八届,为我国少年儿童音乐创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当前儿童歌曲的创作环境、操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曲家的社会责任和工作量也都相应加大了。比如,现在作曲家创作要“过五关”,即要词好、曲好、唱好、制作录音好,还要传播好,才算真正完成了一首作品的创作。从中也可以看出,搞好儿童歌曲创作是很不容易的。当然,在以上五种因素中,创作仍然是最重要的。我过去写影视音乐较多,今后也要在少年儿童音乐创作上下点儿功夫。全社会都应关心、重视儿童音乐建设。
  潘振声就儿童歌曲的古诗词题材阐发了自己的创作感悟。他说:我最近和许多词曲作家一起参与了《感动千年一中国经典古诗100首歌曲精选》的创作,力求用一种既有传统韵味又与现代风格结合的手法创作,使歌曲易学易唱,优美动听。当前,“唱经典诗词,做少年君子”成了许多少年儿童的骄傲和时尚,人们也从中看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是西方所替代不了的,更不能让岁月的砂轮磨去。21世纪的音乐,应当更有中国味道。
  晓丹根据艺术发展的变化提出了儿童歌曲创作面临的时代课题。他说:每个时代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应该找出一个规律性的东西。词曲作家和时代之间似乎有一个秘密通道,找到那个通道,作品就会被这个时代所选择。20世纪后,在创作的表达上,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元素减弱了,而音色对比、调性变化以及变化的方式都比旋律重要,别的艺术门类也有类似的特征。比如文学、戏剧中的情节和故事,美术、摄影强调的形象,都被当代作者有意弱化。开放的心态,汲取人类音乐精华,融多种手法于一体,在创新中发展儿童音乐是当前音乐的重大课题。
  金月苓是坚持为儿童创作几十年的作曲家。她说:首先,儿歌的写作应该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并能够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帮助,有实际意义。其次,儿童歌曲的写作音域很重要,一定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计合理的音域。再次,要根据歌词构思音乐的主题动机,动机一定要准确,要考虑音乐的快慢、强弱、 明暗等等。此外,还应该根据时代的特点,采用通俗的民歌形式写作,这样孩子才爱唱。总之,要贴近孩子,要讲究技法,还要有所创新。
  冯世全从自己童年的音乐生活经历谈了对儿童音乐创作、评奖的意见。他说:我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到,音乐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我是在山西黄河边上的一个小山村长大的。那时学校很少学唱歌,老师教的是很有限的几首歌曲也大多是地方民歌,但是学了这些歌曲,我发现自己被陶冶了,不那么淘气了。我觉得儿童歌曲创作的问题仍然是题材、手法雷同,歌写得越来越大,有些成人化。此外,儿童歌曲作品的评奖,应当有群众基础,推广也要注意用现代传媒。
  
  四、少年儿童音乐创作的生活与技巧、题材与体裁
  
  虞文琴结合自己多次参加儿童歌曲的评选工作谈到:首先,题材要创新。创作题材要单纯,但也要丰富。“单纯”以适应孩子的天性,“丰富”以表现孩子的感情。近期的创作出现了古诗词、寓言、历史故事等题材,其中也有少年儿童急需的励志题材,创作题材的领域被拓宽了。其次,技法也要创新。当今是文化交流的时代,回归传统是大家期望的。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等歌曲,正是迎合了这一点。词作者是学电影的,善于用画面组接意象,易于为当代接受。周杰伦在台湾被年轻人奉为“诗神”,在大陆也形成了继邓丽君、罗大佑之后的“第三次冲击波”。这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再次,要注意把“真善美”入词。过去的许多歌词写外在表现多,写内在蕴含少,因此显得单薄、肤浅,不能传之久远。
  苏柳结合自己作为孩子家长的切身体会谈了创作感悟。她说:应该让歌声像巧克力一样,成为孩子们最好的礼物。现在,我们身边的孩子们幸福有余,快乐不足,物质丰富了,但承受的精神压力也很大。我们呼吁“快乐阳光”,可是实际上孩子们离快乐有多远?我们为孩子写歌,要有童心、童趣、童真,要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世界、表现世界,孩子们有自己的视角、心理、语言。比如,我女儿说“立交桥像个大滑梯”,这就是孩子的眼光。词作家应该把心沉下来,洗干净,这样才能写出孩子们真正喜爱的作品。
  胡宏伟强调词作家的社会责任及儿童歌曲的主旋律题材的写作,他说:当年,优秀的少年儿童歌曲在我的心田播下了美好的种子。当我做了父亲,听到孩子还唱着自己当年唱过的歌儿,也想像当年的老前辈一样,为今天的孩子写出好歌来。从那时起,在创作中,我总是有意识地从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发现题材,让自己的目光越过绿色的军营,落到孩子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近年来,我也写了上百首儿童歌词,觉得很开心。儿童歌曲也能以小见大,折射出时代生活的主旋律,反映大题材。
  白玮从音乐社会学的视角阐述了自己对儿童音乐文化的观点,他说:本届论坛是一次没有任何监督、没有任何政府背景、没有任何约束的会议,却开得这样自觉、投入而讲效率,有成果,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文化现象。为孩子写歌,就是为天使写歌,为朝阳写歌,为自己的未来写歌。那么就让我们忘记年龄,伏下身子,跪在地上,与孩子保持水平的视线,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绚丽的天空。坚守儿童音乐创作的最高美学原则是向孩子看齐,最高价值标准是让孩子们真正拥有快乐的童年,最高行为取向是减少功利性,增强公益性,这是儿童音乐事业发展的要求使然。评价儿童音乐作品的终极标准是孩子自己,评奖应在少年儿童及群众点击、投票的统计基础上进行。
  此外,邬大为、秦植国、潘兆和、徐占海、李众等也作了大会发言。
  
  结束语
  
  一切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我国有三亿七千万少年儿童,他们是明天的中国,明天的世界。为他们创作,就是“歌唱早晨、歌唱希望、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其意义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
  本届少年儿童音乐创作论坛是一次高峰论坛,对当代中国少儿音乐创作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廓清了一些模糊认识,并在某种意义上达成了共识,为今后的少年儿童音乐创作、审美评价、发展走向以及队伍建设等等,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也必将推动我国少年儿童音乐创作的大发展与大繁荣。本届论坛呼吁音乐家们共同努力,创作精品,使这次学术交流活动取得更大的实效和积极的成果!
  
  责任编辑 于庆新
其他文献
2011年11月6日,中国首届歌剧节在福州开幕,从11月6日到11月30日,整个歌剧节历时近一个月,期间上演了16台歌剧,堪称我国歌剧艺术界一次空前的盛会。在这16部歌剧中,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品都是以女性形象作为歌剧的主人公的,在女性形象塑造上,较之以往都有了很大的不同,突出地表现为一种人性化的回归。  一、中国民族歌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回顾  自从中国民族歌剧诞生以来,女性角色的塑造一直都占据主流地
达林先生的力作《蒲剧音乐结构研究》(以下簡称“芝书”)2019年出版,立即引起了关注。此书付梓之前,芝先生嘱我作序。我仔细通读,发现确是一部倾注着作者心血和新意的好书,便答应了。但序言不能太长,只点出了此书理论超越前人之处,也借题发挥讨论了传统音乐形态研究普遍存在的局限性,但未能展开,总觉得还有话在心要说出来。  我对山西音乐文化情有独钟,一是年轻的时候在山西短暂地参加过省文化馆的民间演出活动,有
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笔者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华中师范大学的共同资助,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lty 0f M1chlgan)音乐学院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工作。在此期间,笔者主要对该校的音乐学专业教学与学术实践、音乐演出活动,以及美国音乐学界主要的学术会议进行了参与体验式的考察。现将笔者在这几方面的见闻与思考扼要概括如下,供学界同仁参考、交流。  一、自我?他者?——  访
一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与反思四十年来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得失,必定是音乐界本年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本着“历史观照”“国际视野”尤其是“理论驱动”的切入点,由上海音乐学院发起,经过近一年的筹备,茱莉亚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于1月22日至23日在纽约联合举行了“中国当代音乐中的理论与实践:中美交叉视角”学术研讨会。三十年前的1988年,中国“新潮”音乐风云激荡的历史时刻,周文中
当面对一场陌生的当代器乐音乐会,我们能听到什么?这样的叩问,对于尚处于经典化构建过程中的现代音乐欣赏来说是不陌生的。尤其当执笔者尚不出名,没有更多作品或背景资料可作旁注时,问题就显得愈发无法回避。  对此,已经举办九届、历经十一个年头的上海音乐学院“百川奖”作曲比赛颁奖音乐会可谓一个充满挑战的绝佳沙盘。比赛要求参赛者在笛子(含箫)、琵琶、二胡、钢琴及小/中/大/倍大提琴中任选3—9件,创作中西混合
摘要:艺术风格的发展多种多样,民族风格可以说是其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定民族艺术的重要标志,且体现了一定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孕育了的本民族的艺术特征,而这些特征又很好地反映于其民族的艺术作品中,使我们能更好地去了解它、认识它。  关键词:风格 艺术风格 民族风格 维吾尔族音乐    “风格”一词作为一个常用词语,频频出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源于希腊,其最初的含义是柱子、棍子,后来把写字
2011年12月11日至16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板胡音乐周——暨艺术院校板胡教材建设研讨会及新作品音乐会”在京取得圆满成功。本次板胡音乐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汇集了全国三十余所艺术院团,从事板胡艺术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以及师生的一次盛会。  音乐周系列活动安排得丰富而紧凑,隆重的开幕式吸引了全国众多音乐界知名专家的关注。中国音乐学院赵塔里木院长、中央民族乐团席强团长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一些有效的交际情境,来引起学生的交际欲望,激发其交际情感,从而使学生有效的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最终让低年级的孩子也能学会“说话”。  关键词:低年级;口语交际;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89-0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
百多年前(1902),我祖父的兄长沈心工先生①,为寻求中华民族的富国强民之道,曾经来到这里——位于东京牛込区的弘文书院②。不过先生选择的救国之道是“教育”,而不是“革命”。他认定要救国,就要“从三尺童子教起”③。先生很快就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学堂乐歌”。他看中了这种歌曲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它们既能振奋民心,又特别适合于作为向孩子们灌输科学、民主思想的依托。他在东京中国留学生中发起成立了“音乐讲
摘要:我们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这样,语文课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心理;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种需要实质就是创新。  当代的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