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北高加索的阴影,原来从未在莫斯科真正消散。
一度恢复了平静秩序的莫斯科,再遭连环人弹袭击。
3月29日早晨,莫斯科的通勤族像往常一样搭乘地铁,准备开始新一周的繁忙。这个首都地铁系统由12条铁路、约180个车站组成,呈辐条状分布,几乎覆盖全城,日均运送量可达1000万人次,繁忙程度仅次于日本东京地铁。
恐怖威胁再次降临
上午7时56分,距红场仅500米、毗邻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总部(前克格勃大楼)的卢比扬卡地铁站内,一节车厢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约40分钟后,同样位于红色地铁线路上的文化公园地铁站也发生爆炸。
截至30日,两起爆炸已导致38人死亡,102人受伤。
炸弹爆炸的时候,20岁的大学生格里波夫(KirillGribov)就在地铁车厢内。“前面的车厢里冲出一团红色烟雾,可能因为有血的关系……所有人都想办法往车站外逃,等跑到街上我才回过神来。手机没信号,我没办法打给父母,交通堵塞,我只能徒步好几公里。”
柳德米拉·萨马卡托娃(LyudmilaSamokatova)的报摊就在卢比扬卡地铁出口附近。8时左右,她看到惊恐的乘客涌出地铁站。经过她报摊的一个男人边流泪边划十字,说:“谢天谢地,我还活着。”有人惊骇得几乎迈不动步子。
一名妇女无助地拨打着姐姐的电话,一遍又一遍,拨了两个小时。姐妹俩刚从哈萨克斯坦移民到俄罗斯,姐姐每天要坐地铁去干洗店上班。
25岁的电工帕维尔·诺维科夫(Pavel Y Novikov)在文化公园站爆炸发生后15分钟被疏散。“空气里有橡胶烧焦的味道。我看见大摊的血,看见地上的血衣,太可怕了。”
上一次莫斯科地铁遭遇恐怖袭击,还是在6年前。那次事件之后,普通莫斯科人心里曾蒙上阴影,不敢和蒙面妇女同乘地铁,即使乘地铁也要坐在车尾,因为“人弹”常选车头引爆。在时任总统普京的强力打压下,恐怖暴力事件画上了一个休止符,莫斯科人渐渐以为,自己不再受北高加索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了。
如今,国民焦虑卷土重来,上班族纷纷掉头去拦出租车,不敢再坐地铁。许多人问:难道又要开始了吗?
在俄罗斯官方正式确定爆炸幕后黑手之前,民众已经认定了车臣分裂分子是罪魁祸首。“是车臣(恐怖分子)干的,他们从来不让我们平静地生活。”57岁的尼娜·伊万诺芙娜(Nina Ivanovna)看着楼梯上受伤哭泣的乘客,“我们应该建造一座长城把他们挡在外面,把他们封锁在外面,他们恨我们,一直都恨我们。”
“我认为恐怖行径从来就没停止过。”大学生阿列克赛·扎尔科夫(AleksandrZharkov)站在爆炸现场附近说,他从互联网上了解到高加索地区的战事,并且感到惊讶:“只要那里仍然争斗不断,(恐怖袭击)就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
网民在网站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总体上,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在反恐和预防恐怖袭击方面做得不错,但这次爆炸暴露了莫斯科公交系统的脆弱性,安检方面不称职,当局应该好好反思。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当天紧急会议上承认,公交安检和预防难度很高,“我们应该早点提高戒备,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问题,而不仅仅针对人口稠密地区或某个交通系统。显然,我们以前做得并不够”。他还说,“国家内务部门和国家安全机构要联起手来迅速行动,用强硬的手段,不放过任何一个人民的敌人。”
俄罗斯总理普京中止了在西伯利亚的视察,返回莫斯科。面对未来反恐形势,这位前克格勃特工用了“消灭”这个字眼。
斩草难除根
从发动袭击的时间和地点看,恐怖分子是精心策划过的,选择在联邦安全局这样的强力部门门口,挑衅意味十足。
据美国有线新闻网报道,一个与车臣分裂分子有关的网站宣称对莫斯科29日发生的地铁爆炸案负责。俄官方尚未确认,但众多矛头已指向北高加索地区的民族激进分子,特别是车臣分离主义武装。
用妇女当人弹、在爆炸物中添加铁钉、钢珠、钢筋碎片等增强杀伤力的物质,这是车臣恐怖分子的常用手段;美国民间智库Stratfor同时分析,这些反叛分子倾向于在每年春夏时节发动袭击,加上去年冬天俄罗斯对北高加索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可能是激起报复的原因。
今年2月,车臣分离游击组织头目乌马罗夫(Doku Umarov)曾在一网站上威胁要在俄罗斯人口密集区发动恐怖袭击,“如果俄罗斯人以为战争只发生在电视上,不会影响到他们,那我们就要让他们看看,战争就在他们家门口。”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地方分离主义倾向迅速蔓延,车臣分裂势力尤为猖獗。叶利钦政府时期,俄罗斯发动了第一次车臣战争;1999年,车臣局势再度恶化,时任总统普京重拳出击,发起第二次车臣战争,持续不断的清剿行动重创了车臣恐怖组织的基干力量,击毙了这些组织的一大批头目。
为了进一步遏制恐怖主义,2004年,俄总统普京还提出政府直接任命地方要员,以及在国家杜马选举中实施比例制选举原则等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控制力度,防止分裂势力有机可乘。
2009年4月1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联邦军队在车臣共和国的反恐行动正式结束,意即宣布长达10年的第二次车臣战争的结束。同时,俄罗斯在车臣等地区加强经济建设投入,以期消除恐怖行动根源。
但是,分裂分子针对俄罗斯的零星恐怖袭击从未停止。经济落后、社会混乱的北高加索地区,逐渐成为极端宗教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的温床,并且与境外恐怖主义势力相互勾结。
去年,包括车臣在内的北高加索地区掀起新一轮冲突高潮。与车臣接壤的印古什共和国最高法院副院长、印古什共和国前副总理、达吉斯坦共和国内务部长先后遇刺身亡,印古什总统叶夫库罗夫遭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侥幸保存性命。除高官外,人权人士、慈善团体也成为恐怖分析下手的目标。
反恐形势严峻
恐怖活动从南部边缘地区直插首府心脏,俄罗斯面临巨大的国内反恐挑战。
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博尔特尼科夫表示,策划和实施爆炸的恐怖主义团伙可能还藏匿在莫斯科,并不排除其实施其他恐怖行动。俄联邦安全局、内务部等强力部门已全面提高莫斯科的警戒等级,并在全国加强安保。
此前,莫斯科地铁进站口一般不设安全检查仪器,安检人员如果发现形迹可疑或携带可疑物品者,会要求对方接受仪器检查。这次连环地铁爆炸发生后,莫斯科地铁安装了紧急报警系统、生化武器探测系统、摄像头等设备。但是面对庞大的日均客流量,能否做到万无一失,难下断言。
德国外交关系协会俄罗斯问题专家劳尔接受德国广播电台采访时认为,恐怖主义正在北高加索地区抬头。自从俄罗斯接受西方立场,开始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后,莫斯科与德黑兰就陷入冲突。从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到前苏联的南部边界也就是北高加索这一带,有爆发新冲突的危险。
劳尔甚至说,由于贪污泛滥,薪水又低,俄罗斯安全机构的状况相当糟糕,总统梅德韦杰夫日前才下令全面整顿。
眼下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去年底至今已经发生了数次群众反政府示威游行,抗议生活水平下降,要求普京总理下台。有市场分析人士担心,未来安全形势的不确定性会冲击俄罗斯经济。
此外,有反恐专家指出,在各股恐怖主义势力“串并联”的背景下,面临反恐大考的又何止是俄罗斯的公交系统?
一度恢复了平静秩序的莫斯科,再遭连环人弹袭击。
3月29日早晨,莫斯科的通勤族像往常一样搭乘地铁,准备开始新一周的繁忙。这个首都地铁系统由12条铁路、约180个车站组成,呈辐条状分布,几乎覆盖全城,日均运送量可达1000万人次,繁忙程度仅次于日本东京地铁。
恐怖威胁再次降临
上午7时56分,距红场仅500米、毗邻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总部(前克格勃大楼)的卢比扬卡地铁站内,一节车厢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约40分钟后,同样位于红色地铁线路上的文化公园地铁站也发生爆炸。
截至30日,两起爆炸已导致38人死亡,102人受伤。
炸弹爆炸的时候,20岁的大学生格里波夫(KirillGribov)就在地铁车厢内。“前面的车厢里冲出一团红色烟雾,可能因为有血的关系……所有人都想办法往车站外逃,等跑到街上我才回过神来。手机没信号,我没办法打给父母,交通堵塞,我只能徒步好几公里。”
柳德米拉·萨马卡托娃(LyudmilaSamokatova)的报摊就在卢比扬卡地铁出口附近。8时左右,她看到惊恐的乘客涌出地铁站。经过她报摊的一个男人边流泪边划十字,说:“谢天谢地,我还活着。”有人惊骇得几乎迈不动步子。
一名妇女无助地拨打着姐姐的电话,一遍又一遍,拨了两个小时。姐妹俩刚从哈萨克斯坦移民到俄罗斯,姐姐每天要坐地铁去干洗店上班。
25岁的电工帕维尔·诺维科夫(Pavel Y Novikov)在文化公园站爆炸发生后15分钟被疏散。“空气里有橡胶烧焦的味道。我看见大摊的血,看见地上的血衣,太可怕了。”
上一次莫斯科地铁遭遇恐怖袭击,还是在6年前。那次事件之后,普通莫斯科人心里曾蒙上阴影,不敢和蒙面妇女同乘地铁,即使乘地铁也要坐在车尾,因为“人弹”常选车头引爆。在时任总统普京的强力打压下,恐怖暴力事件画上了一个休止符,莫斯科人渐渐以为,自己不再受北高加索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了。
如今,国民焦虑卷土重来,上班族纷纷掉头去拦出租车,不敢再坐地铁。许多人问:难道又要开始了吗?
在俄罗斯官方正式确定爆炸幕后黑手之前,民众已经认定了车臣分裂分子是罪魁祸首。“是车臣(恐怖分子)干的,他们从来不让我们平静地生活。”57岁的尼娜·伊万诺芙娜(Nina Ivanovna)看着楼梯上受伤哭泣的乘客,“我们应该建造一座长城把他们挡在外面,把他们封锁在外面,他们恨我们,一直都恨我们。”
“我认为恐怖行径从来就没停止过。”大学生阿列克赛·扎尔科夫(AleksandrZharkov)站在爆炸现场附近说,他从互联网上了解到高加索地区的战事,并且感到惊讶:“只要那里仍然争斗不断,(恐怖袭击)就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
网民在网站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总体上,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在反恐和预防恐怖袭击方面做得不错,但这次爆炸暴露了莫斯科公交系统的脆弱性,安检方面不称职,当局应该好好反思。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当天紧急会议上承认,公交安检和预防难度很高,“我们应该早点提高戒备,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问题,而不仅仅针对人口稠密地区或某个交通系统。显然,我们以前做得并不够”。他还说,“国家内务部门和国家安全机构要联起手来迅速行动,用强硬的手段,不放过任何一个人民的敌人。”
俄罗斯总理普京中止了在西伯利亚的视察,返回莫斯科。面对未来反恐形势,这位前克格勃特工用了“消灭”这个字眼。
斩草难除根
从发动袭击的时间和地点看,恐怖分子是精心策划过的,选择在联邦安全局这样的强力部门门口,挑衅意味十足。
据美国有线新闻网报道,一个与车臣分裂分子有关的网站宣称对莫斯科29日发生的地铁爆炸案负责。俄官方尚未确认,但众多矛头已指向北高加索地区的民族激进分子,特别是车臣分离主义武装。
用妇女当人弹、在爆炸物中添加铁钉、钢珠、钢筋碎片等增强杀伤力的物质,这是车臣恐怖分子的常用手段;美国民间智库Stratfor同时分析,这些反叛分子倾向于在每年春夏时节发动袭击,加上去年冬天俄罗斯对北高加索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可能是激起报复的原因。
今年2月,车臣分离游击组织头目乌马罗夫(Doku Umarov)曾在一网站上威胁要在俄罗斯人口密集区发动恐怖袭击,“如果俄罗斯人以为战争只发生在电视上,不会影响到他们,那我们就要让他们看看,战争就在他们家门口。”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地方分离主义倾向迅速蔓延,车臣分裂势力尤为猖獗。叶利钦政府时期,俄罗斯发动了第一次车臣战争;1999年,车臣局势再度恶化,时任总统普京重拳出击,发起第二次车臣战争,持续不断的清剿行动重创了车臣恐怖组织的基干力量,击毙了这些组织的一大批头目。
为了进一步遏制恐怖主义,2004年,俄总统普京还提出政府直接任命地方要员,以及在国家杜马选举中实施比例制选举原则等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控制力度,防止分裂势力有机可乘。
2009年4月1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联邦军队在车臣共和国的反恐行动正式结束,意即宣布长达10年的第二次车臣战争的结束。同时,俄罗斯在车臣等地区加强经济建设投入,以期消除恐怖行动根源。
但是,分裂分子针对俄罗斯的零星恐怖袭击从未停止。经济落后、社会混乱的北高加索地区,逐渐成为极端宗教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的温床,并且与境外恐怖主义势力相互勾结。
去年,包括车臣在内的北高加索地区掀起新一轮冲突高潮。与车臣接壤的印古什共和国最高法院副院长、印古什共和国前副总理、达吉斯坦共和国内务部长先后遇刺身亡,印古什总统叶夫库罗夫遭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侥幸保存性命。除高官外,人权人士、慈善团体也成为恐怖分析下手的目标。
反恐形势严峻
恐怖活动从南部边缘地区直插首府心脏,俄罗斯面临巨大的国内反恐挑战。
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博尔特尼科夫表示,策划和实施爆炸的恐怖主义团伙可能还藏匿在莫斯科,并不排除其实施其他恐怖行动。俄联邦安全局、内务部等强力部门已全面提高莫斯科的警戒等级,并在全国加强安保。
此前,莫斯科地铁进站口一般不设安全检查仪器,安检人员如果发现形迹可疑或携带可疑物品者,会要求对方接受仪器检查。这次连环地铁爆炸发生后,莫斯科地铁安装了紧急报警系统、生化武器探测系统、摄像头等设备。但是面对庞大的日均客流量,能否做到万无一失,难下断言。
德国外交关系协会俄罗斯问题专家劳尔接受德国广播电台采访时认为,恐怖主义正在北高加索地区抬头。自从俄罗斯接受西方立场,开始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后,莫斯科与德黑兰就陷入冲突。从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到前苏联的南部边界也就是北高加索这一带,有爆发新冲突的危险。
劳尔甚至说,由于贪污泛滥,薪水又低,俄罗斯安全机构的状况相当糟糕,总统梅德韦杰夫日前才下令全面整顿。
眼下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去年底至今已经发生了数次群众反政府示威游行,抗议生活水平下降,要求普京总理下台。有市场分析人士担心,未来安全形势的不确定性会冲击俄罗斯经济。
此外,有反恐专家指出,在各股恐怖主义势力“串并联”的背景下,面临反恐大考的又何止是俄罗斯的公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