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paCAM基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黏附性影响及其机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bra4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转染外源性野生型hepaCAM基因对人类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黏附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pEGFP-N2-hepaCAM质粒转染人人膀胱癌T24细胞,用潮霉素G418(400 ms/L)筛选出阳性克隆.Western blot检测hepaCAM蛋白表达;T24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实验了解hepaCAM基因对T24细胞黏附力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24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T24细胞肌动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 获得稳定表达hepaCAM基因的T24细胞克隆;Western blot证实hepaCAM蛋白的表达;T24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实验表明实验组细胞的黏附能力(0.182±0.012)%明显高于空白组(0.110±0.002)%及阴性对照组(0.105±0.004)%(P<0.05);实验组纤维状肌动蛋白荧光增强,亮度增加,按细胞极性方向排列紧密规则,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纤维状肌动蛋白荧光弥散,亮度降低,极性消失,排列疏松不规则;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证明实验组纤维状肌动蛋白含量(60.71±8.25)%明显高于空白组(7.00±1.01)%及阴性对照组(8.50±1.26)%(P<0.05).结论 hepaCAM基因可显著增强肿瘤细胞的黏附力,其原因可能是通过重组人类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肌动蛋白骨架而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其他文献
最近研究结果显示,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肿瘤细胞缺氧适应过程中起着中枢调节作用,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等密切相关[1],而胰腺癌组织中有高丰度的HIF-1α表达.我们以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为载体介导的靶向HIF-1α小干扰RNA联合抗坏血酸,在乏氧条件下观察其对MispaCa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期刊
用真核转录载体pSilencer 2.0.U6在膀胱癌细胞系EJ细胞内表达针对Survivin基因的短发卡状RNA(shRNA),以阻断细胞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观察Survivin基因沉默后对EJ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产生的影响。
期刊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TIMPs)在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膜病理改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组为成人RHD患者二尖瓣16例,对照组为同期意外死亡的无心脏病变的成人二尖瓣7例.经HE染色及电镜观察两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测定MMP-2、MMP-13、TIMP-1及TIMP-2在二尖瓣组织的m
肿瘤的发生与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1],目前研究结果显示,抑癌基因甲基化是其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我们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nmtl、3b mRNA在膀胱癌组织及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意义。
期刊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对C6胶质瘤大鼠放射性脑损伤后脑水肿程度的影响以及对血液中性粒细胞CDl8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00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只,分别为接受照射同时30 ms/kg体重甲基强的松龙或10 ms/ks体重甲基强的松龙或5 ms/kg体重地塞米松治疗组(A、B、C组),接受照射但未接受激素治疗的实验对照组(D),
目的 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监测肝移植受体体内HBV存在及活动状态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2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移植受体给予口服恩替卡韦联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作为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案,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周、4周、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ER法检测血清HBV DNA、
研究表明肾细胞癌主要表达缺氧诱导因子2(HIF-2),其主要参与血管生成、糖酵解等调节,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具有较重要作用[1].我们通过构建HIF-2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肾癌细胞中,观察HIF-2 RNA干扰对肾癌的HIF-2表达的影响,观察其对肾癌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期刊
目的 观察小鼠源性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 cells)的诱导分化.方法 将 ES细胞形成的拟胚体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诱导组在加入小鼠肝癌细胞H22上清液制成的条件培养基中生长,对照组在去除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ES细胞培养液中生长.于诱导分化的第7、9、12、15天在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两组分化情况,并分别测量上清液中AFP的含量.结果 诱导分化的第7天观察到诱导组拟胚体
目的 通过测定Ⅲ型胶原的动态变化观察肩峰下激素局部注射对大鼠肩袖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肩袖组6例(A组);肩袖损伤组6例(B组);正常肩袖+皮质激素治疗组12例(C组);肩袖损伤+皮质激素治疗组12例(D组).B、D组使用大鼠双侧冈下肌腱滑膜面建模,切开冈下肌腱全厚层的50%,宽约5 mm.C,D组肩峰下滑囊注射0.05 ml皮质激素(得保松).分别于3、6周取冈
目的 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中细胞外信号调节的激酶ERK途径在转化生长因子(TGF)-β3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向软骨分化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大鼠的MSCs,在含有TGF-β3的诱导培养基中向软骨方向诱导分化,在诱导分化的不同时间点,分别用Western blot测定ERK1/2的表达和磷酸化.确定ERK1/2在分化过程中的变化,同时测定在分化的过程中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