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将这篇文章的教学和美育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散文的文字美、形象美、意境美、情节结构美。本文以《我的空中楼阁》为例,谈散文教学中的美育。
关键词:散文教学 美育 《我的空中楼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98-02
《我的空中楼阁》在写景、抒情、立意等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文章前半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作者利用多角度描写,突显出景物的形态美;后半部分重在写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虚实结合,突显了景物独特的意境美。将这篇文章的教学和美育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散文的文字美、形象美、意境美和结构美,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使学生乐学,而且还能够通过移情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1 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这篇文章,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教师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散文的语言美。通过朗读,体验到作品语言的节奏、情绪色彩、内在韵律、情味、气味。
开头部分“十分清新,十分自然”,两个对称的前置状语,节奏明快。结尾部分“虽不养鸟,每天早上有鸟语盈耳。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 名叫自然。”句子长短整散,错落有致,读来清新愉悦。通过齐读读,品味语言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得到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有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作空中走廊!”句中用对偶句抒写小屋给我的快乐和幸福,用反问句强调感情,接着用两个整句,抒发感受和情怀。通过小组对读,感受成双作对句子的整齐美;通过独读和齐读感受整散句的交错变化,感受文章语言的节奏美;找出句末韵母相同的字“点”和“间”,“飞”和“退”,“字”和“梯”,通过唱读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2 通过想象欣赏形象美
作者用带彩的笔,着色的文字,奇特的想象,精巧的比喻,从各个不同角度摄下一幅幅小屋的英姿。想象是在改造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教学中运用启发、诱导等方式,使学生产生想象和联想,欣赏景物的色彩美、风韵美、朦胧美。
(1)立足屋外,写全景。文章用比喻句生动地写出小屋点破山的寂寞。写出了景物的灵动美。“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教学中让学生找出句子的喻体,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形象的色彩和情韵,欣赏景物灵巧的风姿和迷人的气势。运用启发、诱导等方式,使学生产生想象和联想,感受小屋的辽阔、空旷的背景,欣赏景色的风韵美。
(2)立足山上,局部近景。这部分作者既有色彩描写,还运用比衬的手法把小屋和树的形象写得十分美丽。欣赏此部分,可以感知景物的色彩美、风韵美以及和谐美。“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引导学生把视眼对准小屋,通过想象,出现放大的特写画面:山上一片纯绿色,小屋在绿树的怀抱中,感受小屋的显眼的颜色;树轻轻摆动,感受小屋的静;小屋在高大的树后,感受小屋的小巧。欣赏景物的色彩美和小屋静、小巧、别致出色的风韵美,感受小屋和树之间的和谐美。
(3)立足山下,局部远景。这部分有色彩描写,大笔勾勒的线条,作者由近看改为远观,用仰视把小屋推向空中,写出小屋在树的遮掩、簇拥下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找出大笔勾勒的句子,“……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运用想象,感知小屋的線条美。读写小屋颜色的句子“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找出写色彩的词语,绿树、蓝墙、白窗,运用想象和联想,感知小屋的色彩美;找出比喻句,“再离得远些,或许可见……轻灵而自由。”通过分析喻体的特点“轻灵而自由”,诱导学生想象,感受景物的灵动美和风韵美,感受小屋的空中感。
(4)立足小屋所见夜景图。夜幕降临,小屋在灯光、星光、烟雾之中“雾失楼台”,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描写,“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教师运用情感语言,通过创设情境“淡淡的灯光映衬着迷蒙的月色、点点星光,如天上仙境,而楼阁就在其中”,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感受整幅图画具有的朦胧美。
3 运用移情体会意境美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这篇散文运用多向叠景,以及幻觉错觉、虚实契应、声色交感等技法,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文章通过多角度描虚实结合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情景交融,使作品具有空旷灵动和迷离朦胧意境美。
教师运用情感语言,创设情感氛围,唤醒学生的情感想象,调动情感体验能力去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意境,运用文学欣赏中的“移情现象”和“反移情现象”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达到情境交融,物我交融的情感体验状态。
(1)文章第一部分实景描写。首先教师设计三个问题,小屋在山的什么地方?小屋和山的关系怎样?树和屋的关系怎样?引发联想和想象,诱导学生运用移情,感受环境的宁静美。接着运用情感语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想象。提问:作者将小屋和周围环境写得这么美,突出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启发学生回答:作者对此环境的喜爱。最后提问: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优美的形象?运用反移情现象,启发学生回答:小屋、绿树、山的活力、轻灵其实是作者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品味由小屋、绿树、山构成的一幅幅图景,融入作者的对宁静、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情景交融,而构成的空旷灵动的韵味。
(2)文章第二部分虚实结合。让学生找出描写的景物,花园、云霞、空气、光线、山路等。首先通过朗读体味作者的感受,无限的领空的“游目骋怀”,小屋在山的环抱中晨明夜暗,高高的山坡是幸福的阶梯,夜幕深垂,灯光闪耀,一派迷离恍惚,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失于雾失楼台的情境中。接着运用移情现象,感受作者生活在小屋中独立、自由、悠闲、快乐的心情。最后通过分析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拟人和排比,体味文章由实到虚,托物言志的迷离朦胧的意境。
4 运用板书展示结构美
结构就是对文学作品中各个组成部分,各个系统的整体安排。对于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结构都能提供一种自身的美感。结构美主要体现在结构的统一性或完整性上。这篇文章由两部分构成,从立足点的不同,来书写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文章结构呈现出对称美。教学中可以通过划分段落来找出文章结构,并通过板书,展示文章对称式的结构美。
语文教学不单单是语言文字的教与学,她更是对一个学生的心灵培养和情操陶冶的基地。将散文教学与美育结合,让学生感受散文的文字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和结构美,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使学生乐学,而且还能够通过移情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 游泽生.构建学生审美心理结构 培养学生美感能力——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3):94-97.
[2] 李玉.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1):102-105.
[3] 张涵.美学大观[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关键词:散文教学 美育 《我的空中楼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98-02
《我的空中楼阁》在写景、抒情、立意等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文章前半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作者利用多角度描写,突显出景物的形态美;后半部分重在写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虚实结合,突显了景物独特的意境美。将这篇文章的教学和美育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散文的文字美、形象美、意境美和结构美,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使学生乐学,而且还能够通过移情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1 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这篇文章,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教师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散文的语言美。通过朗读,体验到作品语言的节奏、情绪色彩、内在韵律、情味、气味。
开头部分“十分清新,十分自然”,两个对称的前置状语,节奏明快。结尾部分“虽不养鸟,每天早上有鸟语盈耳。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 名叫自然。”句子长短整散,错落有致,读来清新愉悦。通过齐读读,品味语言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得到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有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作空中走廊!”句中用对偶句抒写小屋给我的快乐和幸福,用反问句强调感情,接着用两个整句,抒发感受和情怀。通过小组对读,感受成双作对句子的整齐美;通过独读和齐读感受整散句的交错变化,感受文章语言的节奏美;找出句末韵母相同的字“点”和“间”,“飞”和“退”,“字”和“梯”,通过唱读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2 通过想象欣赏形象美
作者用带彩的笔,着色的文字,奇特的想象,精巧的比喻,从各个不同角度摄下一幅幅小屋的英姿。想象是在改造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教学中运用启发、诱导等方式,使学生产生想象和联想,欣赏景物的色彩美、风韵美、朦胧美。
(1)立足屋外,写全景。文章用比喻句生动地写出小屋点破山的寂寞。写出了景物的灵动美。“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教学中让学生找出句子的喻体,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形象的色彩和情韵,欣赏景物灵巧的风姿和迷人的气势。运用启发、诱导等方式,使学生产生想象和联想,感受小屋的辽阔、空旷的背景,欣赏景色的风韵美。
(2)立足山上,局部近景。这部分作者既有色彩描写,还运用比衬的手法把小屋和树的形象写得十分美丽。欣赏此部分,可以感知景物的色彩美、风韵美以及和谐美。“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引导学生把视眼对准小屋,通过想象,出现放大的特写画面:山上一片纯绿色,小屋在绿树的怀抱中,感受小屋的显眼的颜色;树轻轻摆动,感受小屋的静;小屋在高大的树后,感受小屋的小巧。欣赏景物的色彩美和小屋静、小巧、别致出色的风韵美,感受小屋和树之间的和谐美。
(3)立足山下,局部远景。这部分有色彩描写,大笔勾勒的线条,作者由近看改为远观,用仰视把小屋推向空中,写出小屋在树的遮掩、簇拥下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找出大笔勾勒的句子,“……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运用想象,感知小屋的線条美。读写小屋颜色的句子“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找出写色彩的词语,绿树、蓝墙、白窗,运用想象和联想,感知小屋的色彩美;找出比喻句,“再离得远些,或许可见……轻灵而自由。”通过分析喻体的特点“轻灵而自由”,诱导学生想象,感受景物的灵动美和风韵美,感受小屋的空中感。
(4)立足小屋所见夜景图。夜幕降临,小屋在灯光、星光、烟雾之中“雾失楼台”,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描写,“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教师运用情感语言,通过创设情境“淡淡的灯光映衬着迷蒙的月色、点点星光,如天上仙境,而楼阁就在其中”,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感受整幅图画具有的朦胧美。
3 运用移情体会意境美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这篇散文运用多向叠景,以及幻觉错觉、虚实契应、声色交感等技法,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文章通过多角度描虚实结合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情景交融,使作品具有空旷灵动和迷离朦胧意境美。
教师运用情感语言,创设情感氛围,唤醒学生的情感想象,调动情感体验能力去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意境,运用文学欣赏中的“移情现象”和“反移情现象”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达到情境交融,物我交融的情感体验状态。
(1)文章第一部分实景描写。首先教师设计三个问题,小屋在山的什么地方?小屋和山的关系怎样?树和屋的关系怎样?引发联想和想象,诱导学生运用移情,感受环境的宁静美。接着运用情感语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想象。提问:作者将小屋和周围环境写得这么美,突出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启发学生回答:作者对此环境的喜爱。最后提问: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优美的形象?运用反移情现象,启发学生回答:小屋、绿树、山的活力、轻灵其实是作者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品味由小屋、绿树、山构成的一幅幅图景,融入作者的对宁静、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情景交融,而构成的空旷灵动的韵味。
(2)文章第二部分虚实结合。让学生找出描写的景物,花园、云霞、空气、光线、山路等。首先通过朗读体味作者的感受,无限的领空的“游目骋怀”,小屋在山的环抱中晨明夜暗,高高的山坡是幸福的阶梯,夜幕深垂,灯光闪耀,一派迷离恍惚,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失于雾失楼台的情境中。接着运用移情现象,感受作者生活在小屋中独立、自由、悠闲、快乐的心情。最后通过分析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拟人和排比,体味文章由实到虚,托物言志的迷离朦胧的意境。
4 运用板书展示结构美
结构就是对文学作品中各个组成部分,各个系统的整体安排。对于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结构都能提供一种自身的美感。结构美主要体现在结构的统一性或完整性上。这篇文章由两部分构成,从立足点的不同,来书写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文章结构呈现出对称美。教学中可以通过划分段落来找出文章结构,并通过板书,展示文章对称式的结构美。
语文教学不单单是语言文字的教与学,她更是对一个学生的心灵培养和情操陶冶的基地。将散文教学与美育结合,让学生感受散文的文字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和结构美,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使学生乐学,而且还能够通过移情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 游泽生.构建学生审美心理结构 培养学生美感能力——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3):94-97.
[2] 李玉.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1):102-105.
[3] 张涵.美学大观[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