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试”多“蘑”,培养探究小能手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k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与科学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自然角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离幼儿最近的科学探究场地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学习科学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应该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幼儿提供多种有趣的探究工具,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一起寻找问题背后的答案。
  基于问题與兴趣,开启科学探究大门
  【镜头:被丢弃的蘑菇】
  午餐时间,君君趁老师不注意,偷偷转过身,将蘑菇用勺子舀起来丢在小椅子背后的地板上。这时候,老师经过,发现君君故意把不爱吃的食物丢掉,对君君进行了引导。君君表示以后一定吃蘑菇,再也不丢了。
  幼儿把不喜欢吃的东西偷偷丢掉,在幼儿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幼儿,对颜色鲜艳、香甜美味的菜品更有食欲,这和家庭的养育方式有着直接联系。许多孩子存在挑食、偏食的习惯,导致家长万分苦恼。作为教师应该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契机,多与幼儿进行探讨。
  教师与幼儿进行了谈话,没想到幼儿的“话匣子”打开以后就关不上了。有的说喜欢蘑菇,有的说不喜欢蘑菇,分成了两个“帮派”,当教师追问具体原因的时候,幼儿竟然都说得头头是道,教师继续追随幼儿的话题打算探个究竟。
  现场采访,说说理由。围绕“你喜欢吃蘑菇吗”“你为什么不喜欢吃蘑菇”两个话题进行了讨论,发现全班35名幼儿中喜欢吃蘑菇的人多于不喜欢吃蘑菇的人。在不喜欢吃蘑菇的幼儿中再次进行调查并整理出不喜欢的3个原因:不好吃;不好闻;颜色不是五颜六色的,太单调了。教师从中发现幼儿对蘑菇的色、香、味有一定的感知,对蘑菇的外部特征也有初步的认知。
  话题发酵,临时提议。随着话题的展开,问题越来越多,每个孩子都在询问关于蘑菇的问题:蘑菇有毒吗?有彩色的蘑菇吗?蘑菇长在哪里?教师当场肯定了幼儿爱提问、敢提问的表现。突然有孩子问:“老师,我们很想知道蘑菇是怎么种出来的。”接着有孩子提议:“我们的自然角可以养蜗牛、发豆芽,能不能种蘑菇呢?”
  基于幼儿的需求,踏上科学探究之旅
  实践出真知,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答应可以一起尝试种植蘑菇,但是在种植之前孩子们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我想种在阳台上。”“我想种在各种颜色的杯子里。”“我想种在小菜地。”
  思:我把蘑菇种在哪?“在哪里种蘑菇”成了孩子最关心的话题。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教师在听完幼儿的想法后决定支持幼儿。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准备开始种蘑菇。根据幼儿提出的信息,分别是:阳台、小菜地(太远了)换成脸盆、颜料瓶、纸箱。教师鼓励幼儿自由组合,寻找心仪的合作伙伴一起协商并搜集材料,为种植做准备。
  试:我的蘑菇种这里!材料准备完毕,种蘑菇行动开始。幼儿根据自己小组准备的材料自主选择种植方法,挖土、端水、调颜料,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幼儿将蘑菇菌包放在托盘里、摆在阳台上,有的藏在纸盒里,有的挖来泥土种在脸盆里,有的装在塑料袋里。每天幼儿都会围着自己的蘑菇认真观察、讨论,期盼自己种植的蘑菇早日发芽。
  疑:我的蘑菇不发芽?经过一周后,同时种植的蘑菇菌包在不同的容器中,出现了不同的生长结果。面对这样的结果,孩子们产生了疑问。
  提出问题:为什么盒子里的蘑菇发芽了?袋袋选择把蘑菇菌包倒进纸箱里,这个蘑菇也是唯一发芽的。看着同伴的成果,孩子们疑惑了。为什么同时种下去的蘑菇,纸箱里的蘑菇就发芽了,其他的蘑菇却一点反应都没有呢?
  仔细观察:可能是这个原因吧。孩子们看着袋袋的蘑菇羡慕不已,教师借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芽的蘑菇和没有发芽的蘑菇有什么不同。幼儿开始讨论:“我的是放在外面的,太冷了吗?”“他的蘑菇放在纸箱里够暖和,温度适合所以发芽。”“我们也要用纸箱!”
  幼儿对蘑菇发芽早晚的问题持有不同的思考,并且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反思,要求教师协助自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们的科学探索精神被逐步激发,希望通过自己的大胆猜测和材料调整去改变蘑菇不发芽的现状。
  基于幼儿的思考,我们调整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第一次调整:大胆猜测,再来一次。幼儿根据猜测和讨论,决定给不发芽的蘑菇一次机会,希望通过材料的调整、工具的协助以及同伴的合作来帮助它们发芽。于是,他们形成了自己的调整方案:小队合作,材料搜集;共同探讨,人员分工;共同设计蘑菇屋图纸;自主选择材料,搭建蘑菇屋。
  第二天,幼儿从家里带来了大大小小的纸箱,开始小组合作,为自己的蘑菇造个家,把蘑菇送进造型各异的蘑菇屋。
  第一周过去了,在幼儿的悉心呵护之下,袋袋的蘑菇越长越大,其他一些幼儿的蘑菇也陆续冒芽了。这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原来蘑菇喜欢待在温暖的纸箱里。
  第二次调整:啊?还是有人失败了!这时候一部分孩子不高兴了:为什么我的还是不发芽?于是,孩子们开启新一轮探讨。从幼儿的对话中教师发现,幼儿质疑蘑菇菌包、纸箱有问题。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幼儿开始尝试观察、对比发芽和不发芽两种蘑菇的不同,从泥土颜色、发霉等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和猜测,逐步对蘑菇的生长环境有了进一步了解。随着“浇水计划”的诞生,孩子们又重新斗志昂扬。
  为了更详细地记录浇水的频率和时间,幼儿将一天不定时浇水三次,调整成了一天定时浇水三次。为了能清楚区分,幼儿将浇水时间分成早、中、晚,可见幼儿思考问题越来越全面了。
  半个月之后,孩子们根据蘑菇的状况发现不同的容器会影响发芽的速度。孩子们开始总结:原来蘑菇更适合种植在纸箱里,光线也是影响蘑菇发芽的因素之一。种在塑料袋里的也发芽了,是因为有塑料袋的保护,湿度和温度的保证为蘑菇发芽提供了条件。浸泡过的没有发芽,是因为水分太多,导致发霉。孩子们终于明白了,原来蘑菇喜欢潮湿、阴暗、有点温暖的环境,但是太潮湿也不利于生长。有了这个经验和认知以后,孩子们再次开始了新的调整。
  基于多次试验,总结科学探究收获
  经过多次的观察和不断的调整以及辅材的协助,所有幼儿的蘑菇都发芽了,而且有的蘑菇还越长越多。尽管中途有失败,但是孩子们不气馁,继续观察、对比、分析。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最后用自己的办法成功解决问题。
  从这次蘑菇养成记中,教师发现,从孩子的问题出发能够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积极性。教师以支持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尊重幼儿观察、思考、实践等主导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在品尝蘑菇活动过后,之前不爱吃蘑菇的幼儿开始尝试吃蘑菇甚至喜欢上吃蘑菇。蘑菇越长越多,新的问题出现了:难道每次采摘后就拿来吃吗?有没有别的想法和尝试呢? 从幼儿的对话中,教师发现了除科学之外的探究路线,衍生出综合活动“丰收的蘑菇去卖钱”。其中,买卖涉及数学能力的培养,捐赠收获资金涉及亲社会能力的培养,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续组织更涉及诸多能力的发展。
  如果探究是桨,思考是帆,那么科学探究就是一艘小船。教师和幼儿是这艘小船上的导航,请给教师和幼儿多点时间、空间在科学的海洋里自主畅游,从生活中不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反思、调整,接受科学探究试验的成功,也坦然接受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失败。好问、好学、好试验,这才是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精髓所在。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新城实验第二幼儿园)
  责任编辑:谷珵
其他文献
MicroRNAs(miRNA)是一组长度约19.24nt的非编码小分子RNA,以非完全互补方式与靶基因mRNA的3’非码区结合,发挥转录后调控功能,let-7家族是其中一员。Let-7在肺癌中表达普遍降低,多种
《第六届全国扬琴艺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4日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白鹿会馆内成功举行,有来自全国四十三个省市地区的扬琴代表参加;大会委员会组成成员:主席一中央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两者分别对终止49天内妊娠达到完全流产率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无痛人工流产者为实验组,50例药物流产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囊排出情况及阴道出
目的:探讨手术部位标识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手术部位标识制度以及手术室确认制度,手术室护士加强监督,提升医务人员安全意识。结果提高了手术部位标识率并达到100%,确保了手术部
近年来,在我国儿童中出现了学钢琴的热潮。儿童开始学钢琴的年龄越来越小,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早早买好了钢琴,并考虑如何培养他对音乐的爱好。那么在孩子学
目的评价宫颈细胞学对已婚妇女的普查效果。方法将3696例已婚妇女宫颈涂片常规巴氏染色后,光镜检查。按TBS诊断分类标准诊断。结果感染性疾病检出率为8.4%;巴氏Ⅱa级为3.1%;巴氏Ⅱb
目的分析讨论传统法与微柱凝胶卡法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体效价的结果差异,评价两种方法的灵敏度。方法选取569例孕妇,同时用两种方法检测血清中IgG抗A(B)抗体效价,比较两种方法的
摘要: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缓释片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即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缓释片
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是我国音乐学领域科研人员的主要后备力量,其培养数量和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办学质量,而且关系到音乐学科未来的整体发展水平。本文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