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肺炎患儿进展为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确定5岁以下肺炎患儿发展为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就诊的出生2~59个月的肺炎患儿共246例,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筛选重症肺炎患儿。回顾患儿的病例信息,以获取有关社会人口、营养状况和潜在风险因素。分别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246例肺炎患儿纳入分析,其中男性125例,女性121例;平均年龄(21.0±2.9)个月;重症肺炎患儿84例。人口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重症肺炎组与肺炎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居住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早产儿、是否低出生体质量、是否有先天畸形、是否贫血、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营养支持、有无治疗延迟、是否营养不良、有无侵入性治疗、有无呼吸道感染史均是发生重症肺炎的相关因素(重症肺炎组比肺炎组:早产儿比例为9.52%比1.23%,低出生体质量为19.05%比6.79%,先天畸形为22.62%比9.26%,贫血为27.38%比16.05%,ICU住院时间>48 h为63.10%比38.89%,肠内营养支持为34.52%比20.99%,治疗延迟为42.86%比29.63%,营养不良为27.38%比8.64%,侵入性治疗为9.52%比1.85%,呼吸道感染史为67.86%比40.74%,均P

其他文献
目的以髓样分化蛋白-2(MD-2)为研究载体,探讨熊果酸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生物膜干涉技术测定熊果酸与MD-2的亲和力,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测定熊果酸与MD-2的键合方式。RPMI1640培养基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密度达到80%~90%时进行传代培养,取第2代细胞进行实验,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8、40和100mg/L熊果酸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将细胞分为空白组、内毒素组(LPS100μg/L)和熊果酸组(加入8、40或100mg/L熊果酸后给予100μg/LLPS处理)。用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发生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并试图找出PCT预测进展为中、重度ARDS的最佳临界值。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行CPB心脏手术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1d且有术后第1天PCT数值的成人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既往史、诊断、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HYHA)心功能分级等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手术时长、CPB时长、主动脉阻断时长、术中液体平衡情况,计算术后24h液体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情况和感染规律,为后期VAP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病区收治的72例气管插管患者气道分泌物培养的微生物数据,并对微生物的种类及插管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例气管插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58.33%比41.67%);60岁以上患者占90.28%;肺炎为主要原发病,占58.33%。病原学检测显示:①72例患者在插管48h后分别有51.39%(37/72)感染了鲍曼不动杆菌(AB),27
目的探讨双调蛋白(Areg)对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①动物实验:选择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ARDS模型组〔气管内滴注脂多糖(LPS)3mg/kg建立小鼠ARDS模型〕和ARDS Areg干预组〔LPS制模后1h腹腔注射重组小鼠Areg(rmAreg)5μg〕。于LPS制模后24h处死小鼠,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测定小鼠氧合指数、肺湿/干质量比值;
目的探讨体外心肺复苏(ECPR)患者成功撤离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9月因心搏骤停行ECPR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成功撤离ECMO辅助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传统心肺复苏(CCPR)时间、ECMO辅助时间、是否发生脉压损失、是否发生并发症、远端灌注管及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的使用情况。对ECMO撤机失败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6例E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血管干细胞(VSC)向平滑肌细胞(SMC)分化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调,并验证Notch3通路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获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主动脉血管置换术的AD患者以及心脏移植供体的主动脉组织,用酶消化法以及c-kit免疫磁珠分选出VSC,将细胞分为正常供体来源的VSC组(Ctrl-VSC组)和AD来源的VSC组(AD-VSC组),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主动脉外膜VSC的存在,用干细胞功能鉴定试剂盒鉴定VSC。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诱导分化7
目的观察神经重症患者四肢灌注指数(PI)与血乳酸的相关性,并评价PI对患者微循环灌注代谢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7月1日至8月20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成人患者进行研究。在室内温度控制在25℃的条件下,所有患者取平卧位,测量入NICU24h内及入NICU24~48h时的血压、心率、双侧食指与双侧拇趾的PI及动脉血乳酸。比较不同时间段四肢PI的差异,及其与乳酸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四肢PI对患者微循环灌注代谢
目的评价氢气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大脑皮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TBI组(T组)、TBI NLRP3抑制剂MCC950组(T M组)、TBI 氢气组(T H组)、TBI 氢气 MCC950组(T H M组)5组,每组24只。采用控制型皮质撞击法建立TBI大鼠模型;T M组和T H M组大鼠于制模前14d连续腹腔注射MCC950(10mg/kg);T H组和T H M组大鼠分别于制模后1h和3h吸入2%氢气1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热射病(HS)相关性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S组(HS 同型对照抗体)、HS PC61组、HS Treg组,每组6只。在室温39.5℃、相对湿度60%环境下1h使小鼠体温达到42.7℃建立HS小鼠模型,其中HS PC61组在制模前连续2d经尾静脉注射PC61抗体(抗CD25)100μg清除Treg;HS Treg组在制模成功后立刻经尾静脉注射1×106Treg。制模成功后24h各组小鼠取材,比较各组间肾脏局部T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依病情按照相关诊疗规范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Ranson评分的差异;以24h为1个观察日,分别记录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入院后第1个24h、第2个24h、第3个24h的液体入量、出量、净平衡情况,并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