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图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职校教师心理压力的种种来源,从而探索社会与学校对职校教师的人文关怀以及职校教师的自我关怀
关键词:职校教师 心理压力 人文关怀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老师。
教师工作一向复杂而繁重, 职教教师个体, 长期工作或生活在较为艰苦的环境之下;职校教育这些年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其生存与发展的形势日益严峻,从事这一教育层次的群体却按照等同于普通高校的评聘原则进行优胜劣汰,教师生存压力大增。
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谈谈职校教师心理压力与人文关怀。
一、心理健康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并且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国内外调查的资料来看,教师无论在职业适应还是生活适应方面,未必较社会上其他行业的人表现得心理更健康,甚至其心理适应困难的比率反较一般人高。
教师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受益,反之,教师的心理若出现问题,直接的受害者也是学生。在教师与教师的冲突中,最受害的却又是教师本身。
二、心理压力来源
广义上的压力源是指外在的生活需求或内在的状态。需求和挑战既来自于事件或周围的人,也来自于自己的思维与挣扎。狭义的压力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反应的所有的刺激物、事件或情境。
1.社会压力
在社会因素中,社会提供的教师的待遇、社会的变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变化均造成了教师的职业压力。另一方面,日益强化的功利观念和不宽裕的现实生活形成反差,工作强度和实际收入也很不相符。各种心理冲突和压力也就随之而来。
2.职业发展压力
不乐观的地位、受不到应有的尊重、工资和职务提升前景都会导致压力增大。另外,工资过低,对将来的工资提升和职务提升持悲观的态度,导致产生职业倦怠。
倦怠本意指一种情绪性衰竭的状况。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倾向降低。目前职业倦怠现象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现代人的一种心理疾病。长期得不到缓解的职业倦怠会给人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有关问卷调查显示:78%的男教师和68%的女教师感到职业倦怠,导致产生职业枯竭感。
职业枯竭是指由持续的工作压力引发的,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力限度时,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它常使从业者感到身体能量耗尽的精力不济,失眠、头痛、身体不适;工作热情丧失,人际交往冷漠,不关心他人;自我评价不足,个人成就感低、离职倾向显著等生理和心理上不健康的表现。
3.人际关系的压力
与上司的关系不和是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因为上司可以控制他们的职务和工资水平。同时,与上司不和也意味着他们在工作中得不到足够的支持。还有同事之间的争宠争利、领导们的拉帮结派、小团体利益的不可侵犯等。权利带来的负面就是权谋的运用,无所不在。另外,缺少交流渠道也常常是压力的潜在来源。
4.教改压力
新时期职业教育制度提出很多新的要求,职校教育要不断变革以适应培养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工人的现代化要求。这直接给教师提出了许多新标准、高要求。如: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块化教学、任务教学等。这就要求教师钻研本专业甚至其他专业的技能、实施新的课程改革。这些改革较少考虑教师的接受能力和适应性,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格格不入,使教师个体忙于应付,增加教师适应性困难。加之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差,学校各方面设施跟不上,倘若教师不能够全方位地调整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定会产生心理危机。
5.学校管理压力
管理不善,缺乏民主,工作安排不当,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或大材小用,或用非所学。一些无法量化的内容成为了考核指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又夹杂着人为的因素。因个人经济利益结成小集团,因学校合并形成小学校,因性格兴趣相投组成小团体,从而导致教师因竞争而关系紧张,易产生职业厌恶感或压抑感。
管理方式陈旧,对老师要求过细、束缚太多。除要求坐班外,上班要不定期检查,有的还是指纹签到,中途出校门要登记出门时间、原因、何时返回。班主任更是要从早操、晨读、下班级、下宿舍、晚自习等方面全天候全过程的管理,80%的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这样的管理制度显得过于专制了。
学校所采取的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如职称、工资改革及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等,给教师带来更大的自由选择的机会,也使学校成了竞争激烈的场所,教师之间的收入拉开了差距,同事之间竞争更激烈,人际关系更紧张了。
各级评奖制度的实行,各种教学评估体系(包括学生测评、同行考评、领导考核)都造成了教师的压力。
6.教育对象的压力
职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比较差,缺乏自信心,无学习动力,心理承受力差,思想素质偏低,俗称为“双差生”,而这一群体中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无人管的“三无”家庭学生占总数的70%~80%。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接受能力,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违规行为及其突发事件,注重学生一日常规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时就像消防队员,随时处在应急状态。因此,学生素质低成了教师特有的压力。这种压力也势必带来职校教师高工作负荷和对自我提高教育水平的需求与渴望。
同时,学生因为上述的“三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心理健康问题同样突出,压抑、孤僻、厌学、偏激等,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反过来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恶劣态度”和“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压力的主要来源。
7.招生压力
招生是职校教师特有的工作,也使得职校教师承受着普教教师所没有的压力,职校招生的艰难,使招生成为教师工作之一,每个老师有明确的招生任务,实行全员参与招生的政策,目标考核制度,一票否决。教师必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挨家挨户、走村串户地招生。同校教师或许会因为“争抢”生源发生冲突产生矛盾,这种精神压力比教育学生的压力要大得多。
8.来自教师自身的压力
在学校,教师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教师的双重角色地位,形成了与其他阶层不同的心理特征。既追求真理、傲视权贵,抑制感情、服从理智的心理特征,又有“文人相轻”的心理特征。
在发展心理学中,一般把中年期界定在35~55岁之间。在人的一生之中,中年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它既是人生的鼎盛时期、创业的黄金时期,也是身体开始走向衰退的时期、身心负担最重的时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砥柱中流的中年骨干大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压力,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三、人文关怀
1.社会关怀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拿不出真理的人”。加大对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性关注和人文关怀力度,树立教师心理健康更为重要的观点,而不是教师出了问题仅仅从“师德”上或者人缘不好上寻找原因。
2.学校关怀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它没有明显的时空界限,在许多场合,教师必须依靠自身的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进行工作,难以用各种规章制度来调节。
(1)创造良好环境。首先要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学校在管理上要为教师“松绑”,体现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尊重;其次要创造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积极进取的软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创设健康友善的制度环境,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和心理环境,良好心理环境的建立有助于教师减轻工作带来的压力。
(2)保持良好的组织沟通。学校管理应透过组织沟通的过程,重视各级行政层的正式或非正式、垂直或水平式的沟通,学校领导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特别是教师的成就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
(3)研究心理需要,关注身心健康。主管部门对教师应该多关心少苛刻,多理解少误解,研究和满足教师心理需要,建立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的机制,找到一个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的合适出口。学校要了解教师的心理动态,让教师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之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同时关心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注意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改革教工体检内容,除身体健康检查项目外,增加心理健康体检项目;增加各种休闲、健身、娱乐设施建设的投入。
3.自我关怀
(1)正确的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己,保持心理平衡。对事情的期望值不能过分高于现实值。当某些期望不能得到满足时,要善于劝慰和说服自己。其次,面对压力,教师应做出理智性反应,采取有控制的、以化解压力为目标的积极性行为。
(2)学会适应。要面对选择、学会生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要能够承受挫折、坚忍不拔;要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争取发展机会;要通过自我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个性与成长;学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同时也要懂得学会放弃。
(3)注重运动休闲。运动休闲应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之余,教师应该重视运动休闲,可以转移自己对工作压力的过度专注。从工作或休闲生活的体验中,学习缓解压力的策略,排解因工作情境所激发的紧张情绪。
(4)培养爱心。教师内心真挚的爱,暗含着希望和期待,能使人获得心理上的最大满足,引起人强烈的情绪体验,发展自我价值感,激发奋发向上的力量和信心,品德高尚、行为善意而公正,肯定自我努力的方向,对生活充满信心和乐趣,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爱生”是教师情感的重要品质,是教育工作的动力和桥梁。师生之间的交往,情感是核心因素,它是联系师生双方的纽带和桥梁。尊重与爱是每一个人最重要的心理需求。爱是心理纠偏的根本基础,而不是制度。
同理,领导的关怀、同事之间的爱与尊重也是领导本身、教师本身最重要的心理需求。笔者认为,只有教师本身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把光与热更好地释放到学生身上。
(5)培养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情怀是教师的职业心理品质的核心。美好的情怀往往又能培养高尚的品德。高尚的品德集中地体现在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上,它也是驱使教师在事业上迅速成长和发展的动力。
笔者在职业技术学校从教25年,从一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谙世事的年轻教师逐渐成长为一位责任感强烈、依然保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中年教师,同时身体状态的确也是处在亚健康状态的这样一位教师,以自己的从教经历,呼吁对教师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Selye,H.Stress of Life. McGrawHill, New York.1956.
[2]钱正海.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D].中国培训,2002,(10).
[3]Kenny,D.Occupational stress: Reflections on theory and practice.In Kenny,D.T.Ed.,Stress and Health: Research and Clinical.
[4]Applications. Harwood, Amsterdam. 2000.
[5]王文科.试论教学型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交通高教研究,2003(1):29-32.
(作者单位:江西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职校教师 心理压力 人文关怀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老师。
教师工作一向复杂而繁重, 职教教师个体, 长期工作或生活在较为艰苦的环境之下;职校教育这些年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其生存与发展的形势日益严峻,从事这一教育层次的群体却按照等同于普通高校的评聘原则进行优胜劣汰,教师生存压力大增。
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谈谈职校教师心理压力与人文关怀。
一、心理健康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并且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国内外调查的资料来看,教师无论在职业适应还是生活适应方面,未必较社会上其他行业的人表现得心理更健康,甚至其心理适应困难的比率反较一般人高。
教师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受益,反之,教师的心理若出现问题,直接的受害者也是学生。在教师与教师的冲突中,最受害的却又是教师本身。
二、心理压力来源
广义上的压力源是指外在的生活需求或内在的状态。需求和挑战既来自于事件或周围的人,也来自于自己的思维与挣扎。狭义的压力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反应的所有的刺激物、事件或情境。
1.社会压力
在社会因素中,社会提供的教师的待遇、社会的变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变化均造成了教师的职业压力。另一方面,日益强化的功利观念和不宽裕的现实生活形成反差,工作强度和实际收入也很不相符。各种心理冲突和压力也就随之而来。
2.职业发展压力
不乐观的地位、受不到应有的尊重、工资和职务提升前景都会导致压力增大。另外,工资过低,对将来的工资提升和职务提升持悲观的态度,导致产生职业倦怠。
倦怠本意指一种情绪性衰竭的状况。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倾向降低。目前职业倦怠现象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现代人的一种心理疾病。长期得不到缓解的职业倦怠会给人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有关问卷调查显示:78%的男教师和68%的女教师感到职业倦怠,导致产生职业枯竭感。
职业枯竭是指由持续的工作压力引发的,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力限度时,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它常使从业者感到身体能量耗尽的精力不济,失眠、头痛、身体不适;工作热情丧失,人际交往冷漠,不关心他人;自我评价不足,个人成就感低、离职倾向显著等生理和心理上不健康的表现。
3.人际关系的压力
与上司的关系不和是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因为上司可以控制他们的职务和工资水平。同时,与上司不和也意味着他们在工作中得不到足够的支持。还有同事之间的争宠争利、领导们的拉帮结派、小团体利益的不可侵犯等。权利带来的负面就是权谋的运用,无所不在。另外,缺少交流渠道也常常是压力的潜在来源。
4.教改压力
新时期职业教育制度提出很多新的要求,职校教育要不断变革以适应培养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工人的现代化要求。这直接给教师提出了许多新标准、高要求。如: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块化教学、任务教学等。这就要求教师钻研本专业甚至其他专业的技能、实施新的课程改革。这些改革较少考虑教师的接受能力和适应性,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格格不入,使教师个体忙于应付,增加教师适应性困难。加之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差,学校各方面设施跟不上,倘若教师不能够全方位地调整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定会产生心理危机。
5.学校管理压力
管理不善,缺乏民主,工作安排不当,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或大材小用,或用非所学。一些无法量化的内容成为了考核指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又夹杂着人为的因素。因个人经济利益结成小集团,因学校合并形成小学校,因性格兴趣相投组成小团体,从而导致教师因竞争而关系紧张,易产生职业厌恶感或压抑感。
管理方式陈旧,对老师要求过细、束缚太多。除要求坐班外,上班要不定期检查,有的还是指纹签到,中途出校门要登记出门时间、原因、何时返回。班主任更是要从早操、晨读、下班级、下宿舍、晚自习等方面全天候全过程的管理,80%的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这样的管理制度显得过于专制了。
学校所采取的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如职称、工资改革及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等,给教师带来更大的自由选择的机会,也使学校成了竞争激烈的场所,教师之间的收入拉开了差距,同事之间竞争更激烈,人际关系更紧张了。
各级评奖制度的实行,各种教学评估体系(包括学生测评、同行考评、领导考核)都造成了教师的压力。
6.教育对象的压力
职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比较差,缺乏自信心,无学习动力,心理承受力差,思想素质偏低,俗称为“双差生”,而这一群体中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无人管的“三无”家庭学生占总数的70%~80%。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接受能力,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违规行为及其突发事件,注重学生一日常规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时就像消防队员,随时处在应急状态。因此,学生素质低成了教师特有的压力。这种压力也势必带来职校教师高工作负荷和对自我提高教育水平的需求与渴望。
同时,学生因为上述的“三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心理健康问题同样突出,压抑、孤僻、厌学、偏激等,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反过来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恶劣态度”和“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压力的主要来源。
7.招生压力
招生是职校教师特有的工作,也使得职校教师承受着普教教师所没有的压力,职校招生的艰难,使招生成为教师工作之一,每个老师有明确的招生任务,实行全员参与招生的政策,目标考核制度,一票否决。教师必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挨家挨户、走村串户地招生。同校教师或许会因为“争抢”生源发生冲突产生矛盾,这种精神压力比教育学生的压力要大得多。
8.来自教师自身的压力
在学校,教师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教师的双重角色地位,形成了与其他阶层不同的心理特征。既追求真理、傲视权贵,抑制感情、服从理智的心理特征,又有“文人相轻”的心理特征。
在发展心理学中,一般把中年期界定在35~55岁之间。在人的一生之中,中年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它既是人生的鼎盛时期、创业的黄金时期,也是身体开始走向衰退的时期、身心负担最重的时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砥柱中流的中年骨干大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压力,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三、人文关怀
1.社会关怀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拿不出真理的人”。加大对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性关注和人文关怀力度,树立教师心理健康更为重要的观点,而不是教师出了问题仅仅从“师德”上或者人缘不好上寻找原因。
2.学校关怀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它没有明显的时空界限,在许多场合,教师必须依靠自身的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进行工作,难以用各种规章制度来调节。
(1)创造良好环境。首先要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学校在管理上要为教师“松绑”,体现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尊重;其次要创造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积极进取的软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创设健康友善的制度环境,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和心理环境,良好心理环境的建立有助于教师减轻工作带来的压力。
(2)保持良好的组织沟通。学校管理应透过组织沟通的过程,重视各级行政层的正式或非正式、垂直或水平式的沟通,学校领导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特别是教师的成就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
(3)研究心理需要,关注身心健康。主管部门对教师应该多关心少苛刻,多理解少误解,研究和满足教师心理需要,建立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的机制,找到一个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的合适出口。学校要了解教师的心理动态,让教师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之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同时关心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注意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改革教工体检内容,除身体健康检查项目外,增加心理健康体检项目;增加各种休闲、健身、娱乐设施建设的投入。
3.自我关怀
(1)正确的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己,保持心理平衡。对事情的期望值不能过分高于现实值。当某些期望不能得到满足时,要善于劝慰和说服自己。其次,面对压力,教师应做出理智性反应,采取有控制的、以化解压力为目标的积极性行为。
(2)学会适应。要面对选择、学会生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要能够承受挫折、坚忍不拔;要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争取发展机会;要通过自我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个性与成长;学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同时也要懂得学会放弃。
(3)注重运动休闲。运动休闲应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之余,教师应该重视运动休闲,可以转移自己对工作压力的过度专注。从工作或休闲生活的体验中,学习缓解压力的策略,排解因工作情境所激发的紧张情绪。
(4)培养爱心。教师内心真挚的爱,暗含着希望和期待,能使人获得心理上的最大满足,引起人强烈的情绪体验,发展自我价值感,激发奋发向上的力量和信心,品德高尚、行为善意而公正,肯定自我努力的方向,对生活充满信心和乐趣,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爱生”是教师情感的重要品质,是教育工作的动力和桥梁。师生之间的交往,情感是核心因素,它是联系师生双方的纽带和桥梁。尊重与爱是每一个人最重要的心理需求。爱是心理纠偏的根本基础,而不是制度。
同理,领导的关怀、同事之间的爱与尊重也是领导本身、教师本身最重要的心理需求。笔者认为,只有教师本身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把光与热更好地释放到学生身上。
(5)培养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情怀是教师的职业心理品质的核心。美好的情怀往往又能培养高尚的品德。高尚的品德集中地体现在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上,它也是驱使教师在事业上迅速成长和发展的动力。
笔者在职业技术学校从教25年,从一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谙世事的年轻教师逐渐成长为一位责任感强烈、依然保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中年教师,同时身体状态的确也是处在亚健康状态的这样一位教师,以自己的从教经历,呼吁对教师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Selye,H.Stress of Life. McGrawHill, New York.1956.
[2]钱正海.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D].中国培训,2002,(10).
[3]Kenny,D.Occupational stress: Reflections on theory and practice.In Kenny,D.T.Ed.,Stress and Health: Research and Clinical.
[4]Applications. Harwood, Amsterdam. 2000.
[5]王文科.试论教学型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交通高教研究,2003(1):29-32.
(作者单位:江西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