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当代文学的概念范畴指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今的文学,它与旧文学在形式、语言、思想等方面都呈现极大的不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铸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按照地域与民族细分又各有不同,且我国的文化有着极强的连续性,是数千年来的历史积淀,将民族文化与现当代文学作品相连,既凸显文学底蕴,又符合中华民族精神内核.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文学的历史使命.本文围绕现当代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展开
【机 构】
: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当代文学的概念范畴指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今的文学,它与旧文学在形式、语言、思想等方面都呈现极大的不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铸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按照地域与民族细分又各有不同,且我国的文化有着极强的连续性,是数千年来的历史积淀,将民族文化与现当代文学作品相连,既凸显文学底蕴,又符合中华民族精神内核.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文学的历史使命.本文围绕现当代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展开研究,具体从现当代文学与民族文化的内在关联、现当代文学与民族文化融合的意义以及现当代文学中的民族文化三方面进行探究.
其他文献
刚入秋的萨阿鲁山脉高山草甸一片金黄.rn低海拔混交林五彩的颜色满沟满岔.橡子砸在地上,密密铺了一地,忙坏了过冬的松鼠.獾贼眉鼠眼在橡树林里游荡,妄想抓住一只忙碌的松鼠.
《风之影》是程永新青年时期的习作,我应该读过,但确实没有多少印象了.三十多年后,《风之影》被程永新重写了一遍,更名为《风的形状》.《小说选刊》主编徐坤大概是从中发现了某种沧桑感,嘱我一定要为其写一篇配文,言明是那种“印象记+作品评论似的小文”.我并不知道这样的文章该如何入手,但我毫不犹豫地回复她,好的.这几乎是条件反射,无须思考,不容思考,因为程永新,思考即背叛.
陈先发作为“中间代”的诗人,基于诗人自身的个体经验和日常生活的感受,秉持以群体为本位的诗歌创作立场,与读者、社会、时代进行沟通,使诗歌可以在当下语境中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平凡人生.其诗作集既表现了个人的体验,又隐含了能被其他读者所接受、理解的情感体验,呈现了诗歌的普视性精神.
很多年之前,一个夏日傍晚,我从镇上安装税控装置回来,心神俱疲,坐在国税局的办公室里,看着桌子上的一堆报表发呆.那时我写了很多小说,可没有发表过.说实话,我渴望到外面走走,看看,至于想去哪里,又想看什么,却并不自知.那时我最佩服的人是霍桑小说《威克菲尔德》里的主人公:他毫无征兆地离家出走,住到隔壁街道租来的房子里,二十年没有回家.二十年后,他面无表情地踏进家门,仿佛才离开一天似的.
程永新,出生上海的浙籍人,职业编辑,业余作家.高级编审,现任《收获》主编.担任责编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苏童的《黄雀记》、李洱的《应物兄》获得茅盾文学奖,负责组稿责编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屡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殊荣.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编辑奖.著有长篇小说《穿旗袍的姨妈》和《气味》,中短篇小说集《到处都在下雪》,散文集《八三年出发》以及中国第一部“个人文学史”《一个人的文学史》,话剧作品有《通往太阳之路》、《我们这些人啊》(与人合作),主编编选了《中国新潮小说选》,担任大型电视纪录片《上海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邝丽莎的《雪花和秘密的扇子》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为背景,讲述了在当时社会文化条件下,主人公雪花与百合通过“女书”传递情感,互相倾诉自己的种种经历.本文基于创伤理论对雪花和百合所遭受创伤的成因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如何在创伤中重拾自我的复原过程.由此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创伤,摆脱创伤所带来的痛苦,进而实现精神上的创伤自愈.
马金莲的两部儿童小说是其文学创作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相较于其成人文学的苦难记忆、回族人民生存挣扎和精神的变迁,两部儿童小说大幅度消解其成人文学中的苦难意识,用格外温暖愉悦的口吻叙述西北回族聚居地的儿童生活,展现回族孩子善良质朴的秉性、坚忍不拔的精神面貌.又不同于其他儿童文学作品呈现的浪漫奇幻,马金莲在现实主义的坚守中,将乡村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玩耍与劳作呈现出来,读者不仅能领略少数民族儿童的生活图景,亦可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与希望.
日本现代著名女作家、直木文学奖得主森绘都擅长运用细腻的文笔来呈现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抉择.森绘都早期代表作《意外抽得幸运签》是一部以冲突和重生为主题的重要小说.本文通过认知这一角度分析文本内容,探究青少年成长的相关问题以及作者森绘都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应对.
19世纪中后期,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本着人道主义思想,以其细腻的文笔描绘出一幅幅19世纪法国社会百态的长篇史话.雨果在其作品《悲惨世界》中通过塑造种种悲剧人物来构成美丑对照,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救赎之路体现人道主义精神.本文从小说中悲惨儿童描写和主要人物的救赎之路角度对《悲惨世界》进行剖析,探寻雨果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内核——在黑暗的时光里互相拥抱,永不放弃追寻温暖的辰光,让大爱精神洒满法国.
《奥斯特利茨》是德国作家塞巴尔德的代表作之一,穿插在文本中的黑白图像是小说最主要的形式特点.作品采用照片与文本拼接的方式,通过在现实的废墟与往昔的图像间不断穿梭,来探讨照片中记忆的不确定性,并展示了照片背后隐藏的空间化时间,以此来进入历史.本文将就此对小说中用作承载创伤记忆工具的文字与图像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