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收入问题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息息相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当前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民收入; 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论述了农业与农村问题,进一步树立“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提出改善“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与国民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发展紧密相关。而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利于进一步扩大农村需求,实现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农村已成为影响全局发展的重要部分,如果不能实现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发展就无从谈起。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全方面、多角度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
一、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以我国实际国情来看,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并以粮食为种植核心,促进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背景下,农村地区也应加快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农产品加工步伐。农村可凭借农林牧渔等副产品资源优势,全面发展副食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既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也可加快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另外,加强畜牧业的发展,既可改善目前粮食结构性、阶段性过剩问题,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同时也可带动饲料加工、食品加工、皮革、纺织等相关产业发展,以此促进农业经济朝向非农业经济发展转变,在保证粮棉总产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种植面积,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提高单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农业生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造成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若想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目标,必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负担。首先,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省市地区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税收政策以及农业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坚决查处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等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其次,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增大生产原材料供给量,缓解市场价格压力,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与发展;再次,全面推广先进技术,减少农业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推广测土配方的施肥技术、病虫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根据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的实际情况,应用科学配方、采取精良投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争取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收入效益。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失业失地保障、农民退休保障等相关政策。首先,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应该与我国实际国情相适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同时加强中央、各省级政府的补贴力度,保障农村建设发展;其次,农村失业失地保障方面。土地作为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的根本资源,农民只有拥有了土地,生活才能得以保障。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农民由于农用地改为非农用地,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但是土地大幅度增值,新的土地价值完全可以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因此加强土地补偿机制与保障机制非常重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农民失地社会保障制度,为每一个失地农民提供社会保障的独立账号,从社会保障金中划出部分失地补偿金,确保农民基本生活,在此基础上实现增收目标;再次,农民退休保障方面。逐步实行独生子女养老补贴,完善农民退休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四、保证农民基础教育水平
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保障,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若想保证农村基础教育落实到位,离不开国家经费投入,但是我国目前农村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县级财政办,根本不能满足农村教育需要。因此,中央和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尤其解决农村中小学的学费减免、课本费减免等问题,促进西部地区的寄宿制保障,改善农村教师待遇过低、进城农民工子女就读等问题。
五、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农村发展也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尤其调整乡镇企业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加强技术投资力度,创新体制,重点发展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更多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服务、加工、流通等非农产业领域,剩下的土地掌握在少数农民手中,实现农村地区的规模经营发展,力求成本的降低,提高农业效益。另外,还应取消有关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规定,组织开展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与地位,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
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由于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其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给农业贷款提高了风险性,再加上农户贷款的数额小、借款人分散,因此很难开展贷款评估、审核、监测等工作,造成金融部门向农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制约农业发展水平。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政府应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分散农村金融机构的放款风险;另一方面,政府鼓励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建设,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入到本地农业发展中,加大对农户的小额贷款扶持力度,规范农户贷款程序,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由上可见,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国家稳定的头等大事。因此,“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加快转变思路,采取多途径、多层面拓展农民收入手段,已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海霞.强基础保安全保障供给,惠民生增收入促进发展[J].中国投资.2011(1)
[2]秦海英、苏雯婕、金雨石、左晶.农民收入水平的决定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J].生产力研究.2007(16)
[3]李艳军、赵军.绿色农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J].生态经济. 2009(10)
[4]李义森.增加农民收入视角下的农村经济制度创新[J].农业经济.2010(5)
[5]崔洁、张奇峰、何娟莹.创新科技服务方式以增加农民收入[J].现代农业科技.2010(2)
[6]游庆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 2010(34)
作者简介:吴红梅(1972-),女,汉,江苏泰兴,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人民政府经济服务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民收入; 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论述了农业与农村问题,进一步树立“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提出改善“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与国民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发展紧密相关。而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利于进一步扩大农村需求,实现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农村已成为影响全局发展的重要部分,如果不能实现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发展就无从谈起。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全方面、多角度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
一、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以我国实际国情来看,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并以粮食为种植核心,促进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背景下,农村地区也应加快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农产品加工步伐。农村可凭借农林牧渔等副产品资源优势,全面发展副食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既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也可加快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另外,加强畜牧业的发展,既可改善目前粮食结构性、阶段性过剩问题,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同时也可带动饲料加工、食品加工、皮革、纺织等相关产业发展,以此促进农业经济朝向非农业经济发展转变,在保证粮棉总产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种植面积,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提高单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农业生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造成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若想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目标,必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负担。首先,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省市地区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税收政策以及农业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坚决查处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等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其次,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增大生产原材料供给量,缓解市场价格压力,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与发展;再次,全面推广先进技术,减少农业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推广测土配方的施肥技术、病虫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根据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的实际情况,应用科学配方、采取精良投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争取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收入效益。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失业失地保障、农民退休保障等相关政策。首先,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应该与我国实际国情相适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同时加强中央、各省级政府的补贴力度,保障农村建设发展;其次,农村失业失地保障方面。土地作为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的根本资源,农民只有拥有了土地,生活才能得以保障。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农民由于农用地改为非农用地,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但是土地大幅度增值,新的土地价值完全可以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因此加强土地补偿机制与保障机制非常重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农民失地社会保障制度,为每一个失地农民提供社会保障的独立账号,从社会保障金中划出部分失地补偿金,确保农民基本生活,在此基础上实现增收目标;再次,农民退休保障方面。逐步实行独生子女养老补贴,完善农民退休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四、保证农民基础教育水平
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保障,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若想保证农村基础教育落实到位,离不开国家经费投入,但是我国目前农村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县级财政办,根本不能满足农村教育需要。因此,中央和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尤其解决农村中小学的学费减免、课本费减免等问题,促进西部地区的寄宿制保障,改善农村教师待遇过低、进城农民工子女就读等问题。
五、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农村发展也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尤其调整乡镇企业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加强技术投资力度,创新体制,重点发展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更多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服务、加工、流通等非农产业领域,剩下的土地掌握在少数农民手中,实现农村地区的规模经营发展,力求成本的降低,提高农业效益。另外,还应取消有关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规定,组织开展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与地位,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
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由于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其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给农业贷款提高了风险性,再加上农户贷款的数额小、借款人分散,因此很难开展贷款评估、审核、监测等工作,造成金融部门向农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制约农业发展水平。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政府应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分散农村金融机构的放款风险;另一方面,政府鼓励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建设,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入到本地农业发展中,加大对农户的小额贷款扶持力度,规范农户贷款程序,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由上可见,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国家稳定的头等大事。因此,“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加快转变思路,采取多途径、多层面拓展农民收入手段,已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海霞.强基础保安全保障供给,惠民生增收入促进发展[J].中国投资.2011(1)
[2]秦海英、苏雯婕、金雨石、左晶.农民收入水平的决定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J].生产力研究.2007(16)
[3]李艳军、赵军.绿色农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J].生态经济. 2009(10)
[4]李义森.增加农民收入视角下的农村经济制度创新[J].农业经济.2010(5)
[5]崔洁、张奇峰、何娟莹.创新科技服务方式以增加农民收入[J].现代农业科技.2010(2)
[6]游庆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 2010(34)
作者简介:吴红梅(1972-),女,汉,江苏泰兴,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人民政府经济服务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