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光 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这首《劳动最光荣》的儿歌曾广为传唱,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然而,在“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面前,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弱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现不但难以听到孩子唱这首悦耳的儿歌,甚至不少孩子对劳动也啧啧烦语。现代家庭该怎样让缺失的劳动教育回归呢?
透百象
案例一妈妈:“先去把玩具收拾好再看电视。”
奶奶:“孩子刚做完作业,让他休息一下,我去收。”
妈妈:“适当劳动也是休息,再这么惯下去,以后他什么都不会做怎么办?”
奶奶:“现在孩子还小,只要有两只手,长大了他自然就会做。”
经过这次争论,孩子懂得了,奶奶是宠他的,只要有奶奶在,他什么活也不用干。
案例二爸爸:“让你倒垃圾还不赶快去,像你这么大时我都会帮你奶奶做饭了。”
妈妈:“你不想去直说得了,我去倒。都什么年代了,还总提你小时候。再说了,孩子读书都来不及了,哪还有时间劳动?”
在这场争论中,孩子不知谁对谁错,但感觉得出妈妈更“爱”自己。
案例三 妈妈:“你在水槽边干什么?”
孩子:“帮你洗碗。”
妈妈:“做作业去,别添乱,你会洗吗?把衣服弄湿了更麻烦。”
从对话中,孩子悟出:这种事自己没做过,不会做,做不好更麻烦。
随着“四合一家庭”的大量出现,以上案例在目前家庭中比比皆是。“小太阳们”的劳动意识严重缺失,劳动锻炼乏善可陈,也就出现了孩子到大学不会剥鸡蛋,不会洗衣服把衣服全邮回家让家人清洗的笑料。这都是劳动教育缺位的结果。孩子享受着无须劳动的滋润生活,等到需要他们劳动了,才发现自己既“懒”又“笨”,很多事不想做也不会做。
究根源
从案例可以看到,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问题却出在大人身上。
长辈教育观念分歧 而处于争论人群中的孩子是最会察言观色的,在大人的争论中,总会有人站在自己一边,那一方就成了孩子的“避风港”,久而久之,不但达不到教育的作用,有时还适得其反。
家庭教育目标错位 大多家长认为孩子的上学期间,学习是他的唯一任务,于是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家长思想观念偏差 很多家长以为对孩子的爱,就是让孩子过最好的物质生活,造成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而在成人的意识里,劳动是辛苦的,他们不忍心孩子“受苦”。
家长劳动观念错误 “你看那个扫马路的,就是小时候不用功,你如果不认真学习,长大了也像他去扫马路。”“那个工人师傅,你看,每天都灰头土脸的,就是以前没好好念书现在才这么辛苦。”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教育话语,传递的是对普通体力劳动者的轻视。久而久之,孩子潜意识中就会认为体力劳动不是件光荣的事,错误观念一旦形成,也就不可能具有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更别谈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寻效径
现代家庭教育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更要重视科学的方法。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养成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
正观念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认识到劳动的教育功能,明确家庭劳动内涵,及早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帮助孩子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引导孩子明确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无地位高低贵贱之分;别轻易扼杀孩子的劳动意识,让孩子感受劳动的乐趣,从学着大人的样子扫地、买菜、做饭、洗衣服等开始,到整理书包、收拾玩具……家长适时适地对孩子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
讲方法 故事熏陶法,家长可有意识地把孩子喜欢的动画人物冠以爱劳动的形象,编成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受到熏陶,得到感染,从小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游戏激趣法,家长可以适当组织一些劳动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参加劳动训练;情境训练法,创设一定的情境,也可以调动孩子自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竞争比赛法,大一点的孩子竞争意识很强,凡事都要比个胜负,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劳动“赛局”,可以是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比赛,也可以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赛,让孩子在比赛中品尝快乐,在竞赛中磨炼意志;循序渐进法,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对孩子提出不同的劳动要求。
巧实施 安排一次全家总动员,比如周末全家人一起进行一次大扫除,为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整理书柜、擦桌子、倒垃圾等,随着年龄增长,还可以让孩子洗衣服、洗地板;制作一个日常任务表,让孩子按时照顾家里的花花草草,給花浇水、捡掉花盆里的枯枝残叶等;给予一个灵活的空间,安排给孩子的劳动任务,让他在规定一个时间范围由孩子自主安排;设置一定激励机制,给孩子完成劳动任务给予精神鼓励或者适当物质奖励。
齐动手 事实证明:身教重于言教。有句家教名言“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孩子从懂事起,就会将看到、听到、感受的东西“溶化”在大脑里,不知不觉地加以效仿。家长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积极肯干的行为,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真实地再现出来。大家常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求孩子做的,刚开始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给孩子强有力的榜样力量,还可当成一次亲子活动。
从孩子的成长需要看,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成员,衣食住行样样需要劳动,谁也没办法超脱。劳动,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安身立命之本。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要爱得适时、适度,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一定不会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如果每个家长都能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孩子一定能沐浴在爱劳动家庭的微风细雨中茁壮成长。
透百象
案例一妈妈:“先去把玩具收拾好再看电视。”
奶奶:“孩子刚做完作业,让他休息一下,我去收。”
妈妈:“适当劳动也是休息,再这么惯下去,以后他什么都不会做怎么办?”
奶奶:“现在孩子还小,只要有两只手,长大了他自然就会做。”
经过这次争论,孩子懂得了,奶奶是宠他的,只要有奶奶在,他什么活也不用干。
案例二爸爸:“让你倒垃圾还不赶快去,像你这么大时我都会帮你奶奶做饭了。”
妈妈:“你不想去直说得了,我去倒。都什么年代了,还总提你小时候。再说了,孩子读书都来不及了,哪还有时间劳动?”
在这场争论中,孩子不知谁对谁错,但感觉得出妈妈更“爱”自己。
案例三 妈妈:“你在水槽边干什么?”
孩子:“帮你洗碗。”
妈妈:“做作业去,别添乱,你会洗吗?把衣服弄湿了更麻烦。”
从对话中,孩子悟出:这种事自己没做过,不会做,做不好更麻烦。
随着“四合一家庭”的大量出现,以上案例在目前家庭中比比皆是。“小太阳们”的劳动意识严重缺失,劳动锻炼乏善可陈,也就出现了孩子到大学不会剥鸡蛋,不会洗衣服把衣服全邮回家让家人清洗的笑料。这都是劳动教育缺位的结果。孩子享受着无须劳动的滋润生活,等到需要他们劳动了,才发现自己既“懒”又“笨”,很多事不想做也不会做。
究根源
从案例可以看到,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问题却出在大人身上。
长辈教育观念分歧 而处于争论人群中的孩子是最会察言观色的,在大人的争论中,总会有人站在自己一边,那一方就成了孩子的“避风港”,久而久之,不但达不到教育的作用,有时还适得其反。
家庭教育目标错位 大多家长认为孩子的上学期间,学习是他的唯一任务,于是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家长思想观念偏差 很多家长以为对孩子的爱,就是让孩子过最好的物质生活,造成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而在成人的意识里,劳动是辛苦的,他们不忍心孩子“受苦”。
家长劳动观念错误 “你看那个扫马路的,就是小时候不用功,你如果不认真学习,长大了也像他去扫马路。”“那个工人师傅,你看,每天都灰头土脸的,就是以前没好好念书现在才这么辛苦。”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教育话语,传递的是对普通体力劳动者的轻视。久而久之,孩子潜意识中就会认为体力劳动不是件光荣的事,错误观念一旦形成,也就不可能具有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更别谈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寻效径
现代家庭教育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更要重视科学的方法。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养成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
正观念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认识到劳动的教育功能,明确家庭劳动内涵,及早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帮助孩子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引导孩子明确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无地位高低贵贱之分;别轻易扼杀孩子的劳动意识,让孩子感受劳动的乐趣,从学着大人的样子扫地、买菜、做饭、洗衣服等开始,到整理书包、收拾玩具……家长适时适地对孩子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
讲方法 故事熏陶法,家长可有意识地把孩子喜欢的动画人物冠以爱劳动的形象,编成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受到熏陶,得到感染,从小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游戏激趣法,家长可以适当组织一些劳动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参加劳动训练;情境训练法,创设一定的情境,也可以调动孩子自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竞争比赛法,大一点的孩子竞争意识很强,凡事都要比个胜负,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劳动“赛局”,可以是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比赛,也可以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赛,让孩子在比赛中品尝快乐,在竞赛中磨炼意志;循序渐进法,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对孩子提出不同的劳动要求。
巧实施 安排一次全家总动员,比如周末全家人一起进行一次大扫除,为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整理书柜、擦桌子、倒垃圾等,随着年龄增长,还可以让孩子洗衣服、洗地板;制作一个日常任务表,让孩子按时照顾家里的花花草草,給花浇水、捡掉花盆里的枯枝残叶等;给予一个灵活的空间,安排给孩子的劳动任务,让他在规定一个时间范围由孩子自主安排;设置一定激励机制,给孩子完成劳动任务给予精神鼓励或者适当物质奖励。
齐动手 事实证明:身教重于言教。有句家教名言“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孩子从懂事起,就会将看到、听到、感受的东西“溶化”在大脑里,不知不觉地加以效仿。家长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积极肯干的行为,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真实地再现出来。大家常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求孩子做的,刚开始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给孩子强有力的榜样力量,还可当成一次亲子活动。
从孩子的成长需要看,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成员,衣食住行样样需要劳动,谁也没办法超脱。劳动,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安身立命之本。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要爱得适时、适度,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一定不会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如果每个家长都能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孩子一定能沐浴在爱劳动家庭的微风细雨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