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台北Computex国际电脑展上,福特公司发布了它的车联网技术的最新进展后,媒体记者向福特创新中心技术主管Venkatesh Prasad提问。
福特的确需要紧盯身后的日本汽车制造商。过去30年里,日本汽车公司在海外站稳脚跟后,一直都是福特乃至所有美国汽车公司在全球范围的强劲竞争对手。这种竞争体现在产品层面,更体现在创新层面:丰田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拥有的优势无人可比,它现在还在加大对氢能源车的投入;本田拥有令人赞叹的智能行走机器人Asimo和让苹果吃惊的硅谷实验室研发团队;日产则希望抢占自动驾驶的先机,而旗下的电动车Leaf是去年最受市场追捧的电动车,风头甚至一度超过了特斯拉—当然,它的价格更便宜。
如果再看一下上个月日本汽车公司发布的财报,似乎也是如此:丰田6年来利润最高,刚刚成为工业史上第一个年销售量超过1000万辆的汽车公司,本田、马自达的财务表现也都有了复苏迹象。亮眼的财报和走高的利润也给了研发更大的空间,这似乎表示令美国汽车胆寒的对手又回来了。
如果要有弱点的话,那就是对轻量化材料碳纤维的使用了。碳纤维材料重量相当于传统钢材的1/3左右。宝马电动车i3的碳纤维材料供应商SGL使用三菱丽阳开发的碳纤维原纱,而戴姆勒和通用都在同帝人公司进行合作。
要知道日本三大化学企业东丽、帝人、三菱丽阳几乎占据着全球碳纤维份额的一多半,但这种材料在日本汽车的车身中至今还没有被正式使用。
你可能会说碳纤维材料太贵,但真实原因还是要问问日本汽车公司和它们的供应商朋友了。日本汽车公司和日本钢铁企业拥有密切的联系,通过与钢铁企业的合作实现了先进的轻量化钢车身技术,这帮助日本车构筑了轻量省油、安全耐用的形象—这正是今天日本汽车公司能在全球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
供应链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就是这种优势的基石。从另外一项调查中也能证明这点,市场咨询机构Planning Perspectives对美国汽车供应商同汽车公司关系的调查中,最受欢迎的前三位是丰田、本田和日产,而通用则最不受欢迎。
不过一旦更为轻质、先进的材料出现,这种长久以来封闭而脆弱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考虑到宝马公司在使用碳纤维材料这件事上改变了生产线的布局,缩减了生产工序,甚至还重新购买了碳纤维的生产设备,这种改变无疑会影响供应商钢材的订单以及相关设备收入。所以,你就不难理解谁在阻碍日本汽车公司在材料方面进行创新了—如果日本汽车公司依然希望维护一个稳定的生态链,损害伙伴利益自然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那么毫无疑问,做出利于供应商的选择。
但实际上,不仅在新材料的应用,在其他领域中,汽车公司长期稳定的利益共同体都将会对创新造成阻碍。
即使你掌握了优势和良好的供应链伙伴关系,只要颠覆性企业闯入,游戏规则改变,这些优势都可能变为劣势甚至负担。
轻量化材料碳纤维的使用只是产业链改变的一环。在过去几十年里,汽车产业链都没有太多剧烈的改变,稳定而长久的关系得以维持。
无论对于车身轻量化材料、车联网,还是汽车共享、自动驾驶,新的闯入者进入市场都有可能改变汽车业未来的产业链。
至于最大的竞争者是谁,也许正如Venkatesh Prasad回答的那样,他不担心是某一个特定的日本汽车公司,而是担心像特斯拉、Google、Uber那样,以及看不见的对手闯进自己的视野—改变游戏规则的人才是最可怕的。到那时,任何旧有框架下良好的合作关系都不重要了。
或许日本汽车公司应该对这个局面最为熟悉—毕竟2000年以后索尼、松下等消费电子公司的衰败,也与此有很大关系。
福特的确需要紧盯身后的日本汽车制造商。过去30年里,日本汽车公司在海外站稳脚跟后,一直都是福特乃至所有美国汽车公司在全球范围的强劲竞争对手。这种竞争体现在产品层面,更体现在创新层面:丰田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拥有的优势无人可比,它现在还在加大对氢能源车的投入;本田拥有令人赞叹的智能行走机器人Asimo和让苹果吃惊的硅谷实验室研发团队;日产则希望抢占自动驾驶的先机,而旗下的电动车Leaf是去年最受市场追捧的电动车,风头甚至一度超过了特斯拉—当然,它的价格更便宜。
如果再看一下上个月日本汽车公司发布的财报,似乎也是如此:丰田6年来利润最高,刚刚成为工业史上第一个年销售量超过1000万辆的汽车公司,本田、马自达的财务表现也都有了复苏迹象。亮眼的财报和走高的利润也给了研发更大的空间,这似乎表示令美国汽车胆寒的对手又回来了。
如果要有弱点的话,那就是对轻量化材料碳纤维的使用了。碳纤维材料重量相当于传统钢材的1/3左右。宝马电动车i3的碳纤维材料供应商SGL使用三菱丽阳开发的碳纤维原纱,而戴姆勒和通用都在同帝人公司进行合作。
要知道日本三大化学企业东丽、帝人、三菱丽阳几乎占据着全球碳纤维份额的一多半,但这种材料在日本汽车的车身中至今还没有被正式使用。
你可能会说碳纤维材料太贵,但真实原因还是要问问日本汽车公司和它们的供应商朋友了。日本汽车公司和日本钢铁企业拥有密切的联系,通过与钢铁企业的合作实现了先进的轻量化钢车身技术,这帮助日本车构筑了轻量省油、安全耐用的形象—这正是今天日本汽车公司能在全球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
供应链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就是这种优势的基石。从另外一项调查中也能证明这点,市场咨询机构Planning Perspectives对美国汽车供应商同汽车公司关系的调查中,最受欢迎的前三位是丰田、本田和日产,而通用则最不受欢迎。
不过一旦更为轻质、先进的材料出现,这种长久以来封闭而脆弱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考虑到宝马公司在使用碳纤维材料这件事上改变了生产线的布局,缩减了生产工序,甚至还重新购买了碳纤维的生产设备,这种改变无疑会影响供应商钢材的订单以及相关设备收入。所以,你就不难理解谁在阻碍日本汽车公司在材料方面进行创新了—如果日本汽车公司依然希望维护一个稳定的生态链,损害伙伴利益自然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那么毫无疑问,做出利于供应商的选择。
但实际上,不仅在新材料的应用,在其他领域中,汽车公司长期稳定的利益共同体都将会对创新造成阻碍。
即使你掌握了优势和良好的供应链伙伴关系,只要颠覆性企业闯入,游戏规则改变,这些优势都可能变为劣势甚至负担。
轻量化材料碳纤维的使用只是产业链改变的一环。在过去几十年里,汽车产业链都没有太多剧烈的改变,稳定而长久的关系得以维持。
无论对于车身轻量化材料、车联网,还是汽车共享、自动驾驶,新的闯入者进入市场都有可能改变汽车业未来的产业链。
至于最大的竞争者是谁,也许正如Venkatesh Prasad回答的那样,他不担心是某一个特定的日本汽车公司,而是担心像特斯拉、Google、Uber那样,以及看不见的对手闯进自己的视野—改变游戏规则的人才是最可怕的。到那时,任何旧有框架下良好的合作关系都不重要了。
或许日本汽车公司应该对这个局面最为熟悉—毕竟2000年以后索尼、松下等消费电子公司的衰败,也与此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