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工业批判视角看韩国犯罪题材电影

来源 :西部广播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0060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承载着艺术和商业两种属性,以真实案件改编的犯罪题材电影更是附带有社会反思的价值.本文通过梳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历史发展,从文化工业理论的角度,以韩国犯罪题材电影为中介,分析和批判科技异化所带来的电影文化工业对电影艺术的破坏,对我国文化产业尤其是电影等娱乐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警示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从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理论——“媒介即隐喻”角度,对当下的影视创作进行分析,探寻波兹曼的媒介理论对影视创作的警示意义.在“媒介即隐喻”理论下,影视创作者、创作内容及传播渠道应深知其隐喻的作用,断不可让影视创作成为“娱乐至死”的代名词.“媒介即隐喻”为影视行业敲响警钟,是影视创作过程之中不断消解“绝对娱乐”的上方利器,对影视创作具有警示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便捷化等特征,拥有“短、平、快”特点的短视频异军突起.在此背景下,短视频平台正成为网络版权侵权的多发地,其中以影视类短视频的侵权问题最为严重.鉴于此,短视频平台应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建立版权授权机制,促进版权权益共享;影视类短视频创作者也需加强版权意识,积极创新;社会公众则要自发尊重版权,树立正确价值观,以促进影视类短视频更好地发展.
作为一档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邻家诗话》有着很高的传播价值,该节目不仅将中国的诗词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将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底蕴传递出来.除了优质的内容,该节目在形式上也是饱含新意,用全面的艺术形式增强了节目的传播效果和国人的文化自信.
文学是电影最可靠的美学资源,多年来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孕育了大量优秀的影视作品.作家余华写作生涯的巅峰之作《活着》也成为导演张艺谋评价最高的电影作品《活着》的剧作来源.电影对小说《活着》中的文学角色进行影视化的过程中,对其外形呈现、性格特征和命运走向都进行了重新思考与编排.本文由此分析电影之于文学大众化变形、意识形态转化的重要表现,并从电影和小说《活着》中的主要角色如福贵、家珍、有庆和凤霞着手,分析文学角色影视化改编的审美转换过程与相关意义.
剧情纪录片《吉祥如意》巧妙地将影片中真实与虚构的元素进行转化,推动了影片中人物角色和因果关系的转变,从而为影片内部的叙事机制与模式营造了更为广阔的话语空间.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愈发关注和重视.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影像呈现方式,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和真实的内容画面备受观众喜爱,其传播策略值得人们思考.本文以纪录片《七个世界,一个星球》为例,解析其传播方式,主要从叙事手法、故事化表达、解说词运用、镜头语言呈现等方面解读该纪录片的传播策略,希望能为我国纪录片的传播和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帮助.
2013年至2020年央视春晚公益广告播出已有26则,成为春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2020年鼠年春晚为例,从文化传承功能、价值引领功能、群体整合功能三方面梳理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肯定了其在传承传统文化、引导群众行为和建构民族共同体上的重要社会作用.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微纪录片广告通过将营销目标与纪录片形式巧妙融合而开创了新的广告营销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但微纪录片广告当下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微纪录片广告的适用范畴该如何界定、其文化属性和商业属性该如何平衡等.本文总结了现有微纪录片广告呈现出的优势,并力求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策略进行探析.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行业也随之发展.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为促进新闻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报社记者需要积极转变采访方式,为群众提供更加简短、更有价值的信息.本文以融媒体时代报社记者采访方式的变革及应对策略为题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歌剧电影是将歌剧与电影艺术进行融合的全新艺术形式.歌剧电影以歌剧作品为蓝本,通过电影拍摄制作并展现出来,满足观众在荧幕上观看歌剧的需求,同时也使歌剧表演不受舞台的束缚,走进更多观众的视野.歌剧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其表演特点和艺术处理与传统叙事形式的电影存在一定的区别.本文以歌剧电影《沂蒙山》为例,分析歌剧电影在拍摄、表演以及后期制作中的相关特点,并对歌剧电影《沂蒙山》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