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选取上交所信息技术行业公司2003-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利用面板教据和截面数据模型检验无形资产对业绩的贡妖作用。结果表明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相比,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贡献程度更高,并且在新准则采用之前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新准则的实施打破了无形资产对业绩贡献的连续性。
【关键词】无形资产;新会计准则;经营业绩;变化;实证分析
一、文献回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无形资产做了很多研究,研究结果总体上表明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业绩起到正面的贡献作用,薛云贵和王志台在2001年所做的研究还表明当期无形资产对未来三年主营业务利润也产生影响。因此一些学者推断无形资产对业绩的贡献作用应有连续性趋势。黎玉琴在《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中通过对3 000多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分析,揭示了无形资产对业绩的正向贡献作用。但是由于各行业的特点千差万别,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准则的变化对各行业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单个行业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势必对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产生影响,在这方面,金水芙在其《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研究》中所总结的新准则扩大了无形资产的外延;研究开发支出的处理与国际趋同: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无形资产摊销的规定更切实、更全面。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以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发生改变等等,在理论上很好地概括出了新准则给无形资产的计量与确认带来的变化。那么无形资产与业绩的正相关性会不会受到新准则的影响产生变化呢。张绪娥以2003-2007年沪、深以及香港的7 76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且发现2007年相关系数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文中并未证明该变化是由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造成的。本文通过对2003-2008年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检验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的贡献作用,并且研究新准则的实施对该贡献作用造成的影响。
二、样本数据概况描述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3-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技术行业所有的53家上市公司,以2003-2008年历年的年度报告数据为观察值,涉及的各公司年度报告数据均来自上市公司资讯网、巨潮网以及金融界网站,并采用Excel2007和计量软件EVlEWS5.0进行数据处理。
在数据处理时,为保证研究的公平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剔除了如下异常数据样本:(1)剔除中国联通公司,因为该公司在规模上远远大于同行业其他公司,并且在2007年后无形资产变化数额巨大,从2006年的9亿增加到70亿,而2008年的财务报表公布后又将2007年的数额调整为183亿。这样的数据严重影响了样本整体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因此本文将该公司列在观察范围之外。(2)剔除当期报告中标示为ST的公司。(3)剔除年末无形资产净值为0的公司。最终得到的样本数据如表1所示。
(二)样本数据特征
通过表1可以看出:拥有无形资产的上市公司比例较高,均在92.5%之上。笔者手工查阅了各样本公司历年的财务报表附注,发现所有拥有无形资产的公司在其中都对无形资产的项目构成作了披露,而且2007年之后披露的格式更加规范,这说明财务报表的规范化在信息技术行业的所有上市公司中得到了较好的执行。表1中拥有无形资产的公司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2005年后标示ST的公司大部分没有无形资产。而2005年之前标示ST的公司大部分都被停牌了。例如2007、2008两年中。无无形资产的4家公司中有2家标示为ST,而另外一家“华丽家族”是从2004年以来一直标示ST的“新智科技”启动股改后借壳上市产生的。这初步验证了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的贡献作用。
(三)样本公司无形资产净值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均值从2003年到2008年中除2006年有所下降外大致呈增长趋势。但前4年增长比较缓慢,2007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并且在2008年增长得更快。表2中2007-2008年的均值并未包括资本化的开发支出,如果再加上表3中的数据,无形资产在2007年到2008年间增长得更加迅速。这说明新准则的实施对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有明显的实际影响,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更加规范,对于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也更加完整。
同时也看出各年度无形资产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很大,并且这种差距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反映出公司规模的差距造成了无形资产净值分布的严重失衡,各公司间无形资产的发展差异较大,没有形成共同发展的趋势。
(四)无形资产项目具体构成分析
样本公司无形资产项目名称在2007年后较以前并没有明显变化,主要项目综合起来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土地使用权;(2)特许权:房屋使用权、停车位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出租车经营权、用电权、通讯网络使用权等;(3)专有技术(非专利技术);(4)专利权:专利、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等;(5)商标权:标示、商标注册费、商标专用权等;(6)版权、软件著作权;(7)软件、系统:财务软件、办公软件、ERP系统软件等;(8)商誉;(9)开发支出;(10)其他:在附注中列示为“其他”,并未予以解释的项目。
通过表4可以看出,拥有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使用权等权利型无形资产的公司数量占绝大多数,且均值比例也占首位。这说明各公司更注重能反映公司规模的无形资产的投入。相比之下由版权、著作权、专利权、开发支出及专有技术所组成的技术型无形资产拥有的公司数量和均值都要逊色于权力型无形资产,说明我国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的“技术含量”仍有待提高。开发支出和商誉均值虽大,但单独列示的公司数量却不占多数,可能是由于各公司对于新会计准则的采用程度不同。有一些公司为了保密起见,仍不愿过多对开发支出等技术型无形资产做出详细披露。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绝大多数公司拥有软件、网络系统,但其均值不大,说明多数公司还仅仅只拥有一些日常的办公、财务软件。
三、理论假设
(一)理论假设
本文以主营业务利润为衡量公司业绩的标准。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1: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呈正相关关系;
研究假设2: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的贡献程度大于其他类型资产的贡献程度;
研究假设3: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的贡献率呈逐年增长趋势。
(二)模型设计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2004-2008年间的样本公司分别进行了面板数据和截面数据分析。
该模型中OPINC1为第t年末主营业务利润;αo。表示常数项;PPE5为第t年末固定资产净值;INTANt为第t年末无形资产净值;CURRENT1为第t年末流动资产净值;CS5表示第t年 末资产负债率;ASSET1表示第t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OPING(-1)为上一年末主营业务利润;εt为残差项。
表5的数据表明2D04—2008历年无形资产对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回归结果均为正向显著,因此假设1成立。为了更好地检验假设2和假设3,将2003—2008年的截面数据汇总,如表6所示。
五、结论解析
表6的数据表明:2003-2008年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贡献的回归结果均为正向显著,且历年无形资产对业绩的贡献程度均大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而且如表7所示,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投入远远低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但是对业绩的贡献程度却相对较高,可见无形资产提升公司业绩的能力很强。因此研究假设2成立。
总体上看无形资产对业绩的贡献在2003-2006年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公司对于无形资产的投入加速了公司业绩的提升。而在2007年新会计准则采用后无形资产的贡献率并没有继续上升,反而有明显回落,说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各公司对无形资产净值的调整幅度较大,而业绩并没有因此加大提升的速度,从而造成了无形资产对业绩的边际贡献率降低。而2008年回归系数有所升高,表明企业正在慢慢通过新准则的过渡调整期,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贡献的逐年上升趋势也应继续,因此还应等待2009年及未来几年的数据产生·后再作进一步检验。因此我们只能说研究假设3在某种程度上是成立的。
上述通过对上交所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表明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有正向贡献作用,且贡献程度大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但是技术型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较低。势必会影响公司无形资产自行创造业绩的能力。信息技术产业是以高科技为主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以技术型无形资产占主导地位。因此各公司应加大对技术型无形资产的投入。同时企业应加大对于创造品牌及商誉的投入,从而提升企业公众知名度、扩大市场、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新准则采用后,从表象上看打断了无形资产对业绩贡献的连续性,是因为各公司对无形资产披露的均值水平突然增大,而业绩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导致无形资产其对业绩的边际贡献率降低。对于无形资产贡献程度是否逐年提升及何时达到瓶颈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关键词】无形资产;新会计准则;经营业绩;变化;实证分析
一、文献回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无形资产做了很多研究,研究结果总体上表明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业绩起到正面的贡献作用,薛云贵和王志台在2001年所做的研究还表明当期无形资产对未来三年主营业务利润也产生影响。因此一些学者推断无形资产对业绩的贡献作用应有连续性趋势。黎玉琴在《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中通过对3 000多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分析,揭示了无形资产对业绩的正向贡献作用。但是由于各行业的特点千差万别,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准则的变化对各行业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单个行业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势必对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产生影响,在这方面,金水芙在其《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研究》中所总结的新准则扩大了无形资产的外延;研究开发支出的处理与国际趋同: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无形资产摊销的规定更切实、更全面。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以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发生改变等等,在理论上很好地概括出了新准则给无形资产的计量与确认带来的变化。那么无形资产与业绩的正相关性会不会受到新准则的影响产生变化呢。张绪娥以2003-2007年沪、深以及香港的7 76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且发现2007年相关系数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文中并未证明该变化是由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造成的。本文通过对2003-2008年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检验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的贡献作用,并且研究新准则的实施对该贡献作用造成的影响。
二、样本数据概况描述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3-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技术行业所有的53家上市公司,以2003-2008年历年的年度报告数据为观察值,涉及的各公司年度报告数据均来自上市公司资讯网、巨潮网以及金融界网站,并采用Excel2007和计量软件EVlEWS5.0进行数据处理。
在数据处理时,为保证研究的公平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剔除了如下异常数据样本:(1)剔除中国联通公司,因为该公司在规模上远远大于同行业其他公司,并且在2007年后无形资产变化数额巨大,从2006年的9亿增加到70亿,而2008年的财务报表公布后又将2007年的数额调整为183亿。这样的数据严重影响了样本整体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因此本文将该公司列在观察范围之外。(2)剔除当期报告中标示为ST的公司。(3)剔除年末无形资产净值为0的公司。最终得到的样本数据如表1所示。
(二)样本数据特征
通过表1可以看出:拥有无形资产的上市公司比例较高,均在92.5%之上。笔者手工查阅了各样本公司历年的财务报表附注,发现所有拥有无形资产的公司在其中都对无形资产的项目构成作了披露,而且2007年之后披露的格式更加规范,这说明财务报表的规范化在信息技术行业的所有上市公司中得到了较好的执行。表1中拥有无形资产的公司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2005年后标示ST的公司大部分没有无形资产。而2005年之前标示ST的公司大部分都被停牌了。例如2007、2008两年中。无无形资产的4家公司中有2家标示为ST,而另外一家“华丽家族”是从2004年以来一直标示ST的“新智科技”启动股改后借壳上市产生的。这初步验证了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的贡献作用。
(三)样本公司无形资产净值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均值从2003年到2008年中除2006年有所下降外大致呈增长趋势。但前4年增长比较缓慢,2007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并且在2008年增长得更快。表2中2007-2008年的均值并未包括资本化的开发支出,如果再加上表3中的数据,无形资产在2007年到2008年间增长得更加迅速。这说明新准则的实施对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有明显的实际影响,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更加规范,对于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也更加完整。
同时也看出各年度无形资产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很大,并且这种差距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反映出公司规模的差距造成了无形资产净值分布的严重失衡,各公司间无形资产的发展差异较大,没有形成共同发展的趋势。
(四)无形资产项目具体构成分析
样本公司无形资产项目名称在2007年后较以前并没有明显变化,主要项目综合起来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土地使用权;(2)特许权:房屋使用权、停车位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出租车经营权、用电权、通讯网络使用权等;(3)专有技术(非专利技术);(4)专利权:专利、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等;(5)商标权:标示、商标注册费、商标专用权等;(6)版权、软件著作权;(7)软件、系统:财务软件、办公软件、ERP系统软件等;(8)商誉;(9)开发支出;(10)其他:在附注中列示为“其他”,并未予以解释的项目。
通过表4可以看出,拥有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使用权等权利型无形资产的公司数量占绝大多数,且均值比例也占首位。这说明各公司更注重能反映公司规模的无形资产的投入。相比之下由版权、著作权、专利权、开发支出及专有技术所组成的技术型无形资产拥有的公司数量和均值都要逊色于权力型无形资产,说明我国信息技术行业无形资产的“技术含量”仍有待提高。开发支出和商誉均值虽大,但单独列示的公司数量却不占多数,可能是由于各公司对于新会计准则的采用程度不同。有一些公司为了保密起见,仍不愿过多对开发支出等技术型无形资产做出详细披露。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绝大多数公司拥有软件、网络系统,但其均值不大,说明多数公司还仅仅只拥有一些日常的办公、财务软件。
三、理论假设
(一)理论假设
本文以主营业务利润为衡量公司业绩的标准。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1: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呈正相关关系;
研究假设2: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的贡献程度大于其他类型资产的贡献程度;
研究假设3: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的贡献率呈逐年增长趋势。
(二)模型设计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2004-2008年间的样本公司分别进行了面板数据和截面数据分析。
该模型中OPINC1为第t年末主营业务利润;αo。表示常数项;PPE5为第t年末固定资产净值;INTANt为第t年末无形资产净值;CURRENT1为第t年末流动资产净值;CS5表示第t年 末资产负债率;ASSET1表示第t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OPING(-1)为上一年末主营业务利润;εt为残差项。
表5的数据表明2D04—2008历年无形资产对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回归结果均为正向显著,因此假设1成立。为了更好地检验假设2和假设3,将2003—2008年的截面数据汇总,如表6所示。
五、结论解析
表6的数据表明:2003-2008年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贡献的回归结果均为正向显著,且历年无形资产对业绩的贡献程度均大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而且如表7所示,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投入远远低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但是对业绩的贡献程度却相对较高,可见无形资产提升公司业绩的能力很强。因此研究假设2成立。
总体上看无形资产对业绩的贡献在2003-2006年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公司对于无形资产的投入加速了公司业绩的提升。而在2007年新会计准则采用后无形资产的贡献率并没有继续上升,反而有明显回落,说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各公司对无形资产净值的调整幅度较大,而业绩并没有因此加大提升的速度,从而造成了无形资产对业绩的边际贡献率降低。而2008年回归系数有所升高,表明企业正在慢慢通过新准则的过渡调整期,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贡献的逐年上升趋势也应继续,因此还应等待2009年及未来几年的数据产生·后再作进一步检验。因此我们只能说研究假设3在某种程度上是成立的。
上述通过对上交所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表明无形资产对公司业绩有正向贡献作用,且贡献程度大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但是技术型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较低。势必会影响公司无形资产自行创造业绩的能力。信息技术产业是以高科技为主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以技术型无形资产占主导地位。因此各公司应加大对技术型无形资产的投入。同时企业应加大对于创造品牌及商誉的投入,从而提升企业公众知名度、扩大市场、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新准则采用后,从表象上看打断了无形资产对业绩贡献的连续性,是因为各公司对无形资产披露的均值水平突然增大,而业绩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导致无形资产其对业绩的边际贡献率降低。对于无形资产贡献程度是否逐年提升及何时达到瓶颈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