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樊家油田构造简单,储层埋藏深度1050m,岩性主要为细-粉细砂岩,因压实程度差,油层胶结疏松,出砂严重,且非均质性较强,渗透率级差大,中后期开发矛盾日益突出,开发效果逐年变差。近年来,通过强化油藏地质研究和开发技术攻关,大力开展防砂工艺技术创新,老区综合调整、长效单元治理以及欠注井综合治理,形成了一套水驱出砂油藏开发技术系列,实现了采收率与储量动用率的双提高,老区中后期开发水平稳步提升。
【关键词】水驱油藏;出砂;调整;治理;采收率
1.开发基本概况
林樊家油田动用地质储量3090.28×104t,主力开发层系为馆陶组大面积分布,储层埋藏深度1050m。构造内无明显断层,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粉细砂岩和粉砂岩,粒度中值0.15mm,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平均为31.7%,渗透率1664.2×10-3?m2,但平面上渗透率差异较大,非均质性较强,且因压实程度差,油层胶结疏松,出砂严重。1986年投入开发,先后经历了弹性开发、高速稳产开发、产量下降、产量稳升四个开发阶段,目前投产油井202口,开井182口,日液水平2609t/d,日油水平809t/d,综合含水69%,累计产油368.0874×104t,采油速度0.96%,采出程度11.91%;投注水井106口,开井97口,日注水平2000m3/d。
2.主要开发矛盾
2.1平面矛盾突出,主体单元边部油井低产低效井多
林樊家油田属河流相沉积,平面矛盾突出,油田主体单元边部油井因原油物性差,表现为油稠、油水粘度比大,注水不见效,导致油井产量低、采油速度低。其中,林中12块石油地质储量163×104t,投产油井11口,目前开井4口,采出程度仅为2.18%;林南1块位于林樊家油田西南主体边部,平均油层有效厚度为4.5m,油层发育较好,但受物性差、油稠的影响,油井受效差,生产中多表现为单井产量低、区块采油速度低,地层压力下降快,使得整体开发水平较差。
2.2出砂严重,防砂技术不完善
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粉细砂岩和粉砂岩,粒度中值0.15mm,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平均为31.7%,渗透率1664.2×10-3?m2,但平面上渗透率差异较大,非均质性较强,因压实程度差,油层胶结疏松,出砂严重。水井受地面压力波动、洗井质量及配套防砂技术部完善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水井躺井率大于作业维护频率,导致水井躺井停井较多。
3.水驱出砂油藏开发的主要做法
3.1实施老区加密调整,提高单元采收率
针对林樊家油田油水井井况逐年变差,套损井不断增多,动态井网不完善,井网控制程度低,注采矛盾日趋严重,采收率难以提高的现状。实施老区加密调整,将原反九点井网调整为五点法注采井网。并严格落实加密调整方案,从单井设计、地面流程、生产运行、管理对策等方面加强优化,确保方案科学合理,同时加强资料录取、动态跟踪、能量补充、注采参数调配、地面配套各方面的及时性。方案实施后,单元注采比由0.85提升为0.93,注采对应率由87%提升为91% ,采油速度由0.93%提升为1.67%,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由84.2%提升为87.4%,地层压力由7.8MPa上升到8.4MPa,采收率提高13.2个百分点,实施效果良好。
3.2强化防砂工艺创新,提高防砂效果
3.2.1加大加砂量,强化地层改造。针对油层物性差,注水不见效油井,加大加砂量,排量由原来的1.3m3/min提高到1.5m3/min,增加携砂体积,强化地层改造,提高防砂效果。先后实施油井32口,平均日产液量14.5t/d,日产油量5.1t/d,综合含水65%,效果良好。
3.2.2应用冲砂解堵技术,实施水平井出砂治理。针对水平井出砂,筛管堵塞,影响油井供液的现状,应用连续油管高压水射流技术进行管内带压冲洗解堵作业,采用酸液高压水射流对地层进行解堵。林中9P18井实施该项措施后,日产油量由1.2t/d提升为3.5t/d,液面由878m上升为515m,效果良好。
3.3综合治理欠注井,提高有效注水量
随着老油田开发时间延长,欠注井、注不进水水井增多,开展欠注井专项治理。一是优化注水流程,提高系统压力。通过系统节点分析,摸清管损位置,实施改造提压,同时配套安装井口单流阀,减缓因系统压力波动导致地层返吐砂欠注;二是加大出砂水井治理力度。針对林樊家油田水井出砂严重的特点,优选化学防砂工艺,提高水井防砂效果;三是针对水井井况差,套损井进行大修修复治理,确保水井开井数。通过强化水井专项治理,抢上水井工作量,确保了林樊家油田水驱油藏开发需要,夯实了老油田稳产基础。
4.水驱出砂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通过长效治理、加密调整以及实施控制自然递减分因素管理,林樊家油田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开发形势变好。油水井开井数增加,日液能力由2443t/d提升为2609t/d,日增液166t/d,日油能力由741t/d提升为834t/d,日增油93t/d,年注水量由66.7×104m3增加到74.2×104m3。
4.1水驱储量动用状况评价。林樊家油田储量动用结果表明,林樊家动用储量3090×104t,水驱储量动用程度79.2%,其中完善水驱储量1270.1×104t,占41.1%;不完善水驱储量1177.1×104t,占38.1%。总体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较高,但不完善水驱储量仍占一定比例。
4.2能力保持状况评价。林樊家油田平均压力7.6MPa,压力保持水平74%,平均液面648m。与去年相比7.3MPa,压力增大0.3MPa,总体上林樊家油田能量保持状况中等。
4.3井网适应性评价。通过近年来油水井大修扶停,转注完善井网和综合加密调整,林东块、林中九块和林102块井网完善,注采对应率高,水驱控制程度高,目前单元井网井距基本符合开发要求。但仍存在林17块单元井网不适应,井网控制程度低。
4.4产液、注水状况评价。林樊家油田2006年-2010年相继实施区块的综合调整、油井转注措施工作量后,油田开发形势变好各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年产液量由2005年的46.3×104t上升到2010年的90.3×104t,年注水量有由28.1×104m3上升到74.2×104m3,综合含水由60.1%上升到69%,上升了8个百分点,目前含水上升率3.4%,年含水上升速度0.9%。产液和产油大幅度上升,综合含水也呈上升趋势,符合油田开发规律。但年注水量增加幅度不大,不能满足水驱油藏开发的需要,下步仍需重点做好水井工作,增加开井数,提高有效注水量。
5.认识
近年来,针对林樊家油田逐渐暴露出来的井筒状况变差,套损井增加,防砂效果差;老区停产停注增多,动态井网不完善,采收率难以提高;水井出砂严重,生产周期短,不能满足水驱油藏开发需求等诸多开发矛盾,通过强化油藏地质研究和开发技术攻关,大力开展防砂工艺技术创新,老区综合调整、长效单元治理以及欠注井综合治理,形成了一套水驱出砂油藏开发技术系列,实现了采收率与储量动用率的双提高,老区中后期开发水平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姜振海.特高含水期水驱油藏井网调整效果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09).
[2]张超.水驱油藏提液提高采收率理论分析与实例.科技信息,2012(32).
[3]辛林涛.出砂油藏注水井防砂、注水一体化技术.石油钻采工艺,2006(04).
【关键词】水驱油藏;出砂;调整;治理;采收率
1.开发基本概况
林樊家油田动用地质储量3090.28×104t,主力开发层系为馆陶组大面积分布,储层埋藏深度1050m。构造内无明显断层,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粉细砂岩和粉砂岩,粒度中值0.15mm,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平均为31.7%,渗透率1664.2×10-3?m2,但平面上渗透率差异较大,非均质性较强,且因压实程度差,油层胶结疏松,出砂严重。1986年投入开发,先后经历了弹性开发、高速稳产开发、产量下降、产量稳升四个开发阶段,目前投产油井202口,开井182口,日液水平2609t/d,日油水平809t/d,综合含水69%,累计产油368.0874×104t,采油速度0.96%,采出程度11.91%;投注水井106口,开井97口,日注水平2000m3/d。
2.主要开发矛盾
2.1平面矛盾突出,主体单元边部油井低产低效井多
林樊家油田属河流相沉积,平面矛盾突出,油田主体单元边部油井因原油物性差,表现为油稠、油水粘度比大,注水不见效,导致油井产量低、采油速度低。其中,林中12块石油地质储量163×104t,投产油井11口,目前开井4口,采出程度仅为2.18%;林南1块位于林樊家油田西南主体边部,平均油层有效厚度为4.5m,油层发育较好,但受物性差、油稠的影响,油井受效差,生产中多表现为单井产量低、区块采油速度低,地层压力下降快,使得整体开发水平较差。
2.2出砂严重,防砂技术不完善
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粉细砂岩和粉砂岩,粒度中值0.15mm,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平均为31.7%,渗透率1664.2×10-3?m2,但平面上渗透率差异较大,非均质性较强,因压实程度差,油层胶结疏松,出砂严重。水井受地面压力波动、洗井质量及配套防砂技术部完善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水井躺井率大于作业维护频率,导致水井躺井停井较多。
3.水驱出砂油藏开发的主要做法
3.1实施老区加密调整,提高单元采收率
针对林樊家油田油水井井况逐年变差,套损井不断增多,动态井网不完善,井网控制程度低,注采矛盾日趋严重,采收率难以提高的现状。实施老区加密调整,将原反九点井网调整为五点法注采井网。并严格落实加密调整方案,从单井设计、地面流程、生产运行、管理对策等方面加强优化,确保方案科学合理,同时加强资料录取、动态跟踪、能量补充、注采参数调配、地面配套各方面的及时性。方案实施后,单元注采比由0.85提升为0.93,注采对应率由87%提升为91% ,采油速度由0.93%提升为1.67%,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由84.2%提升为87.4%,地层压力由7.8MPa上升到8.4MPa,采收率提高13.2个百分点,实施效果良好。
3.2强化防砂工艺创新,提高防砂效果
3.2.1加大加砂量,强化地层改造。针对油层物性差,注水不见效油井,加大加砂量,排量由原来的1.3m3/min提高到1.5m3/min,增加携砂体积,强化地层改造,提高防砂效果。先后实施油井32口,平均日产液量14.5t/d,日产油量5.1t/d,综合含水65%,效果良好。
3.2.2应用冲砂解堵技术,实施水平井出砂治理。针对水平井出砂,筛管堵塞,影响油井供液的现状,应用连续油管高压水射流技术进行管内带压冲洗解堵作业,采用酸液高压水射流对地层进行解堵。林中9P18井实施该项措施后,日产油量由1.2t/d提升为3.5t/d,液面由878m上升为515m,效果良好。
3.3综合治理欠注井,提高有效注水量
随着老油田开发时间延长,欠注井、注不进水水井增多,开展欠注井专项治理。一是优化注水流程,提高系统压力。通过系统节点分析,摸清管损位置,实施改造提压,同时配套安装井口单流阀,减缓因系统压力波动导致地层返吐砂欠注;二是加大出砂水井治理力度。針对林樊家油田水井出砂严重的特点,优选化学防砂工艺,提高水井防砂效果;三是针对水井井况差,套损井进行大修修复治理,确保水井开井数。通过强化水井专项治理,抢上水井工作量,确保了林樊家油田水驱油藏开发需要,夯实了老油田稳产基础。
4.水驱出砂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通过长效治理、加密调整以及实施控制自然递减分因素管理,林樊家油田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开发形势变好。油水井开井数增加,日液能力由2443t/d提升为2609t/d,日增液166t/d,日油能力由741t/d提升为834t/d,日增油93t/d,年注水量由66.7×104m3增加到74.2×104m3。
4.1水驱储量动用状况评价。林樊家油田储量动用结果表明,林樊家动用储量3090×104t,水驱储量动用程度79.2%,其中完善水驱储量1270.1×104t,占41.1%;不完善水驱储量1177.1×104t,占38.1%。总体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较高,但不完善水驱储量仍占一定比例。
4.2能力保持状况评价。林樊家油田平均压力7.6MPa,压力保持水平74%,平均液面648m。与去年相比7.3MPa,压力增大0.3MPa,总体上林樊家油田能量保持状况中等。
4.3井网适应性评价。通过近年来油水井大修扶停,转注完善井网和综合加密调整,林东块、林中九块和林102块井网完善,注采对应率高,水驱控制程度高,目前单元井网井距基本符合开发要求。但仍存在林17块单元井网不适应,井网控制程度低。
4.4产液、注水状况评价。林樊家油田2006年-2010年相继实施区块的综合调整、油井转注措施工作量后,油田开发形势变好各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年产液量由2005年的46.3×104t上升到2010年的90.3×104t,年注水量有由28.1×104m3上升到74.2×104m3,综合含水由60.1%上升到69%,上升了8个百分点,目前含水上升率3.4%,年含水上升速度0.9%。产液和产油大幅度上升,综合含水也呈上升趋势,符合油田开发规律。但年注水量增加幅度不大,不能满足水驱油藏开发的需要,下步仍需重点做好水井工作,增加开井数,提高有效注水量。
5.认识
近年来,针对林樊家油田逐渐暴露出来的井筒状况变差,套损井增加,防砂效果差;老区停产停注增多,动态井网不完善,采收率难以提高;水井出砂严重,生产周期短,不能满足水驱油藏开发需求等诸多开发矛盾,通过强化油藏地质研究和开发技术攻关,大力开展防砂工艺技术创新,老区综合调整、长效单元治理以及欠注井综合治理,形成了一套水驱出砂油藏开发技术系列,实现了采收率与储量动用率的双提高,老区中后期开发水平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姜振海.特高含水期水驱油藏井网调整效果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09).
[2]张超.水驱油藏提液提高采收率理论分析与实例.科技信息,2012(32).
[3]辛林涛.出砂油藏注水井防砂、注水一体化技术.石油钻采工艺,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