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山茶”品牌打造应从基地建设抓起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产品质量是品牌的立足之本,没有质量和特色就没有品牌。雅安市名山区应从建立安全高效茶叶生产基地入手,确保质量安全的前途下,共同打造“蒙顶山茶”区域品牌。
  关键词 蒙顶山茶;品牌打造;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2
  截至于2015年,雅安市名山区茶园面积达2.35万hm2,茶叶总产量4.65万t,鲜叶产值17.17亿元;茶业一项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蒙顶山茶”品牌价值17.44亿元,较2014年增加2.1亿元,位居全国第17位,四川省第一位。茶叶产业已成为名山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项目。
  1 基地建设与品牌打造的重要性
  首先,品牌是对企业产品性能、质量、服务和信誉等的概括反映,是企业产品和质量的保证。品牌不仅体现在它的高市场份额,而且体现在它高出行业平均利润率的盈利能力。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品牌已成为国家乃至产业领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市场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1]。
  其次,中国茶业与世界茶业的先进国家来比,差距还较大。当前我国茶叶出口仍以散装茶为主,自主品牌较少,竞争仍局限于以价格为主的低层次水平上。香港《大公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七万中国茶厂,不抵一家英国立顿的言论让人深思。
  最后,质量是品牌的立足之本。如果把茶产业比作一江春水,那么优质、生态、绿色的茶产品就是江水之源,保持源头清澈不竭,只有这样才能使这江春水源远流长、奔腾不息。而安全高效的茶叶生产基地既是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实现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品牌打造的基础和关键因素。
  2 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国际贸易中对农药残留的限制标准越来越严格。欧盟2000年开始实施新的农药最高允许残留标准,对进口食品逐渐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监管和标准体系。截至2014年,欧盟茶叶农药残留标准达1 160余个。其中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有470 个,90%是依据当前检测仪器的检出极限(0.01 mg/kg)制定,意味着这些农药品种基本很难在生产中应用。另外,还有近700种农药,属于欧盟未登记生产和授权销售的,故而禁止在茶园使用。日本从2009年5月起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法》,对茶叶农残限制有明显变化,将设限农药残留由83种增加到约144种。
  二是茶叶基地环境受到来自工业废渣、废水、废气和生活垃圾的污染威胁。还有部分企业将工业废渣、废水直接排放进河流,居民生活垃圾直接倒入茶叶生产基地等现象发生[2]。
  三是茶树品种单一,生物多样性破坏,加之分散经营的方式使农户在农药、肥料上投资过大,直接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加大。据统计,名山区2.35万hm2茶园中名山白毫131、福鼎大白茶、名山特早芽(福選9号)各占30%,其他无性系良种不到7%;名山区茶园大部分是纯茶园,其他树种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农户平均每667 m2茶园病虫害防治农药投入达到100元、劳动力投入达到70元。
  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发布,质量安全责任更加明确。《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实行分段监管的各部门监管职责,强调了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有关法定要求的法律责任,确立了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因此,高度重视茶叶质量安全,建设安全高效茶叶生产基地,成为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做大茶叶品牌的基础和关键。
  3 名山区建设安全高效茶叶生产基地的建议
  3.1 净化基地环境
  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对生态环境和茶园基地的污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要求基地生态环境必须符合相应的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茶产地生态环境条件。
  3.2 严格控制源头,确保用药安全。
  一是农药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做好农业投入品登记管理、质量检测、残留监测及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对农业市场的执法监管力度,防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基地。二是进一步完善病虫监测体系,积极开展病虫电视预报,及时准确提供病虫预报信息,提高病虫预警水平,减少施药范围和施药面积。大力推广病虫综防技术,指导农户科学合理用药。避免选用农药与防治对象不对口、防治失时、盲目混用和喷药次数过多等现象,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3]。三是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茶农的科教普及和服务,推广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技术,提高农民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水平。通过推广化学防治替代技术、精准施药技术和新型药械,严格按安全间隔期施药,确保茶叶生产环节无农药残留。
  3.3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一是加强茶树良种繁育推广。以四川省名山(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为依托,加大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新品种选育、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力度,力争筛选出省级良种1~2个。逐步对达到一定经济年限的茶园进行改植换种。二是大力推广物理机械防治技术与新型农药。为减少虫口基数,降低施药强度,建成以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防控示范茶园,大力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诱虫黄板为主的物理机械和帕力特、凯恩、阿立卡等新型农药[4]。三是加强茶园管理服务中心建设。通过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完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物理诱杀、科学用药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开展农药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的“四统一”服务,形成比较成熟的茶树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3.4 大面积实施生态立体循环种植栽培
  大力推广“茶+贵”(桂花、银杏、桢楠、红豆杉和紫荆等珍贵树种)、“畜+沼+茶”生态立体循环种植栽培模式。“茶+贵”“畜+沼+茶”生态立体循环种植栽培模式,实现了畜禽养殖业与茶叶种植的有效对接,实现了现代农业、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和节约肥料成本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
  3.5 鼓励企业建立核心基地
  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引导和鼓励茶叶企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通过订单式生产、最低保护价收购等市场化形式,确保茶叶原料质量安全。
  3.6 茶旅融合发展
  坚持“一三产业互动、茶旅融合发展”理念,打造百里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走廊,深入挖掘生态、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将产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将茶乡新村、茶园美景等节点串珠成链,延伸茶产业链,提升茶产业的综合效益[5]。
  目前,省市区政府各级各部门已对合力打造“蒙顶山茶”品牌形成共识,茶农企业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为“蒙顶山茶”打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建设安全高效茶叶生产基地,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是“蒙顶山茶”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冀.七万中国茶厂 为何不抵一家立顿[J].茶博览,2009(1).
  [2]王东辉.中国有机茶2014年发展概况[J].中国茶叶,2015(7).
  [3]唐茜,黄文林,陈浩,等.四川名山县茶叶生产基地管理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中国茶叶,2006(6).
  [4]唐先洪.竹叶青茶业品牌经营之路[J].中国茶叶,2006(1).
  [5]张宝林.贵州茶叶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于水稻直播技术试验的研究,目的是要实现大范围种植、省时、省力、节约成本、产量高。目前,水稻直播技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苗易倒、苗难全等,基于此,将以全州县为例,对南方水稻直播试验进行研究,并给出应对的方法。  关键词 水稻;直播技术;广西全州县  中图分类号:S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2  目前,水稻直播技术是最为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该
摘 要 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介绍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提出加大对制度的创新和改革力度,尤其要改革户籍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制度,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F31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9-067-02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
企业发展离不开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就像企业的巡查员,通过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现在商业企业中还是有较多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简单认为财务只是记账,或认
摘要:集体协商谈判是劳资双方谈判工资的主要方式。在近年来引起社会关注的农民工薪酬变动问题上,以武汉建筑业农民工为例,集体协商谈判满足其产生所需要的产权私有化及科斯定理的交易成本最小化条件,使得农民工之间通过某种方式形成的小型集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进行协商工资,并且由笔者实地调研成果证实,这种协商促进了参与协商农民工工资的上涨以及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双方达到“双赢”的状态。文章在最后为农民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