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行睑板结膜瓣联合异体巩膜移植一期重建眼睑后层缺损的临床效果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33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滑行睑板结膜瓣联合异体巩膜移植一期重建眼睑后层缺损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汉口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眼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肿瘤,良性肿瘤于边缘外1~2 mm切除送病理检查,恶性肿瘤按Mohs法切除,术中送冰冻切片。肿瘤切除后垂直方向均残留睑板,上睑≥3 mm,下睑≥2 mm。后层缺损重建采用残留睑板结膜瓣滑行至睑缘,后方睑板缺损区采用异体巩膜修补;前层缺损采用滑行皮瓣、旋转皮瓣或游离皮片等重建。

结果

共选择8例眼睑肿瘤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31~76岁,平均42岁。眼睑皮内痣2例,眼睑基底细胞癌1例,睑板腺癌4例,眼睑鳞状细胞癌1例,病变均越过灰线累及睑板。术后随访6~24个月,8例均无肿瘤复发,除重建区域睑缘无睫毛外,眼睑形态良好。患者无明显异物感,无异体巩膜溶解或排斥反应。

结论

患者眼睑肿瘤切除后垂直方向有睑板残留(上睑≥3 mm,下睑≥2 mm)时,采用滑行睑板结膜瓣联合异体巩膜移植一期重建眼睑后层缺损,在外观和功能方面均能取得满意效果。

其他文献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婴幼儿发生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严重危害儿童健康。近年来HRSV疫苗和抗体类生物制品的研发已有较大突破,其研发及之后的使用策略均离不开HRSV流行和病毒变异特征的监测。世界卫生组织(WHO)高度重视HRSV流行及其变异特征的监测,但我国缺乏全国层面的、多中心的HRSV监测数据,各实验室所用的监测病例定义不一致,HRSV检测和监测方法不统一,不同实验室的结果难以
目的探讨成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HP)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华西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部确诊为HP患者(HP组)的临床资料,因鞍区病变就诊但腺垂体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HP组依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和Non-MS组,根据生长激素(GH)水平将HP组分为GH>0.35 μg/L、0.13 μ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