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的本质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言语能力的建构。言语能力的形成是阅读教学的必然追求,教师需要通过细读文本,发现其中的语用价值,再根据语言表达规律和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立足言语运用,优化教学策略,力求以语言带动内容,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累、迁移、运用中构建自我言语能力,实现言意兼得。
下面,我以《秋天》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选自语文部编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是整本书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秋天的特征——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了,天空又蓝又高,大雁往南飞,体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使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同时,本文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词语,练习背诵。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树、叶”等10个生字,认识“木、口、人”3个偏旁,会写4个生字,学习笔画“横撇”。
2.注意“一”字的读音變化,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景色特点,培养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
1.日历导入
2019年8月8日,日历上写着“立秋”二字,表示这一天起就是秋天;再到11月8日,日历上又写着“立冬”,表示冬天开始。“立秋”与“立冬”之间的这些日子叫做“秋天”。谁能说说秋天的特点?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秋天》,先来看“秋”字,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这里向孩子们渗透了一点中华传统文化——节气的知识,同时让孩子们意识到日历也是可以拿来阅读的。)
板块二 初读课文
1.朗读练习
自己读:大声读,不多字、不少字,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读好后用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合作读:读给同桌听一听,分好顺序轻声读,读完互相评一评。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朗读,老师在巡视中尽量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朗读状态,特别是比较弱的孩子,及时引导与评价,从而促成朗读习惯的养成。)
2.检查字音
(1)检查含“一”的词语
“一”的读音会变化,谁来读一读?
一会儿、一群大雁、一片片叶子、排成“一”字
再出课外的考考大家:
一头黄牛一只猫、一群鸭子一只鸟、一个苹果一颗枣、一堆杏子一个桃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有明确要求,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一”的不同读音,所以在初读后首先关注“一”的读音。)
(2)检查“了”的读法
天气凉了 树叶黄了 秋天来了
(3)检查课文朗读
有些句子前面空了两格,这是一个自然段。我们可以给它们分别标上序号。老师示范标段号,学生学着标。 课文有三个自然段,请三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因为这是第一册的第一篇课文,有必要渗透自然段的知识,慢慢养成标自然段序号的习惯,请三位同学分工朗读,这样,不仅检查了不同孩子的朗读情况,还强化了这篇课文是分3个自然段的。)
(4)整体感知
小朋友们已经认真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中提到了秋天有哪些特点?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树叶落了、大雁南飞
(设计意图:在阅读理解方面,新教材提出的要求是,在起步阶段主要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初步整合,借助文中关键词语来表达。)
板块三 精读感悟
(一)学习 “黄叶飘飞图”
1.请男生读,注意停顿 “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2.学习 “树”字,认识“木字旁”。出示事先拍下的校园里的树,图文对照认一认,将这些树名出示在一棵简笔画树上,鼓励小朋友下课后去校园里找一找、读一读树上挂着的这些身份牌。
3.天气凉了,树叶黄了,到了秋天,所有叶子都变黄了吗?看图发现,有的变黄,有的变红,有的仍然是绿色,而且不落叶。
4.引读
(1)看,这是银杏树的叶子,到了秋天,它就变黄了,请男同学一起读:
(2)再看,这是枫树的叶子,到了秋天,它就变红了,请女同学一起读:
5.学习“片”字
大家看,古人把 从中间劈开,就变成了这个 字。这个古代的“片”字就像劈开的木片,用来形容平而薄的东西。叶子薄薄的,所以用“一片片”,你还能说说什么东西也是“一片片”的?
6.一片片叶子飘落到地上,我们叫它们“落叶”。小朋友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奖励一首儿歌《落叶》,可以拍起小手,有节奏地朗读,也可以自由加动作表演读。
秋风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
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
(设计意图:这首儿歌中包含着本课的生字,作为奖励的形式适时出示,在语境中复现生字,既是放松心情,又是识字练习。这样做,既丰富了学习的方式,又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7.认识“木字旁”、“口字旁”
这句话讲的是 “树叶”, 这是本课要认识的生字。“木”、“口”是它们的偏旁,因为写在字的旁边,我们叫它们“木字旁”、“口字旁”。
(设计意图:带着孩子们初步认识两个新偏旁的名称,注意偏旁的位置,以便和接下来要学的“人字头”进行区别。)
(二)学习“天高云淡图”
看完树叶的变化,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天空,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一起读。
出示图文,你能用上“那么……那么……”来说说小草和花儿吗?
(三)学习“雁群南飞图”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有时候,天空中还会出现惊喜呢!看,谁飞来了?(出示雁群飞行小视频)
男女生合作读,体会“一会儿、一会儿”写出了雁群的变化。请小朋友们也试着说一说。
學习“会”字,认识“人字头”,告诉小朋友接下来马上会学到这些人字头的字——“个、全、伞、金”。
(设计意图:同步出示这几个比较常见的“人字头”的字,不仅让学生在反复中认识偏旁,还能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期待感。)
(四)看插图配句子
出示课文插图,在相关景物旁添加了方框。
1.谁能将课文中的句子放到相关的景物旁边?请小朋友填一填,读一读。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填空,复述课文内容,直观形象,既是看图说话,又是背诵练习,一举两得。)
2.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景象时,便知道——“啊!秋天来了!”
3.将以上语句全部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学习的课文,齐读课文,会背诵的可以背一背。
(设计意图:这样做,从局部回归到整体,强调了课文的整体性。学生的语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这样做由课文欣赏到语言运用进行过渡,能培养学生信息提取、语言转化和运用的能力。)
板块四 书写指导
1.比一比
出示字卡,比较生字,说说发现。
2.写一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给大家提个醒。
(2)教师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领。
(3)学生书写。
3.评一评
挑选代表不同书写水平的作业展示,互评,修改。
记得部编教材主编曹文轩先生说过,编写的课文不但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那么,同样的,我们的教学也要努力做到有意思、有意义。教学设计应该立足言语运用,以促进学生互动、探究、拓展学习为基本形式,优化教学策略,使学语文的方式更生动活泼,内容更丰富多彩,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活动,习得会学的方法和能力,获得思维的发展和各种审美情绪的体验,从而发展阅读思维,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为学生打下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最终成为“自我维持的终身学习者”。
下面,我以《秋天》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选自语文部编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是整本书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秋天的特征——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了,天空又蓝又高,大雁往南飞,体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使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同时,本文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词语,练习背诵。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树、叶”等10个生字,认识“木、口、人”3个偏旁,会写4个生字,学习笔画“横撇”。
2.注意“一”字的读音變化,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景色特点,培养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
1.日历导入
2019年8月8日,日历上写着“立秋”二字,表示这一天起就是秋天;再到11月8日,日历上又写着“立冬”,表示冬天开始。“立秋”与“立冬”之间的这些日子叫做“秋天”。谁能说说秋天的特点?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秋天》,先来看“秋”字,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这里向孩子们渗透了一点中华传统文化——节气的知识,同时让孩子们意识到日历也是可以拿来阅读的。)
板块二 初读课文
1.朗读练习
自己读:大声读,不多字、不少字,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读好后用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合作读:读给同桌听一听,分好顺序轻声读,读完互相评一评。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朗读,老师在巡视中尽量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朗读状态,特别是比较弱的孩子,及时引导与评价,从而促成朗读习惯的养成。)
2.检查字音
(1)检查含“一”的词语
“一”的读音会变化,谁来读一读?
一会儿、一群大雁、一片片叶子、排成“一”字
再出课外的考考大家:
一头黄牛一只猫、一群鸭子一只鸟、一个苹果一颗枣、一堆杏子一个桃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有明确要求,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一”的不同读音,所以在初读后首先关注“一”的读音。)
(2)检查“了”的读法
天气凉了 树叶黄了 秋天来了
(3)检查课文朗读
有些句子前面空了两格,这是一个自然段。我们可以给它们分别标上序号。老师示范标段号,学生学着标。 课文有三个自然段,请三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因为这是第一册的第一篇课文,有必要渗透自然段的知识,慢慢养成标自然段序号的习惯,请三位同学分工朗读,这样,不仅检查了不同孩子的朗读情况,还强化了这篇课文是分3个自然段的。)
(4)整体感知
小朋友们已经认真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中提到了秋天有哪些特点?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树叶落了、大雁南飞
(设计意图:在阅读理解方面,新教材提出的要求是,在起步阶段主要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初步整合,借助文中关键词语来表达。)
板块三 精读感悟
(一)学习 “黄叶飘飞图”
1.请男生读,注意停顿 “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2.学习 “树”字,认识“木字旁”。出示事先拍下的校园里的树,图文对照认一认,将这些树名出示在一棵简笔画树上,鼓励小朋友下课后去校园里找一找、读一读树上挂着的这些身份牌。
3.天气凉了,树叶黄了,到了秋天,所有叶子都变黄了吗?看图发现,有的变黄,有的变红,有的仍然是绿色,而且不落叶。
4.引读
(1)看,这是银杏树的叶子,到了秋天,它就变黄了,请男同学一起读:
(2)再看,这是枫树的叶子,到了秋天,它就变红了,请女同学一起读:
5.学习“片”字
大家看,古人把 从中间劈开,就变成了这个 字。这个古代的“片”字就像劈开的木片,用来形容平而薄的东西。叶子薄薄的,所以用“一片片”,你还能说说什么东西也是“一片片”的?
6.一片片叶子飘落到地上,我们叫它们“落叶”。小朋友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奖励一首儿歌《落叶》,可以拍起小手,有节奏地朗读,也可以自由加动作表演读。
秋风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
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
(设计意图:这首儿歌中包含着本课的生字,作为奖励的形式适时出示,在语境中复现生字,既是放松心情,又是识字练习。这样做,既丰富了学习的方式,又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7.认识“木字旁”、“口字旁”
这句话讲的是 “树叶”, 这是本课要认识的生字。“木”、“口”是它们的偏旁,因为写在字的旁边,我们叫它们“木字旁”、“口字旁”。
(设计意图:带着孩子们初步认识两个新偏旁的名称,注意偏旁的位置,以便和接下来要学的“人字头”进行区别。)
(二)学习“天高云淡图”
看完树叶的变化,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天空,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一起读。
出示图文,你能用上“那么……那么……”来说说小草和花儿吗?
(三)学习“雁群南飞图”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有时候,天空中还会出现惊喜呢!看,谁飞来了?(出示雁群飞行小视频)
男女生合作读,体会“一会儿、一会儿”写出了雁群的变化。请小朋友们也试着说一说。
學习“会”字,认识“人字头”,告诉小朋友接下来马上会学到这些人字头的字——“个、全、伞、金”。
(设计意图:同步出示这几个比较常见的“人字头”的字,不仅让学生在反复中认识偏旁,还能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期待感。)
(四)看插图配句子
出示课文插图,在相关景物旁添加了方框。
1.谁能将课文中的句子放到相关的景物旁边?请小朋友填一填,读一读。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填空,复述课文内容,直观形象,既是看图说话,又是背诵练习,一举两得。)
2.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景象时,便知道——“啊!秋天来了!”
3.将以上语句全部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学习的课文,齐读课文,会背诵的可以背一背。
(设计意图:这样做,从局部回归到整体,强调了课文的整体性。学生的语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这样做由课文欣赏到语言运用进行过渡,能培养学生信息提取、语言转化和运用的能力。)
板块四 书写指导
1.比一比
出示字卡,比较生字,说说发现。
2.写一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给大家提个醒。
(2)教师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领。
(3)学生书写。
3.评一评
挑选代表不同书写水平的作业展示,互评,修改。
记得部编教材主编曹文轩先生说过,编写的课文不但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那么,同样的,我们的教学也要努力做到有意思、有意义。教学设计应该立足言语运用,以促进学生互动、探究、拓展学习为基本形式,优化教学策略,使学语文的方式更生动活泼,内容更丰富多彩,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活动,习得会学的方法和能力,获得思维的发展和各种审美情绪的体验,从而发展阅读思维,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为学生打下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最终成为“自我维持的终身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