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血浆可溶性CD146(sCD146)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方法入组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105例慢性肾脏病(CKD)1~3期的DKD患者(男68例,女37例),94例2型糖尿病无肾脏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男64例,女3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sCD146水平,完善DKD患者颈部和下肢动脉的多普勒超声。对所有DKD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Spearman法分析sCD146在对照组和CKD 1~3期DKD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蛋白尿、肾功能等关系。Kaplan-Meier曲线研究DKD患者sCD146与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的预测作用。
结果无肾病组患者血浆sCD146水平低于CKD 1~3期的DKD组[两组sCD146分别为(435±150)、(602±274)μg/L,t=-5.246,P<0.001),sCD146水平与血清肌酐(r=0.360,P<0.001)以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呈正相关(r=0.225,P=0.001),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376,P<0.001),并随着CKD分期的进展而增加[CKD 1、2、3期患者的sCD146水平分别为(472±172)、(590±223)、(685±340)μg/L,F=164.203,P<0.001]。sCD146浓度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r=0.577,P<0.001)、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r=0.765,P<0.001)呈正相关。sCD146浓度高的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斑块[OR(95%CI)=17.302(2.752~108.780),P=0.002]、颈动脉不稳定斑块[OR(95%CI)=6.404(1.036~39.608),P=0.046]和下肢不稳定斑块[OR(95%CI)=13.641(1.942~95.825),P=0.009]。血浆sCD146水平越高的DKD患者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更高(Log rank χ2=9.366,P=0.049)。
结论sCD146可以无创敏感地反映CKD 1~3期的DKD患者肾功能的下降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对未来的心血管事件也有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