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明天与希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必要性,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以为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励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把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出来。这样,“以人为本”开始成为整个社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灵魂,是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价值原则与核心理念。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大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在教育当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落脚点,以学生为最终目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竭诚尽力为学生谋利益,千方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知,以人为本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现实的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满足的人,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人。“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作为根本,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出发点是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有需要的、能动的、有创造性的人;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开发学生的价值和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的精神和灵魂的重要工具,它强调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再是管理、控制、约束,而是对人性的唤醒、尊重和关心。
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大学生除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外,还有高度的社会需求,大学生虽然在教育活动中是被教育者,但其人格尊严是不可轻视的,他们与教育者具有平等的人格。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彼此相互信任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具有鲜明个性心理特征的活生生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追求个性化的当代大学生中,个人的尊严越来越得到强化,叛逆思想越来越突出,以“ 家长”的姿态来教训学生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甚至相反的作用,只有尊重大学生的人格价值,正确引导其个性发展向社会共性需求的过渡,才能使其具备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的需要出发,了解人,尊重并激发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能力并使之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其本质就是育人。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杨叔子院士曾形象地指出“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活动在于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人的发展需要,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教育,使其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和完善。其根本任务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造就具有正确思想意识、良好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其意义在于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持。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中心和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归宿和根本。
(二)以人为本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新新经验,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指导原则。
第一,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发展的理论,其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是在不断地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结合,与社会实践中的新经验相借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不断创新,否则将失去其生命力和战斗力。
第二,当代大学生表现出的新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创新。当代大学生处在各种利益调整、新旧观念急剧碰撞和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之中,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思想与以往任何时期的大学生相比有很大差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还存在着功利化、多元化、自我化的倾向,思想、情感方面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也时有表现,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也不同程度存在。要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照搬照抄过去原有的一套方法显然无济于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三)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需要
科学技术是人的创造物,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工具。从根本上说,科学技术既是人类不断实践的产物,又是实践赖以进行的条件和前提。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从来也不可能完全独立于人类,成为自主自律的力量。主体只能是人,科技只是人的制造物,是客体。科技既可以造福于人类,又可以加祸于人类。科技是善用还是恶用或是误用都取决于人自身,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科技越发展,社会就越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的科技人才。大学生是未来科技队伍中的主力,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使其自觉自愿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正确使用科技工具为人类谋福利。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生活、工作和教育方式,致使不少人对科学技术顶礼膜拜。在“科技万能论”的观念驱使下,一些理论把教育看作服务于科学的工具,人们的精神生活、个性特长、道德信仰等被漠视、被践踏,人的主体性逐渐丧失。不少人在科学技术面前失去自我主体意识,失去精神与灵魂的家园。面对这一愈演愈烈的现象,人们在沉痛的反思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必须突出人的本位,其主要目的应在于完善人格,培养出能控制科学技术的人,能控制和操纵物质力量的人,使科技不至于成为一种“异化”因素去消融、腐蚀人的性灵,使这个世界真正成为属于人的世界。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必须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应当摒弃过去那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而采取居高临下、空洞冗长的说教式、灌输式思想教育的方法。要在贴近学生实际、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找准教育引导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人成才。在教育过程中,教给他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技巧,要与人友善;要志存高远,胸怀祖国,抱有一颗为祖国作贡献的雄心壮志;立足当前,刻苦学习,拥有一技之长,将来做社会有用之才。
(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将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实现,必须将作用于大学生身上的由教育引发的外部压力,转化为大学生的内部压力。要完成这种转化,不能仅仅依靠教育者的努力,更需要依靠学生的自我感悟和自我教育。所以按照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措施都要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需要、体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在发挥好学校教育引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动地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满怀关爱与责任,尽心尽力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对学生更多地倾注关爱和支持、倾注理解和尊重,从以往的消极防范转向积极引导和真诚服务上来,满腔热情地积极帮助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要切实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意识,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往、健康生活等各方面的具体问题,做到急学生之所急、办学生之所盼。把及时为大学生排忧解难,变成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工作。
总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和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认识和完善自我,才能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2]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3]马益平.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模式[J].文教资料.2010年2月号下旬刊.
[4]曹水群,张大卫.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文教资料.2010年9月号中旬刊.
[5]张岳峰,师谦.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2月.
[6]吕兴涛.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8年6月.
[7]欧杰.以人为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老区建设.2008年第14期.
[8]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商务印书馆.1979.
作者简介:
姜建秀(1978—),女,天津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以为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励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把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出来。这样,“以人为本”开始成为整个社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灵魂,是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价值原则与核心理念。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大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在教育当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落脚点,以学生为最终目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竭诚尽力为学生谋利益,千方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知,以人为本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现实的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满足的人,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人。“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作为根本,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出发点是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有需要的、能动的、有创造性的人;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开发学生的价值和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的精神和灵魂的重要工具,它强调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再是管理、控制、约束,而是对人性的唤醒、尊重和关心。
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大学生除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外,还有高度的社会需求,大学生虽然在教育活动中是被教育者,但其人格尊严是不可轻视的,他们与教育者具有平等的人格。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彼此相互信任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具有鲜明个性心理特征的活生生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追求个性化的当代大学生中,个人的尊严越来越得到强化,叛逆思想越来越突出,以“ 家长”的姿态来教训学生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甚至相反的作用,只有尊重大学生的人格价值,正确引导其个性发展向社会共性需求的过渡,才能使其具备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的需要出发,了解人,尊重并激发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能力并使之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其本质就是育人。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杨叔子院士曾形象地指出“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活动在于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人的发展需要,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教育,使其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和完善。其根本任务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造就具有正确思想意识、良好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其意义在于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持。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中心和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归宿和根本。
(二)以人为本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新新经验,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指导原则。
第一,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发展的理论,其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是在不断地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结合,与社会实践中的新经验相借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不断创新,否则将失去其生命力和战斗力。
第二,当代大学生表现出的新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创新。当代大学生处在各种利益调整、新旧观念急剧碰撞和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之中,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思想与以往任何时期的大学生相比有很大差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还存在着功利化、多元化、自我化的倾向,思想、情感方面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也时有表现,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也不同程度存在。要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照搬照抄过去原有的一套方法显然无济于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三)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需要
科学技术是人的创造物,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工具。从根本上说,科学技术既是人类不断实践的产物,又是实践赖以进行的条件和前提。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从来也不可能完全独立于人类,成为自主自律的力量。主体只能是人,科技只是人的制造物,是客体。科技既可以造福于人类,又可以加祸于人类。科技是善用还是恶用或是误用都取决于人自身,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科技越发展,社会就越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的科技人才。大学生是未来科技队伍中的主力,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使其自觉自愿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正确使用科技工具为人类谋福利。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生活、工作和教育方式,致使不少人对科学技术顶礼膜拜。在“科技万能论”的观念驱使下,一些理论把教育看作服务于科学的工具,人们的精神生活、个性特长、道德信仰等被漠视、被践踏,人的主体性逐渐丧失。不少人在科学技术面前失去自我主体意识,失去精神与灵魂的家园。面对这一愈演愈烈的现象,人们在沉痛的反思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必须突出人的本位,其主要目的应在于完善人格,培养出能控制科学技术的人,能控制和操纵物质力量的人,使科技不至于成为一种“异化”因素去消融、腐蚀人的性灵,使这个世界真正成为属于人的世界。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必须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应当摒弃过去那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而采取居高临下、空洞冗长的说教式、灌输式思想教育的方法。要在贴近学生实际、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找准教育引导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人成才。在教育过程中,教给他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技巧,要与人友善;要志存高远,胸怀祖国,抱有一颗为祖国作贡献的雄心壮志;立足当前,刻苦学习,拥有一技之长,将来做社会有用之才。
(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将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实现,必须将作用于大学生身上的由教育引发的外部压力,转化为大学生的内部压力。要完成这种转化,不能仅仅依靠教育者的努力,更需要依靠学生的自我感悟和自我教育。所以按照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措施都要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需要、体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在发挥好学校教育引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动地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满怀关爱与责任,尽心尽力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对学生更多地倾注关爱和支持、倾注理解和尊重,从以往的消极防范转向积极引导和真诚服务上来,满腔热情地积极帮助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要切实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意识,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往、健康生活等各方面的具体问题,做到急学生之所急、办学生之所盼。把及时为大学生排忧解难,变成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工作。
总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和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认识和完善自我,才能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2]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3]马益平.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模式[J].文教资料.2010年2月号下旬刊.
[4]曹水群,张大卫.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文教资料.2010年9月号中旬刊.
[5]张岳峰,师谦.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2月.
[6]吕兴涛.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8年6月.
[7]欧杰.以人为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老区建设.2008年第14期.
[8]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商务印书馆.1979.
作者简介:
姜建秀(1978—),女,天津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