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单10-斜122 塊存在敏感性强、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南部受边底水影响大等矛盾,开发难度大。投产工艺共配套了全过程油层保护技术,拟压裂防砂、一次性充填防砂、分层防砂、高饱和充填等防砂技术和环空隔热、一体化管柱、分层注汽技术,开发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稠油油藏;拟压裂防砂;一体化管柱;分层防砂;分层注汽
前言
单10-斜122 块具有油层敏感性强、出砂严重、非均质性强、受边底水影响等开发矛盾,为实现区块高效开发,我们完善区块防砂、注汽、投产配套工艺,实现了区块高效开发。
1 油藏概况及开发难点
单10-斜122 块位于单家寺油田东南部,单2 块南部与单10 南部结合部位,为扇三角洲沉积,属地层—构造特稠油油藏。目的层为馆陶组,油藏埋深1085~1210m,含油面积0.84Km2,地质储量160×104t。方案共部署油井28 口,全部为定向井,单井设计产能6t/d,新增年产能力4.2×104t。
区块开发具有以下难点:
1.1 储层敏感性较强,需全过程油层保护
通过单10-斜122 块及邻区取心井润湿性资料分析,结果显示该块馆陶组储层具有中等水敏、弱碱敏和盐敏。储层粘土矿物含量为5~15%,鳞片结构。水敏造成粘土矿物膨胀,堵塞渗流通道,降低储层渗透率。
1.2 储层胶结疏松,成熟度低,沉积和成岩作用弱,出砂严重
该块馆陶组平均渗透率690.4×10-3μm2,孔隙度平均孔隙度30.4%,属于高孔高渗储层。储层砂岩类型以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次为长石质岩屑砂岩,不等粒砂岩。该区块储层为典型的疏松砂岩油藏,具有渗透率、孔隙度高,成熟度低,砂粒度中值小,分选差的特点,地层易出砂。
1.3 南部低部位边水活跃,对生产影响大
单10-斜122 块在构造高部位为油层,边水主要分布南部低部位,各砂体之间油水界面不同。Ng24、Ng31 的油水界面大体相同,分别为-1150m 与-1145m; Ng32、Ng33、Ng34 小层的油水界面基本相同:-1200m。需制定针对性的投产对策,降低南部边水对区块采收率影响。
1.4 储层层间、层内非均值性严重,实现均衡开发难度大
纵向上,馆陶组含油小层5 个,层间渗透率级差达4.7,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平面上,馆陶组各小层层内渗透率级差为11-269,非均质性较强。整体表现为北部物性较好,向西逐渐变差。
2 技术对策及配套工艺
2.1 全过程油层保护,减少储层伤害
钻井和投产过程中采用全过程油层保护技术。钻开储层时采用聚合物润滑防塌钻井液体系,射孔、防砂、下泵作业过程中的各种入井液采用本地区达标热污水,要求入井液温度大于80℃,添加2%的粘土稳定剂。注汽过程中前置注入2‰高温粘土稳定剂SH对油层进行预处理,进行防膨处理层,以防止油层伤害。
2.2 优化防砂工艺,实现储层均衡动用
针对储层非均值性严重,南部边底水等开发矛盾,结合油层厚度、储层物性、层间差异等情况,优化单井防砂设计方案。共实施拟压裂防砂1 口,小排量一次性充填防砂4 口,分层防砂分层注汽6 口,饱和挤压充填防砂17 口。
2.2.1 拟压裂防砂技术
通过施工参数模拟,选定拟压裂防砂施工排量为3.5m3/min,最高砂比≥80% ,造缝长15-25m,铺砂浓度15-25kg/m2,导流能力1000-1400mD.m。
2.2.2 一次性充填防砂技术
对靠近边底水的4 口井,采用小排量一次性充填防砂工艺,优化施工排量至1.5m3/min,加砂强度﹤2.5t/m。一次性充填防砂还具有施工工序少,占井周期短,地层污染小等有点,有利于提高油井产能。
2.2.3 分层防砂技术
针对储层纵向差异大、隔层﹥5m 的6 口井,为提高层间动用程度,采用分层防砂工艺。该工艺投球分层可靠性高、层间封隔紧密、单层改造彻底,只需下一趟管柱即可实现多层分层充填,工序少,减少了施工工作量,缩短施工周期。
2.2.4 饱和挤压充填防砂技术
对位于区块中部、北部构造高部位采用饱和挤压充填技术。先对地层进行预处理,排出地层附近松散地层砂;然后向套管外大排量、高砂比高压挤注石英砂及高温涂料砂封口,提高挡砂强度和近井地带的泄油能力。套管内下入绕丝筛管,循环充填陶粒砂防砂。
2.3 优化注汽配套工艺,实现区块高效开发
单10-斜122 块馆陶组为特稠油油藏,为保证注汽质量,根据试采情况和理论计算,优化出区块注汽参数,配套了环空隔热技术,注采一体化管柱技术,分层注汽技术。
2.3.1 注汽参数设计
根据优化结果,确定注汽参数为:注汽强度: 170t/m;注汽速度:8t/h~10t/h;注汽干度:锅炉出口≥70%,井底≥40%。;对区块南部距离油水界面较近的4 口井的注汽参数进行优化,降低注汽强度,由170t/m 降至120-150t/m。
2.3.2 环空隔热技术
为解决注蒸汽热采过程中因压井、洗井灌液导致油藏水敏粘土膨胀、冷伤害的问题,采用隔热管柱下带节能封隔器密封油套管环形空间。
2.3.3 注采一体化管柱技术
注采一体化管柱可实现注汽、采油两个工艺过程,保持油层温度,避免入井液体对油层的冷伤害,实现多轮次的注汽、回采过程,转周作业简单,节省作业工时和费用,减轻劳动强度。
2.3.4 分层注汽技术
针对分层充填改造的6 口井,为进一步提高吞吐效果和纵向动用程度。采用分层注汽工艺,优化单层注汽强度:低渗层注汽强度180-200t/m,高渗层注汽强度170t/m。
3 区块开发效果
通过以上防砂、注汽等配套工艺实施,单10X122块开发取得较好效果。平均单井注汽量2100t,平均注汽压力16MPa,注汽干度70.5%。区块自2015年11月投产以来,累产油5.54×104t,平均单井日油11.5t,达到方案设计指标的191%。
4 区块开发认识
(1)针对敏感性较强的储层,必须实施钻井、固井、作业、注汽、生产全过程油层保护,减少储层伤害,确保储层潜力得到完全开发。
(2)由笼统防砂向精细防砂转变:纵向上采用分层充填改造,提高储层纵向动用程度,平面上实施单井单策,对于泥质含量高的区域,采用“气举返排+高温涂料砂封口”,先近井地带解堵,再充填建立高强度挡砂屏障;对低渗区域,采用拟压裂防砂工艺改造,可有效降低注汽压力,提高开发效果。
(3)在该区块实施的环空隔热、一体化管柱、分层注汽技术,从实施效果看,能有效提高注汽质量,对其它类似稠油油藏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欣.分层防砂分层注汽工艺在稠油井上的应用.内蒙古石油化工,工程技术,2010(36).
[2]王莉莉.王庄油田稠油热采井出砂因素及防砂适应性分析.科技致富向导, 2012.303(6)
[3]马丁,王东.吕超.王庄油田敏感性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研究.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5(6)
关键词:稠油油藏;拟压裂防砂;一体化管柱;分层防砂;分层注汽
前言
单10-斜122 块具有油层敏感性强、出砂严重、非均质性强、受边底水影响等开发矛盾,为实现区块高效开发,我们完善区块防砂、注汽、投产配套工艺,实现了区块高效开发。
1 油藏概况及开发难点
单10-斜122 块位于单家寺油田东南部,单2 块南部与单10 南部结合部位,为扇三角洲沉积,属地层—构造特稠油油藏。目的层为馆陶组,油藏埋深1085~1210m,含油面积0.84Km2,地质储量160×104t。方案共部署油井28 口,全部为定向井,单井设计产能6t/d,新增年产能力4.2×104t。
区块开发具有以下难点:
1.1 储层敏感性较强,需全过程油层保护
通过单10-斜122 块及邻区取心井润湿性资料分析,结果显示该块馆陶组储层具有中等水敏、弱碱敏和盐敏。储层粘土矿物含量为5~15%,鳞片结构。水敏造成粘土矿物膨胀,堵塞渗流通道,降低储层渗透率。
1.2 储层胶结疏松,成熟度低,沉积和成岩作用弱,出砂严重
该块馆陶组平均渗透率690.4×10-3μm2,孔隙度平均孔隙度30.4%,属于高孔高渗储层。储层砂岩类型以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次为长石质岩屑砂岩,不等粒砂岩。该区块储层为典型的疏松砂岩油藏,具有渗透率、孔隙度高,成熟度低,砂粒度中值小,分选差的特点,地层易出砂。
1.3 南部低部位边水活跃,对生产影响大
单10-斜122 块在构造高部位为油层,边水主要分布南部低部位,各砂体之间油水界面不同。Ng24、Ng31 的油水界面大体相同,分别为-1150m 与-1145m; Ng32、Ng33、Ng34 小层的油水界面基本相同:-1200m。需制定针对性的投产对策,降低南部边水对区块采收率影响。
1.4 储层层间、层内非均值性严重,实现均衡开发难度大
纵向上,馆陶组含油小层5 个,层间渗透率级差达4.7,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平面上,馆陶组各小层层内渗透率级差为11-269,非均质性较强。整体表现为北部物性较好,向西逐渐变差。
2 技术对策及配套工艺
2.1 全过程油层保护,减少储层伤害
钻井和投产过程中采用全过程油层保护技术。钻开储层时采用聚合物润滑防塌钻井液体系,射孔、防砂、下泵作业过程中的各种入井液采用本地区达标热污水,要求入井液温度大于80℃,添加2%的粘土稳定剂。注汽过程中前置注入2‰高温粘土稳定剂SH对油层进行预处理,进行防膨处理层,以防止油层伤害。
2.2 优化防砂工艺,实现储层均衡动用
针对储层非均值性严重,南部边底水等开发矛盾,结合油层厚度、储层物性、层间差异等情况,优化单井防砂设计方案。共实施拟压裂防砂1 口,小排量一次性充填防砂4 口,分层防砂分层注汽6 口,饱和挤压充填防砂17 口。
2.2.1 拟压裂防砂技术
通过施工参数模拟,选定拟压裂防砂施工排量为3.5m3/min,最高砂比≥80% ,造缝长15-25m,铺砂浓度15-25kg/m2,导流能力1000-1400mD.m。
2.2.2 一次性充填防砂技术
对靠近边底水的4 口井,采用小排量一次性充填防砂工艺,优化施工排量至1.5m3/min,加砂强度﹤2.5t/m。一次性充填防砂还具有施工工序少,占井周期短,地层污染小等有点,有利于提高油井产能。
2.2.3 分层防砂技术
针对储层纵向差异大、隔层﹥5m 的6 口井,为提高层间动用程度,采用分层防砂工艺。该工艺投球分层可靠性高、层间封隔紧密、单层改造彻底,只需下一趟管柱即可实现多层分层充填,工序少,减少了施工工作量,缩短施工周期。
2.2.4 饱和挤压充填防砂技术
对位于区块中部、北部构造高部位采用饱和挤压充填技术。先对地层进行预处理,排出地层附近松散地层砂;然后向套管外大排量、高砂比高压挤注石英砂及高温涂料砂封口,提高挡砂强度和近井地带的泄油能力。套管内下入绕丝筛管,循环充填陶粒砂防砂。
2.3 优化注汽配套工艺,实现区块高效开发
单10-斜122 块馆陶组为特稠油油藏,为保证注汽质量,根据试采情况和理论计算,优化出区块注汽参数,配套了环空隔热技术,注采一体化管柱技术,分层注汽技术。
2.3.1 注汽参数设计
根据优化结果,确定注汽参数为:注汽强度: 170t/m;注汽速度:8t/h~10t/h;注汽干度:锅炉出口≥70%,井底≥40%。;对区块南部距离油水界面较近的4 口井的注汽参数进行优化,降低注汽强度,由170t/m 降至120-150t/m。
2.3.2 环空隔热技术
为解决注蒸汽热采过程中因压井、洗井灌液导致油藏水敏粘土膨胀、冷伤害的问题,采用隔热管柱下带节能封隔器密封油套管环形空间。
2.3.3 注采一体化管柱技术
注采一体化管柱可实现注汽、采油两个工艺过程,保持油层温度,避免入井液体对油层的冷伤害,实现多轮次的注汽、回采过程,转周作业简单,节省作业工时和费用,减轻劳动强度。
2.3.4 分层注汽技术
针对分层充填改造的6 口井,为进一步提高吞吐效果和纵向动用程度。采用分层注汽工艺,优化单层注汽强度:低渗层注汽强度180-200t/m,高渗层注汽强度170t/m。
3 区块开发效果
通过以上防砂、注汽等配套工艺实施,单10X122块开发取得较好效果。平均单井注汽量2100t,平均注汽压力16MPa,注汽干度70.5%。区块自2015年11月投产以来,累产油5.54×104t,平均单井日油11.5t,达到方案设计指标的191%。
4 区块开发认识
(1)针对敏感性较强的储层,必须实施钻井、固井、作业、注汽、生产全过程油层保护,减少储层伤害,确保储层潜力得到完全开发。
(2)由笼统防砂向精细防砂转变:纵向上采用分层充填改造,提高储层纵向动用程度,平面上实施单井单策,对于泥质含量高的区域,采用“气举返排+高温涂料砂封口”,先近井地带解堵,再充填建立高强度挡砂屏障;对低渗区域,采用拟压裂防砂工艺改造,可有效降低注汽压力,提高开发效果。
(3)在该区块实施的环空隔热、一体化管柱、分层注汽技术,从实施效果看,能有效提高注汽质量,对其它类似稠油油藏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欣.分层防砂分层注汽工艺在稠油井上的应用.内蒙古石油化工,工程技术,2010(36).
[2]王莉莉.王庄油田稠油热采井出砂因素及防砂适应性分析.科技致富向导, 2012.303(6)
[3]马丁,王东.吕超.王庄油田敏感性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研究.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