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当今社会的关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并逐渐成为影响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电力行业作为特殊行业,其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工作状态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电力系统中的农电从业人员由于受工作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面对公司的改革发展易产生不适应情绪。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系统地分析相关数据,反映出农电人员的心理状况,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农电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张晓琴(1982-),女,四川成都人,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政工师;戢良秀(1975-),女,四川简阳人,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政工师。(四川 成都 610072)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174-02
一、调研背景及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S省电力公司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不断变革,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工作要求日益严格,安全生产越来越受重视,这就对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农电从业人员,他们在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既要保障电网安全、设备安全,又要完成户户通电的任务以及新农村建设中的农网改造,责任重大。通过本课题调研,引起社会对农电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普遍关注,让他们感觉到公司的关爱,进一步践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进一步促进他们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全方位提升他们的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电网,造福社会。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
1.调研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S省电力公司农电员工。S省电力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国有特大型企业,以电网经营为核心业务,负责S省境内主要电网规划、建设、运营和电力供应。其中农电是S省电力公司的重要组成,负责全省的农电管理、建设和发展工作。
2.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遵循心理健康科研方法和社会学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S省电力公司农电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运用特尔斐法检验问卷的效度。采用随机抽样法对S省的多个电业局和电力公司下面的各供电所的农电员工、领导进行调查。随机抽样调查发出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12份,回收率为89.1%,其中有效问卷249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71.1%。
(2)现场访谈法。为获取更加详细的资料深入到S省下属的某几个电业局下属供电所的相关职能部门对部分职工进行访谈,了解农电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了解心理健康的趋向与需求。为如何更好地开展员工的心理健康工作收集了意见和建议,使笔者得到更为丰富和充实的第一手资料,为该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指导。
(3)文献资料法。根据需要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优秀硕博论文库、超星数字图书、百度等网络上检索了与本研究有关的资料,并对检索到的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和利用。
(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常规的归类统计,借助计算机使用Excel进行了相关的数据分析处理。
(5)逻辑分析法。根据统计结果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以及本文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三、调研结果
1.心理健康的标准
1948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身体、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心理健康的定义细则: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沒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能够不断释放自己,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他们善于不断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充实自己。他们也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热爱本职工作,职业认同感强,并且善于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2.农电人员的基本情况
(1)从事农电工作的男女比例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从事农电工作的男性为73%,女性仅为27%,以男性为主。
(2)农电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工龄分布情况如下(见图2、图3、图4):通过对图2的分析,农电人员的学历分布:初中及以下的占10.39%,高中占40.65%,大专占43.92%,本科及以上为5.04%。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学历主要集中在高中和大专,学历层次较低。
通过对图3的分析,农电人员的年龄层次分布:25年以下的占4%,26~30岁占24%,31~40岁占42%,41~50岁占25%,50岁以上的占5%。从年龄可以看出从事农电工作的主要以青壮年为主。
从图4分析农电人员的工龄分布:5年以下的占11.35%,6~10年的占38.04%,11~15年的占35.28%,16~20年的占12.27%,21~25年的占2.42%,26年以上的占0.61%。工龄多数在6~15年之间,处于易产生职业倦怠的阶段。
3.农电人员的心理状况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从农电人员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度、职业认同感、心理困惑表现方式、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具体状况如下:
(1)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度。调查显示,有近51%的员工对企业是否提供职业心理健康服务表示无所谓和不希望;有近42%的员工对于企业是否给员工购买心理健康服务表示无所谓(见图5、图6)。可以看出农电人员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度偏低。 (2)提升自己能力的愿望。从表1中可以看出农电人员有提升自己学历等提升自升能力的愿望的占54.35%,没有提升自己学历等提升自升能力的愿望的占45.65%,有近五成的农电人员没有再提升自己能力的愿望,与健康标准中“善于不断地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不一致。
(3)职业认同感。据调查,有近49%的农电人员对目前的工作状况感到不满意;有近60%的农电人员认为农电工不受尊重;有近67%的农电人员表示若有机会将尝试换个职业(见表2);职业认同感低。
(4)心理困惑表现方式呈多样性(见表3)。调查分析表明农电员工出现心理困惑的方式依次是:工作压力大、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工作没有热情,没有成就感、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家庭、工作时间难以平衡等多样性分布。
(5)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见表4)。
调查分析表明农电员工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只有极小数人(5.44%)会选择进行心理咨询。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S省电力公司农电员工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度低、职业认同感较低、心理困惑表現方式呈多样性,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多数是自我调节,而不会选择去进行心理咨询,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大多数不科学。由此可见,大多数农电人员存在心理不健康现象。而这种不健康现象主要受社会大环境、工作环境、价值难体现、职业倦怠、家庭及个人问题等多方面的影响。
四、结束语
通过调研分析,S省电力公司农电人员需更进一步提高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度,这对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会有积极意义。对于企业来讲,保障电网安全、设备安全责任重大,在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今天,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更值得关心。只有员工身体、心理健康了,电网和设备的安全才有保障。目前,有针对性地对电网企业员工心理问题进行干预的实践还不太多,经验还不够成熟,需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共同实践,以期建立解决电网企业员工心理问题的长期、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肖慧红.员工绿色管理“心”途径[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4).
[2]陈晴.浅析电力职工心理健康的疏导与开发——关于和谐关系下员工健康心理的几点思考与探索[J].企业导报,2012,(4).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农电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张晓琴(1982-),女,四川成都人,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政工师;戢良秀(1975-),女,四川简阳人,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政工师。(四川 成都 610072)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174-02
一、调研背景及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S省电力公司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不断变革,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工作要求日益严格,安全生产越来越受重视,这就对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农电从业人员,他们在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既要保障电网安全、设备安全,又要完成户户通电的任务以及新农村建设中的农网改造,责任重大。通过本课题调研,引起社会对农电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普遍关注,让他们感觉到公司的关爱,进一步践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进一步促进他们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全方位提升他们的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电网,造福社会。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
1.调研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S省电力公司农电员工。S省电力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国有特大型企业,以电网经营为核心业务,负责S省境内主要电网规划、建设、运营和电力供应。其中农电是S省电力公司的重要组成,负责全省的农电管理、建设和发展工作。
2.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遵循心理健康科研方法和社会学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S省电力公司农电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运用特尔斐法检验问卷的效度。采用随机抽样法对S省的多个电业局和电力公司下面的各供电所的农电员工、领导进行调查。随机抽样调查发出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12份,回收率为89.1%,其中有效问卷249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71.1%。
(2)现场访谈法。为获取更加详细的资料深入到S省下属的某几个电业局下属供电所的相关职能部门对部分职工进行访谈,了解农电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了解心理健康的趋向与需求。为如何更好地开展员工的心理健康工作收集了意见和建议,使笔者得到更为丰富和充实的第一手资料,为该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指导。
(3)文献资料法。根据需要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优秀硕博论文库、超星数字图书、百度等网络上检索了与本研究有关的资料,并对检索到的资料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和利用。
(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常规的归类统计,借助计算机使用Excel进行了相关的数据分析处理。
(5)逻辑分析法。根据统计结果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以及本文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三、调研结果
1.心理健康的标准
1948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身体、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心理健康的定义细则: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沒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能够不断释放自己,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他们善于不断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充实自己。他们也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热爱本职工作,职业认同感强,并且善于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2.农电人员的基本情况
(1)从事农电工作的男女比例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从事农电工作的男性为73%,女性仅为27%,以男性为主。
(2)农电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工龄分布情况如下(见图2、图3、图4):通过对图2的分析,农电人员的学历分布:初中及以下的占10.39%,高中占40.65%,大专占43.92%,本科及以上为5.04%。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学历主要集中在高中和大专,学历层次较低。
通过对图3的分析,农电人员的年龄层次分布:25年以下的占4%,26~30岁占24%,31~40岁占42%,41~50岁占25%,50岁以上的占5%。从年龄可以看出从事农电工作的主要以青壮年为主。
从图4分析农电人员的工龄分布:5年以下的占11.35%,6~10年的占38.04%,11~15年的占35.28%,16~20年的占12.27%,21~25年的占2.42%,26年以上的占0.61%。工龄多数在6~15年之间,处于易产生职业倦怠的阶段。
3.农电人员的心理状况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从农电人员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度、职业认同感、心理困惑表现方式、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具体状况如下:
(1)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度。调查显示,有近51%的员工对企业是否提供职业心理健康服务表示无所谓和不希望;有近42%的员工对于企业是否给员工购买心理健康服务表示无所谓(见图5、图6)。可以看出农电人员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度偏低。 (2)提升自己能力的愿望。从表1中可以看出农电人员有提升自己学历等提升自升能力的愿望的占54.35%,没有提升自己学历等提升自升能力的愿望的占45.65%,有近五成的农电人员没有再提升自己能力的愿望,与健康标准中“善于不断地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不一致。
(3)职业认同感。据调查,有近49%的农电人员对目前的工作状况感到不满意;有近60%的农电人员认为农电工不受尊重;有近67%的农电人员表示若有机会将尝试换个职业(见表2);职业认同感低。
(4)心理困惑表现方式呈多样性(见表3)。调查分析表明农电员工出现心理困惑的方式依次是:工作压力大、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工作没有热情,没有成就感、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家庭、工作时间难以平衡等多样性分布。
(5)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见表4)。
调查分析表明农电员工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只有极小数人(5.44%)会选择进行心理咨询。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S省电力公司农电员工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度低、职业认同感较低、心理困惑表現方式呈多样性,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多数是自我调节,而不会选择去进行心理咨询,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大多数不科学。由此可见,大多数农电人员存在心理不健康现象。而这种不健康现象主要受社会大环境、工作环境、价值难体现、职业倦怠、家庭及个人问题等多方面的影响。
四、结束语
通过调研分析,S省电力公司农电人员需更进一步提高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度,这对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会有积极意义。对于企业来讲,保障电网安全、设备安全责任重大,在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今天,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更值得关心。只有员工身体、心理健康了,电网和设备的安全才有保障。目前,有针对性地对电网企业员工心理问题进行干预的实践还不太多,经验还不够成熟,需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共同实践,以期建立解决电网企业员工心理问题的长期、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肖慧红.员工绿色管理“心”途径[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4).
[2]陈晴.浅析电力职工心理健康的疏导与开发——关于和谐关系下员工健康心理的几点思考与探索[J].企业导报,2012,(4).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