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物理要领和物理规律的图像表示来培养学生的直觉,从而培养高层次的形象思维,建立关于规律的正确的物理情境。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与R的关系图,就反映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利用挂图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情境。如固体的熔解曲线,布朗运动图,楞次定律中的一组圖等。又比如仪表的内部结构图,使学生能顺利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过程,从而形成正确的物理情境。学生学习时,时常注重文字忽略插图。
关键词:物理情境 教学 知识兴趣
任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应该从情境出发,使情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主线,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观察,体验,通过自主探究,逐渐养成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的思维习惯,达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探究能力的最终目的。
一、情境教学设计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能加强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记忆是思维的起点,对物理情境的认识是对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这有利于把错综复杂的物理现象条理化、模型化、形象化。比如关于“势能”的教学,如果我们讲清了重力势能要领的建立过程,重力势能大小的计算,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等,就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物体在重力场中运动时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境,在学到电势能时,通过与重力势能的类比,从而建立相应的物理情境。
(二)能促进物理知识的顺利迁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原理和态度的迁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迁移就是大脑中已有认知结构所储存信息的复活,在新输入信息的作用下,参与同化或顺应,从而获得新的认知结构的心理过程。建立物理情境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化的过程。当新刺激物输入住处后就会产生一种格式的反映,而忽视物理情境的建立,一味强调物理量的含义、单位、方向等,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就如空中楼阁,不能顺利迁移。
(三)是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手段
物理情境是抽象的“抽”与具体的“物”结合的产物,它不是空洞的,也不是死板的;它是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景。它结合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既富于启发性,又富于哲理性;既能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又能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这正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情境教学设计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要使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关键是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讲课前,有必要通过特定的教学情境,排除学生对其他活动的感知,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迅速转变为有意注意上。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入能达到激发求知欲的作用。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时才能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发展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情境教学设计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生活经验创设物理情境
在情境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把握有利条件,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物理现象中发现从未思考过的物理问题,带着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自主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引出物理原理,定律,并继续用于探究并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不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讲授《光的折射定律》一课时,在引入时可设计这样一个情境:走在清澈的小溪边,可以看到各色的小石子在溪底,当伸手去拿时,却发现拿到的小石子并不是想拿的那一块;渔民在叉鱼的时候也会出现此类问题。原因何在?这样的情境,在生活中经常发生,学生也有此类的经验,却可能没有考虑过其中的原因。
(二)利用物理实验观察物理情境
中学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验证物理规律,物理概念,物理过程,而且具有直观性、真实性、趣味性等特点。
(三)利用物理图形图像优化物理情境
利用物理要领和物理规律的图像表示来培养学生的直觉,从而培养高层次的形象思维,建立关于规律的正确的物理情境。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与R的关系图,就反映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利用挂图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情境。如固体的熔解曲线,布朗运动图,楞次定律中的一组图等。又比如仪表的内部结构图,使学生能顺利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过程,从而形成正确的物理情境。学生学习时,时常注重文字忽略插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借助图片运用科学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语言描述物理插图,把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为生动活泼的情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容易,更透彻。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作为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是目前实践新课程的一个重心所在。而把情境教学设计应用于物理教学,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贯穿于教学始终的情境设计,可以加深对物理模型的理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探究推理能力,以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可谓一石多鸟。因此,如何把情境教学设计更好地应用于物理教学,是一个值得教学工作者长期探讨的问题。实施情境教学设计既是一个挑战,又是物理基础教育得到更好发展的一次机遇。
关键词:物理情境 教学 知识兴趣
任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应该从情境出发,使情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主线,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观察,体验,通过自主探究,逐渐养成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的思维习惯,达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探究能力的最终目的。
一、情境教学设计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能加强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记忆是思维的起点,对物理情境的认识是对现象本质规律的认识,这有利于把错综复杂的物理现象条理化、模型化、形象化。比如关于“势能”的教学,如果我们讲清了重力势能要领的建立过程,重力势能大小的计算,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等,就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物体在重力场中运动时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境,在学到电势能时,通过与重力势能的类比,从而建立相应的物理情境。
(二)能促进物理知识的顺利迁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原理和态度的迁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迁移就是大脑中已有认知结构所储存信息的复活,在新输入信息的作用下,参与同化或顺应,从而获得新的认知结构的心理过程。建立物理情境的过程就是认知结构化的过程。当新刺激物输入住处后就会产生一种格式的反映,而忽视物理情境的建立,一味强调物理量的含义、单位、方向等,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就如空中楼阁,不能顺利迁移。
(三)是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手段
物理情境是抽象的“抽”与具体的“物”结合的产物,它不是空洞的,也不是死板的;它是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景。它结合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既富于启发性,又富于哲理性;既能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又能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这正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情境教学设计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要使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关键是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讲课前,有必要通过特定的教学情境,排除学生对其他活动的感知,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迅速转变为有意注意上。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入能达到激发求知欲的作用。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时才能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发展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情境教学设计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生活经验创设物理情境
在情境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把握有利条件,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物理现象中发现从未思考过的物理问题,带着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自主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引出物理原理,定律,并继续用于探究并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不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讲授《光的折射定律》一课时,在引入时可设计这样一个情境:走在清澈的小溪边,可以看到各色的小石子在溪底,当伸手去拿时,却发现拿到的小石子并不是想拿的那一块;渔民在叉鱼的时候也会出现此类问题。原因何在?这样的情境,在生活中经常发生,学生也有此类的经验,却可能没有考虑过其中的原因。
(二)利用物理实验观察物理情境
中学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验证物理规律,物理概念,物理过程,而且具有直观性、真实性、趣味性等特点。
(三)利用物理图形图像优化物理情境
利用物理要领和物理规律的图像表示来培养学生的直觉,从而培养高层次的形象思维,建立关于规律的正确的物理情境。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与R的关系图,就反映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利用挂图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情境。如固体的熔解曲线,布朗运动图,楞次定律中的一组图等。又比如仪表的内部结构图,使学生能顺利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过程,从而形成正确的物理情境。学生学习时,时常注重文字忽略插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借助图片运用科学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语言描述物理插图,把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为生动活泼的情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容易,更透彻。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作为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是目前实践新课程的一个重心所在。而把情境教学设计应用于物理教学,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贯穿于教学始终的情境设计,可以加深对物理模型的理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探究推理能力,以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可谓一石多鸟。因此,如何把情境教学设计更好地应用于物理教学,是一个值得教学工作者长期探讨的问题。实施情境教学设计既是一个挑战,又是物理基础教育得到更好发展的一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