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在分析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策略是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介绍了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三个方面,以及在校企合作中的具体做法,对开展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有一定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软件技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6-0059-02
Abstract: Take software technology major as an example, the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software technology major, the main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for a full rang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ujian Chuanzheng Communications Colleg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oftware Technology three levels of profess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s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software technology;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 cultivating
围绕服务“福建自贸区”和“海西经济区”建设,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开设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指导思想。福建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就是信息技术产业,已明确为重点发展的产业,而软件开发与软件服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有更多的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保障[1]。
校企合作是推动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措施,各高职院校对其重要性已形成共识。如何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是各高职院校共同探讨的问题。
1 软件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状况是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不是很好。高职层次的各种方向的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有很大一部分不能在本专业、本行业内就业。但企业又很缺乏人才。这种人才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能力要求。这些现象,反映出软件技术的人才培养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导致企业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但无法招聘到足够的人才,同时软件专业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岗位。
2)教学内容的设置与软件技术的发展不同步,无法满足软件产业对人才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造成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矛盾。
3)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没有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改革,很多还是按照本科模式教学,教学手段落后,案例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内容过少,导致毕业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都比较差。
4)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深度融合。
5)当前,各个高职院校都提出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但实际上成效不明显。主要原因是企业考虑到本身的成本和利益,很难投入大量的人才和物力深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一线过程中,也不愿意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一线开发岗位,很多合作都只停留在口号上,或者企业只为学生实习场所的层面上,另一方面,学校教师一般都是从学校毕业就到学校当老师,缺乏项目开发经验,没有深入企业实践。对染有些高职院校虽然通过协议等方式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合作中双方往往不能完全履行各自责任和义务。此外,虽然中央多次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行业企业与院校合作的重要性,但是还是缺乏实际的政策与资金扶持,造成没有更多的企业愿意承担学生实践实习的工作[4]。
所以说,要想真正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师的一线开发经验,这就需要更加深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2 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方面
我院是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虽然软件技术专业不是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但学院要求按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的要求和标准来建设。建设过程中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的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重点,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合作。
1)项目开发的合作
合作对象主要是福建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开发企业与培训机构,与软件技术企业共通开发实际项目,引入生产性实训项目到教学环节,聘请企业一线开发与管理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教师轮流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一层面的合作主要是提高我们教师的“双师”能力,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比如我们与新大陆、三元达、易联众,富生软件等公司的合作。
2)服务方面的合作
合作对象主要是用人单位,通过探索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人才,尝试进行订单式培养或者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制定相应的能力培养环节,这一方面的合作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教学过程中加入企业元素。比如我们与海诚数码、三元达的合作。
3)教科研方面合作
邀请企业一线开发人员参与到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地制定与修订。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一起进行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设置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同设计教学方案,企业一线开发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参与综合实训项目的教学工作。比如我们与新大陆、厦门万策、博洋、富生、信永的合作模式。 3 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
1)以企业作为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平台
为了使教师能力得到更快地提高,与具有较强软件技术实力的公司进行合作,教师分批下企业锻炼。
与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联合培养师资协议,从制度上保证合作有效推进。双方人员共同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对合作各方面进行跟踪管理,从组织上保证合作有效推进。
教师采用多种方式与企业一线开发人员进行交流。采取的方式有:一是采用“轮训”制,由系里派遣新教师至少脱产半年,到企业顶岗锻炼。顶岗教师学习企业开发流程、开发技术、开发工具和项目管理,通过参与企业生产性项目,承担相应开发任务的形式,熟悉企业所使用的开发、测试技术及流程,并消化、吸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设计,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来。二是不定期邀请一线资深开发工程师来校做技术讲座与交流。
2)以项目为载体,让教师参与项目开发
与具有较强实战能力的中小软件技术企业进行软件项目联合开发合作,典型代表是我们分别派出教师参与到新大陆、中教电等公司的项目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建设课程体系
与较强实力的软件企业进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合作,努力做到学生培养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平衡。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核心课程综合化改革,共同开发课程。与企业工程师研讨,形成软件技术专业职业技术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教学内容范围和核心课程、递进式综合实训项目的建设内容及思路,确定与企业重点共同开发的核心课程,建立课程团队,各团队邀请软件企业的企业一线开发工程师一起对课程整体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明确培养目标和能力考核点。这方面,我们分别与新大陆、万策、华映光电、富生软件等公司合作,围绕物联网、Java、.net等方面核心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有效的合作,并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展校内常规综合实训课程。成立专门课程建设小组和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与指导团队,结合实际的软件项目,按职业能力的培养阶段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训项目,与企业一线开发人员合作进行实训项目开发与建设,完成综合实训项目实施方案、教师指导手册、学生学习手册和相应的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软件技术专业形成了以三大综合实训项目(编程强化,工程强化、项目强化)为中心的实训体系,新的综合实训项目已在10级、11级和12级学生中全面实施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综合实训。
4)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在综合实训环节,为让学生的开发更加与实际的软件企业模式一致,我们聘请了多位企业一线工程师与管理工程师参与到实际的实训教学中来,由企业工程师对学生的实训过程中进度、质量等环节进行管理和考核评价。在编程强化阶段,以学校老师为主,在工程强化与项目强化阶段,以企业一线工程师为主。
4 深度校企合作的思考
在校企合作推进过程中,从学院层面不断总结,改进合作过程中的不足。
虽然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不断总结和改进,以期能更好地平衡当前软件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本文虽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但对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模式上基本上都可以按这种思路和模式开展,我系各专业在校企合作上基本思路和模式也基本一样。
5 结束语
在过去3年多的校企合作实践中,软件技术专业取得了较大的办学成效,教师的教学与实践能力有很大提高,特别是技术层面的合作有起色,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使我们专业建设有依据,顶岗实习有去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提升。但同时也要保证专业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加大校企合作。构建学生实训实习环境,与企业合作办学,资源共享、互利互惠,才能保证在技术、设备、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闽政[2011]104号)[Z]. 2011-12-10.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2006-11-16.
[3] 沈裴敏.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 教育探究, 2006(1).
[4] 胡大威.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办学长效机制的思考[J]. 职教通讯, 2011(16): 65-66.
关键词:软件技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6-0059-02
Abstract: Take software technology major as an example, the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software technology major, the main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for a full rang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ujian Chuanzheng Communications Colleg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oftware Technology three levels of profess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s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software technology;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 cultivating
围绕服务“福建自贸区”和“海西经济区”建设,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开设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指导思想。福建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就是信息技术产业,已明确为重点发展的产业,而软件开发与软件服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有更多的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保障[1]。
校企合作是推动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措施,各高职院校对其重要性已形成共识。如何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是各高职院校共同探讨的问题。
1 软件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状况是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不是很好。高职层次的各种方向的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有很大一部分不能在本专业、本行业内就业。但企业又很缺乏人才。这种人才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能力要求。这些现象,反映出软件技术的人才培养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导致企业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但无法招聘到足够的人才,同时软件专业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岗位。
2)教学内容的设置与软件技术的发展不同步,无法满足软件产业对人才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造成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矛盾。
3)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没有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改革,很多还是按照本科模式教学,教学手段落后,案例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内容过少,导致毕业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都比较差。
4)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深度融合。
5)当前,各个高职院校都提出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但实际上成效不明显。主要原因是企业考虑到本身的成本和利益,很难投入大量的人才和物力深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一线过程中,也不愿意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一线开发岗位,很多合作都只停留在口号上,或者企业只为学生实习场所的层面上,另一方面,学校教师一般都是从学校毕业就到学校当老师,缺乏项目开发经验,没有深入企业实践。对染有些高职院校虽然通过协议等方式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合作中双方往往不能完全履行各自责任和义务。此外,虽然中央多次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行业企业与院校合作的重要性,但是还是缺乏实际的政策与资金扶持,造成没有更多的企业愿意承担学生实践实习的工作[4]。
所以说,要想真正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师的一线开发经验,这就需要更加深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2 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方面
我院是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虽然软件技术专业不是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但学院要求按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的要求和标准来建设。建设过程中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的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重点,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合作。
1)项目开发的合作
合作对象主要是福建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开发企业与培训机构,与软件技术企业共通开发实际项目,引入生产性实训项目到教学环节,聘请企业一线开发与管理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教师轮流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一层面的合作主要是提高我们教师的“双师”能力,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比如我们与新大陆、三元达、易联众,富生软件等公司的合作。
2)服务方面的合作
合作对象主要是用人单位,通过探索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人才,尝试进行订单式培养或者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制定相应的能力培养环节,这一方面的合作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教学过程中加入企业元素。比如我们与海诚数码、三元达的合作。
3)教科研方面合作
邀请企业一线开发人员参与到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地制定与修订。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一起进行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设置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同设计教学方案,企业一线开发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参与综合实训项目的教学工作。比如我们与新大陆、厦门万策、博洋、富生、信永的合作模式。 3 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
1)以企业作为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平台
为了使教师能力得到更快地提高,与具有较强软件技术实力的公司进行合作,教师分批下企业锻炼。
与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联合培养师资协议,从制度上保证合作有效推进。双方人员共同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对合作各方面进行跟踪管理,从组织上保证合作有效推进。
教师采用多种方式与企业一线开发人员进行交流。采取的方式有:一是采用“轮训”制,由系里派遣新教师至少脱产半年,到企业顶岗锻炼。顶岗教师学习企业开发流程、开发技术、开发工具和项目管理,通过参与企业生产性项目,承担相应开发任务的形式,熟悉企业所使用的开发、测试技术及流程,并消化、吸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设计,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来。二是不定期邀请一线资深开发工程师来校做技术讲座与交流。
2)以项目为载体,让教师参与项目开发
与具有较强实战能力的中小软件技术企业进行软件项目联合开发合作,典型代表是我们分别派出教师参与到新大陆、中教电等公司的项目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建设课程体系
与较强实力的软件企业进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合作,努力做到学生培养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平衡。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核心课程综合化改革,共同开发课程。与企业工程师研讨,形成软件技术专业职业技术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教学内容范围和核心课程、递进式综合实训项目的建设内容及思路,确定与企业重点共同开发的核心课程,建立课程团队,各团队邀请软件企业的企业一线开发工程师一起对课程整体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明确培养目标和能力考核点。这方面,我们分别与新大陆、万策、华映光电、富生软件等公司合作,围绕物联网、Java、.net等方面核心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有效的合作,并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展校内常规综合实训课程。成立专门课程建设小组和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与指导团队,结合实际的软件项目,按职业能力的培养阶段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训项目,与企业一线开发人员合作进行实训项目开发与建设,完成综合实训项目实施方案、教师指导手册、学生学习手册和相应的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软件技术专业形成了以三大综合实训项目(编程强化,工程强化、项目强化)为中心的实训体系,新的综合实训项目已在10级、11级和12级学生中全面实施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综合实训。
4)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在综合实训环节,为让学生的开发更加与实际的软件企业模式一致,我们聘请了多位企业一线工程师与管理工程师参与到实际的实训教学中来,由企业工程师对学生的实训过程中进度、质量等环节进行管理和考核评价。在编程强化阶段,以学校老师为主,在工程强化与项目强化阶段,以企业一线工程师为主。
4 深度校企合作的思考
在校企合作推进过程中,从学院层面不断总结,改进合作过程中的不足。
虽然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不断总结和改进,以期能更好地平衡当前软件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本文虽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但对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模式上基本上都可以按这种思路和模式开展,我系各专业在校企合作上基本思路和模式也基本一样。
5 结束语
在过去3年多的校企合作实践中,软件技术专业取得了较大的办学成效,教师的教学与实践能力有很大提高,特别是技术层面的合作有起色,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使我们专业建设有依据,顶岗实习有去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提升。但同时也要保证专业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加大校企合作。构建学生实训实习环境,与企业合作办学,资源共享、互利互惠,才能保证在技术、设备、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闽政[2011]104号)[Z]. 2011-12-10.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2006-11-16.
[3] 沈裴敏.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 教育探究, 2006(1).
[4] 胡大威.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办学长效机制的思考[J]. 职教通讯, 2011(16): 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