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士进行了一个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中的一辆放在帕罗阿尔托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放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后一辆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而前一辆车一星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士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破,仅仅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以此形成了“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玻璃就给人以无序的感觉,在这麻木不仁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衍。
反思我们的教育,如果对影响深远的“小过错”注意去处理,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的明智举措。
置身校园,我们时常看到学校的陈规陋习,如果对此无动于衷,就是对“打破第一扇窗户玻璃”的纵容。反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发现学生的过失就及时提醒、制止、纠正、教育,就像看到第一扇窗户玻璃被打破而及时修补一样,无疑会使我们的校园处于一种有序而规范之中。这就需要校园中人人都是育人之人,我们的班主任、科任教师、职工,都是修补“破窗”的主力军。校园中处处是育人之地,并非只在班会课、思想品德课、晨会课上,在学科教学课堂上、在厕所、在走廊、在食堂,处处都应发挥育人作用;校园中事事都是育人之机,并非只在学雷锋日、专题教育日,在游戏活动中,在学习讨论中,在闲情逸致中,在闲谈杂聊中,在闲庭散步中,都要注意潜移默化。
修补“破窗”,需要我们摒弃浮躁,关注细节。众所周知,如果校园中嘈杂混乱,我们就难以留意“破窗”的存在;校园之人处于浮躁之态,便无意看到“破窗”存在,处于心态失衡之态,即使看到“破窗”也会熟视无睹。殊不知,此时破了他人的“窗”,彼时将会破了自己的“窗”。我们应平静地看待学生,悠闲地观察校园中的每件事,关注细节,于细微处抓住教育的契机,以平凡人树立教育的榜样,把平常事作为教育的示范。看到地上的纸屑弯腰捡起,随意乱扔的学生也会在他人的提示下微微脸红,“下次不扔了”;对不做作业的学生教育监督、家校共管,他也会逐渐改掉不良习惯……从点滴小事做起,“窗”将不裂,从涓涓细节做起,“窗”将不破,即使发现有破裂,及时修补更换,一切将会朝着理想状态发展,我们的校园将会更加井然有序,我们的学生会更加可爱,我们的工作更加快乐有趣,我们的心情更加舒畅恬适。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导墅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反思我们的教育,如果对影响深远的“小过错”注意去处理,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的明智举措。
置身校园,我们时常看到学校的陈规陋习,如果对此无动于衷,就是对“打破第一扇窗户玻璃”的纵容。反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发现学生的过失就及时提醒、制止、纠正、教育,就像看到第一扇窗户玻璃被打破而及时修补一样,无疑会使我们的校园处于一种有序而规范之中。这就需要校园中人人都是育人之人,我们的班主任、科任教师、职工,都是修补“破窗”的主力军。校园中处处是育人之地,并非只在班会课、思想品德课、晨会课上,在学科教学课堂上、在厕所、在走廊、在食堂,处处都应发挥育人作用;校园中事事都是育人之机,并非只在学雷锋日、专题教育日,在游戏活动中,在学习讨论中,在闲情逸致中,在闲谈杂聊中,在闲庭散步中,都要注意潜移默化。
修补“破窗”,需要我们摒弃浮躁,关注细节。众所周知,如果校园中嘈杂混乱,我们就难以留意“破窗”的存在;校园之人处于浮躁之态,便无意看到“破窗”存在,处于心态失衡之态,即使看到“破窗”也会熟视无睹。殊不知,此时破了他人的“窗”,彼时将会破了自己的“窗”。我们应平静地看待学生,悠闲地观察校园中的每件事,关注细节,于细微处抓住教育的契机,以平凡人树立教育的榜样,把平常事作为教育的示范。看到地上的纸屑弯腰捡起,随意乱扔的学生也会在他人的提示下微微脸红,“下次不扔了”;对不做作业的学生教育监督、家校共管,他也会逐渐改掉不良习惯……从点滴小事做起,“窗”将不裂,从涓涓细节做起,“窗”将不破,即使发现有破裂,及时修补更换,一切将会朝着理想状态发展,我们的校园将会更加井然有序,我们的学生会更加可爱,我们的工作更加快乐有趣,我们的心情更加舒畅恬适。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导墅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