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深入开展脱贫攻坚,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东平县是山东省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是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县份,也是全国移民避险解困、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试点县。近年来,中共东平县委明确扶贫责任主体,充分借助统一战线群体智力支持,大力推动项目扶贫的同时加大扶贫项目资金审计监督,稳步推进产业项目发展、库区移民搬迁、孝道文化弘扬等工作。经过一年的精准扶贫,绝大多数贫困户已经脱贫,取得脱贫攻坚战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东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项目;移民搬迁;孝道文化
[中图分类号] C9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4-0081-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脱贫攻坚,强调精准扶贫。东平县是山东省20个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是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县份,也是全国移民避险解困、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试点县。经过一年的精准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绝大多少贫困户已经脱贫。但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只有加强对东平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的研究,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才能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5年6月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是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形成时期。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金寨县考察扶贫工作时特别强调,打好扶贫攻坚战,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再次强调,打贏脱贫攻坚战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既解决好当下生活问题,也要解决好长远生计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把脱贫攻坚纳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扶贫攻坚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能满足战役的胜利,不能止步于多少贫困户和多少贫困人口脱贫,而是要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脱了贫,要稳得住,因此还要在稳定上下大力气,变过去“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真正做到精准扶贫[1]。要实现精准扶贫,一是要精准核实,做实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确保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识别准、精准退出效果实。二是精确核对,做准贫困人口数据清理。工作中严格落实必须入户、必须见人、贫困户必须签字、必须留存影像资料的“四个必须”工作制度,确保工作质量。三是精细管理,在认真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基础上,将县乡村三级档案资料严格规范归档立卷,简单地说,就是针对个体,谁贫困就扶持谁。
东平是位于鲁西南的山区小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平”几乎成为泰安地区贫困的代名词,尤其是东平山区的极度贫困区域,生态环境是“十座山岭九座秃、九条河沟九断流”;道路设施是“晴天‘洋灰’路(当地‘水泥’叫‘洋灰’),雨天‘水、泥’路”;生活现状是“地瓜干子是主粮,光棍汉子排成行”“窝窝头就辣椒,越吃越上膘”;居住环境是“十家房屋九家漏、十户农户九户愁;残壁偏房无门窗,正房三间无院墙,中间漏着天、西间喂着羊、东间几个光棍汉子睡着一个光板床”。1987年,东平县一个仅400余人的小山村,“适龄光棍”就达63人。虽然拥有绿水青山,但由于东平县其他资源严重匮乏、工业基础差等原因,经济总量远远落后于其他县市。在贫困群体分布上,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在脱贫目标上,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两不愁”相对容易,实现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难度较大。东平县财政穷、投入少,脱贫难度大、脱贫稳定性也差。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同志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重中之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倒计时,决不能犹豫懈怠,发起总攻在此一举[2]。东平县结合实际,提出了扶贫工作 “提高站位、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省市持续加大帮扶力度,人、财、物各项资源全力向东平倾斜,为扶贫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提供了大力支持。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当前全国各省市县都在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在这种形势下,东平县各个乡镇和有关部门加大了对村和贫困户的研判力度,对所有村、所有贫困户逐一走访,科学分析,深入调研。推进脱贫攻坚,就是对已经完成和即将进行的工作进行梳理,真正做到瞄准“穷根”“靶向治疗”,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把脱贫成果稳定住、巩固好、发展好,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造血功能逐渐强大起来,从而彻底拔掉穷根,使贫困户最终走上致富路。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为了兑现这一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理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2017年初,东平县共有省市级贫困村6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7911户19187人。经过一年的精准扶贫,现已退出省市级贫困村58个,还有2个贫困村,退出6106户14429人,还有1805户4758人,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东平县“以农村改革攻坚脱贫”的做法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30多家媒体聚焦报道。《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4日刊发《山东东平:新技术领跑脱贫路》的文章,点赞东平大力发展产业扶贫,介绍了东平将精准扶贫、产业带动作为脱贫攻坚主渠道的成功经验。 1. 实施高效特色农业扶贫项目,产业引领扶贫。发展以设施蔬菜、设施食用菌为主的高效特色产业,带动350人就业,并完成168人脱贫致富。大羊镇马楼村4个设施大棚、40000袋黑木耳已收获,实现利润7.6万元;新湖镇经过调研,帮助下辖村建起了1200多亩的蚯蚓养殖基地。村里成立了蚯蚓养殖股份合作社,贫困户可以入股分红,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拿工资,带动了周边12个村30多个贫困户脱贫。精准扶贫、产业带动,在2016年463户成功脱贫的基础上,2017年又有313户实现脱贫。
2. 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融合试点项目,“新六产”推动扶贫。以东平县菌业企业为实施主体,将食用菌生产、收购、仓储、加工、运输、配送、信息、科研等环节有机结合, 形成了集黑木耳种植、加工、销售、休闲采摘于一体的三产融合新模式、精准扶贫新功能。重点完成11个贫困村、167户、319人的扶贫任务。该项目已全部完成并投入经营,帮扶的贫困户通过分红、务工等方式已获得初步收益,同时务工帮扶贫困户80余人。
3.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程,科技支撑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让贫困群众有一技之长。同时,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以基层农技推广为依托,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扶贫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行业关键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等多项农业科技扶贫促进工程[3],长效巩固群众脱贫攻坚成果。
东平县是全国第二大、山东省第一大移民大县,库区移民成为特殊的贫困群体。上个世纪50年代,为保黄河安澜,国家兴建东平湖水库,24.5万群众成为移民,其中4.6万移民没有土地,长期挣扎在贫困线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确保这一移民群体实现脱贫的现实路径。2017年2月,央视“新春走基层”栏目连续六天以《东平湖移民搬迁记》为题进行深入报道,介绍了东平县三大工程建设中的探索,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东平方案”。一是实施东平湖库区移民避险解困工程,列入全国移民避险解困试点;二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涉及8个乡镇(街道)39个村,共4289户15762人;三是实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程。实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是一项惠当前利长远的重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总投资14亿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性资金7.2亿元,群众自筹2亿元,剩余4.8亿元资金通过土地增减挂钩结余资金等渠道解决。鉴于迁建工程主要采取先建后拆的方式进行,土地增减挂钩结余资金的实现需要时间,故通过融资的方式解决这一暂时性资金缺口。
精准扶贫仅有物质扶贫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两条腿走路,重视精神扶贫,通过弘扬传统孝道文化,让农村贫困老年人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援助,过上真正的幸福晚年。将孝道文化融入精准扶贫过程中,将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结合起来,将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将扶贫与扶孝结合起来,为精准扶贫出实效、上台阶注入新的发展动力[4]。东平县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9.6%,贫困老人占比高、发展能力弱、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东平县探索推行孝善“养老扶贫”模式,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突出子女在孝老养老中的主体作用,以“子女尽责、集体担责、社会分责、政府履责”为原则,建立“村规民约 赡养协议”的道德扶贫、“居家养老 集中供养”的赡养扶贫、“志愿服务 爱心救助”的志愿扶贫、“收益分红 居家就业”的产业扶贫等具有东平特色的“养老扶贫”新模式,为东平县贫困老人的赡养帮扶探索出了一条成功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东平县注重发挥各级党政一把手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头引领作用,建立了“党政一齐上、党委靠前站、五级书记抓、书记作示范”的工作格局。
1. 各級党组织书记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的责任主体。对县委书记的要求是要走遍所有贫困村,而乡镇党委书记要走遍所有贫困户。
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战斗堡垒。结合村两委换届工作,注重选拔能力突出、品德优良的党员干部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从“能人”当中选“好人”,从“好人”当中选“能人”来出任村支部书记。
3. 第一书记和包保干部是突击队。东平县出台了《抓党建促脱贫两年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东平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东平县干部包户脱贫工作方案》等13个重点文件,明确了第一书记、包保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职责。
4. 群众参与是基础。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必须要依靠人民群众,发挥群众主动性,既把他们当做扶贫对象,又要让他们成为脱贫主力。
结合贫困村户的产业优势,东平县以实施农业项目为抓手,以推进产业发展和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为重点,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为农业扶贫增添活力。
1. 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扶贫项目。县一级指导各乡镇街道做好项目储备,既发展“短平快”项目,又瞄准周期长、长期受益项目,抓好扶贫项目储备库建设,确保资金到位后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杜绝“资金等项目”现象。项目扶贫成为东平脱贫攻坚的主渠道,当地着力培育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畜禽养殖、电商等“十大产业”,探索推行基地式扶贫、农场式扶贫、车间式扶贫、分红式扶贫、家庭式扶贫、融合式扶贫六种模式,让贫困群众精准受益、稳定脱贫。
2. 扶贫贷款效率高。东平县农商银行推出了“富民生产贷”等精准扶贫系列贷款,并对贷款的申请和发放开通了“绿色通道”,为帮助贫困户脱贫提供了及时有效的资金支持。东平农商行对符合条件的扶贫贷款,执行“快调查、快审批、快发放”的“三快”原则,设立扶贫贷款专柜,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专人服务,及时解决扶贫项目的资金短缺难题。 3. 借助发展旅游实施脱贫。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不仅拥有北方罕见的大型湖湾湿地,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蓄水湖,是东平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东平县很早便确立了“生态立县”的目标,坚持“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既要让移民群众看着好风景,又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仅靠旅游业一项,东平县一年就减少贫困人口1.2万人。以乡村旅游“十朵金花”为引领,东平县规划建设了36个乡村旅游示范点,重点打造5个国家级乡村旅游试点村,发展星级农家乐、渔家乐160家,带动了5000余人就业增收,发展生态旅游成为当地实现脱贫的又一个实招。
东平县以“扶贫攻坚同心行”为主题,统筹协调统一战线成员的扶贫行动,聚集统一战线成员扶贫工作的最大合力,画出扶贫工作的最大“同心圆”。动员多家非公有制企业为有劳动能力的200多个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实施爱心扶贫,充分发挥党外干部、党外代表人士、政协委员、宗教人士、妇联等群体的影响力,成立“爱心扶贫基金”,建立“爱心帮扶协会”,筑牢扶贫保障。
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必须加强审计监督,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审计工作特别是扶贫领域的审计监督工作,由过去的审资金转向审政策、审资金、审权力、审编制、审资产、审资源、审环境的全面审计新常态,审计领域涉及范围进一步拓展。在监督上精准用力,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市县巡察和明察暗访,畅通举报渠道,着力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在严查严惩上精准用力,聚焦查处重点,加大交办督办力度,强化通报曝光,对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东平纪检监察机关在扶贫领域查处问题68起92人,党纪政纪处分19人,进一步严明了精准扶贫纪律,充分发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东平县纪委编撰印发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例警示录》,从全国扶贫领域选取了10个典型案例剖析,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此为鉴,自律、自重、自省,自觉筑起拒腐防变的心理防线,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1. 聚焦聚力抓脱贫。按照“1
233”扶贫工作格局,形成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的格局,以“走在前列”的目标奋勇争先,全力以赴推进精准脱贫决战决胜。围绕“扶贫攻坚齐出力,携手共进奔小康”的中心任务,戮力同心、推動发展,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而贡献统一战线的智慧和力量。
2. 精细精准抓基础。从注重减贫速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更加突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扎实做好“动态管理、产业支撑、合力聚集、风险防控”基础工作,着力抓好减贫计划精准完成率、帮扶责任人到位率、建档立卡贫困户返贫率、扶贫政策资金项目惠及率和扶贫工作群众满意度“四率一度”。要对照各级反馈的问题及时抓整改,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改彻底、改到位。
3. 尽职尽责抓安居。强化指挥部实体化运作机制,集中突破“三大工程”,确保24个社区全部完成建设任务,80%的社区完成回迁入住。同时,整合资源、集中扶持,培植一批群众参与度高、成长性强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资产管理运营、循环使用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受益,努力让最后2个省市级贫困村摘帽、4700多人脱贫,让全县10万农民群众尽早住进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文明和谐的新社区,让近五分之一的农村人口实现城镇化,让近三分之一的湖区滩区群众彻底告别深度贫困。
4. “旅游富县”不动摇。作为水浒文化发祥地,依托优美的山水景观,东平县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大对水陆交通、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鼓励和帮助库区群众从事家庭宾馆、旅游餐饮、民俗展示等乡村旅游活动,让移民群众吃上旅游饭。东平县要利用优势资源规划建设东平湖黄金岸线文化旅游园区,发展湿地旅游项目,引导沿湖群众从事乡村旅游业。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东平县要继续大张旗鼓地宣传扶贫攻坚的先进典型和精准扶贫的先进经验,讲好戮力同心扶贫攻坚好故事,传播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好声音,努力营造扶贫工作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张忠法.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新研究报告[J].领导科学论坛,2017,(20).
[2]霍小光.拥抱新时代 担当新使命——习近平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审议侧记[N].人民日报,2017-10-20.
[3]韩振普.山东省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的对策建议[J].理论学习,2017,(1).
[4]刘明福,王忠远.习近平民族复兴大战略——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体会[J].决策与信息,2014,(Z1).
[责任编辑:胡 梁]
[关键词] 东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项目;移民搬迁;孝道文化
[中图分类号] C9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4-0081-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脱贫攻坚,强调精准扶贫。东平县是山东省20个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是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县份,也是全国移民避险解困、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试点县。经过一年的精准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绝大多少贫困户已经脱贫。但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只有加强对东平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的研究,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才能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艰巨
(一)精准扶贫的提出和发展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5年6月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是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形成时期。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金寨县考察扶贫工作时特别强调,打好扶贫攻坚战,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再次强调,打贏脱贫攻坚战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既解决好当下生活问题,也要解决好长远生计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把脱贫攻坚纳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扶贫攻坚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能满足战役的胜利,不能止步于多少贫困户和多少贫困人口脱贫,而是要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脱了贫,要稳得住,因此还要在稳定上下大力气,变过去“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真正做到精准扶贫[1]。要实现精准扶贫,一是要精准核实,做实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确保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识别准、精准退出效果实。二是精确核对,做准贫困人口数据清理。工作中严格落实必须入户、必须见人、贫困户必须签字、必须留存影像资料的“四个必须”工作制度,确保工作质量。三是精细管理,在认真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基础上,将县乡村三级档案资料严格规范归档立卷,简单地说,就是针对个体,谁贫困就扶持谁。
(二)东平县扶贫面临的困难
东平是位于鲁西南的山区小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平”几乎成为泰安地区贫困的代名词,尤其是东平山区的极度贫困区域,生态环境是“十座山岭九座秃、九条河沟九断流”;道路设施是“晴天‘洋灰’路(当地‘水泥’叫‘洋灰’),雨天‘水、泥’路”;生活现状是“地瓜干子是主粮,光棍汉子排成行”“窝窝头就辣椒,越吃越上膘”;居住环境是“十家房屋九家漏、十户农户九户愁;残壁偏房无门窗,正房三间无院墙,中间漏着天、西间喂着羊、东间几个光棍汉子睡着一个光板床”。1987年,东平县一个仅400余人的小山村,“适龄光棍”就达63人。虽然拥有绿水青山,但由于东平县其他资源严重匮乏、工业基础差等原因,经济总量远远落后于其他县市。在贫困群体分布上,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在脱贫目标上,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两不愁”相对容易,实现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难度较大。东平县财政穷、投入少,脱贫难度大、脱贫稳定性也差。
(三)如期精准脱贫是政治任务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同志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重中之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倒计时,决不能犹豫懈怠,发起总攻在此一举[2]。东平县结合实际,提出了扶贫工作 “提高站位、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省市持续加大帮扶力度,人、财、物各项资源全力向东平倾斜,为扶贫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提供了大力支持。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当前全国各省市县都在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在这种形势下,东平县各个乡镇和有关部门加大了对村和贫困户的研判力度,对所有村、所有贫困户逐一走访,科学分析,深入调研。推进脱贫攻坚,就是对已经完成和即将进行的工作进行梳理,真正做到瞄准“穷根”“靶向治疗”,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把脱贫成果稳定住、巩固好、发展好,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造血功能逐渐强大起来,从而彻底拔掉穷根,使贫困户最终走上致富路。
二、脱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为了兑现这一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理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2017年初,东平县共有省市级贫困村6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7911户19187人。经过一年的精准扶贫,现已退出省市级贫困村58个,还有2个贫困村,退出6106户14429人,还有1805户4758人,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实施产业项目扶贫
东平县“以农村改革攻坚脱贫”的做法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30多家媒体聚焦报道。《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4日刊发《山东东平:新技术领跑脱贫路》的文章,点赞东平大力发展产业扶贫,介绍了东平将精准扶贫、产业带动作为脱贫攻坚主渠道的成功经验。 1. 实施高效特色农业扶贫项目,产业引领扶贫。发展以设施蔬菜、设施食用菌为主的高效特色产业,带动350人就业,并完成168人脱贫致富。大羊镇马楼村4个设施大棚、40000袋黑木耳已收获,实现利润7.6万元;新湖镇经过调研,帮助下辖村建起了1200多亩的蚯蚓养殖基地。村里成立了蚯蚓养殖股份合作社,贫困户可以入股分红,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拿工资,带动了周边12个村30多个贫困户脱贫。精准扶贫、产业带动,在2016年463户成功脱贫的基础上,2017年又有313户实现脱贫。
2. 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融合试点项目,“新六产”推动扶贫。以东平县菌业企业为实施主体,将食用菌生产、收购、仓储、加工、运输、配送、信息、科研等环节有机结合, 形成了集黑木耳种植、加工、销售、休闲采摘于一体的三产融合新模式、精准扶贫新功能。重点完成11个贫困村、167户、319人的扶贫任务。该项目已全部完成并投入经营,帮扶的贫困户通过分红、务工等方式已获得初步收益,同时务工帮扶贫困户80余人。
3.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程,科技支撑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让贫困群众有一技之长。同时,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以基层农技推广为依托,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扶贫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行业关键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等多项农业科技扶贫促进工程[3],长效巩固群众脱贫攻坚成果。
(二)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东平县是全国第二大、山东省第一大移民大县,库区移民成为特殊的贫困群体。上个世纪50年代,为保黄河安澜,国家兴建东平湖水库,24.5万群众成为移民,其中4.6万移民没有土地,长期挣扎在贫困线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确保这一移民群体实现脱贫的现实路径。2017年2月,央视“新春走基层”栏目连续六天以《东平湖移民搬迁记》为题进行深入报道,介绍了东平县三大工程建设中的探索,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东平方案”。一是实施东平湖库区移民避险解困工程,列入全国移民避险解困试点;二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涉及8个乡镇(街道)39个村,共4289户15762人;三是实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程。实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是一项惠当前利长远的重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总投资14亿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性资金7.2亿元,群众自筹2亿元,剩余4.8亿元资金通过土地增减挂钩结余资金等渠道解决。鉴于迁建工程主要采取先建后拆的方式进行,土地增减挂钩结余资金的实现需要时间,故通过融资的方式解决这一暂时性资金缺口。
(三)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精准扶贫仅有物质扶贫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两条腿走路,重视精神扶贫,通过弘扬传统孝道文化,让农村贫困老年人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援助,过上真正的幸福晚年。将孝道文化融入精准扶贫过程中,将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结合起来,将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将扶贫与扶孝结合起来,为精准扶贫出实效、上台阶注入新的发展动力[4]。东平县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9.6%,贫困老人占比高、发展能力弱、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东平县探索推行孝善“养老扶贫”模式,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突出子女在孝老养老中的主体作用,以“子女尽责、集体担责、社会分责、政府履责”为原则,建立“村规民约 赡养协议”的道德扶贫、“居家养老 集中供养”的赡养扶贫、“志愿服务 爱心救助”的志愿扶贫、“收益分红 居家就业”的产业扶贫等具有东平特色的“养老扶贫”新模式,为东平县贫困老人的赡养帮扶探索出了一条成功路径。
三、精准脱贫、精准脱贫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脱贫攻坚的责任主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东平县注重发挥各级党政一把手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头引领作用,建立了“党政一齐上、党委靠前站、五级书记抓、书记作示范”的工作格局。
1. 各級党组织书记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的责任主体。对县委书记的要求是要走遍所有贫困村,而乡镇党委书记要走遍所有贫困户。
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战斗堡垒。结合村两委换届工作,注重选拔能力突出、品德优良的党员干部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从“能人”当中选“好人”,从“好人”当中选“能人”来出任村支部书记。
3. 第一书记和包保干部是突击队。东平县出台了《抓党建促脱贫两年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东平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东平县干部包户脱贫工作方案》等13个重点文件,明确了第一书记、包保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职责。
4. 群众参与是基础。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必须要依靠人民群众,发挥群众主动性,既把他们当做扶贫对象,又要让他们成为脱贫主力。
(二)找准扶贫的着力点——项目扶贫
结合贫困村户的产业优势,东平县以实施农业项目为抓手,以推进产业发展和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为重点,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为农业扶贫增添活力。
1. 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扶贫项目。县一级指导各乡镇街道做好项目储备,既发展“短平快”项目,又瞄准周期长、长期受益项目,抓好扶贫项目储备库建设,确保资金到位后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杜绝“资金等项目”现象。项目扶贫成为东平脱贫攻坚的主渠道,当地着力培育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畜禽养殖、电商等“十大产业”,探索推行基地式扶贫、农场式扶贫、车间式扶贫、分红式扶贫、家庭式扶贫、融合式扶贫六种模式,让贫困群众精准受益、稳定脱贫。
2. 扶贫贷款效率高。东平县农商银行推出了“富民生产贷”等精准扶贫系列贷款,并对贷款的申请和发放开通了“绿色通道”,为帮助贫困户脱贫提供了及时有效的资金支持。东平农商行对符合条件的扶贫贷款,执行“快调查、快审批、快发放”的“三快”原则,设立扶贫贷款专柜,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专人服务,及时解决扶贫项目的资金短缺难题。 3. 借助发展旅游实施脱贫。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不仅拥有北方罕见的大型湖湾湿地,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蓄水湖,是东平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东平县很早便确立了“生态立县”的目标,坚持“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既要让移民群众看着好风景,又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仅靠旅游业一项,东平县一年就减少贫困人口1.2万人。以乡村旅游“十朵金花”为引领,东平县规划建设了36个乡村旅游示范点,重点打造5个国家级乡村旅游试点村,发展星级农家乐、渔家乐160家,带动了5000余人就业增收,发展生态旅游成为当地实现脱贫的又一个实招。
(三)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智力优势
东平县以“扶贫攻坚同心行”为主题,统筹协调统一战线成员的扶贫行动,聚集统一战线成员扶贫工作的最大合力,画出扶贫工作的最大“同心圆”。动员多家非公有制企业为有劳动能力的200多个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实施爱心扶贫,充分发挥党外干部、党外代表人士、政协委员、宗教人士、妇联等群体的影响力,成立“爱心扶贫基金”,建立“爱心帮扶协会”,筑牢扶贫保障。
(四)抓督查审计为扶贫保驾护航
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必须加强审计监督,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审计工作特别是扶贫领域的审计监督工作,由过去的审资金转向审政策、审资金、审权力、审编制、审资产、审资源、审环境的全面审计新常态,审计领域涉及范围进一步拓展。在监督上精准用力,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市县巡察和明察暗访,畅通举报渠道,着力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在严查严惩上精准用力,聚焦查处重点,加大交办督办力度,强化通报曝光,对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东平纪检监察机关在扶贫领域查处问题68起92人,党纪政纪处分19人,进一步严明了精准扶贫纪律,充分发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东平县纪委编撰印发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例警示录》,从全国扶贫领域选取了10个典型案例剖析,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此为鉴,自律、自重、自省,自觉筑起拒腐防变的心理防线,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四、 关于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几点建议
1. 聚焦聚力抓脱贫。按照“1
233”扶贫工作格局,形成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的格局,以“走在前列”的目标奋勇争先,全力以赴推进精准脱贫决战决胜。围绕“扶贫攻坚齐出力,携手共进奔小康”的中心任务,戮力同心、推動发展,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而贡献统一战线的智慧和力量。
2. 精细精准抓基础。从注重减贫速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更加突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扎实做好“动态管理、产业支撑、合力聚集、风险防控”基础工作,着力抓好减贫计划精准完成率、帮扶责任人到位率、建档立卡贫困户返贫率、扶贫政策资金项目惠及率和扶贫工作群众满意度“四率一度”。要对照各级反馈的问题及时抓整改,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改彻底、改到位。
3. 尽职尽责抓安居。强化指挥部实体化运作机制,集中突破“三大工程”,确保24个社区全部完成建设任务,80%的社区完成回迁入住。同时,整合资源、集中扶持,培植一批群众参与度高、成长性强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资产管理运营、循环使用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受益,努力让最后2个省市级贫困村摘帽、4700多人脱贫,让全县10万农民群众尽早住进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文明和谐的新社区,让近五分之一的农村人口实现城镇化,让近三分之一的湖区滩区群众彻底告别深度贫困。
4. “旅游富县”不动摇。作为水浒文化发祥地,依托优美的山水景观,东平县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大对水陆交通、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鼓励和帮助库区群众从事家庭宾馆、旅游餐饮、民俗展示等乡村旅游活动,让移民群众吃上旅游饭。东平县要利用优势资源规划建设东平湖黄金岸线文化旅游园区,发展湿地旅游项目,引导沿湖群众从事乡村旅游业。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东平县要继续大张旗鼓地宣传扶贫攻坚的先进典型和精准扶贫的先进经验,讲好戮力同心扶贫攻坚好故事,传播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好声音,努力营造扶贫工作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张忠法.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新研究报告[J].领导科学论坛,2017,(20).
[2]霍小光.拥抱新时代 担当新使命——习近平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审议侧记[N].人民日报,2017-10-20.
[3]韩振普.山东省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的对策建议[J].理论学习,2017,(1).
[4]刘明福,王忠远.习近平民族复兴大战略——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体会[J].决策与信息,2014,(Z1).
[责任编辑:胡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