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修复创面的美学效果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u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皮瓣修复创面的美学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需行刨面修复的1996例患者(共计2082个创面),包括503个深度烧伤创面、268个溃疡压疮、392个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479个体表肿瘤及痣切除术后皮肤软}}l织缺损创而、314个瘢痕切除松解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而、126个其他类型创面。创面大小为1.5cm×1.0cm~30.0cm×22.0cm。把握创阿修复时机,按照皮瓣修复原则.臆用局部皮瓣、带蒂皮瓣、扩张皮瓣、游离皮瓣修复上述各类创面结果术后48h内5个皮瓣发生静脉回流障碍,其中2个皮瓣经局部按摩好转;1个皮瓣经局部应fH肝素并静脉放血后成活;1个皮瓣经急诊手术取栓、大隐静脉桥接莆新吻合后成活;1个皮瓣发生局部坏死,重新植皮后愈合。其余移植皮瓣成活良好÷1321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2年,皮瓣肜态良好.色泽、弹性近似正常部分患昔经过后期瘢痕整形,达到预期效果结论灵活心用皮瓣修复创面不仅愈合速度快、功能恢复好,同时可以获得较好的荚学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缺氧时血管内皮细胞Rho激酶信号通路活化与通透性的关系。 方法 (1)将人血管内皮细胞株VE细胞接种于6孔板Transwell小室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未行缺氧处理)及缺氧1、2、3、6、12 h组(分别缺氧处理相应时间),每组5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Rho激酶Ⅰ、Ⅱ及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靶亚单位1(MYPT1)、磷酸化MYPT1( p-MYPT1)、肌球蛋白轻链( M
患者男,22岁。因左足第5跖骨远端外侧区疖肿溃烂,未行正规治疗,且穿鞋不当长期挤压摩擦,致该部位软组织缺损伴疼痛15d入我院。查体:左足外侧软组织缺损面积约2.0cm×2.0coml,呈椭圆形;第5跖骨远端外露,部分骨质坏死;第5跖骨骨髓炎症状明显。
目的探讨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C)向表皮样干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1)以经过灭活处理的小鼠胚胎Fb株作为滋养层,将人iPSC株接种于其上,加入胚胎干细胞完全培养液培养,Ⅳ型胶原酶消化法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人iPSC形态及生长状况并行碱性磷酸酶(AKP)染色。以胚胎干细胞不完全培养液悬浮培养iPSC,观察拟胚体形成能力。(2)将人iPSC接种于铺有人羊膜的6孔培养板培养,设为诱导组;另
手指严重损伤导致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是临床常见的创伤类型,理想的治疗方法应以恢复患者手指的感觉和屈伸功能,尽可能保留手指的长度,同时恢复手指的外形为目的。1991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采用多种皮瓣修复198例患者手指严重损伤,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对于颜面部病损的治疗,患者不仅关心能否消除病损,对术后容貌的恢复程度也是心存顾虑。为了解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最大顾虑因素,明确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笔者设计了此调查表,以便寻找更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四肢深度烧伤容易造成肌腱、神经、骨骼外露或部分坏死.创面多不具备槭皮条件,须采用皮瓣进行修复。2006年1月-2010年6月,笔者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微小皮瓣修复34例患者四肢深度烧伤创面,获得预期效果,现介绍如下。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电击伤逐年增多。该类患者伤情独特,具有入口和出口,同时伴有血管损伤和继发血栓等,容易造成创面加深或深部组织外露,截肢率及病死率较高。2009年6月~2011年7月,笔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的方式早期封闭深度电击伤创面,取得预期临床效果。
在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的同时,充分应用美学理论与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尽可能使修复区域少遗留或不遗留瘢痕,减轻或避免色素沉着,即达到美学修复,目前成为外科医师追求的目标。笔者结合所在单位有关创面美学修复的经验进行如下介绍。
目的了解病理性瘢痕表皮组织中TGF-βⅡ型受体(TβRⅡ)的基因表达。方法2()份病理性瘢痕标本收集于2007-2009年济南军区总医院收治的20例烧伤或外伤瘢痕患者,于每份瘢痕标本中央和边缘部位分别切取1块表皮组织。每例患者留取1块距离病变部位10cm以上的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作为自身对照1。抽取每例患者1~2mL全咀并分离提取血清,作为自身对照2。另取8例无病理性瘢痕病史患者术中弃用的8份正常皮肤
面部枪伤涉及下颌及周围软组织,造成头部功能及外观的潜在破坏.1例患者由于枪击造成下颌8cm贯通伤复合下颌骨缺损,从解剖及美观角度出发,应用带腓骨的皮瓣重建左外侧下颌骨及口腔底部,同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重建左颊部带毛发皮肤、此外,本文还进行了文献综述。结果显示,患者功能及外观恢复都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