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实证分析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03157017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利用贸易结合度、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出口依存度等工具剖析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江苏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造成这种结构变化的原因,提出在金融危机和欧美进出口市场大幅缩减背景下,扩大江苏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江苏与东盟双边贸易;专业化指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作者简介:
  郭晓合,男,1955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
  孙倩,女,1986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是郭晓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长三角都市圈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对策研究”(批准号:07BGJ012))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672-0407(2010)01-022-03
  
  21世纪以来,中国与东盟贸易迅速发展, 1998年双方贸易额仅为236.4亿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的大关[1]。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双边贸易仍保持增长态势,贸易总额达到2311亿美元。而江苏作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主要省份之一,在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不断冲击实体经济,欧美市场大幅缩减条件下,研究江苏如何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扩大江苏与东盟贸易,对抵御危机,减缓冲击,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江苏与东盟贸易的发展及其特点
  
  近年来,江苏与东盟经贸合作发展迅猛,从双边的贸易数据看,从2000到2008年, 江苏与东盟的贸易额从42.8亿美元增加到434.7亿美元,增加了10.156倍,占全国对东盟贸易比重2006年高达19.21%,排名全国第二位,在国家对东盟经济贸易中地位举足轻重,极大的体现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自由化措施使江苏的开放型经济空间集聚效应得到巨大的释放(见表1)。
  
  表1江苏与东盟贸易情况表
  
  
   注:表中数据根据相关年份《江苏统计年鉴》、《国际统计年鉴》、《中国-东盟年鉴》和东盟官方网站
  www.asean.org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后得出,以下各表数据来源同。
  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反映了江苏与东盟的贸易关系日趋紧密。这种紧密程度,可通过双边贸易结合度指数Iij来分析判断。如果Iij>1,说明两国在贸易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反之在贸易上关系较为疏远。为此,我们使用江苏与东盟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双边贸易结合度指数2000年为1.2221,随着CAFTA制度建设的不断深化,自由贸易区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江苏东盟双边贸易结合度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06年达到最高的1.5054。这说明双边贸易关系密切,且日益深化。
  
  表2江苏与东盟贸易结合度指数
  
  
  从江苏与东盟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特点看,双边建立在外生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商品比重较小,而建立在以产业集聚、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知识创新为内核的内生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商品比重较大(见表3),双边贸易结构的这种特点,我们可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证实。产业内贸易分工和互补程度可用G-L(格鲁伯和洛依德)指数(IIT)来衡量,计算公式:
  
   (1)式中Xi、Mi表示该产业内产品的出口量和进口量,|Xi-Mi|表示该产业的产业间贸易量。G-L指数的值介于0-1之间,若G- L指数大于0.5 表示该产业的贸易模式中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G-L指数小于0.5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2]。计量分析结果见表3:
  表3江苏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指数
  
  计算结果表明,江苏与东盟之间的产业贸易指数2002年到2008年相对较为稳定。其中,2003年和2006年与上一年相比分别下降0.046和0.079,变动幅度较大,2008年又回升至0.654。总体上来看,指数稳定在0.6-0.7之间,说明现在江苏与东盟的贸易方式基本为产业内贸易。
  从具体的产品分类来看,产业间贸易主要集中在动植物油、纺织品、矿产品、车辆设备类,指数基本都小于0.3;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植物产品、化工品、皮革、珠宝、贱金属、机电类。机电类商品贸易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已在江苏与东盟产品贸易中取代了传统出口产品如纺织、服装和鞋类产品的地位,成为第一大类贸易产品,占贸易额的60%以上。江苏与东盟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化工品、纺织品、贱金属、机电四大类商品。其中,化工品、贱金属、机电均有较为明显的产业内贸易。
  
  二、江苏与东盟贸易迅猛发展和结构变化的原因
  
  江苏与东盟贸易大发展和结构变化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四点:
  首先,江苏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主要得益于长三角外向型经济的空间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Krugman指出,从专业化生产角度看,贸易自由化可以带来空间集聚,特别是开放经济中的城市集中,使各个地区变得更加专业化。“由于存在这些效应,这就使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国民福利得以增进,比我们通常所讲的贸易能带来的福利要多得多” [3]。就江苏而言,江苏苏南是世界最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基地之一,世界500强已经有400多家企业落户这里,电子、机械、汽车、化工与医药等多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日益成为该区域的主导产业。而江苏和东盟开展以机电产品为主的基于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加工贸易,实质是跨国公司把两地作为机电产品零部件生产基地和最终产品组装地的分工所致。由于双方的劳动力优势不言而喻,特别是江苏苏南地区拥有众多的廉价技术人力资源,跨国公司通过把相应的生产环节安排到这两个地方,形成其全球生产链中的一个环节,从而促进了双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4]。
  其次,得益于双边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出口依存度反应一国国民经济活动与世界经济活动的联系程度,其值越高,就说明该国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紧密。江苏及东盟的出口依存度参见表4。
   表42002年-2008年江苏、东盟的出口依存度(%)
  
  从表4分析可知:进入21世纪,江苏出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02年江苏的出口依存度为30.02%,2008年其出口依存度为54.56%,增长到1.8倍。这充分反映了江苏的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反映了国际市场对江苏的产品认可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由于东盟各国的资源和市场都有限,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进出口,2002年—2008年东盟的平均出口依存度为64.97%。这说明东盟国家的出口程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东盟的经济产出对世界销售市场的联系程度较高。但2008年长三角都市圈和东盟国家的出口依存度比上年分别下降了8.81%和9.11%,这是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所致。
  再次,得益于双方供求出现新的变动。从需求看,在最终消费品的需求方面,近年来双方经济发展迅速,人均GDP不断上升,1999年东盟人均GDP998美元,2008年人均GDP2580美元,而江苏2008年人均GDP4428美元,5年增长91.5%,从而带动双方的私人消费不断增长。Linder (1961)与Balassa (1986) 等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显示,人均GDP越高,消费者对变体产品的需求就越高,随着人均GDP 的上升,中间产品的需求方和最终消费品需求的多样化要求逐渐增加,使得双方之间有了开展产业内贸易的需求条件。从供给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各国(地区)间的分工逐渐由垂直型向水平型转变,各国的主要产业也渐渐由资源密集型转为劳动密集型,甚至资本和技术密集型[5]。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外资,特别是江苏是中国吸收外资最多的地区之一,这对本国、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及出口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附加值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有了一定的竞争力,具备了参与产业内贸易的供给条件。
  第四,CAFTA制度建设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在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由于取消关税后,可带来贸易和国家福利的扩大,产生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即生产并出口本国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使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降低关税带来成员国进口价格下降导致的消费扩大,使消费者净福利增加。CAFTA建设以来,贸易创造效果明显。截止2007年7月,中国对东盟各国已减免了5375种产品的关税,平均税率从9.9%降到5.8%。2007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20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1%。而上述关于江苏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增长分析更是充分体现了CAFTA带来的巨大贸易创造效应。
  
  三、扩大江苏与东盟双边贸易的策略
  
  上述表明,双边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江苏外向型经济的空间集聚和CAFTA建设为双边贸易的扩大提供了有利契机;而双边贸易结构的转变则有助于提升两地的产业和需求结构,合理的利用国际分工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增强双边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竞争力。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不断冲击实体经济,欧美进出口市场大幅缩减的条件下,扩大双边贸易,有助于双边抵御危机,减缓冲击,为此我们建议:
  首先,建议及早在上海建立人民币国际结算中心,开展包括江苏在内的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国家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以规避过于频繁变动的汇率风险。这次金融危机引起的国际汇率巨幅波动,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因汇率短期波动过大而亏损的风险。而人民币多年来在东南亚地区已经超越日元而被誉为"第二美元"。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对东盟贸易额已占到国家对东盟国家贸易额的四成以上,为此,把包括江苏在内的长三角地区纳入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范畴,将有助于抵御危机,扩大双边贸易。
  其次,要扩大江苏与东盟之间以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商品为主的产业内贸易。江苏和东盟化工、按原料制成品、机电中呈现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依存度大,是一段时间内最有互补发展潜力的产业。但是以往双边贸易方式主要是垂直分工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分工的产业内贸易相对薄弱。当前江苏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产品档次高、资本、技术相对密集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增长较迅速,在推动CAFTA建设中,江苏要充分利用老东盟六国2007年1月取消85%电子产品的关税壁垒,实现零关税的有利契机,通过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在传统商品贸易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合作,取长补短。提高机电、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行创新和品牌战略途径,扩大与东盟国家之间以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商品为主的产业内贸易。
  再次,利用2007年1月通过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江苏与东盟之间的金融、信息、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贸易,特别是港口物流服务贸易。江苏和东盟都是著名的港口物流集散地之一,双边在港口物流方面合作的开发潜力巨大。双方应积极探讨提供远程物流、通关便利性的合作,鼓励有关港口物流业务、会展服务管理和运作方面的经验交流,挖掘这方面的潜力,不断扩大双方市场。
  总之,江苏和东盟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科学技术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贸易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互利性,双方都有扩大经济贸易往来的良好愿望和抵御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战略需求。随着CAFTA建设的深化,双边的经济合作也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张建平、李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进展情况、问题和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2008(17)
  [2]张重,胡彦.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 2006(5) : 160 - 164
   [3]M.Fujita and P. Krugman , eds . The Spatial Economy--Cities , Regions ,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Landon: The MIT Press , 2001) , pp330
  [4] 郭晓合,印琦.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国家贸易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11):44-48
  [5]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2002(6)
   (责任编辑:王福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患者12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围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学习和教学较难的内容部分,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在按照新课改的要求,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必须陶冶学生的情操,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本文
我们必须打时尚牌.否则就要落后.但是.千万不能打空洞的时尚牌。怎样才能不空洞.那就是必须加强企业的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如何开展结合业界各方观点.我们归纳出以下三点注意事项.诚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