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中,笔者选取了几个关键和特殊部位的施工作为例子,来分析了其各自的施工方法,并强调其质量保证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施工;关键部位;特殊部位;基坑降水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uthor sel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several key and special parts as examples to analyze their respective construction methods,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assurance.Key words:building construction;key parts;special parts;foundation pit dewatering
一般来讲,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项目是包括了很多不同的小施工项目的,从地基工程开始,包括混凝土工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到后期的防水工程、外墙装饰、室内装修、电气工程等等,所涉及的施工环节非常多,且较为复杂。
1、工程概况
施工区域临近主楼18层主体施工已完成,主楼东侧有7.5米双向地库汽车坡道出入口;由于前期施工场地相当狭窄,开挖对东侧高压电线钢塔安全影响未知、且加固方案未定等问题的限制,该部分坡道以及部分地库长度32米未进行开挖;由于主楼开挖对该部分地质情况十分熟悉,从上到下依次,现场表层1.5-2.0米为垃圾回填土,1.5米厚粉土层,0.5米粘土层,以下为粉土层,在车库出入口东侧为高压入地电缆盘曲部分,电缆盘曲向西3.0米向东连接22米、25米2座高压钢塔;地库及坡道开挖深度在1-6米,钢塔处开挖深度4米左右;坡道底部为地库,该部分深度6米;在开挖4-6米范围东侧为已建成小区道路、地库出入口,该路面标高低于本工程开挖面1.2米,道路下走有电缆、排水管;且开挖面紧邻隔壁围墙,由于该部位特殊、地质且不均匀,土层有夹杂粘土层,遇水容易滑坡,为保证基坑安全以及隔壁围墙、道路安全,主楼开挖时在围墙内侧采用微型桩加钢筋网砼支护形式,但不理想,围墙局部出现较大裂缝,隔壁道路出现轻微变形;在钢塔附近埋有110千伏高压电缆,该部位采用土钉支护安全隐患太大,且放坡使基坑外沿向钢塔、电缆靠近,对钢塔结构安全有影响;钢塔南侧基坑开挖如果采用素喷砼,放坡按照1:0.4放坡,现场尺寸无法满足;用土钉墙支护形式,土钉的长度会伸入临近道路排水管、电缆区域,安全隐患较大,无法保证施工安全;经过对钢塔结构现状了解,钢塔基础为独立钢筋砼灌注桩,直径2.2米,埋深9米。
2、基坑降水施工分析
基坑边为管井沿基坑边布置,间距15米一个,距坑边5米左右。基坑内为距坑边5m左右,管井呈梅花形布置,间距15m一个;管井长度为结合基坑深度及宽度,管井长约25m。而管井施工中则应注意到以下几点技术要求:
2.1制孔:采用φ770钻头泥浆护壁正循环成孔,成孔孔径不得小于φ800mm,成孔要求垂直度偏差小于1/500,深度应超过孔深至少1米,以利沉渣,泥浆比重控制在1.15m以下。
2.2换浆:在填入滤料之前应把孔内泥浆稀释处理,要求泥浆比重小于1.15,含沙率小于5%,粘度小于28S。
2.3下入井管:在下入井管时,要求检查滤网是否完整,缠丝是否有断裂,如有损坏,应重新包装后下入井内,第一节井管底部采用钢板封口,井管焊接时要求合缝,焊接处要求用长10cm钢筋绑焊,以防井管焊接处断裂。每个接缝帮焊5根,同时每隔4米设置一道扶正器。井管高出地面30cm,严禁将井管强行压入井内。
2.4填砾:填料时应用麻袋等物封住井口,绿豆沙沿井壁四周均匀投入,填砾量要求大于计算量0.95倍,严禁整车倾倒。
2.5洗井:洗井为打井的重要工序,填料结束后,宜及时采用提桶结合活塞全孔洗井,反复冲洗,洗井至出清水为止,洗井时间不小于4小时。降水井出水正常后的含沙率小于万分之一。洗井时如发生“干井”问题为泥浆较浓所致,可以冲清水后用提桶上下串动,至出清水,再用活塞上下串动。洗井结束后应及时下入水泵抽水,确定单井出水量,井内沉渣不得超过1.0米。
3、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分析
3.1底板混凝土的施工。浇筑采用斜面分层布料施工法,即“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方法。振捣时,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对浇筑中出现的泌水,使用潜水泵及时清除。混凝土采用覆盖1层塑料薄膜及2层麻袋进行养护。在养护过程中,随时测温掌握内外温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3.2外墙混凝土的施工。外墙混凝土浇筑采用溜槽入模,使混凝土从一侧开始逐渐向前推进,并在混凝土斜面上均匀布位振捣。每个层高的混凝土以0.5m高为1层分层浇筑到顶。混凝土采用喷淋法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3.3后浇带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本工程设置了3道贯穿整个地下室的后浇带,这些部位是防水最薄弱点。后浇带混凝土采用C35S8,在主体结构封顶后开始浇筑,其振捣、养护方法均与外墙混凝土相同。
4、变形监测
4.1.变形观测点的设置。
4.1.1在基坑边沿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C1、C2、C3、C4,3个位移观测点w1、w2、w3;
4.1.2在高压钢塔上东西各设2个位移观测点南塔w4、w5;北塔w6、w7。
4.2变形监测仪器。
沉降观测采用DS1型仪器,按照二等水准测量,水平位移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测量。
4.3变形测量控制。
水平位移观测为平面控制测量,必须先在测区内建立平面控制网。水平位移监测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方法:
先在场内选好位移观测点两端的固定观测点,BM1、BM2,埋在场内稳定不动的位置,并经常检查有无移动,并有保护措施;将在边坡处位移变形点w1、w2、w3设在的冠梁上为一条直线,并做好标记。高压钢塔水平位移点南塔设w4、w5;北塔设w6、w7观测点。观测时,在一个端点BM1上安置全站儀,在另一个端点BM2设置固定觇牌,并在每一个位移点上安置固定标志,全站仪先后视固定觇牌进行定向,然后再观测冠梁、钢塔上的观测点,并读取数据,经计算即可得到各点位移量。测量中的主要误差:对中误差0.1mm;整平误差:0.3mm;瞄准误差:0.4mm;方法误差:0.3mm;
4.4监测成果。
从土方开挖到观测变形结束,除开挖当天1个观测点变形最大3mm,(报警值为5毫米/天),其余变形观测为1-2毫米/天,累计最大6mm,远远满足规范30mm要求;对临近建筑、道路沉降观测未发现明显变形。
5、结语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建筑工程规模日趋扩大,结构形式日益复杂,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建筑施工特殊部位所存在的问题,原因复杂,有一定的难度性,但如果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控制好工程各种环节,使工程质量不断提升。通过积极的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发现,对控制施工特殊部位的问题具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帆,王萃萃.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16).
[2]刘张华.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7(35).
(身份证号码:320981197809217233)
关键词:建筑施工;关键部位;特殊部位;基坑降水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uthor sel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several key and special parts as examples to analyze their respective construction methods,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assurance.Key words:building construction;key parts;special parts;foundation pit dewatering
一般来讲,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项目是包括了很多不同的小施工项目的,从地基工程开始,包括混凝土工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到后期的防水工程、外墙装饰、室内装修、电气工程等等,所涉及的施工环节非常多,且较为复杂。
1、工程概况
施工区域临近主楼18层主体施工已完成,主楼东侧有7.5米双向地库汽车坡道出入口;由于前期施工场地相当狭窄,开挖对东侧高压电线钢塔安全影响未知、且加固方案未定等问题的限制,该部分坡道以及部分地库长度32米未进行开挖;由于主楼开挖对该部分地质情况十分熟悉,从上到下依次,现场表层1.5-2.0米为垃圾回填土,1.5米厚粉土层,0.5米粘土层,以下为粉土层,在车库出入口东侧为高压入地电缆盘曲部分,电缆盘曲向西3.0米向东连接22米、25米2座高压钢塔;地库及坡道开挖深度在1-6米,钢塔处开挖深度4米左右;坡道底部为地库,该部分深度6米;在开挖4-6米范围东侧为已建成小区道路、地库出入口,该路面标高低于本工程开挖面1.2米,道路下走有电缆、排水管;且开挖面紧邻隔壁围墙,由于该部位特殊、地质且不均匀,土层有夹杂粘土层,遇水容易滑坡,为保证基坑安全以及隔壁围墙、道路安全,主楼开挖时在围墙内侧采用微型桩加钢筋网砼支护形式,但不理想,围墙局部出现较大裂缝,隔壁道路出现轻微变形;在钢塔附近埋有110千伏高压电缆,该部位采用土钉支护安全隐患太大,且放坡使基坑外沿向钢塔、电缆靠近,对钢塔结构安全有影响;钢塔南侧基坑开挖如果采用素喷砼,放坡按照1:0.4放坡,现场尺寸无法满足;用土钉墙支护形式,土钉的长度会伸入临近道路排水管、电缆区域,安全隐患较大,无法保证施工安全;经过对钢塔结构现状了解,钢塔基础为独立钢筋砼灌注桩,直径2.2米,埋深9米。
2、基坑降水施工分析
基坑边为管井沿基坑边布置,间距15米一个,距坑边5米左右。基坑内为距坑边5m左右,管井呈梅花形布置,间距15m一个;管井长度为结合基坑深度及宽度,管井长约25m。而管井施工中则应注意到以下几点技术要求:
2.1制孔:采用φ770钻头泥浆护壁正循环成孔,成孔孔径不得小于φ800mm,成孔要求垂直度偏差小于1/500,深度应超过孔深至少1米,以利沉渣,泥浆比重控制在1.15m以下。
2.2换浆:在填入滤料之前应把孔内泥浆稀释处理,要求泥浆比重小于1.15,含沙率小于5%,粘度小于28S。
2.3下入井管:在下入井管时,要求检查滤网是否完整,缠丝是否有断裂,如有损坏,应重新包装后下入井内,第一节井管底部采用钢板封口,井管焊接时要求合缝,焊接处要求用长10cm钢筋绑焊,以防井管焊接处断裂。每个接缝帮焊5根,同时每隔4米设置一道扶正器。井管高出地面30cm,严禁将井管强行压入井内。
2.4填砾:填料时应用麻袋等物封住井口,绿豆沙沿井壁四周均匀投入,填砾量要求大于计算量0.95倍,严禁整车倾倒。
2.5洗井:洗井为打井的重要工序,填料结束后,宜及时采用提桶结合活塞全孔洗井,反复冲洗,洗井至出清水为止,洗井时间不小于4小时。降水井出水正常后的含沙率小于万分之一。洗井时如发生“干井”问题为泥浆较浓所致,可以冲清水后用提桶上下串动,至出清水,再用活塞上下串动。洗井结束后应及时下入水泵抽水,确定单井出水量,井内沉渣不得超过1.0米。
3、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分析
3.1底板混凝土的施工。浇筑采用斜面分层布料施工法,即“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方法。振捣时,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对浇筑中出现的泌水,使用潜水泵及时清除。混凝土采用覆盖1层塑料薄膜及2层麻袋进行养护。在养护过程中,随时测温掌握内外温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3.2外墙混凝土的施工。外墙混凝土浇筑采用溜槽入模,使混凝土从一侧开始逐渐向前推进,并在混凝土斜面上均匀布位振捣。每个层高的混凝土以0.5m高为1层分层浇筑到顶。混凝土采用喷淋法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3.3后浇带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本工程设置了3道贯穿整个地下室的后浇带,这些部位是防水最薄弱点。后浇带混凝土采用C35S8,在主体结构封顶后开始浇筑,其振捣、养护方法均与外墙混凝土相同。
4、变形监测
4.1.变形观测点的设置。
4.1.1在基坑边沿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C1、C2、C3、C4,3个位移观测点w1、w2、w3;
4.1.2在高压钢塔上东西各设2个位移观测点南塔w4、w5;北塔w6、w7。
4.2变形监测仪器。
沉降观测采用DS1型仪器,按照二等水准测量,水平位移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测量。
4.3变形测量控制。
水平位移观测为平面控制测量,必须先在测区内建立平面控制网。水平位移监测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方法:
先在场内选好位移观测点两端的固定观测点,BM1、BM2,埋在场内稳定不动的位置,并经常检查有无移动,并有保护措施;将在边坡处位移变形点w1、w2、w3设在的冠梁上为一条直线,并做好标记。高压钢塔水平位移点南塔设w4、w5;北塔设w6、w7观测点。观测时,在一个端点BM1上安置全站儀,在另一个端点BM2设置固定觇牌,并在每一个位移点上安置固定标志,全站仪先后视固定觇牌进行定向,然后再观测冠梁、钢塔上的观测点,并读取数据,经计算即可得到各点位移量。测量中的主要误差:对中误差0.1mm;整平误差:0.3mm;瞄准误差:0.4mm;方法误差:0.3mm;
4.4监测成果。
从土方开挖到观测变形结束,除开挖当天1个观测点变形最大3mm,(报警值为5毫米/天),其余变形观测为1-2毫米/天,累计最大6mm,远远满足规范30mm要求;对临近建筑、道路沉降观测未发现明显变形。
5、结语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建筑工程规模日趋扩大,结构形式日益复杂,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建筑施工特殊部位所存在的问题,原因复杂,有一定的难度性,但如果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控制好工程各种环节,使工程质量不断提升。通过积极的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发现,对控制施工特殊部位的问题具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帆,王萃萃.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16).
[2]刘张华.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7(35).
(身份证号码:32098119780921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