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来源 :健康体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e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2月-2021年4月,接诊的血栓性疾病患者65例为研究组,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80名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接受微粒检测;比较两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冠心病、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健康人员健康者的血小板释放量为(1.3×105±5.8×104)/ml,而活化血小板的释放量则达到(1.6×106±8.9×106)/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微粒进行检测可以作为预测、诊断血栓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血小板;血液中微粒;检验

血栓性疾病属于临床较危险的急症,近几年的发病率也呈现增长的趋势。目前对于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等尚未明确。血栓性疾病如临床常见的急性白血病,急性脑梗死,冠心病等,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于此类疾病的尽早检测,对其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分析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结果,时间2020年2月-2021年4月,接诊的血栓性疾病患者65例为研究组,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20年2月-2021年4月,接诊的血栓性疾病患者65例为研究组,年龄29-76岁,平均(59.93±2.38)岁;男性35例,女性30例;疾病包括:急性白血病14例,冠心病30例,急性脑梗死31例。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80名为对照组,年龄25-79岁,平均(59.83±2.38)岁;男性35例,女性30例。两组一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微粒检测选用流式细胞仪, 分别将 3 mm 与 0.8mm 的标准微球作为内参对照对血小板微粒开展检测, 具体检测步骤如下:标本制备,血小板微粒免疫荧光标记,对照进行定位,流式细胞术测定。 计算每毫升血浆中的微粒绝对量,绝对量用 N 表示。 N=167×C。

1.3观察指标

两组研究对象检查结果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静息血小板微粒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中冠心病、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活化血小板微粒释放情况

对照组健康人员健康者的血小板释放量为(1.3×105±5.8×104)/ml,而活化血小板的释放量则达到(1.6×106±8.9×106)/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病理过程包括血栓形成,血栓栓塞两个过程。其中血栓形成是血液中有形成分,通过特定的环境,在血管中形成栓子,造成血管堵塞,对局部的供血造成影响,继而引发变性、坏死等。血栓性疾病包含的种类较多,且较复杂,多为急性发病,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严重的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血液在机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有输送氧气,新陈代谢外,还可携带大量的细胞微粒源,对于不同的疾病而作用与机体;血液中的这些微粒以及相关抗原会随之出现相应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对其检测而对部分疾病进行诊断、预测。

目前临床检验血液细胞微粒主要采取流式细胞术,本次研究中也采用此种检查方法。微粒膜上的表达与来源细胞相同的表面比较分子,合理选择特异性标记分子单抗,可确定细胞来源。相对比来源细胞,微粒体积偏小,检测采取流式细胞术发射的散射光强度,对颗粒的大小可以准确的反映出,并且可利用荧光标记AnnexinV显示微粒外露的磷脂酰丝氨酸,相应的提高检测的准确率。正是因为已对细胞表面的标记分子进行了确认,加之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应用,因而才会使FCM检测的准确性得到较大提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冠心病、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指標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健康人员健康者的血小板释放量为(1.3×105±5.8×104)/ml,而活化血小板的释放量则达到(1.6×106±8.9×106)/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小板微粒进行检测可以作为预测、诊断血栓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宏超. 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20(31):191-192.

[2]张涛, 王群让, 王恩漫.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循环微粒功能的研究[J]. 养生保健指南, 2020, 000(004):273-274.

[3]杨静. 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结果研究[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 009(003):153-154.

[4]郑剑峰,邱洪. 组织因子在凝血及血栓与止血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0, 226(09):5-8.

[5]李娜. 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11):102-103.

其他文献
报纸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诊疗过程中应用血液生化检验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该院自2020年1月起,直到2021年1月截止,期间到该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糖尿病病患7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内到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居民70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检验人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比健康体检人与糖尿病病患GLU(空腹血糖)、OGTT2 hPG(耐糖测试)、HbA1c(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数值。结果:经研究得出,研究组糖尿病病患GLU、OGTT2 hPG指标检验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病患,研究组病患HbA1c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体检
期刊
期刊
会议
会议
期刊
期刊
学位
学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