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金牌制片人,郑凯南对现今影视行业中的题材跟风、演员片酬疯涨、电视台垄断、热钱流入等乱象有着自己的理解,在其新作《金陵秘事》播出之际,本刊有幸与她有一次深度对话,由她来解读个中缘由。
电视指南:《金陵秘事》是不是谍战题材,算不算跟风之作?
郑凯南:《金陵秘事》既不是谍战也不是商战题材,它有悬疑,有侦破,有政治,有生活,什么都涉及,但跟哪个都不搭界,是个非常独特的戏,是个特别不跟风的作品。胡强(另一编剧)对政治、历史、金融特别感兴趣,而我对人文、生活比较能把握,我们就想做一个既有悬疑,又有情色的,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来讲这么一个故事。我自己很喜欢看日本、美国的悬疑小说,那种悬疑小说特别能突显作者的智慧。把生活中的细节加入悬疑色彩,故事就特别丰满,电视剧都讲究戏剧性,这种题材特别适合拍摄电视剧。其实我比较钟爱也比较擅长的是像《空镜子》那种淡淡的,文艺感很强的作品,但是按照今天的市场来看,观众喜欢矛盾更尖锐,故事更奇特,我就把诸多的元素放在一起。
电视指南:如何看待题材翻拍、跟风?
郑凯南:现在盛行拿来主义,把在海外流行的剧改头换面推向市场,这就是捷径,也挺伤害这个行业的。我已经不是在这个行业混口饭吃的阶段,我热爱这个行业,电视剧是件精神产品,是有智慧、有创意的,我喜欢这个创意的乐趣。那些依葫芦画瓢的人,只是想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混碗饭吃,那就没有乐子了。现在还是有一些跟我想法一样的人,他们希望艰辛地创作,靠自己的智慧在市场上立足。有人怕原创有风险,其实任何东西都有风险,翻拍也不是不可取,但不要懒惰到连细节都不变,连对话都一模一样,我挺鄙视这种做法的,最先推出来的还好,但是如果家家都这样,就把这条路也堵上了。
电视指南:如何挑选题材满足观众口味?
郑凯南:做制片人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研究到底什么题材是观众喜欢的,但是你想到的,你的左邻右舍都想到了,不是我们太愚蠢,是“共军太狡猾”,现在整个形势就是这样,竞争非常激烈。观众的心理也发生变化,原来我们把电视观众定位在退休的,在家没事干的中老年人,现在这部分人还是主体,但是又加入了很多有话语权的年轻观众,在网络上点击观看的观众。
电视指南:这20年来,制片人的地位,职能有哪些改变?
郑凯南:计划经济时期是导演中心制,这是从苏联那边学过来的,好莱坞一直是制片人中心制,这是市场经济下的管理体制。导演是艺术上面的掌门人,好的制片人应该知道选择什么导演合适,并且能很好地跟导演沟通,这样这部戏才能顺利完成,既能保证导演的艺术需求,又能满足市场需要。制片人是非常专业的职业,综合素质要特别高,毕竟电视剧还是一件文化产品,如果制片人自身文化素养不高,美术、灯光等什么都不懂,怎么能生产出好作品呢?现在有些制片人是挂名的,是投资者派来的心腹,这些人乱指挥,特别不靠谱。现在作为制片人挺郁闷的,当年都说我们是著名制片人,但是我觉得现在跟人谈经验,已经不好谈了,地上本来是有路的,走的人多了反而没有了路,现在是英雄不问出处,全靠你的作品说话,收视率上去了,你就变成“金牌制片人”了,所以我们的竞争压力非常大。我们原来总觉得自己是个文化人,拍出来的作品要得奖,现在得不得奖都无所谓了,主要是观众喜欢。不过收视率还是有道理的,一部作品再好,没有观众喜欢,也是挺悲伤的事。从经营角度来说,作品卖不上价钱,没有电视台买你的作品,就说明这个作品是失败的。
电视指南:有一些戏口碑、收视率都很好,但是制片方并没有赚到钱。
郑凯南:我的好朋友康洪雷有两部戏遇到这样的情况,《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士兵突击》。这两部戏现在说起来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但是当初《激情》拍了一两年都没卖出去。我们当时在做《日出》,《日出》的音像版权卖到7万一集,《激情》才卖几千一集,后来做《士兵突击》也是,电视台都说,女观众谁愿意看一群糙老爷们,一堆小兵的故事啊,又不要。作为制片人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困惑,电视剧的终端消费者应该是观众,但是现在有一个中间方挡在那儿,就是电视台,他们说你好你就好,要不然连跟观众见面的机会都没有,这是最郁闷的。当时我的《空镜子》也没有电视台看好它,没做任何宣传,开播那天还是九运会开幕式,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部戏,上海那边都是排在9:45播,后来是北京这边播火了,他们才赶紧调到8点这个黄金时间播出。
电视指南:现在还有一个怪相是骂声越多,收视率越高,口碑与收视率脱节。
郑凯南:现在电视剧讲究的是吸引眼球,即使你骂它,也说明你看了,就有收视率了。我们总讲要注意市场,注意观众口味,每天看热播剧有哪些地方吸引观众。制作方是很被动的,是等待选择的,现在俊男美女太多了,怎么能选到你头上呢?首先要去征求“婆婆”的意见,“婆婆”就是电视台,首先故事是好的,我们要选择什么演员会讲给电视台听,他们对待观众反馈上应该比我们更准确。
电视指南:很多人都在说演员片酬涨得很疯,制片人怎么控制预算?
郑凯南:演员片酬疯涨要赖电视台,首先电视台会跟制片方说你要谁来演,我们才买这个片子,有一张观众喜爱的脸在前面晃,怎么也能看5分钟以上。现在演员片酬涨得无序,有点像前两年的房价了。现在是有钱都不一定能请到大腕,你要等,好不容易等到他,其他演员又不一定有档期了,所以搞得制片方人心惶惶,一件事情维系到一个人身上时,就不一定成功。我还是比较喜欢用新人,每年那么多热播剧不一定都是大腕演的,我们要给新人机会,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要是都用大腕,这条路也堵死了啊,不合适的角色也用大腕就很不负责。每个片子预算都有限,如果把钱都给了大腕,制作的费用就会受到影响,的确有很多戏是靠大腕火的,但是也有很多人是演了我的戏才火的,我还是觉得一部戏不是靠一两个大腕来撑的,而是靠综合的品质,包括导演的功力、服装、音乐、美术等,这样的作品才扎实,也有一些大腕的作品在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并不好。
电视指南:很多人觉得现在影视行业特别混乱。
郑凯南:这是市场洗牌问题,现在电视剧完全靠市场调控,是有很多热钱流入这个行业,但他们赔了一两部之后觉得累了,自然就不做了。每年都有很多影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一两年后你都看不到这些公司的踪影了,留下来的都是实力强的公司。好莱坞之前也有好几百家制作公司,但现在只有八大公司,这就是市场洗牌的结果。
电视指南:《金陵秘事》是不是谍战题材,算不算跟风之作?
郑凯南:《金陵秘事》既不是谍战也不是商战题材,它有悬疑,有侦破,有政治,有生活,什么都涉及,但跟哪个都不搭界,是个非常独特的戏,是个特别不跟风的作品。胡强(另一编剧)对政治、历史、金融特别感兴趣,而我对人文、生活比较能把握,我们就想做一个既有悬疑,又有情色的,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来讲这么一个故事。我自己很喜欢看日本、美国的悬疑小说,那种悬疑小说特别能突显作者的智慧。把生活中的细节加入悬疑色彩,故事就特别丰满,电视剧都讲究戏剧性,这种题材特别适合拍摄电视剧。其实我比较钟爱也比较擅长的是像《空镜子》那种淡淡的,文艺感很强的作品,但是按照今天的市场来看,观众喜欢矛盾更尖锐,故事更奇特,我就把诸多的元素放在一起。
电视指南:如何看待题材翻拍、跟风?
郑凯南:现在盛行拿来主义,把在海外流行的剧改头换面推向市场,这就是捷径,也挺伤害这个行业的。我已经不是在这个行业混口饭吃的阶段,我热爱这个行业,电视剧是件精神产品,是有智慧、有创意的,我喜欢这个创意的乐趣。那些依葫芦画瓢的人,只是想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混碗饭吃,那就没有乐子了。现在还是有一些跟我想法一样的人,他们希望艰辛地创作,靠自己的智慧在市场上立足。有人怕原创有风险,其实任何东西都有风险,翻拍也不是不可取,但不要懒惰到连细节都不变,连对话都一模一样,我挺鄙视这种做法的,最先推出来的还好,但是如果家家都这样,就把这条路也堵上了。
电视指南:如何挑选题材满足观众口味?
郑凯南:做制片人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研究到底什么题材是观众喜欢的,但是你想到的,你的左邻右舍都想到了,不是我们太愚蠢,是“共军太狡猾”,现在整个形势就是这样,竞争非常激烈。观众的心理也发生变化,原来我们把电视观众定位在退休的,在家没事干的中老年人,现在这部分人还是主体,但是又加入了很多有话语权的年轻观众,在网络上点击观看的观众。
电视指南:这20年来,制片人的地位,职能有哪些改变?
郑凯南:计划经济时期是导演中心制,这是从苏联那边学过来的,好莱坞一直是制片人中心制,这是市场经济下的管理体制。导演是艺术上面的掌门人,好的制片人应该知道选择什么导演合适,并且能很好地跟导演沟通,这样这部戏才能顺利完成,既能保证导演的艺术需求,又能满足市场需要。制片人是非常专业的职业,综合素质要特别高,毕竟电视剧还是一件文化产品,如果制片人自身文化素养不高,美术、灯光等什么都不懂,怎么能生产出好作品呢?现在有些制片人是挂名的,是投资者派来的心腹,这些人乱指挥,特别不靠谱。现在作为制片人挺郁闷的,当年都说我们是著名制片人,但是我觉得现在跟人谈经验,已经不好谈了,地上本来是有路的,走的人多了反而没有了路,现在是英雄不问出处,全靠你的作品说话,收视率上去了,你就变成“金牌制片人”了,所以我们的竞争压力非常大。我们原来总觉得自己是个文化人,拍出来的作品要得奖,现在得不得奖都无所谓了,主要是观众喜欢。不过收视率还是有道理的,一部作品再好,没有观众喜欢,也是挺悲伤的事。从经营角度来说,作品卖不上价钱,没有电视台买你的作品,就说明这个作品是失败的。
电视指南:有一些戏口碑、收视率都很好,但是制片方并没有赚到钱。
郑凯南:我的好朋友康洪雷有两部戏遇到这样的情况,《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士兵突击》。这两部戏现在说起来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但是当初《激情》拍了一两年都没卖出去。我们当时在做《日出》,《日出》的音像版权卖到7万一集,《激情》才卖几千一集,后来做《士兵突击》也是,电视台都说,女观众谁愿意看一群糙老爷们,一堆小兵的故事啊,又不要。作为制片人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困惑,电视剧的终端消费者应该是观众,但是现在有一个中间方挡在那儿,就是电视台,他们说你好你就好,要不然连跟观众见面的机会都没有,这是最郁闷的。当时我的《空镜子》也没有电视台看好它,没做任何宣传,开播那天还是九运会开幕式,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部戏,上海那边都是排在9:45播,后来是北京这边播火了,他们才赶紧调到8点这个黄金时间播出。
电视指南:现在还有一个怪相是骂声越多,收视率越高,口碑与收视率脱节。
郑凯南:现在电视剧讲究的是吸引眼球,即使你骂它,也说明你看了,就有收视率了。我们总讲要注意市场,注意观众口味,每天看热播剧有哪些地方吸引观众。制作方是很被动的,是等待选择的,现在俊男美女太多了,怎么能选到你头上呢?首先要去征求“婆婆”的意见,“婆婆”就是电视台,首先故事是好的,我们要选择什么演员会讲给电视台听,他们对待观众反馈上应该比我们更准确。
电视指南:很多人都在说演员片酬涨得很疯,制片人怎么控制预算?
郑凯南:演员片酬疯涨要赖电视台,首先电视台会跟制片方说你要谁来演,我们才买这个片子,有一张观众喜爱的脸在前面晃,怎么也能看5分钟以上。现在演员片酬涨得无序,有点像前两年的房价了。现在是有钱都不一定能请到大腕,你要等,好不容易等到他,其他演员又不一定有档期了,所以搞得制片方人心惶惶,一件事情维系到一个人身上时,就不一定成功。我还是比较喜欢用新人,每年那么多热播剧不一定都是大腕演的,我们要给新人机会,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要是都用大腕,这条路也堵死了啊,不合适的角色也用大腕就很不负责。每个片子预算都有限,如果把钱都给了大腕,制作的费用就会受到影响,的确有很多戏是靠大腕火的,但是也有很多人是演了我的戏才火的,我还是觉得一部戏不是靠一两个大腕来撑的,而是靠综合的品质,包括导演的功力、服装、音乐、美术等,这样的作品才扎实,也有一些大腕的作品在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并不好。
电视指南:很多人觉得现在影视行业特别混乱。
郑凯南:这是市场洗牌问题,现在电视剧完全靠市场调控,是有很多热钱流入这个行业,但他们赔了一两部之后觉得累了,自然就不做了。每年都有很多影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一两年后你都看不到这些公司的踪影了,留下来的都是实力强的公司。好莱坞之前也有好几百家制作公司,但现在只有八大公司,这就是市场洗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