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熙园:现代版本的《韩熙载夜宴图》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g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南之地偏爱喝茶,而且最爱绿茶。此地,茶早已不是名人贵族的专利品,而是大众的挚爱和享受,以一种不招摇的清新和淡雅,寄托着人们的各种情怀。心情愉悦之时,闻一下茗香,让思维从清新中轻拂流连;心情烦躁之时,酌一口茶汤,驱心中郁闷于九霄云外。
  他们说,苏南人喝茶喝的不是价格,而是享受,因此,人们常常是一边泡茶馆,一边听昆曲。一口香茗,思绪万千,丝竹盈耳,已然物外。此时,即使天塌地陷,那又何妨?
  南京城南,廿一熙园,据说是喝茶的好去处。走进庭中,让人难免生出“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感。门庭里的十六米的红木屏风,天井里那座几百年的老戏台,楼上古色古香的包间,墙上的昆曲人物装饰—这一切,都是梦中景致。
  廿一熙园作为甘家大院的别院,保持了它的兼容并蓄的建筑风格。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不失南方的精巧细腻,与苏州、扬州的民居比,少了些脂粉气;与徽州民居比,它简洁质朴,没有繁琐的雕琢,体现的是清静淡泊、内敛低调的文人精神。比如它的门头砖雕不铺张雕琢,简素得恰到好处,而这“恰到好处”,就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记得那天我两杯酒下肚,只见满桌都是可爱之人,满耳仙乐四起,恍惚进入《韩熙载夜宴图》的画面。当年写“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李后主,为了摸清大臣韩熙载的真实心态,派画家顾闳中潜伏韩宅中,充当了一把摄影师,把纵情声色的夜生活忠实记录下来。多少年雨打风吹去,许多帝王将相我们都模糊不清,唯独夜宴的温暖场景却永远被我们记住。
  这时楼下的省昆演的折子戏《牡丹亭》已经开场,大家就靠着二楼栏杆看戏。我算是个“伪昆虫”,曾看过几个不同版本的《牡丹亭》,相比之下,省昆这个版本的《牡丹亭》,虽然是写意,却很连贯,也保持了原汁原味。楼下有几排位置,分明就是古代堂会的模样。突然想起周庄古戏台,我戏称正中那把交椅就是沈万三坐的。
  这次来廿一熙园,才知道这里就是被称为金陵第一大宅的甘熙故居的别院,占地1700平方米,与隔壁甘熙故居联成一体,难怪走进去是一样的古意森森。比如天井中间那个老戏台,传说中就是甘家用过的。甘家不仅是书香人家,也是票友世家,不但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与甘家有过很深交往,甘家还出了一个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黄梅戏演员严凤英。
  整座房子的核心是古戏台,四周是传统四合院的样式,隔扇门窗、栏杆挂落、门罩砖雕,都恰到好处。包括那些可以品尝“武夷名茶大红袍”的包厢,无论是家具的选择、室内其他物件的搭配、灯光的合理运用,甚至传统楹联“点题”的功效,都是为了呈现像李渔笔下“闲情偶寄”般的生活。
  让人佩服的是,戏台上不仅保留了“观演”的传统格局,舞台上还有LED大屏幕,配合着剧情不断出现相应的写意场景、水墨三维动画、名家书法等等。舞台下也有播放演员唱词的中英字幕,哪怕你是不懂中文的老外,也会欣赏得如醉如痴。
  廿一熙园除了演出中心的北院,还有一个稍小些的南院,这样就形成一动一静的对比,就像那天我们从那个歌舞升平的大院,穿过回廊来到南院时,人突然就安静下来,只见院内假山鱼池、窗前芭蕉;天上星空,清风拂过。人在这里隐约可听见北院演出的萧声,这样的清空不是一种单调,而是人生的充盈。
  不过,那天最让我惬意的还是在廿一熙园一茶室里品茶。人说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道德知识,获得难得的信息、资源,达到资源共享,这同样是一大乐事。约上三五好友,在这里品茶谈天,可暂离俗世凡尘,让内心得到休憩。
  更何况有小桥流水和咿呀曲声?
  沿着旁边的木楼梯,二楼是个供客人休息的书房,只见里面明式家具、山墙放着书橱、桌上是文房四宝,旁边琴几上是一把古琴—中国文人理想的场景就是这些了。当然如果有红袖添香的话,那就是梦幻版的《西厢记》。我特别喜欢推开那个窗户,可见四周的屋脊,天空一钩新月天如水。
  借用刘半农先生的诗—“教我如何不想她!”
  
  地址:南京市白下区中山南路南捕厅15号
  电话:025-86300811
  
其他文献
第五章 岩茶之采制  第六节初步萎凋  由科学研究所得,使人明了茶叶自树上采摘,叶离枝干之时起,便起种种极复杂之物理的及化学的各种变化。在萎凋所呈之变化,系使茶叶中所含之酵母(Ferment)以充分发展。盖酵母实为主要或唯一要素,能影响于茶之香及色。即茶冲成饮料后之茶浆,品质之好坏,全恃此种酵母变化发达之程度为定。萎凋作用,在补鲜叶离树后,自然变化程度之不足而举。是以萎凋处理得当与否,关系制茶品质
期刊
他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因为工作的缘故,比较喜欢电影和音乐。不过,他最大的爱好还是喝茶,在茶楼里静静地待着,很舒服。  他不太会考究茶楼的档次,这和他喝茶的思想一样。茶无所谓高低贵贱,茶楼也无所谓。在那里,他会和里面的服务员聊天,问他们店里的茶来自哪里,等等。在思想最深处,他依然觉得茶只是一种文化。他说,例如日本人喝茶和中国人很不相同,他们已经把茶道程序化或者宗教化了,而中国人喝茶的心态却很放松。  
期刊
100   —上游供货商总数超过100家;茶叶品种超过100种;  500  —预计到2015年年底将直营店规模扩张到500家;  60%  —2011年来自茶叶的营收占比增至60%;  1.2亿美元  —2010财年营收同比增38.2%至1.2亿美元;  10亿美元  —Teavana目前市值。    一家茶叶零售商,市值做到10亿美元,凭借什么?品牌和渠道。美国Teavana创始人兼CEO A
期刊
“茶席”一词,在中国古代茶文化史料中并不存在。茶席的含义,应由“席”字引申而来。  在《中国汉字大辞典》中,“席”指的是“用芦苇、竹篾、蒲草等编成的坐卧垫具”。《诗经》有“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之句。在《论语》中有“君赐食,必正席,先偿之”。这里的席,已经引申为座位。“正席”,即首要或主要的席位。  后来,“席”又引申为酒席。《梁书》中有:“右卫朱异尝於酒席谓粲曰:‘卿何得已作领军面向人。’”这里的
期刊
在中国古人看来,茶饮活动的环境是否符合茶的自然属性,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境界,并在这种与茶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中获得对茶更深、更丰富的心灵感受,才是至关重要的。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就展现了融品茗于自然艺术之境界中的场景。在诗中,作者描绘了一边煮茗,一边看一双娇女嬉戏玩耍,娇女嬉累了,伏在地上,“心为茶荈据,吹嘘对鼎〖钅历〗”的可爱场景。  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唐代的《宫乐图》,从画面上
期刊
刘湘云本身就是云南的一个经典符号,最初是因为谁也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做出那样具有国际品质的高端酒店。  我不认识刘湘云本人,因为景迈山之茶,也算是与她有同好之缘吧,我想她一定也迷恋过景迈那种云上的快乐。   熟悉普洱茶的人都知道,在04年前云南一直都在大规模砍伐古茶树,因为古茶自然生长,不易采摘影响效率,滋味浓烈不易驯服,但自台湾茶王老蔡与我们合作共同将景迈古茶开发成第十届全运会指定礼品茶之后,古茶的
期刊
早在清代,大才子袁枚就在自己的《随园食单茶酒单》记载了武夷山当时的品茶情形:“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借鉴古人的阐述,可以看出冲泡武夷岩茶主泡器的选择上,以壶为先,以小为贵,杯以小为胜,品茶时细品慢啜。但如果选用瓷器类,则以白瓷为佳,以便察颜观色,冲
期刊
http://blog.sina.com.cn/u/1240513965    这是我期盼已久的一个十月。  我一直喜欢秋天。  我在莫斯科过了三个秋天。  三年来,我都强迫自己去爱它,像爱武夷山的秋天一样爱。  虽然没成功过,但好感渐增。  九月在莫斯科过了个不伦不类的秋天,随着九月底零度的来临,我也渐渐开始添衣,包裹心灵。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金秋银秋不如武夷山的香秋。  三年没见过武夷
期刊
采编/斯辂 黄绍锋 供图/黄丽秋 刘达友 老古 彭欢 天语 王雪郦 郑旭 衷柏夷 肖雷  参考资料/《茶席设计》(作者:乔木森)《中国茶艺学》(主编:林治)  特别鸣谢:百年香专业茶席设计机构    茶席始于我国唐朝,大唐盛世,四方来朝,威仪天下。茶,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诗僧与逸世山水间的雅士,开始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悟道与升华,从而形成了以茶礼、茶道、茶艺为特色的中华独有的文化符号
期刊
近年来,在国内的投资收藏领域,名茶,渐渐成为一道抢眼的风景,名茶收藏因其独特的文化地位以及群众基础,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热捧。究竟这其中有何种奥妙使其热卷全国,又有哪些商机,可以让我们发现并捕捉呢?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云南就有了茶树的栽培。唐懿宗咸通三年即公元862年时,唐人樊绰作为时任安南经略使的蔡袭的幕僚出使云南,在他所著的《蛮书》卷中有记载:“茶出银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