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南之地偏爱喝茶,而且最爱绿茶。此地,茶早已不是名人贵族的专利品,而是大众的挚爱和享受,以一种不招摇的清新和淡雅,寄托着人们的各种情怀。心情愉悦之时,闻一下茗香,让思维从清新中轻拂流连;心情烦躁之时,酌一口茶汤,驱心中郁闷于九霄云外。
他们说,苏南人喝茶喝的不是价格,而是享受,因此,人们常常是一边泡茶馆,一边听昆曲。一口香茗,思绪万千,丝竹盈耳,已然物外。此时,即使天塌地陷,那又何妨?
南京城南,廿一熙园,据说是喝茶的好去处。走进庭中,让人难免生出“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感。门庭里的十六米的红木屏风,天井里那座几百年的老戏台,楼上古色古香的包间,墙上的昆曲人物装饰—这一切,都是梦中景致。
廿一熙园作为甘家大院的别院,保持了它的兼容并蓄的建筑风格。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不失南方的精巧细腻,与苏州、扬州的民居比,少了些脂粉气;与徽州民居比,它简洁质朴,没有繁琐的雕琢,体现的是清静淡泊、内敛低调的文人精神。比如它的门头砖雕不铺张雕琢,简素得恰到好处,而这“恰到好处”,就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记得那天我两杯酒下肚,只见满桌都是可爱之人,满耳仙乐四起,恍惚进入《韩熙载夜宴图》的画面。当年写“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李后主,为了摸清大臣韩熙载的真实心态,派画家顾闳中潜伏韩宅中,充当了一把摄影师,把纵情声色的夜生活忠实记录下来。多少年雨打风吹去,许多帝王将相我们都模糊不清,唯独夜宴的温暖场景却永远被我们记住。
这时楼下的省昆演的折子戏《牡丹亭》已经开场,大家就靠着二楼栏杆看戏。我算是个“伪昆虫”,曾看过几个不同版本的《牡丹亭》,相比之下,省昆这个版本的《牡丹亭》,虽然是写意,却很连贯,也保持了原汁原味。楼下有几排位置,分明就是古代堂会的模样。突然想起周庄古戏台,我戏称正中那把交椅就是沈万三坐的。
这次来廿一熙园,才知道这里就是被称为金陵第一大宅的甘熙故居的别院,占地1700平方米,与隔壁甘熙故居联成一体,难怪走进去是一样的古意森森。比如天井中间那个老戏台,传说中就是甘家用过的。甘家不仅是书香人家,也是票友世家,不但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与甘家有过很深交往,甘家还出了一个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黄梅戏演员严凤英。
整座房子的核心是古戏台,四周是传统四合院的样式,隔扇门窗、栏杆挂落、门罩砖雕,都恰到好处。包括那些可以品尝“武夷名茶大红袍”的包厢,无论是家具的选择、室内其他物件的搭配、灯光的合理运用,甚至传统楹联“点题”的功效,都是为了呈现像李渔笔下“闲情偶寄”般的生活。
让人佩服的是,戏台上不仅保留了“观演”的传统格局,舞台上还有LED大屏幕,配合着剧情不断出现相应的写意场景、水墨三维动画、名家书法等等。舞台下也有播放演员唱词的中英字幕,哪怕你是不懂中文的老外,也会欣赏得如醉如痴。
廿一熙园除了演出中心的北院,还有一个稍小些的南院,这样就形成一动一静的对比,就像那天我们从那个歌舞升平的大院,穿过回廊来到南院时,人突然就安静下来,只见院内假山鱼池、窗前芭蕉;天上星空,清风拂过。人在这里隐约可听见北院演出的萧声,这样的清空不是一种单调,而是人生的充盈。
不过,那天最让我惬意的还是在廿一熙园一茶室里品茶。人说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道德知识,获得难得的信息、资源,达到资源共享,这同样是一大乐事。约上三五好友,在这里品茶谈天,可暂离俗世凡尘,让内心得到休憩。
更何况有小桥流水和咿呀曲声?
沿着旁边的木楼梯,二楼是个供客人休息的书房,只见里面明式家具、山墙放着书橱、桌上是文房四宝,旁边琴几上是一把古琴—中国文人理想的场景就是这些了。当然如果有红袖添香的话,那就是梦幻版的《西厢记》。我特别喜欢推开那个窗户,可见四周的屋脊,天空一钩新月天如水。
借用刘半农先生的诗—“教我如何不想她!”
地址:南京市白下区中山南路南捕厅15号
电话:025-86300811
他们说,苏南人喝茶喝的不是价格,而是享受,因此,人们常常是一边泡茶馆,一边听昆曲。一口香茗,思绪万千,丝竹盈耳,已然物外。此时,即使天塌地陷,那又何妨?
南京城南,廿一熙园,据说是喝茶的好去处。走进庭中,让人难免生出“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感。门庭里的十六米的红木屏风,天井里那座几百年的老戏台,楼上古色古香的包间,墙上的昆曲人物装饰—这一切,都是梦中景致。
廿一熙园作为甘家大院的别院,保持了它的兼容并蓄的建筑风格。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不失南方的精巧细腻,与苏州、扬州的民居比,少了些脂粉气;与徽州民居比,它简洁质朴,没有繁琐的雕琢,体现的是清静淡泊、内敛低调的文人精神。比如它的门头砖雕不铺张雕琢,简素得恰到好处,而这“恰到好处”,就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记得那天我两杯酒下肚,只见满桌都是可爱之人,满耳仙乐四起,恍惚进入《韩熙载夜宴图》的画面。当年写“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李后主,为了摸清大臣韩熙载的真实心态,派画家顾闳中潜伏韩宅中,充当了一把摄影师,把纵情声色的夜生活忠实记录下来。多少年雨打风吹去,许多帝王将相我们都模糊不清,唯独夜宴的温暖场景却永远被我们记住。
这时楼下的省昆演的折子戏《牡丹亭》已经开场,大家就靠着二楼栏杆看戏。我算是个“伪昆虫”,曾看过几个不同版本的《牡丹亭》,相比之下,省昆这个版本的《牡丹亭》,虽然是写意,却很连贯,也保持了原汁原味。楼下有几排位置,分明就是古代堂会的模样。突然想起周庄古戏台,我戏称正中那把交椅就是沈万三坐的。
这次来廿一熙园,才知道这里就是被称为金陵第一大宅的甘熙故居的别院,占地1700平方米,与隔壁甘熙故居联成一体,难怪走进去是一样的古意森森。比如天井中间那个老戏台,传说中就是甘家用过的。甘家不仅是书香人家,也是票友世家,不但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与甘家有过很深交往,甘家还出了一个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黄梅戏演员严凤英。
整座房子的核心是古戏台,四周是传统四合院的样式,隔扇门窗、栏杆挂落、门罩砖雕,都恰到好处。包括那些可以品尝“武夷名茶大红袍”的包厢,无论是家具的选择、室内其他物件的搭配、灯光的合理运用,甚至传统楹联“点题”的功效,都是为了呈现像李渔笔下“闲情偶寄”般的生活。
让人佩服的是,戏台上不仅保留了“观演”的传统格局,舞台上还有LED大屏幕,配合着剧情不断出现相应的写意场景、水墨三维动画、名家书法等等。舞台下也有播放演员唱词的中英字幕,哪怕你是不懂中文的老外,也会欣赏得如醉如痴。
廿一熙园除了演出中心的北院,还有一个稍小些的南院,这样就形成一动一静的对比,就像那天我们从那个歌舞升平的大院,穿过回廊来到南院时,人突然就安静下来,只见院内假山鱼池、窗前芭蕉;天上星空,清风拂过。人在这里隐约可听见北院演出的萧声,这样的清空不是一种单调,而是人生的充盈。
不过,那天最让我惬意的还是在廿一熙园一茶室里品茶。人说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道德知识,获得难得的信息、资源,达到资源共享,这同样是一大乐事。约上三五好友,在这里品茶谈天,可暂离俗世凡尘,让内心得到休憩。
更何况有小桥流水和咿呀曲声?
沿着旁边的木楼梯,二楼是个供客人休息的书房,只见里面明式家具、山墙放着书橱、桌上是文房四宝,旁边琴几上是一把古琴—中国文人理想的场景就是这些了。当然如果有红袖添香的话,那就是梦幻版的《西厢记》。我特别喜欢推开那个窗户,可见四周的屋脊,天空一钩新月天如水。
借用刘半农先生的诗—“教我如何不想她!”
地址:南京市白下区中山南路南捕厅15号
电话:025-863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