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唐代绘画是飘在唐诗上的浪漫,那么宋代绘画就是唱在宋词里的生活。两宋的扇面书画,是两宋绘画艺术中的瑰宝,它小中见大,咫尺千里。一时天下画家名手纷纷研习笔墨,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艺术景象,正式开启了扇面绘画从“书画之于扇面”发展到“扇面之于书画”的演变过程。北宋李成、郭忠恕、许道宁、郭熙、赵令穰,南宋马和之、朱锐、苏汉臣、刘宗古、刘松年、马远、夏圭、马麟、林椿、吴炳、李嵩等都擅画扇画。宋代扇画作品数量众多,技艺精湛,传世精品数量也相当惊人。《宣和画谱》记载宋代的团扇花鸟画作品就有两千件以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人画册》,在收录的100幅宋人作品中,就有67幅以团扇为形制;上海博物馆藏《两宋画册》有45幅团扇作品;《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篇两宋卷中也收录有43幅之多。现将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部分团扇赏析如下:
北宋,赵佶《枇杷山鸟图》(图1),绢本,墨笔。长22.6、宽24.5厘米。款押“天下一人”,钤“御书”朱文葫芦形印。裱边题签:“宋宣和枇杷山鸟”。鉴藏印钤“宣统御览之宝”,中缝钤“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朱文印各一方。对开有乾隆御题诗:“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
南宋,梁楷《疏柳寒鸦图》(图2),绢本,设色。长26.4、宽24.2厘米。款识“梁楷”。图绘枯柳疏枝,两只乌鸦栖息于树干上,一只低头啄食,一只仰望高空,与远处的飞鸦呼应成趣,另有一只飞临树干。几枝败柳将冬季萧瑟的气氛巧妙地烘托出来,四只寒鸦形神各异。
南宋,林椿《葡萄草虫图》(图3),绢本,设色。长26.5、宽27.8厘米。款识“林椿”。图绘葡萄累累垂挂,蜻蜓、螳螂、蝈蝈伏于藤蔓绿叶间。
南宋,夏圭《松溪泛月图》(图4),绢本,设色。长24.7、宽25.2厘米。款识“夏圭”,钤“黔宁王子子孙孙保之”一印。近景几株松树,渔翁泛舟江上,明月高悬,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简洁的用笔,渲染出深远的意境。
南宋,佚名《柳溪归牧图》(图5)。绢本,淡设色。长23.4、宽24厘米。无款。曾经明人项元汴,清人耿昭忠、庞元济等人收藏。图画一母牛呼犊过溪时的情景,牧童骑着母牛趟过春溪,牛犊迟迟不敢下水,站在溪边抖蹄鸣叫,有小写意的风格。
南宋,佚名《柳塘牧马图》(图6),绢本,设色。长 23.5、宽25.6厘米。幅上钤 “真赏”、“会侯珍藏”、“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等印17方。《虚斋名画录》著录。内容描绘女真人在水塘浴马时的喧闹情景,扇面上绘二十多个人,五十多匹马,而姿态活跃异常,用笔纤细如绳。
南宋,佚名《天末归帆图》(图7),绢本,设色。长24.2、宽25.5厘米。无款。钤“信公真赏”、“会侯珍藏”、“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等印多方。画面布局极其简略,仅下部画斜坡蓼花,江边停泊小舟,渔夫正在垂钓,远山淡墨一抹,景色清旷萧疏。
南宋,佚名《遥岭烟霭图》(图8),绢本,水墨。长23.5、宽24.2厘米。画中钤有“卞令之鉴宝”、“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藏印两方。画面近景是一片小丘和八棵大树,在淡淡的雾色中,杂草丛生。大树前后左右错落有序,或盘根错落,紧紧相依。近处的枝干清晰,远处的似身着迷雾,姿态婀娜飘逸。
南宋,佚名《白头丛竹图》(图9)。绢本,设色。长25.4、宽 28.9厘米。无款。钤鉴藏印“佟氏家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图绘小竹数竿,清翠嫩绿,两只白头鹎栖于枝头,一只低头梳理羽毛,一只遥视前方。竹用双钩填彩画法,笔墨缜密严谨,色调沉着。山雀用淡彩层层晕染,再以尖毫细笔绘出绒羽,刻画准确,富有毛绒质感。
南宋,佚名《春江帆饱图》(图10),绢本,设色。长 25.8、宽27厘米。裱边钤藏印“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对幅为清乾隆御题诗:“春水放春舟,风帆趁溯游。可知事逢顺,须念盛当忧。画有具深意,观无待远求。神筌诚独出,讵止法营邱。”钤印“八征耄念之宝”。图中描绘冬末春初的古渡头,江滨停泊着航船,树下茅舍错落,远处两艘客船鼓帆而至,给冷寂的画面带来一派生意。
南宋,佚名《红蓼水禽图》(图11),绢本,设色。长25.2、宽26.8厘米。无款识。对开有明代著名收藏家耿昭忠题记:“传写物态,蔚有生意,徐崇矩岂惟不坠祖风,真可领袖后学。襄平耿昭忠题。” 钤鉴藏印 “真赏”、“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公”、“信公珍赏”、“丹诚”、“宜尔子孙”、“汉水耿会侯书画之章”、“漱六主人”、“陈定”、“项子京家珍藏”、“墨林秘玩”、“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裱边钤“信公监定珍藏”。存《名笔集胜》册中。《虚斋名画录》著录。此图写江南水边稻田小景,从极其平凡的题材中,创造出引人入胜的艺术形象。水禽和红蓼设色鲜丽,工笔细写。
南宋,佚名《碧桃图》(图12),绢本,设色。长 24.8、宽27厘米。无款。钤鉴藏印“于”、“腾”、“阿蒙精赏”三方。图绘两枝碧桃,枝上桃花或吐露盛开,或含苞待放。用笔精细,设色淡雅,画面虽小,意趣无穷。
南宋,佚名《秋江暝泊图》(图13), 绢本,设色。长23.7、宽24.3厘米。有“御书之宝”、“信公珍赏”、“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等印。图绘江岸秋树深茂,远山隐约隆起,烟雾锁江,孤舟泊岸,极具旷远苍茫之势。
南宋,张茂《双鸳鸯图》(图14),绢本,设色。长24.4、宽18.3厘米。款识“张茂”。《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图选取一丛芦苇蓼草探入画面,枝叶稀疏,叶留残雪。一对鸳鸯破水而行,游向苇丛。一只鹡鸰轻栖于苇秆,与俯冲而下的另一只遥相呼应。在构图上颇得小景见大之妙。
南宋,佚名《猿猴摘果图》(图15),绢本,设色。长25、宽25.6厘米。钤“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信公珍藏”、“安国珍玩”等印多方。对幅有清代著名收藏家耿昭忠题记。《石渠宝笈》著录。画面描绘岩石、果树和坡岸,突显了在果树上或栖或摘果的猿猴动静之态。画法清劲灵动,富于变化。
南宋,佚名《竹林拨阮图》(图16),绢本,设色。长22.7、宽24.5厘米。原载《四朝选藻册》,曾经清内府收藏。图绘溪边竹林下三文士,姿态各异。衬景丛竹老树,疏密、远近、浓淡相间,错落有致。
南宋,佚名《长桥卧波图》(图17),绢本,设色 。长24、宽26.2厘米。无款印。 钤收藏印“仪周珍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图中高架平湖的木桥刻画精微,与波澜不兴的水纹相映成趣,画面大片的空白使得作品兼具坚实与空灵之美。
北宋,赵佶《枇杷山鸟图》(图1),绢本,墨笔。长22.6、宽24.5厘米。款押“天下一人”,钤“御书”朱文葫芦形印。裱边题签:“宋宣和枇杷山鸟”。鉴藏印钤“宣统御览之宝”,中缝钤“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朱文印各一方。对开有乾隆御题诗:“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
南宋,梁楷《疏柳寒鸦图》(图2),绢本,设色。长26.4、宽24.2厘米。款识“梁楷”。图绘枯柳疏枝,两只乌鸦栖息于树干上,一只低头啄食,一只仰望高空,与远处的飞鸦呼应成趣,另有一只飞临树干。几枝败柳将冬季萧瑟的气氛巧妙地烘托出来,四只寒鸦形神各异。
南宋,林椿《葡萄草虫图》(图3),绢本,设色。长26.5、宽27.8厘米。款识“林椿”。图绘葡萄累累垂挂,蜻蜓、螳螂、蝈蝈伏于藤蔓绿叶间。
南宋,夏圭《松溪泛月图》(图4),绢本,设色。长24.7、宽25.2厘米。款识“夏圭”,钤“黔宁王子子孙孙保之”一印。近景几株松树,渔翁泛舟江上,明月高悬,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简洁的用笔,渲染出深远的意境。
南宋,佚名《柳溪归牧图》(图5)。绢本,淡设色。长23.4、宽24厘米。无款。曾经明人项元汴,清人耿昭忠、庞元济等人收藏。图画一母牛呼犊过溪时的情景,牧童骑着母牛趟过春溪,牛犊迟迟不敢下水,站在溪边抖蹄鸣叫,有小写意的风格。
南宋,佚名《柳塘牧马图》(图6),绢本,设色。长 23.5、宽25.6厘米。幅上钤 “真赏”、“会侯珍藏”、“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等印17方。《虚斋名画录》著录。内容描绘女真人在水塘浴马时的喧闹情景,扇面上绘二十多个人,五十多匹马,而姿态活跃异常,用笔纤细如绳。
南宋,佚名《天末归帆图》(图7),绢本,设色。长24.2、宽25.5厘米。无款。钤“信公真赏”、“会侯珍藏”、“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等印多方。画面布局极其简略,仅下部画斜坡蓼花,江边停泊小舟,渔夫正在垂钓,远山淡墨一抹,景色清旷萧疏。
南宋,佚名《遥岭烟霭图》(图8),绢本,水墨。长23.5、宽24.2厘米。画中钤有“卞令之鉴宝”、“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藏印两方。画面近景是一片小丘和八棵大树,在淡淡的雾色中,杂草丛生。大树前后左右错落有序,或盘根错落,紧紧相依。近处的枝干清晰,远处的似身着迷雾,姿态婀娜飘逸。
南宋,佚名《白头丛竹图》(图9)。绢本,设色。长25.4、宽 28.9厘米。无款。钤鉴藏印“佟氏家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图绘小竹数竿,清翠嫩绿,两只白头鹎栖于枝头,一只低头梳理羽毛,一只遥视前方。竹用双钩填彩画法,笔墨缜密严谨,色调沉着。山雀用淡彩层层晕染,再以尖毫细笔绘出绒羽,刻画准确,富有毛绒质感。
南宋,佚名《春江帆饱图》(图10),绢本,设色。长 25.8、宽27厘米。裱边钤藏印“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对幅为清乾隆御题诗:“春水放春舟,风帆趁溯游。可知事逢顺,须念盛当忧。画有具深意,观无待远求。神筌诚独出,讵止法营邱。”钤印“八征耄念之宝”。图中描绘冬末春初的古渡头,江滨停泊着航船,树下茅舍错落,远处两艘客船鼓帆而至,给冷寂的画面带来一派生意。
南宋,佚名《红蓼水禽图》(图11),绢本,设色。长25.2、宽26.8厘米。无款识。对开有明代著名收藏家耿昭忠题记:“传写物态,蔚有生意,徐崇矩岂惟不坠祖风,真可领袖后学。襄平耿昭忠题。” 钤鉴藏印 “真赏”、“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公”、“信公珍赏”、“丹诚”、“宜尔子孙”、“汉水耿会侯书画之章”、“漱六主人”、“陈定”、“项子京家珍藏”、“墨林秘玩”、“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裱边钤“信公监定珍藏”。存《名笔集胜》册中。《虚斋名画录》著录。此图写江南水边稻田小景,从极其平凡的题材中,创造出引人入胜的艺术形象。水禽和红蓼设色鲜丽,工笔细写。
南宋,佚名《碧桃图》(图12),绢本,设色。长 24.8、宽27厘米。无款。钤鉴藏印“于”、“腾”、“阿蒙精赏”三方。图绘两枝碧桃,枝上桃花或吐露盛开,或含苞待放。用笔精细,设色淡雅,画面虽小,意趣无穷。
南宋,佚名《秋江暝泊图》(图13), 绢本,设色。长23.7、宽24.3厘米。有“御书之宝”、“信公珍赏”、“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等印。图绘江岸秋树深茂,远山隐约隆起,烟雾锁江,孤舟泊岸,极具旷远苍茫之势。
南宋,张茂《双鸳鸯图》(图14),绢本,设色。长24.4、宽18.3厘米。款识“张茂”。《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图选取一丛芦苇蓼草探入画面,枝叶稀疏,叶留残雪。一对鸳鸯破水而行,游向苇丛。一只鹡鸰轻栖于苇秆,与俯冲而下的另一只遥相呼应。在构图上颇得小景见大之妙。
南宋,佚名《猿猴摘果图》(图15),绢本,设色。长25、宽25.6厘米。钤“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信公珍藏”、“安国珍玩”等印多方。对幅有清代著名收藏家耿昭忠题记。《石渠宝笈》著录。画面描绘岩石、果树和坡岸,突显了在果树上或栖或摘果的猿猴动静之态。画法清劲灵动,富于变化。
南宋,佚名《竹林拨阮图》(图16),绢本,设色。长22.7、宽24.5厘米。原载《四朝选藻册》,曾经清内府收藏。图绘溪边竹林下三文士,姿态各异。衬景丛竹老树,疏密、远近、浓淡相间,错落有致。
南宋,佚名《长桥卧波图》(图17),绢本,设色 。长24、宽26.2厘米。无款印。 钤收藏印“仪周珍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图中高架平湖的木桥刻画精微,与波澜不兴的水纹相映成趣,画面大片的空白使得作品兼具坚实与空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