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甚至成为发展新式教育的障碍,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普遍关键的课题,发展新式教育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是通过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和发展,让学生获得多种能力,学会工作、生活和做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关键是处理三个关系。
一、教什么,怎样教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的关键是“教”,而教的关键是“教什么”和“怎样教”。而学的好坏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否则将会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
就从实施素质教育来说,“教学”中的“教”不是教给学生“学科知识”本身,而是教给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学科知识”的方法、技巧、要领、关键、诀窍等,不是给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
那么如何教呢?我觉得基本方法就是:启迪、纠正、示范、激发、点拨等。并且我们在运用教法时,还要做到引而不发。具体做法是:及时指导、相机诱导、因势利导。教师在教法上应采用启发式教学,严禁注入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适时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过程。
1、及时指导。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是新式教育的直接受益者,素质教育能否在学生身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信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强有力的指导。
首先,课前教师应依据教学目的,将教学重点、难点以启发性的方式布置下去,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独立解决,如:预习课上,自学生字、新词、划分段落、划分层次、编写段意、提纲等问题。
其次,课中进行指导,解决预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严禁使用武力手段强迫学生学习或体罚学生,这样学生才会配合教师共同把学业搞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进行课后指导。教师应该启迪、打开学生思路,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二十一世纪激烈竞争的,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思想品格,劳动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喜好,选择培养孩子的某一特长,使之既能适应未来的竞争,又有一技之长,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2、相机诱导。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除具有课前指导外,还需要有教师的相机诱导。相机即选择时机,随机应变,诱导,即循循善诱,步步引导。
3、因势利导。因势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兴趣等对教师的制约因素。教师要顺其“势”而导,把学生引入有利于认识发展的最佳情况中去,使其自觉学习。
二、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
语文学科的性质,首先是工具性。语言文学是各科知识获得的基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根据大纲的要求,加强各类的训练,并给学生提供时间、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听、说、读、写的练习,达到真正牢固地掌握。
三、特别注意能力的培养,奠定具有创造性人才的基础
我们今天实施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将来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应该从哪些方面抓起呢?我们应该抓好以下三方面:
1、培养学生具有会学习的能力。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又具有工具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工具”教给学生,并永远适用才行,如:识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知道笔画笔顺,还要掌握音、形、意。真正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是记住所有的字是不可能的,让学生查字典就等于学生学会所有的汉字。
2、加强创造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要从智力因素培养抓起。因为记忆、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在记忆能力方面:要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不能死记硬背。虽然死记硬背也能获得知识,但费时费力。
在想象能力方面:“想象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这句俗话的确有道理,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想象的教材。要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了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这一目标,就需要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育人环境,激励、启发,实现教育过程中的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首先老师要成为学生的伙伴,为了使学生处于心理安全与心理放松的状态老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童趣、童真、童心,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否愉快,分担他们的情趣。在课上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下要成为游戏伙伴。这样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大发展。
总之,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的,要与教材、教学过程、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经过教师的辛苦努力,反复培养、举一反三,从而形成能力迁移,这样,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科技人才。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是通过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和发展,让学生获得多种能力,学会工作、生活和做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关键是处理三个关系。
一、教什么,怎样教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的关键是“教”,而教的关键是“教什么”和“怎样教”。而学的好坏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否则将会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
就从实施素质教育来说,“教学”中的“教”不是教给学生“学科知识”本身,而是教给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学科知识”的方法、技巧、要领、关键、诀窍等,不是给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
那么如何教呢?我觉得基本方法就是:启迪、纠正、示范、激发、点拨等。并且我们在运用教法时,还要做到引而不发。具体做法是:及时指导、相机诱导、因势利导。教师在教法上应采用启发式教学,严禁注入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适时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过程。
1、及时指导。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是新式教育的直接受益者,素质教育能否在学生身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信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强有力的指导。
首先,课前教师应依据教学目的,将教学重点、难点以启发性的方式布置下去,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独立解决,如:预习课上,自学生字、新词、划分段落、划分层次、编写段意、提纲等问题。
其次,课中进行指导,解决预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严禁使用武力手段强迫学生学习或体罚学生,这样学生才会配合教师共同把学业搞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进行课后指导。教师应该启迪、打开学生思路,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二十一世纪激烈竞争的,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思想品格,劳动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喜好,选择培养孩子的某一特长,使之既能适应未来的竞争,又有一技之长,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2、相机诱导。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除具有课前指导外,还需要有教师的相机诱导。相机即选择时机,随机应变,诱导,即循循善诱,步步引导。
3、因势利导。因势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兴趣等对教师的制约因素。教师要顺其“势”而导,把学生引入有利于认识发展的最佳情况中去,使其自觉学习。
二、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
语文学科的性质,首先是工具性。语言文学是各科知识获得的基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根据大纲的要求,加强各类的训练,并给学生提供时间、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听、说、读、写的练习,达到真正牢固地掌握。
三、特别注意能力的培养,奠定具有创造性人才的基础
我们今天实施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将来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应该从哪些方面抓起呢?我们应该抓好以下三方面:
1、培养学生具有会学习的能力。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又具有工具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工具”教给学生,并永远适用才行,如:识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知道笔画笔顺,还要掌握音、形、意。真正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是记住所有的字是不可能的,让学生查字典就等于学生学会所有的汉字。
2、加强创造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要从智力因素培养抓起。因为记忆、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在记忆能力方面:要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不能死记硬背。虽然死记硬背也能获得知识,但费时费力。
在想象能力方面:“想象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这句俗话的确有道理,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想象的教材。要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了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这一目标,就需要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育人环境,激励、启发,实现教育过程中的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首先老师要成为学生的伙伴,为了使学生处于心理安全与心理放松的状态老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童趣、童真、童心,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否愉快,分担他们的情趣。在课上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下要成为游戏伙伴。这样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大发展。
总之,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的,要与教材、教学过程、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经过教师的辛苦努力,反复培养、举一反三,从而形成能力迁移,这样,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