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此一举的元旦假期调换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旦到,放假了,喜洋洋!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元旦放假给许多人带来的感觉却是,要放假,皱眉头!笔者还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某学校做出了决定,除了元旦1日放假外,2日、3日仍然按原定计划上课。而更多的人则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唉,这放假日子的调换真是多此一举,原来好好的,现在反而有点晕头转向了。而且周一、周二、周三都休息了,周四、周五还能做什么工作,索性也回家算了,反正周六又要休息了!”元旦放假本来是一件值得全国上下同欢庆的事,为何最后会产生如此民怨连连呢?原来2007年元旦的日子还有点特殊,周六、周日分别是2006年的30日和31日,周一正好是元旦。由于元旦只放公假一天,所以这次本来不必产生工作日和休息日相互调换的现象,只需周六、周日、周一连续休息3天就能达到效果,这也是最为顺畅的放假做法,也不会打乱原来的生活工作节奏。但最后公布的放假结果却是让人大跌眼镜,2007年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将2006年12月30日(星期六)、31日(星期日)两个公休日分别调至2007年1月2日、3日,2006年12月30日(星期六)、31日(星期日)上班。
  如此放假的安排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要知道工作日和休息日的调换本来是一件应该尽量避免的事,因为原来的工作生活秩序被打乱了,就会耗费大量的社会经济成本。已制订的工作计划被提前或压后,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忽快忽慢。关键是,2007年元旦放假这样的调换有什么必要,为什么不顺其自然让社会安定和谐,反而还抛出如此劳民伤财之举呢?这样的安排有什么科学依据,难道说非得元旦之后放假才休息得“舒心轻松”?或者说为了政策制定者的习惯思维,可以不计社会经济成本的大量流失?又或是广大老百姓的意愿可以全然不顾,定要被折腾一下才能体现“新年气氛”?
  元旦放假调换是一项公共政策,但这样重大政策的制定为什么不能听听广大民众的意见,为什么不能多一点灵活性,为什么不能进行合理化的选择?给如此之多的人群、单位造成这么大的变动,岂不是太随意了!公共政策与私人政策(包括公司政策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其公共性。卢梭曾经指出:“法律乃是公意的行为。”同样,公共政策也应该是体现公意的行为。公共政策的所有涵义和功用就在于及时有效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其本质在于:政府通过对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考量,在减少主观差距和减少客观差距之间做出选择,进而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反过来说,如果公共政策不能体现社会的公意,反而增添了社会的负担,这样的政策值得检讨。
  但在我们的社会现实中,公共政策不“公共”,而且制定政策“拍脑袋”的现象可谓是比比皆是。这样做最终只能使政府自己咽下“骑虎难下”的苦果。像此前安徽省淮北市政府为了让出租车这一“城市名片”靓起来,强制出台“限时更新”新规,令所有的出租车不论新旧都要在规定期限内更新。由于事先没有充分听取各利益有关方的意见,给新规执行带来难题,更引起众多驾驶员的不满。结果2 OO多辆出租车超过“限时更新”期限后,车主提出更换小排量车型的要求被拒,再次使矛盾激化。市政府一些部门感慨,如今“土政策”去不是留也不是,政府自己把自己推到了“虎背”上。而此前北京提出的所谓房屋租金必须按月收取的做法,更是让人无所适从。
  所以我以为,既然是公共决策,那就意味着不能将决策者的意见强加于人,而应当让大家协商,从而让相关各方的利益都受益,至少是不受损,这样的决策才能得到有效执行。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所说,在我国这个政府拥有至高权威的国家里,官员们似乎有一种习惯,即“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但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政府的形象大受损害。现在我们党正在大力加强执政能力的建设,有些政府部门真的是再也不能如此漠视民意了。如果制定的政策难以操作,或者根本是违反常理、劳民伤财,又如何才能体现“和谐社会”这一题中之意呢?
其他文献
随着全国版“舞林大会”的火热,时下各类专业的舞蹈培训火爆起来。除了传统的拉丁、芭蕾、更有时尚的街舞、肚皮舞。现代舞,引得全国各地的不少时尚白领下了班勤练“舞”艺。  一档精彩的电视节目引发一次时尚潮流,这是影视界常有的事情。但一档电视节目引发一场大众化健身运动,还是很少见的。“舞林大会”在众明星的烘托与诱导下,转眼嬗变为当前最炙手可热的电视节目,收视率最高时达到16.8%,不仅创造了上海综艺类节目
期刊
期刊
“人口红利”是我们近来提出的新概念。我们认为,中国的优势——人,将成为推动牛市的重要力量。良好的人口结构,庞大的人口基数对于我国的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是丰富人才的供给,还包括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更深远的还促使了中国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所谓“人口红利”指的是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从而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35~54
期刊
今年做沪深股市的,大多赚得心花怒放。一年一倍的大升幅,放眼全球股市,也可名列前茅。当然,今年全球股市,不仅仅“风景这边独好”。秘鲁、斯里兰卡、越南和委内瑞拉的涨幅,还领先于我们。  在这里,我不由想到,一天做一个涨停板并不难,难的是天天涨停板,年年有翻番。不少挣了钱的朋友,进入新一年的投资,就有一个资产配置的需求,万万不要把赔了4年熊市、赢了一年牛市的资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年末岁初的各种
期刊
组合池:重仓持有上投摩根、易方达、泰达荷银等,多数以定期定额方式  战绩榜:平均年收益率超过10%,2006年封闭式基金收益率超过70%  投资格言:基金是我未来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的养老和医疗都要靠它    项纯雍是典型的80后,思维开阔,积极进取。这位细腻的上海大男孩从大学毕业开始,就成为“基民”中的一员。在房产公司任职的收入,除了日常开销以外,项纯雍几乎全部投入基金,3年多下来,收获颇
期刊
组合池:投资美国基金以1个中盘平衡基金、1个大盘成长基金和1个大盘价值基金为核心,另外拥有25%的国际基金,包括12%的新兴市场基金(如拉美、俄国、东亚等等)和1只卫生健康业基金。投资国内基金以广发小盘、广发聚丰、上投优势组成激进型组合,广发聚富、广发策略和上投阿尔法组成成长性组合,广发策略和上投双息组成稳健型组合  战绩榜:投资美国基金,平均年收益率超过10%,2006年投资国内基金收益率超过6
期刊
2007年中国股市可能有两种走向,其一是“猛牛变疯牛”,其二是“快牛变慢牛”。如果说2006年股市的关键词是机构。大盘,国际化,那么2007年的关键词则是价值,成长,国际化。大众消费升级板块尤其是3G概念将成为市场新热点。    2007年中国股市可能有两种走向,其一是“猛牛变疯牛”,这就会导致牛市的提前夭折。因为讲市场的时候我总会想着索罗斯先生讲过的三句话:“股市在绝望中落底,在欢乐中升腾,在疯
期刊
2006年是老百姓的“理财年”。中国的投资市场喜讯连连,股市火爆一扫多年的阴霾,基金热销连创奇迹,面随着金融业全面开放,QDII问世等,中国的百姓越来越融入国际资本市场行列。为了更好地梳理理财市场上的种种变化,本刊编辑部会同海内外专家,评选出了2006年中国十大理财新闻。    1、A股步入全流通时代,股指年末创历史新高。    谁也没有料到,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会有如此火爆,股票指数一举突破历
期刊
二线城市房价不断的涨升已经成为许多市场中人关注的焦点。在这热热闹闹的现象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楼市格局的悄然变革,多极化发展态势以及像京津冀都市圈这样新兴的增长极,都将会成为我们未来可挖掘的潜力点。    二线城市领涨楼市    二线城市的房价涨了,近一个时期以来,从四面八方都传来了这样的消息,把人们的心也搅得有些忐忑不安。这一波上涨从2006年年初开始,正在表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家住长沙市岳麓山
期刊
彭博通讯社公布的2006年度美国高校捐赠基金回报排名榜最近出炉,麻省理工大学(MIT)以23%的回报率力压排名第2的耶鲁大学夺魁。不过20年来,耶鲁捐赠基金创造出16.1%的年平均回报率,排名全美大学第一,高于其他大学平均11.6%的回报率。    MIT从网络泡沫中走出    麻省理工大学(MIT)此次脱颖而出,以23%的回报率力压排名第2的耶鲁大学,名列全美投资能力最高的大学捐赠基金。麻省理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