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选择做一名舞者,因为我渴望飞翔。超脱于重力的感觉总是带给我不断的感动,并让我为之不懈努力。在我的舞蹈里没有需要参悟的涵义。它们只是一种借助形体进行的精神体操。
舞蹈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它增进交流,创造快乐、启迪美感并推动人类知识的进步。舞蹈是关于创造力的,在构思中,在创作中,在舞蹈中,在表演中,均是如此。我们的身体是一种表达的工具,而非再现的媒介。这一观念解放了我们的创造力,也是艺术创作中基本的经验和重要收获。
正如有些评论家坚信的那样,一位艺术家的生命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终结。舞蹈是由人来完成的,由舞者和创意组成的。作为观众,你可以将这种创意的脉动带回家,并将其应用于你的日常生活。”
——2017年国际舞蹈日致辞,致辞人:崔莎·布朗
(在国际舞蹈日之前,崔莎·布朗已经辞世。本致辞由其亲密伙伴苏珊?罗森伯发表,内容来自崔莎·布朗的著作和发言)
崔莎·布朗于2017年3月18日逝世。作为世界上备受赞誉并且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著名编舞和舞者,崔莎?布朗富有开创性的作品永远地改变了艺术的视野和感官。正如舞蹈评论家温迪·佩龙所言,“布朗的动作方式早已如雾一样弥漫在空气中,全世界的舞者都在布朗之雾的笼罩之下呼吸”,另一方面。也许我们听过、看过甚至运用过她的动作方式,却也往往在“布朗之雾”中那些“垂直墙壁行走”的标新立异,抑或是看似悖论的“绝对混乱中的严谨结构,秩序”里迷失。
四、五十年前,当字典中还未出现“后现代舞蹈”时,崔莎?布朗已经在纽约艺廊跳后现代舞。后现代舞是一种源于二十世纪,流行于六、七十年代的舞蹈形式,舞者喜欢将平凡不过的动作,例如下楼梯、走路等转化为表演艺术,并且认为任何动作都可以是舞蹈、任何人都可以是舞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后现代舞蹈组织就是贾德森舞蹈剧院,而崔莎?布朗就是该组织的创办人之一。
60年代年开始,崔莎?布朗便乘着美国当时的后现代艺术热潮,不断尝试着创作实验意味的前卫舞蹈。作为纽约后现代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新先锋派舞者,崔莎与同时代的先锋派舞者以激进的姿态,抛弃了以弧形舞台为中心的舞台表演样式,以“反表演”和近乎寡淡的方式创立了后现代舞蹈。
她主创的“放松技巧”,已成为现代舞界使用的主流技巧。她为反抗传统现代舞的僵化,采用放松人体、裸体及未经训练的人参与舞蹈演出,这使现代舞的风格更趋轻松自由,同时肌肉弹力的增强也增加了舞蹈的自由度,而这个技艺至今仍是国际舞蹈训练当中最普遍有效的训练方法。
她率领舞团创作的首套演出作品《从大楼一侧走下去的人》,就以反地心引力动作设计为卖点,让舞者在安全装置的协助下以面向地面的方式于大厦外墙行走,看起来就像是一场玩命的特技表演。
之后她又创作了将数学意念融入舞蹈的《堆积》以及与科普艺术家罗森?伯格等前卫流行文化人等创作了《设定/再设定》、《森林游》等,这也逐渐奠定了其动作流丽、不囿于传统框架的编舞大师的地位。
新世纪以来,崔莎开始继续进行新领域的探索,还对一些新技术进行了尝试,例如,与日本艺术家、机器人设计师KenjiroOkazaki合作推出了诙谐又老练的《我爱我的机器人》(2007年)。2011年与视觉艺术家伯特?巴尔合作的其最后一部作品,《我扔出我的手臂,谁接住它,它就属于谁》。
自1961年以来,崔莎?布朗共完成《若干平面》、《林中地面》、《积累系列》、《渔人之子》、《重三复四》、《星球变幻》、《假如你们看不见我》等100多部舞蹈作品,并成为首个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的女性编舞家,这是令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荣誉。她不仅是多产的编舞,还是颇有成就的视觉艺术家,这一点在她2002年的舞蹈作品《这是平局》中以身体作画,可以展现出来。她的绘画作品也屡见于世界各地的展览、画廊以及博物馆。
崔莎?布朗一生获得很多荣誉,包括五次国家艺术基金奖。1988年,法国政府授予“艺术与人文骑士勋章”,并最终获得“司令勋章”;应比尔?克林顿之邀,从1994年至1997年她在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任职;2003年,布朗获得国家艺术勋章。她还荣获很多荣誉博士头衔,也是美国文学艺术学会的荣誉会员。2011年,获得“多萝西/丽莲·吉许荣誉奖”,以表彰她对“世界之美、人类愉悦以及生命理解”做出的杰出贡献。
1936年,崔莎?布朗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州的一个小镇,就在这个濒临大西洋的自然环境里,自幼学习踢踏、爵士、芭蕾,虽然没有相当系统的学舞过程,却也受了多才多艺的老师启蒙,为她日后五花八门的动作风格扎下了根基。
长大后,在著名的美国密尔斯学院就读的崔莎,走向了舞蹈。也许是因为对于美术的爱好,以及多种艺术相结合的時代趋势,崔莎一直保持着与美术家的密切联系,并也从他们那里找到新的灵感。
1959年夏天,崔莎参加了纽约前卫舞蹈家安娜·哈布林为期六周的学习班,在课程当中所要传达的是一种即兴的编舞方式,可能是像扫地一样简单的日常生活行为,在几小时的进行之下,表演就像是专心地完成一项任务,这也让受过表演训练的舞者摆脱刻意经营的痕迹,这种有限定性、兼带非限定性的原则给崔莎带来深深的启发。她也开始率先在舞蹈中大胆使用了绳索、门板、幻灯机、登山用具等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用具,并利用数学的计算原理,为舞蹈的创作服务,由此打破了传统镜框式舞台和剧场的种种限制。
1970年,崔莎建立了自己的舞团,并且不断地进行各种探索与实验,舞蹈空间也不仅仅局限在室内空间,大楼墙壁、公园甚至水上,都有她的足迹,但由于经济因素,她的舞团一直到1985年才设立了预备演员的机制,但经过近二十年的奋斗,舞团的脚步走遍了世界,近些年来,她所形成的“布朗式动作”更蔚为风潮,使她成为摩斯·肯宁汉之后后现代舞蹈的主流人物之一。她是后现代舞蹈家中,唯一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心平气和地探索“纯舞蹈”之人。
《森林的河床》 1970
惠特尼的室外地面空间则是她探索另一种时空观的地方:到底是人类被钢筋水泥挤压到了“森林的河床”,还是灵魂在“森林河床”中找到了依托?
03
《从(博物馆)外墙向下走的人》 1970
单一个“走路”,布朗都寻求改变人常态的轨迹,与地面垂直地“在墙上行走”。
02
《在墙上行走》1971
有了在墙上行走的胆子,那么对于 平行于地面的“行走”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01
《西班牙舞》 1976
崔莎就是喜欢和观众玩把戏,做出什么出格、疯癫的事情都不奇怪,其实她也有精细理性的一面。就像那枯燥到极致,简单到极致,不玩风格的《西班牙舞》却也深藏着探索动作微语言的结构思维。
04
《设定/再设定》1983
该作品音乐由劳里?安德森原创,视觉设计由罗伯特?罗森博格完成,这也标志着布朗第一周期作品——“不稳定分子结构”的完成。
07
《假如你们看不见我》 1994
在优雅而神秘的“重新归零”周期时,崔莎不再追求外在的精湛技艺,转而研究无意识的动作。她最后一次与罗森博格合作完成了《若你看不见我》,在演出中,她整场舞蹈均背对着观众。
06
《我卸下我的手臂,谁接住它,它就属于谁》 2011
这支舞的名字耐人寻味,“扔”和“接”,生活中最常见的普通姿态。就在这漫不经心的日常动作中,人与人可以建立起联系。
舞蹈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它增进交流,创造快乐、启迪美感并推动人类知识的进步。舞蹈是关于创造力的,在构思中,在创作中,在舞蹈中,在表演中,均是如此。我们的身体是一种表达的工具,而非再现的媒介。这一观念解放了我们的创造力,也是艺术创作中基本的经验和重要收获。
正如有些评论家坚信的那样,一位艺术家的生命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终结。舞蹈是由人来完成的,由舞者和创意组成的。作为观众,你可以将这种创意的脉动带回家,并将其应用于你的日常生活。”
——2017年国际舞蹈日致辞,致辞人:崔莎·布朗
(在国际舞蹈日之前,崔莎·布朗已经辞世。本致辞由其亲密伙伴苏珊?罗森伯发表,内容来自崔莎·布朗的著作和发言)
崔莎·布朗于2017年3月18日逝世。作为世界上备受赞誉并且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著名编舞和舞者,崔莎?布朗富有开创性的作品永远地改变了艺术的视野和感官。正如舞蹈评论家温迪·佩龙所言,“布朗的动作方式早已如雾一样弥漫在空气中,全世界的舞者都在布朗之雾的笼罩之下呼吸”,另一方面。也许我们听过、看过甚至运用过她的动作方式,却也往往在“布朗之雾”中那些“垂直墙壁行走”的标新立异,抑或是看似悖论的“绝对混乱中的严谨结构,秩序”里迷失。
后现代舞蹈始祖
四、五十年前,当字典中还未出现“后现代舞蹈”时,崔莎?布朗已经在纽约艺廊跳后现代舞。后现代舞是一种源于二十世纪,流行于六、七十年代的舞蹈形式,舞者喜欢将平凡不过的动作,例如下楼梯、走路等转化为表演艺术,并且认为任何动作都可以是舞蹈、任何人都可以是舞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后现代舞蹈组织就是贾德森舞蹈剧院,而崔莎?布朗就是该组织的创办人之一。
60年代年开始,崔莎?布朗便乘着美国当时的后现代艺术热潮,不断尝试着创作实验意味的前卫舞蹈。作为纽约后现代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新先锋派舞者,崔莎与同时代的先锋派舞者以激进的姿态,抛弃了以弧形舞台为中心的舞台表演样式,以“反表演”和近乎寡淡的方式创立了后现代舞蹈。
她主创的“放松技巧”,已成为现代舞界使用的主流技巧。她为反抗传统现代舞的僵化,采用放松人体、裸体及未经训练的人参与舞蹈演出,这使现代舞的风格更趋轻松自由,同时肌肉弹力的增强也增加了舞蹈的自由度,而这个技艺至今仍是国际舞蹈训练当中最普遍有效的训练方法。
她率领舞团创作的首套演出作品《从大楼一侧走下去的人》,就以反地心引力动作设计为卖点,让舞者在安全装置的协助下以面向地面的方式于大厦外墙行走,看起来就像是一场玩命的特技表演。
之后她又创作了将数学意念融入舞蹈的《堆积》以及与科普艺术家罗森?伯格等前卫流行文化人等创作了《设定/再设定》、《森林游》等,这也逐渐奠定了其动作流丽、不囿于传统框架的编舞大师的地位。
新世纪以来,崔莎开始继续进行新领域的探索,还对一些新技术进行了尝试,例如,与日本艺术家、机器人设计师KenjiroOkazaki合作推出了诙谐又老练的《我爱我的机器人》(2007年)。2011年与视觉艺术家伯特?巴尔合作的其最后一部作品,《我扔出我的手臂,谁接住它,它就属于谁》。
自1961年以来,崔莎?布朗共完成《若干平面》、《林中地面》、《积累系列》、《渔人之子》、《重三复四》、《星球变幻》、《假如你们看不见我》等100多部舞蹈作品,并成为首个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的女性编舞家,这是令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荣誉。她不仅是多产的编舞,还是颇有成就的视觉艺术家,这一点在她2002年的舞蹈作品《这是平局》中以身体作画,可以展现出来。她的绘画作品也屡见于世界各地的展览、画廊以及博物馆。
崔莎?布朗一生获得很多荣誉,包括五次国家艺术基金奖。1988年,法国政府授予“艺术与人文骑士勋章”,并最终获得“司令勋章”;应比尔?克林顿之邀,从1994年至1997年她在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任职;2003年,布朗获得国家艺术勋章。她还荣获很多荣誉博士头衔,也是美国文学艺术学会的荣誉会员。2011年,获得“多萝西/丽莲·吉许荣誉奖”,以表彰她对“世界之美、人类愉悦以及生命理解”做出的杰出贡献。
不规则的身体节奏
1936年,崔莎?布朗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州的一个小镇,就在这个濒临大西洋的自然环境里,自幼学习踢踏、爵士、芭蕾,虽然没有相当系统的学舞过程,却也受了多才多艺的老师启蒙,为她日后五花八门的动作风格扎下了根基。
长大后,在著名的美国密尔斯学院就读的崔莎,走向了舞蹈。也许是因为对于美术的爱好,以及多种艺术相结合的時代趋势,崔莎一直保持着与美术家的密切联系,并也从他们那里找到新的灵感。
1959年夏天,崔莎参加了纽约前卫舞蹈家安娜·哈布林为期六周的学习班,在课程当中所要传达的是一种即兴的编舞方式,可能是像扫地一样简单的日常生活行为,在几小时的进行之下,表演就像是专心地完成一项任务,这也让受过表演训练的舞者摆脱刻意经营的痕迹,这种有限定性、兼带非限定性的原则给崔莎带来深深的启发。她也开始率先在舞蹈中大胆使用了绳索、门板、幻灯机、登山用具等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用具,并利用数学的计算原理,为舞蹈的创作服务,由此打破了传统镜框式舞台和剧场的种种限制。
1970年,崔莎建立了自己的舞团,并且不断地进行各种探索与实验,舞蹈空间也不仅仅局限在室内空间,大楼墙壁、公园甚至水上,都有她的足迹,但由于经济因素,她的舞团一直到1985年才设立了预备演员的机制,但经过近二十年的奋斗,舞团的脚步走遍了世界,近些年来,她所形成的“布朗式动作”更蔚为风潮,使她成为摩斯·肯宁汉之后后现代舞蹈的主流人物之一。她是后现代舞蹈家中,唯一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心平气和地探索“纯舞蹈”之人。
《森林的河床》 1970
惠特尼的室外地面空间则是她探索另一种时空观的地方:到底是人类被钢筋水泥挤压到了“森林的河床”,还是灵魂在“森林河床”中找到了依托?
03
《从(博物馆)外墙向下走的人》 1970
单一个“走路”,布朗都寻求改变人常态的轨迹,与地面垂直地“在墙上行走”。
02
《在墙上行走》1971
有了在墙上行走的胆子,那么对于 平行于地面的“行走”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01
《西班牙舞》 1976
崔莎就是喜欢和观众玩把戏,做出什么出格、疯癫的事情都不奇怪,其实她也有精细理性的一面。就像那枯燥到极致,简单到极致,不玩风格的《西班牙舞》却也深藏着探索动作微语言的结构思维。
04
《设定/再设定》1983
该作品音乐由劳里?安德森原创,视觉设计由罗伯特?罗森博格完成,这也标志着布朗第一周期作品——“不稳定分子结构”的完成。
07
《假如你们看不见我》 1994
在优雅而神秘的“重新归零”周期时,崔莎不再追求外在的精湛技艺,转而研究无意识的动作。她最后一次与罗森博格合作完成了《若你看不见我》,在演出中,她整场舞蹈均背对着观众。
06
《我卸下我的手臂,谁接住它,它就属于谁》 2011
这支舞的名字耐人寻味,“扔”和“接”,生活中最常见的普通姿态。就在这漫不经心的日常动作中,人与人可以建立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