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的设计要有层次,要注重指导学生阅读的模式的创新,还要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体地位;研讨创新;课外拓展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逐步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阅读教学。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尤为重要。阅读也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一、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
(1)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2)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
(3)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层次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
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
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
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注重指导学生阅读的模式的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
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四、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
为了避免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出现杂乱、盲目、无序的状况,语文教师就应依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并列出具体的课外阅读书目,同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阅读训练中,要对学生进行相应地课外阅读指导。
正确的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和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和保证。在明确了课外阅读的目的之后,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要读什么书,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怎样读,读后有什么感想等等。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低,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外,主要是因为方法不对。
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如结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故事片段,在课堂上讲讲,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便突然停止,引发学生产生想迫切看看这本书的愿望。还有就是课本中有些课文是节选的,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仅课堂上学习,很难理解透彻。教师在指导学习这样的课文时,可推荐学生到课外阅读一些名著,鼓励学生阅读原著。这样既促进了课内学习,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
总之,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余庆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体地位;研讨创新;课外拓展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逐步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阅读教学。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尤为重要。阅读也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一、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
(1)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2)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
(3)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层次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
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
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
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注重指导学生阅读的模式的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
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四、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
为了避免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出现杂乱、盲目、无序的状况,语文教师就应依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并列出具体的课外阅读书目,同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阅读训练中,要对学生进行相应地课外阅读指导。
正确的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和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和保证。在明确了课外阅读的目的之后,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要读什么书,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怎样读,读后有什么感想等等。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低,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外,主要是因为方法不对。
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如结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故事片段,在课堂上讲讲,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便突然停止,引发学生产生想迫切看看这本书的愿望。还有就是课本中有些课文是节选的,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仅课堂上学习,很难理解透彻。教师在指导学习这样的课文时,可推荐学生到课外阅读一些名著,鼓励学生阅读原著。这样既促进了课内学习,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
总之,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余庆中学)